【紮根教育】難報爹娘養育恩 |《感應篇彙編白話》/忠孝(21)

2021-02-07 教學為先網

  忠孝。  

  (直譯)對君長要盡忠,對父母要盡孝。

  (白話)唐先生的《親恩歌》說道:

  我今未說淚先淋,難報爹娘養育恩;  

  自是斷腸談不得,斷腸談與眾人聽。

  惟有懷胎受折磨,百般魔障好難過;

  莫言產育無兇吉,生死須臾可奈何。

  肚裡如今痛得慌,叫人為我簡衣裳;

  千生萬死多難算,只靠神天作主張。

  生下兒來血奔心,牙關緊閉眼翻生;

  直從剪下胞衣後,再過三朝才是人。

  尿屎時常撒滿身,腥臊臭穢不堪聞;

  卻無半點嫌憎意,洗換頻番極苦辛。

  聽得娃兒哭一聲,翻身就把手來擎;

  想他歲半周年內,一覺何曾睡得成。

  大雪紛紛臘月天,偎頭偎臉抱兒眠;

  只因乳是孩兒吃,徹夜開胸在外邊。

  聽得孩兒出痘瘡,登時嚇得眼翻黃;

  一從放出標來後,盡日何曾吃米湯。

  磕個頭來上炷香,聲聲只叫痘娘娘;

  若還叫得娘娘應,何怕頭穿出腦漿。

  幸得兒生兩歲零,依臺傍凳自能行;

  只愁跌破頭和面,掛肚牽腸不放心。

  生得孩兒性氣歪,任他情性使將來;

  如何父母偏憐愛,還說乖乖這樣乖。

  兒今頭髮已披肩,轉眼成人在面前;

  痛殺親心難割捨,不能常在膝頭邊。

  雖然掙得少田園,受怕擔辛苦萬千;

  不是為兒還為女,自家吃得幾文錢。

  娘看爹來爹看娘,為何終日臉焦黃;

  只因兒女將婚嫁,相對愁眉做一房。

  寸寸絲絲總是恩,誰能描得半毫真;

  蓼莪縱使能描畫,只好依稀六七分。

  唐先生《親恩歌》的意思是說:我今還沒開始說,眼淚已先淋淋流,想到爹娘養育恩,實在非常難報答;當然哀慟似斷腸,也是無法談得完,只好忍著斷腸苦,說給大家聽聽看。只要說到懷胎時,其間所受的折磨,有如各種魔障煎,實在非常難度過;不要輕言產育時,沒有吉兇事發生,有時面臨生死關,安危只在一線隔,實在無可又奈何。

  肚子忽然痛起時,趕緊叫人來幫忙,為我減換寬鬆的衣裳,是生是死實難料,只求老天幫幫忙。剛生下胎兒後,萬一敗血衝心,產後血暈,就會導致牙關緊閉,昏厥眼翻的險象。真正要從剪下胞衣後,平安經過了三天,才能算是活下來。娃兒撒尿拉屎時,經常弄得沾滿身,腥臊臭穢真難聞,母親卻無半點嫌,頻頻換洗髒臭衣,說來實在很辛苦。只要聽到娃兒哭,趕緊以手扶抱他。娃在一年半載內,母親何曾睡好覺?大雪紛飛臘月天,親暱抱著娃兒睡,就因擔心孩兒醒,隨時都要想吃奶,所以整夜打開衣,胸脯裸露在外面。

  聽到孩兒出天花,嚇得心驚膽又跳,當時眼睛即翻黃,就從長出那刻起,整天何曾有心思,妄想嘗得滴米湯。趕緊來到神明前,上香磕頭心虔誠,聲聲祈求痘娘娘,務要慈悲來救助;只要求得娘娘應,哪怕磕得撞破頭,流出腦漿都不惜。老天保佑很幸運,孩兒養到兩歲大,依靠臺桌和板凳,自己慢慢學走路,怕他不慎跌破頭,牽腸掛肚不放心。若是生兒脾氣拗,還要任他使性子,但卻無論又如何,父母總是袒護著,而且還要對他說:乖乖這樣乖乖喔!

  兒子現在的頭髮,已經長到能披肩,轉眼間在父母前,已是長大成人了,自己自由能出入;此時雙親的心情,非常心痛難割捨,乃是因為兒女們,不能常在己身邊。雖然已用盡勞力,賺錢購置些田園,總是害怕仍太少,所以辛苦去拼搏,若非為了下一代,自己花得多少錢?當娘眼睛看著爹,爹也眼睛看著娘,為何整天在對看,臉色因愁而變黃?原來只是為兒女,年紀已到論婚嫁,兩人相對眉深鎖,同在一室心憂愁。回想點滴父母恩,都是令人難忘懷,誰又能夠來描述,深厚恩情於萬一?父母深厚的恩情,詩經蓼莪縱能述,只能隱約六七分!

(《集福消災之道》,王潮音整理,福峰圖書光碟有限公司印,2010年版)

相關焦點

  • 《感應篇彙編》第四集(上)
    前面「太上感應篇」是指這個注講的內容是《太上感應篇》,「注」是註解的意思,「講」是講論,「證」是證明,「案」是公案,也就是說這本經典是把歷朝歷代有關《感應篇》的註解、講論、證明、公案匯集在一起,變成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感應篇彙編》這本書。
  • 善惡之報 如影隨形——《太上感應篇白話故事》 第189集
    經典有聲書系列《太上感應篇》白話故事善惡之報 如影隨形
  • 太上感應篇 第1集
    但是一個裡頭有分別執著,一個是離分別執著,有分別執著,法法都有障礙;離分別執著,萬法圓融。所以要曉得,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一個法性,《華嚴經》上講一個法身,「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這一句話諸位也聽得耳熟。既然共同一法身,你想想看,哪一法不是佛法!《感應篇》怎麼能例外?也是佛法。何況《感應篇》、《陰騭文》,自始至終每一句、每一個字,都是發明五戒十善。
  • 孝歌歌詞:《報答父母養育恩》
    點上方藍色字孝歌,再點【關注】按鈕,看更多歌詞靈山會上釋家尊, 報答父母養育恩一月不滿堂前去,沾汙土地共家堂, 一七不滿廚中去, 穢觸司命灶君王, 一月不完去扯水, 三日穢汙幾盆漿, 只顧眼前不顧後, 不料積滿血池塘, 低處洗來高處曬, 觸冒日月共三光, 倘若百年難保守, 大限來時兩分張, 鬼判不管老合小, 拉拉扯扯見閆王, 你在陽間作何事,一切罪業自承當, 百日不滿遊寺院, 破壞人間大善堂, 夢魂來到恩鄉嶺
  • 【深信因果】見到殺生念佛號,功德無量 |《感應篇彙編白話》
    (白話)故事三:明朝的劉錫元,曾夢見有個人拜求他說:「我是宋將曹翰,曾在唐朝當過小官,因聽法師講經而有感悟,就設齋供養法師,從此感召福報,生生世世都是士大夫,漸漸累積善因。到宋朝時擔任副將,因為屠城濫殺的緣故,每世轉為豬身,來償還所造的殺業。曾在往年,佃戶以我來抵充欠您的租金,蒙您憐憫,讓我存活下來,現在我又到此地償還宿債,所以特來向您求救。」
  • 太上感應篇彙編第二十七集(文字+視頻)
    《太上感應篇彙編》第二十七集                            黃柏霖警官主講2013/06/10講於孝廉講堂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德大家好!    我們今天繼續來研討《太上感應篇彙編》第十五句,我們來看課本108頁第五行:   【 是道則進。非道則退。】   【自此至三百善。
  • 【父母恩重難報經】全卷經文,功德無量(附動畫視頻)
    如斯重苦,出生此兒,更分析言,尚有十恩:第一懷胎守護恩;第二,臨產受苦恩;第三,生子忘憂恩;第四,咽苦吐甘恩;第五,回幹就溼恩;第六,哺乳養育恩;第七,洗濯不淨恩;第八,遠行憶念恩;第九,深加體恤恩;第十,究竟憐憫恩。
  • 你認為生育之恩和養育之恩哪個更重要,網友吵翻了!
    該劇講述了外柔內剛的女知青白鴿,含辛茹苦的養育故去閨蜜的兒子,在艱難歲月裡不離不棄,在經歷了許多變故之後,最終如願使這個孩子在「多爸多媽」的大家庭中健康長大的情感故事。全劇以真實細膩和樸素直接的手法,表現了幾個返城知青對孩子的養育、教育、陪伴孩子成長的豐滿過程,充分宣揚了養大於生、情濃於血的大愛主題,勾畫了一幅愛滿人間的溫情。
  • 《太上感應篇》—忠孝友悌(2)
    《太上感應篇》—忠孝友悌(1)【末學小編引
  • 動畫片:太上感應篇(全集)
    點擊題目自動跳轉動畫片:太上感應篇的故事01動畫片:太上感應篇的故事
  • 太上感應篇(全文)
    傳統文化育天下中華傳統文化傳播平臺學習聖賢、踐行孝道、弘揚中國文化《太上感應篇旨在勸善,簡稱《感應篇》,內容融合了較多的傳統民族思想,樹立了人在世上的正確形象,許多內容至今仍然具有積極意義。《太上感應篇集注》云:「太上者,道門至尊之稱也,由此動彼謂之感,由彼答此謂之應,應善惡感動天《太上感應篇集注》云:「太上者,道門至尊之稱也,由此動彼謂之感,由彼答此謂之應,應善惡感動天 地,必有報應也。」
  • 易經全文及白話翻譯(完整版)
    【白話】《象辭》說:"不能娶這個女子",主要是指這個女子的行為是不合乎禮儀的,即這個女子沒有受過良好的啟蒙教育。六四,困蒙,吝。【白話】六四,人處於困難的境地,不利於接受啟蒙教育,因而孤陋寡聞,結果是不大好的。《象》曰:"困蒙之吝",獨遠實也。
  • 親恩歌
    自從作了母親,在日日的操持中才感悟原來父母養育我們是這麼地操勞,孩子的成長靠的是他們心血的滋養。
  • 感應事跡:不可思議,持誦古音版咒語和古音版楞嚴咒心的感應
    前方感恩心燈文化工作室的義工們,我昨天正好看到這篇文章,就把這個三合音記在紙上了,然後今天早上做早功課的時候,我就把這個ong音替換成義工們推薦的e wu mu,這是我學佛這一年多來,感應最快最強烈的一個咒,瞬間就覺得眼睛清亮無比,身心特別愉悅。我平時愛讀地藏經,並且幹擾特別多,讀經的時候,眼睛就像蒙了一層紗,看不清。
  • 《以家人之名》便宜爹媽都出現了,生育之恩VS養育之恩,哪個大?
    他說李爸沒辦法給子秋最好的教育,讓子秋跟他出國念書;而且他見兒子不肯原諒自己,便採取懷柔政策,給子秋的隊友、同學買好吃的,宣告自己的存在。 但其實,趙華光認兒子的目的也並不單純,他靠著嶽家發家了,與妻子十幾年都生不出孩子,這才想到的子秋。也就是說,他只是為了所謂的香火,或者在別人面前說起「有兒子」,臉上有光。
  • 養育恩VS生育恩,毛曉彤親父拉她下地獄,闞清子繼父勝似親父
    養育之恩和生育之恩一直都是社會當中讓人比較糾結的一個話題,到底是養育之恩重要,還是生育之恩重要,其實這個問題本身就是一個病句,因為這兩個本身就是沒法比的,這得看身處什麼樣的環境當中了,有很多人生育和養育都是一個人,那這個怎麼衡量的出來,所以這個還是要看環境影響。
  • 道教經文典籍,《太上感應篇》全文及注釋
    太上感應篇是一本道家的經典,卻受到佛教高僧大德們的推重弘揚。印光大師在太上感應篇宣講序文中說:「太上感應篇,根據惠吉逆兇,福善禍淫之至理,發為掀天動地,觸目驚心之議論。何者為善?何者為惡?為善者得何善報?為惡者得何惡報?洞悉根源,明若觀火。且愚人之不肯為善,而任意作惡者,蓋以自私自利之心使然也。今知自私自利者,反為失大利益,得大禍殃,敢不勉為良善,以期禍滅福集乎!
  • 如何看待梅姨案:找到被拐賣15年申某,之不同發聲,報答養育之恩
    看著申軍良開車前往廣州的圖片,內心由衷地欣慰,但隨著時間的發酵,越來越多的網友評論,不同的發聲說:「申聰應該報答養育之恩」。看到這,我只想說,簡直就是天大的笑話。一、究竟什麼才能稱之為「養育之恩」自古以來就有「父母養育十重恩,孝敬父母是中華的傳統美德」一說:1、懷胎守護恩2、臨產受苦恩3、生子忘憂恩孩子出生,得知孩子平安,忘卻了自己的痛,臉上露出笑容。4、咽苦吐甘恩寧願自己挨餓,也讓孩子吃飽。比喻照顧不分晝夜、對子女愛重情深。5、回幹就溼恩孩子尿床,父母睡在溼的地方。比喻父母毫無怨言,把好的東西留給兒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