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進非紙化書法探索作品:故宮「三宮六院」匾額

2021-01-07 循規堂

匾額相當於古建築的眼睛,是古建築的必然組成部分。匾額中的「匾」字,古也作「扁」字,《說文解字》的解釋是:「扁,署也,從戶冊。戶冊者,署門戶之文也」。而「額」字,《說文解字》的解釋是:懸於門屏上的牌匾。也就是說,用以表達經義、感情之類的屬於匾,而表達建築物名稱和性質之類的則屬於額。因此合起來可以這樣理解匾額的含義:懸掛於門屏上作裝飾之用,反映建築物名稱和性質,表達人們義理、情感之類的文學藝術形式即為匾額。

本堂習書五十載,特別喜歡寫大字或榜書,所書紙張不計其數,有的送人,有的留之,但大部分當廢紙賣了(都不是成型作品),可謂是丟之可惜,留著無用。近年來,本堂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積極探索非紙化書法的書寫和表現形式,即通過不斷湧現的現代科技書畫工具(手機、電腦軟體,寫字板、數位板等硬體)在電腦裡書寫書法作品,所寫的書法作品全部保存在電腦裡,非常方便。個人認為:時代在進步,書法藝術也應該當隨時代。所謂書法,南朝書家王僧虔在《筆意贊》中說:「書之妙道,神採為上,形質次之,兼之者方可紹於古人」。這裡,強調以形寫神,形神兼備。一般地說,「形」包括點畫線條以及由此而產生的書法空間結構;「神」主要指書法的神採意味。書法離開了形神,就沒有了藝術。本堂探索實踐的非紙化書法,就是在繼承中華書法藝術之形神的基礎上,通過現代化的書寫工具,較好地表現了書法藝術的要義、表象以及新的書寫和表現形式,不管你接不接受,它已經出現了,而且得到了絕大部分人的認可。以下是本堂在電腦裡書寫完成的書法探索作品:故宮「三宮六院」匾額。

"三宮六院"一詞是由故宮的建築而來。"三宮"又稱"後三宮",指皇帝居住的乾清宮、皇后居住的坤寧宮,以及位於乾清宮和坤寧宮之間的交泰殿。

"六院"其實是十二院。"三宮"東、西兩路各有六宮,"東路六宮"即景仁宮、承乾宮、鍾粹宮、景陽宮、永和宮和延禧宮;

"西路六宮 "為:永壽宮、翊坤宮、 儲秀宮、鹹福宮、長春宮、太極殿(啟祥宮) 。因各宮均為庭院格局建築,故稱為"東六院"和"西六院"。

相關焦點

  • 匾額書法並不是小字放大版!
    文/盧中南 匾額書法,說俗點叫「題匾」。「匾」,也作「扁」,《說文解字》說:「匾,署也。」會意,從「戶」,從「冊」,本義是在門戶上題字。「額」,一個義項指的是店鋪或廳堂正面或頂部掛的有字的板。有種說法是橫為匾,豎為額。匾額,題字的長方形牌子。又稱扁額、扁牘、牌額,簡稱為扁、匾或額。
  • 當代著名書法家高進,鋼筆行草書寫《滕王閣序》行雲流水,好書法
    書法經過新時代創新的洗禮,衍生出了很多的書法技法和書法創新的書體。雖然書法創新上總是花樣百出,各種搞怪也隨之風靡網絡,走進了書法朋友的世界。但是當代的書法創新派是以當代人的角度來看待書法的創新;而現代派則在很大的程度上受到西方美學的影響,以當代日本前衛書法為參照藝術而發展出的一個中國書法大流派。
  • 故 宮 典 藏 : 歷代名家書法作品欣賞!
    趙佶《閏中秋月詩帖》紙本,楷書,縱35釐米,橫44.5釐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黃州寒食帖》系三大行書書法帖之一,北宋文學家、書畫家蘇軾手跡。紙本,25 行,共129字,是蘇軾行書的代表作。原屬圓明園收藏,現藏於北京故宮博
  • 循規課堂|匾額匾額,你分得清什麼是匾、什麼是額嗎?
    匾額是中華民族獨特的民俗文化精品。幾千年來,它把中國古老文化流傳中的辭賦詩文、書法篆刻、建築藝術融為一體,集字、印、雕、色的大成,以其凝練的詩文、精湛的書法、深遠的寓意、指點江山,評述人物,成為中華文化園地中的一朵奇葩。
  • 當代草書大家高進,自作詩《沁園春》欣賞,網友:可做字帖的書法
    高進先生的草書氣勢磅礴,循規蹈矩,嚴謹高雅,瀟灑自然。高進的字看上去寬舒柔潤,肥瘦兼容。架構平穩靈動,奇正制衡。字形柔和潤怡,含盛世之風。粗筆肥美不庸,細筆瘦不羸弱。給人以甜美愉悅的享受。有網友點評高進的草書說:「好漂亮的筆跡,高進大師筆跡將留芳千古,是現代文字文化藝術的新一代草聖,是繼二王,智永,懷素,後又一積傳統文字各派精髓於一體的絕頂極品。」這話雖有些誇張,但也證明高進書法功力的深厚。高進的書法單字來看是美中不足,但整體結構應該是佳作。字與字之間排序相呼應,筆畫粗細整體力求平衡。
  • 中秋書法作品欣賞
    現藏故宮博物院的《中秋帖》,與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珣的《伯遠帖》合稱「三希」,足見該作品地位。《書斷》認為:「字之體勢,一筆而成,偶有不連,而脈不斷,及其連者,氣候通其隔行」。《中秋帖》書法縱逸豪放,應是王獻之創造的新體。作品如下:
  • 伊秉綬隸書匾額題字第四期:其作品的藝術價值以及對後世的影響
    作者:王東彪(書法家協會會員)在清代,匾額的功能不只是單一標誌建築物這一種用途功能,而是有了更大的突破。它們不僅成為了文化的承載者,同時還成為了文化的傳播者,匾額上的什麼字或者什麼意義。被廣泛運用於各種社會場合之中,可以說是匾額藝術發展到清代,是迎來了匾額發展最為輝煌的時期。伊秉綬又作為清代最傑出的書法家特別是他的隸書,再與之題到匾額,使其具有了更高的藝術價值。伊秉綬匾額題字的隸書,與其他隸書相比個性比較鮮明,具有很強的藝術風格和它帶給我們的感染力。伊秉綬的隸書不僅在外形結構和字形處理等有著獨到的一面,而且筆法上也深藏韻味。
  • 故宮書法居然有拼音
    值不值單說,現在這個活動倒是挺潮的,不過這話兩說,這畫也兩說,您要是巨愛《清明上河圖》,不看睡不著,就來看吧,前兩天我的一個朋友做了體驗式報導,一清早進宮,月上柳梢頭才出來,都趕上上朝了,秩序都不用工作人員維持,臨近展櫃後面的觀眾就不停催了,但也理解,誰排了一整天的隊不想多展幾眼。
  • 倜儻豪放——元代 饒介 書法作品欣賞
    倜儻豪放——元代 饒介 書法作品欣賞
  • 為什麼有些書家將自己的作品做舊,有什麼道理?讓我告訴你
    原創聲明:以下為循規書法堂非傳統筆墨探索書法原創作品,可以關注、評論、收藏、分享、轉發,轉載請註明出處,謝絕改頭換面、掐頭去尾再編輯後抄襲、盜版發表,請尊重原創作者的創作成果,謝謝!在此再次重申,有部分百家號、頭條號抄襲本堂的作品時介紹作者時張冠李戴,把高進先生介紹成了軍人出身,中共黨員,著名書法家,有時還介紹成了高進鐸,本堂明確告訴大家,除了是黨員身份外,高進先生實為一介布衣。隨著人們對過往時代懷舊情緒的愈發深刻,復古家具製品、藝術品(包括字畫)的需求也日益旺盛。
  • 武威文廟匾額的旅遊開發策略
    匾額孕育於先秦,萌發於漢魏,成長於唐宋,盛行於明清,是中國獨有的一種文化符號,融漢語言、漢字書法、中國傳統建築、雕刻於一體,是集思想性、藝術性於一身的綜合藝術作品。
  • 中國人的臺北故宮博物館,他竟然要「臺灣」化!
    7月16日,新任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陳其南上任。上任當天,他就公然揚言自己主張「臺獨」,並叫囂「故宮臺灣化」,故宮要做「臺灣民眾的故宮」。據香港中評社報導,陳其南叫囂,是想傳達「這些文物對岸不敢要回去,文物是我們的。」
  • 建議山東博物館換匾額:「郭沫若題字潦草」怕「惡搞」,有點牽強
    青鋒中國書協理事、山東省書協常務副主席孟某某近日提議,將山東博物館匾額更換為書聖王羲之正體集字,理由是,「當前山東博物館牌匾題字,是對郭沫若先生書法作品中自由草書題款的局部截圖,有很大的隨意性」,並被有關報導解讀為「郭沫若題字潦草」應該更換。
  • 宮苑雜談︱神武門上的三塊「故宮博物院」匾
    書寫匾額之事,由清室善後委員會委員長、故宮博物院理事長李煜瀛先生擔任。李煜瀛是晚清重臣李鴻藻之子,亦是中國國民黨「四大元老」之一。他從小就有深厚的國學基礎,在書法方面頗有建樹。據單士元先生回憶:「李煜瀛先生在當年故宮文書科內,粘連丈餘黃毛邊紙鋪於地上,用大抓筆半跪著書寫了『故宮博物院』五個氣勢磅礴的大字。李先生善榜書,功力極深,當時我有幸捧硯在側,真是敬佩不已。」
  • 從技巧的層面,介紹欣賞書法作品可以入手之處
    一件優美的書法藝術品,莫不是來自於創作者憑藉著線條媒材,運用創造的技巧,表現出情志的結果。這三個要素,媒材為客觀的載體,技巧為表現手段,情志則是書家對外在世界情感的顯現。媒材與技巧有形質可尋,情志則無形質可求。站在欣賞者角度來說,也無非憑藉書作以探索作者的情志為最終目的,但是無形的情志難以捉摸,終須依靠有形的表現方式以理出作者幽微的用心。
  • 韓天雍:吳山明先生匾額藝術初探
    許多畫家練習書法當作日課來修,畫家對書法筆法、結構、章法的認識,對墨法的考究,以及對書法的品評鑑賞,有其獨到的理解遠超出一般人。由於國畫家的參與,又極大地豐富了書法風格的多樣性。尤其在我們1992年研究生畢業匯報展上,吳先生作為國畫系主任在開幕式上侃侃而談,對中國書法史及浙江美術學院老一輩藝術家對書法的重視娓娓道來,如數家珍,在觀摩我的甲骨、金文創作的作品時,他眼光犀利能準確說出微妙的精彩處,我當時心想不愧為是美院國畫系的掌門人,心中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 書法字帖 @ 《三希寶帖》——中華十大傳世名帖之一
    乾隆一生酷愛書法,刻意搜求歷代書法名品,綜百氏而集其成,追二王而得其粹。他對《快雪時晴帖》極為珍愛,他在帖前寫了「天下無雙,古今鮮對」八個小字,「神乎其技」四個大字。又說:「龍跳天門,虎臥鳳閣」。全書二十八字,字字珠璣,譽為「二十八驪珠」,他把此帖和王珣《伯遠帖》、王獻之《中秋帖》的晉人三帖,並藏於養心殿西暖閣內,乾隆御書匾額「三希堂」,視為稀世瑰寶。
  • 毛筆書法:文房四寶——紙與硯篇
    文房四寶:即筆、墨、紙、硯。是我們進行書法創作時常用的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書寫工具,可以達到更好的書寫效果,為我們的書法創作增色。所以,學習書法,首先要選擇好的書寫工具;其次書法練習是一個長期堅持的過程,了解工具各自的性能和使用、養護方法,就可以合理的利用工具,延長工具的使用壽命,保養得當,更可以提升工具的價值。識寶、擇寶、用寶、養寶不僅是一個有趣的過程,也是一個神聖的儀式,體現的是書法愛好者對書法的忠誠和喜愛。唯有心懷虔誠,方能有所收穫。洞徹事理,才能唯己所用。此篇為文房四寶之紙與硯臺篇。
  • 「書法之聲」 第二屆全國硬筆書法大賽徵稿啟事
    委員:林元弼 李文清 甘耀陽 植美強 高進 華裕萍 車勇 劉良謀 賴敬槐 陳焜 張淨 林勇 周富貴 楊柳青 張京 呂珺玲 馮文濤 張曌 高楊 羅智勇 曾德成 黃銀華 安鵬飛 蔚陸軍 三、評審委員會 由主辦單位邀請書法名家組成評審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