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夢中國人|杜蒙:為玻璃鑄「心」的女孩

2021-01-09 新華網客戶端

「我們做玻璃的經常說,玻璃這個材料它是有Ghost Feeling(靈魂感覺),像是一個實際物品的魂兒,隱晦地映射出每個觀眾的感受。」杜蒙說。

作品《處所》。杜蒙供圖

從跨專業玻璃小白到第47屆國際玻璃藝術大會新銳藝術家。2020年,是這個年輕的北京姑娘與玻璃藝術交手的第10年。對她而言,玻璃作品被賦予了新的生命力,它是萬千生命體的一個縮影,也是這「虛擬」世界中唯一「真實」的靈魂。

杜蒙近照。李佳祺/攝

從專才到「門外漢」

杜蒙與玻璃藝術是一段「誤打誤撞」的緣分。

2008年,杜蒙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視覺傳達藝術專業。雖擁有「前端實力」,但她卻格外熱愛古樸的「手工製作」。

同年,在美國的一次觀展體驗,使杜蒙感受了到來自玻璃藝術的魅力。這場意外的經歷讓「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她如獲至寶,她決定放棄當時的「大好前景」,從0學起玻璃雕塑。

2010年,杜蒙如願的被美國羅切斯特理工學院玻璃藝術專業錄取,並成為該專業碩士學位第一位中國學生。

杜蒙鑄造新作品。李佳祺/攝

起初,杜蒙只能做些雜七雜八的工作。

由此,身材瘦小的她開始每天和窯爐、鐵鍬、推車、材料打上了交道。一袋20多公斤重的顏料她需要一次向推車裡扛8袋,再用鐵鍬鏟進1300多度的窯爐。因為不熟悉材料,負傷已是常事。甚至有一次走在路上被迎面的同學上下打量,她才發覺膝蓋上的血早已蔓延到整個小腿,但是因為工作環境溫度太高,她渾然不知。

「你一個研究生怎麼連這個都不知道」,這是每天擺在杜蒙眼前的事實。

「當時就連本科大二大三的學生見了我都是這個不對,那個不對。聽也聽不懂,學也學不會。腦袋裡有無數個想法但一到手上都落了空。」

曾經的光環蕩然無存,杜蒙儼然成為了一個門外漢。

0到1

「剛接觸過玻璃的工具要大幾百度甚至一千度,你一個不小心,就是一道疤。」杜蒙說。

挽起衣服,杜蒙的胳膊上有些淺淺的疤痕,這便是她口中的「家常便飯」。

畢業創作那段日子裡,杜蒙把心思都撲在了上面。一次鑄造平板玻璃作品,她拿著角磨機一連磨了四十幾個小時,拖著早已震麻的手臂她開始進行當天的收尾工作。「咣」的一聲巨響,玻璃在杜蒙的眼前炸開,碎片扎進了她的雙手。看著眼前功虧一簣的場景,杜蒙既熟悉又無奈,她默默地將破損的玻璃板收好,舉著血紅的手忍不住大哭了一場。一輪、兩輪、三輪、同樣的工作杜蒙重複了兩三周,終於在第三次磨合中完成了理想的作品。

正因這份堅持,幾個月後,杜蒙的畢業作品《白》 、 《流動的風景》系列受到師生們的廣泛認可。她的作品以回憶為靈感,用玻璃藝術紀錄著老北京變化,將遊子對家鄉的懷念寄託其中。

作品《白》。杜蒙供圖

「做玻璃沒有捷徑,你需要不斷地去實踐,每個人都經歷過這些,每個人都在你看不到的地方花了很多時間。」杜蒙說。

畢業後,杜蒙以獨立藝術家的身份繼續進行著藝術創作,其作品多次受展於國內外的大型展覽並取得卓越的成績。

《一日》系列,她花了三年時間在「女孩」身上「長」出枝丫。

作品《一日》,杜蒙供圖

《高地回聲》系列,她在家門口的高地公園一個月挑一塊最「順眼」的石頭,足足挑了一年。

作品《高地回聲》。杜蒙供圖

2016年杜蒙斬獲了被日本選手壟斷30多年的金澤國際玻璃大賞優秀獎,這項頗具分量的獎項為杜蒙打了一針強心劑。

帶著對故鄉的殷殷思念和人文情懷,同年,她選擇回國發展,把對「洋文化」的所學、所聽、所感帶回祖國。

分界點

「回國,是我的一個分界點。回國前的作品,大多是關於自己內心的感受,或者周遭的發生的事情,回國後我更多的是學會和觀眾溝通。」杜蒙說。

不同於在美國三點一線的「鄉村」生活,回國後的杜蒙離開了「純粹」的玻璃世界,像一個走出桃花源的「世外之人」。面對外部世界帶來得有形和無形的影響,來來往往的人,以及正面或者負面的評價,杜蒙對玻璃作品所傳達的意圖,有了新的感悟。

2018年,杜蒙在上海玻璃博物館舉辦了國內首場個展---《間》。她打破了以往的制界限和思維模式,將視野從個人情感聚焦到更廣泛的受眾。她將假花和樹葉等材料大膽融入到玻璃的吹制和鑄造中,以「假」尋「真」,探尋現代社會中的隱形隔閡,以及被壓制和約定俗成下的真實自我。

杜蒙在上海玻璃博物館吹制玻璃。杜蒙供圖

「這次的展期是從上海的4月到11月,你眼看著窗外的樹葉從繁茂到凋零,但這作品裡的假花卻一直如此。也許每個人都會有這樣的狀態,亦真亦假,我希望觀眾和作品能建立起一種無聲的聯繫,找到共鳴。」

作品《你是否讀出了我的世界》。杜蒙供圖

聽見你的聲音

「許多年輕的小孩乍一看我的報導和作品後,會感覺玻璃藝術太美好了,但其實背後所付出的苦只有我自己知道。」

「我今年三十三歲,身邊大多數人都已經成家立業了。我懷疑過要不要堅持下去,但是有一次我路過上海的陸家嘴,望著燈火通明的摩天大樓,我竟想像不到自己坐在裡面西裝革履的樣子。」

「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個『一萬小時定律』,我做玻璃近十年了。與其說我是一個玻璃藝術家,不如說玻璃守護了我的初心」。

談起未來的規劃,杜蒙說她想嘗試做一次大型的玻璃空間裝置,突破玻璃自身的局限性。

「只要有一個安安靜靜做玻璃的地方我就滿足了」杜蒙說。

作品《靜望安好》。杜蒙供圖

杜蒙以她獨有的創新意識和鑄造手法將這項「稀有藝術」滲透到人們的生活中,讓更多人感受到了作品背後的態度,給受眾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視覺衝擊感。

「人心中的成見是一座大山」,而杜蒙卻跨越了這座山,為玻璃藝術注入了理想的溫度。

策劃:徐逸曈

採訪:馮丹陽

相關焦點

  • 杜蒙:用玻璃講故事的藝術家
    杜蒙製作的玻璃藝術品。新華社北京11月12日電(宋美黎 任超)玻璃吹制工作室內,杜蒙往脖子上草草扎了條毛巾。略顯瘦弱的她雙手舉著一根2米左右的不鏽鋼吹管,熟練地從1300℃的熔爐裡挑出一團糖漿般黏稠的玻璃原料勻速轉動著。
  • 現場|捕捉記憶的「微光」,杜蒙·玻璃器物展
    —— 杜蒙《微光》「微光·杜蒙玻璃器物展」作為新世代藏家USM主題店為期六個月項目中的一個獨立環節,是藝術家杜蒙和cabana的首次合作,呈現了其從2018年開始創作的實用設計、玻璃器物以及限量版畫等作品。
  • 那些說「中國人太玻璃心」的人是怎麼想的?
    他和宣傳視頻對中國人的標籤化解讀,如「中國人都吃狗肉」,「中國女孩都扭捏作態」等等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在引起公憤的同時,也讓人不禁好奇,這些對中國人的偏見從何而來? 改革開放都40周年了,你還以為中國男人都扎小辮兒?
  • 從學渣到手藝屆奧斯卡得主,北京女孩打破日本30年壟斷,驚豔全世界…
    王者是不願意花時間帶青銅玩的。她終於做出來人生中第一件玻璃作品,雖然只是半成品,但杜蒙感到由衷的滿足。聯想起杜蒙的這句話,當時的心情,或許就如同迎接自己的第一個新生兒一樣吧。第一個學期的尾聲,杜蒙做出來的期末作品讓教授和美國同學都刮目相看。那一個個低著頭的小女孩,像極了她潛心創作的每一個日夜。
  • 女孩與女神的完美結合——蕾雅·賽杜
    一個女孩:從小沒人管,滿頭蝨子出門,青春期變成問題少女,高中沒畢業,提前輟學,前途渺茫。
  • Dream Girls新歌即將發行 做勇敢《追夢女孩》
    由柯凡文化為追夢女孩組合量身打造的一首原創歌曲《Dream Girls追夢女孩》即將全網發行。
  • 我們叫蒙古國為「外蒙」,那他們叫我們什麼?內蒙古人:扎心了
    導語:我們叫蒙古國為「外蒙」,那他們叫我們什麼?內蒙古人:扎心了現在中國人的生活條件比起以前好了很多,每到節假日時,大家都想著去旅遊。但是因為國內各大景點的接待能力有限,很多國人開始去國外旅遊了,中國人最喜歡去的就是日本,韓國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對於與中國相鄰的中亞以及蒙古國,中國遊客就很少去。尤其是蒙古國,幾乎沒聽說有誰要去那裡旅遊。大家應該知道,蒙古國曾經可是中國的領土,只是在民國時期,因為種種原因它從中國分離出去了。我們有一個省稱為蒙古,而蒙古國離中國相對蒙古更遠,所以就用「內蒙古」和「外蒙古」來作以區分。
  • 白人扮成武則天吃蟑螂,還說這是中國人的家常便飯,我們生氣是太「玻璃心」了?
    所以中國人憤怒,真的是因為自己太玻璃心了?2抗議等於玻璃心?英國人抗議可以,中國人抗議就是「玻璃心」?那麼,你能想像這些節目用描述中國人的方式,調侃黑人嗎?實際上這是二戰時,蘇軍西方面軍因為指揮不力,被德軍突襲傷亡慘重,總司令巴甫洛夫因而被革職並槍斃,其他將領為他求情時遭到了史達林的拒絕,史達林的原話是:「一個人(巴甫洛夫)的死亡是一場悲劇,難道成千上萬人(士兵)的死亡就是統計數字嗎?」這句話本是「重視生命」的意思,結果被美國故意宣傳成了「漠視生命」。
  • 【福利】《一點就到家》:追夢赤子心
    【福利】《一點就到家》:追夢赤子心 時間:2020.10.03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作者:中國銀幕
  • 大慶中院與杜蒙民營企業座談 共促法治民企建設
    大慶中院與杜蒙民營企業座談 共促法治民企建設 2020-11-10 16: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坎城人物 《瑪·魯特》導演布魯諾·杜蒙:一聲野性的嚎叫,一張從不按常理出的牌
    杜蒙用非常克制的鏡頭,結合上誇張的表演和荒誕的劇情,產生了一種非常奇妙的化學反應。影片具體講的什麼,可能就像導演自己說的那樣,是一個「超現實的瘋狂愛情偵探故事」。喜歡的人會很愛,討厭的人會很厭惡。 九歌 不合常理的嘆息,人工過濾的童趣,異常誇張的雕琢,超現實,超可愛。但哲學旨趣不明不白,階級矛盾全是cliché,細節過多猜到壞了脾氣,故弄玄虛和意味深長一線之隔。
  • 《天賦異稟》艾瑪·杜蒙成為網絡新女神?看過她的事跡你會更粉她
    看到這些你已經被艾瑪·杜蒙的人生經歷驚到了吧,但是除了這些她還是一個學霸。  她十分熱愛機械這麼學科,參加過北美知名的機器人賽事FTC科技挑戰賽,現在的她還是一個富蘭克林歐林大學的機械工程學生。艾瑪·杜蒙可以說是一個智美雙全的女星了。  一個又美又有高智商的女孩子怎麼能夠招人喜歡?
  • 《追夢赤子心》致敬為生命的閃耀而堅持到底的人們
    愛迪生發明了電燈泡、瓦特也成為了蒸汽機之父、萊特兄弟第一次在天空飛行……這些曾經的追夢者,除了用自己的腳步與勇氣去完成了自己的目標讓世界變得更美好外,他們的追夢故事也在後來不斷地激勵與鼓舞了很多很多人,成就了一個接一個追夢人的成功。知名的搖滾樂隊GALA,也曾在2011年時交出了一首《追夢赤子心》,去跟樂迷分享他們過去追逐在音樂夢想的成長故事。
  • 《追夢赤子心》:平凡人的追夢之旅
    1993年上映於美國的《追夢赤子心》一個平凡人的視角講述了一段勵志而令人感動的追夢故事,沒有上帝的相助影片由大衛·安斯鮑夫執導,西恩·奧斯汀、喬恩·費儒主演,是美國電影史上最經典的體育類勵志影片之一,儘管比起《阿甘正傳》、《當幸福來敲門》來說,《追夢赤子心》的名氣實在小的可憐,但也並不妨礙它作為一部勵志片所帶來的深刻的現實意義——即使是渺小平凡人,也有能綻放自身光芒的力量。
  • 《追夢赤子心》追夢赤子心
    《追夢赤子心》相信好多人都看過了吧,這是一部美國勵志電影,大致就是講了一個魯迪的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最後進入聖母大學橄欖球隊,對於這樣的電影,相信大家也看過不少吧,感覺這部片子最能吸引人的地方就是魯迪在影片中表現出驚人的毅力,我想這也是觀眾所喜歡的原因之一吧。
  • 《給女孩》歌詞另有深意?李宇春感同身受,追夢女孩真的難
    也為日後音樂夢埋下的一顆種子,追夢和舞臺的渴望則成為肥沃的土壤。李宇春也是在大學才真正接觸音樂。沒上過正統音樂教育的李宇春也正是在大學才孕育起了風格。也為日後超女奪冠打下基礎。新歌《給女孩》卻又像是給15年前的自己曲通人意,如歌詞一樣。相信自己是很美好的存在,李宇春便是這般存在。15年前,這個火遍大街小巷的女孩,並沒有為如期而至的讚美,反而是太多的質疑。甚至一度粉絲不敢承認是「玉米」。
  • 天涯明月刀手遊戰心鑄升級攻略
    天涯明月刀手遊戰心鑄怎麼升級?天涯明月刀手遊戰心鑄升級方法是什麼?來看看9k9k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天涯明月刀手遊戰心鑄升級攻略吧!
  • 網易CC直播年度舞蹈冠軍——追夢女孩小小專訪
    今天,小編帶你們認識一下網易CC直播年度舞蹈冠軍,乘著CC直播這葉扁舟,乘風破浪的追夢女孩——小小。  今年是小小第五次參加CC直播年度盛典,不同以往,今年,小小可是要作為CC年度舞蹈冠軍前去參加。小小回憶道:「第一年剛剛加入CC直播,當時是作為公會代表上去領獎的,也是第一次有了上臺的機會。」此時的小小,心中暗暗下定決心,來年一定要有個屬於自己的獎盃!
  • 玻璃心
    但是自從進入了2020,這個「玻璃心」的稱謂就按在我頭上下不來了。平心而論,我不喜歡被這麼叫。而那些所謂的,甜橙「玻璃心」的鐵證,在我看來,無非是一種強加指責。很多時候一個人找不到批評你的理由,又或者自己並不在道德上優勢的一方,就會找一些奇奇怪怪的理由——比如,玻璃心。
  • 架子鼓爵士鼓譜——追夢赤子心
    爵士鼓培訓_架子鼓教學_爵士鼓譜_架子鼓夏令營_http://www.bjqjsd.com爵士鼓培訓_架子鼓教學_爵士鼓譜_架子鼓夏令營_http://www.bjqjsd.com爵士鼓培訓_架子鼓教學_爵士鼓譜_架子鼓夏令營_http://www.bjqjsd.com2011年3月24日發行中文專輯《追夢赤子心》;2011年12月10日,第三屆GALA以《追夢赤子心》獲得最佳年度搖滾歌曲;2012年4月8日,在深圳獲得第十二屆音樂風雲榜年度盛典最佳搖滾樂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