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佳儒作客基金會公益講座:如何應對最麻煩的人與最棘手的事

2020-12-21 中國科學院大學新聞網

生活不總是一帆風順,我們常常會遇到一些麻煩的人與棘手的事。面對這些麻煩的人與棘手的事,我們從中能夠學到什麼?我們又應該如何處理?

侯佳儒教授

 1130日晚,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政法大學綠色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北京法律談判研究會會長侯佳儒教授,受邀作客中國科學院大學(以下簡稱「國科大」),在中丹大樓學術報告廳為同學們帶來了題為《理性溝通:應對最麻煩的人與最棘手的事》的精彩講座。該講座是國科大基金會聯合明德講堂推出的系列公益講座之一,本場講座由國科大中丹學院院長、國科大基金會副理事長趙紅主持。

趙紅主持講座

 在中丹大樓這樣一棟融合中式元素和丹麥風格的建築裡做講座,侯佳儒聯想到了自己2009年在丹麥哥本哈根參加《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第15次會議時的場景。侯佳儒說國際交流離不開談判,因此他非常鼓勵同學們關注談判、了解談判、學習談判。

講座現場

 

看待他人:理性、理解、體諒、寬容

 談判前首先需要了解他人和自我。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一些麻煩的人與棘手的事,學會從正確的角度看待我們認為麻煩與棘手的人和事就是一個學會了解他人的過程。侯佳儒首先用唐納·川普與各國領導人交往時發生的故事讓同學們認識到每個人都會遇到麻煩的人——即使是總統也不例外。因此當我們遇到麻煩的人與棘手的事時,不要抱怨、迴避。相反,當你能夠迎難而上想方法解決這些問題時,你可能正在迅速成長,不斷地走向成功。

 「面對一顆枯萎的胡楊樹,學藝術的人看到的是它最後的美感,學能源的人想到的是它最後的價值。」我們都受到自己先前經驗的限制,不可能從所有角度完全客觀地看待某人某物,侯佳儒介紹到。這些經驗的預設往往是不自知的,包含著一個人從出生到現在所受到的種種影響,如環境、家庭、教育......沒有一件事的出現在所有人眼裡是相同的,所以對一個人來說棘手的人和事,可能對另一個人來說並非如此。

 當我們意識到,一個人的行為方式會受到他過往經歷和經驗的影響,我們不可能完全客觀,他人也不可能完全客觀時,我們就應該儘可能拋開自己的預設,嘗試更加理性的看待他人,繼而能夠嘗試理解他人,然後學會體諒他人,最終寬容他人。

了解自我:每個人都在自己的洞穴裡

電影《殺戮》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兩個小男兒在公園發生爭執,其中一個孩子將另一個孩子的嘴打破。兩個家庭本意是就孩子的傷害事件進行協商,卻在爭執與談論中不自覺流露出了每個人對生活的不滿與抱怨。「看起來是談論孩子,其實都在談論自己。」侯佳儒指出,我們每個人都在自己的洞穴裡,看待世界的方式都像盲人摸象,永遠是片面的、受限的。我們需要意識到自己的「限制條件」,需要不斷的觀察自我,理解自我。

「人何以成其為人?」自然人,是指生物意義上的人。法律上約束的人,是指能夠承擔責任的人。社會層面的人,則包含著社會對一個角色如何行為處事的期許。人一出生便是自然人,而我們期望的是更多自我獨立、情感獨立、思想獨立,能夠承擔責任的人,這也是我們教育的初衷。就像小馬過河一樣,我們通過自己的經歷一點一點建立著自己看待世界的坐標系。建立自己的坐標系讓我們得以成為一個獨立的人,而了解自己、改造自己是可能的、必要的、需要的,是我們不斷修正自己坐標系的過程,幫助我們磨鍊意志和心智,讓我們得以更加客觀、睿智和通透。

           融入社會:與他人的溝通             

 社會是關係的存在,溝通是建立關係的橋梁。「溝通具有三個層次:語義層次、情感層次和身份認知」,侯佳儒介紹到。語義層次就是單純字面上的意思;情感層次包含著說出這句話時想要表達的情緒;而身份認知層次指對於說話人的認知。侯佳儒用生活中常見的例子來解釋了這三個層次:丈夫下班回家,換鞋時隨手一扔。妻子見狀說:「你希望誰來收拾?」這句話在語義層面上的意思是討論誰來收拾,情感層面上則表達出妻子不滿的情緒,而從身份認知層面來說,表達出妻子對丈夫的不滿。當我們能夠從三個層面來考慮與他人的溝通時,我們與他人的交流會更加順暢。

通過「事」成就「人」:是夥伴不是對手

「所有在生活中出現的人,都可以看成夥伴。」我們向上的發展其實是成為更多群體與組織的「代理人」的過程。在努力成為更大的「代理人」的過程中,我們需要依靠著不斷「做事」來成就自己。而「做事」,是需要依靠人的。因此生活中遇到的人都可以考慮是否能夠與其共事,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則應該快速離開,去尋找下一個能夠共事的人。「沒必要與人結怨,不要讓麻煩的人與棘手的事牽絆你」侯佳儒如是說。侯佳儒還為同學們介紹了哈佛談判的四原則,以此來指導同學們的人際交往。首先是人和事,即對人客氣禮貌,對事堅持原則;第二是利益和立場,學會把立場拆解成利益,找到合作的空間;第三是提供儘可能多的選擇方案;最後是客觀標準,即嘗試用客觀的標準評價別人,而非用自己的標準評價別人。


現場互動

 互動環節,有同學和侯佳儒探討了網際網路時代年輕人是否會因為接受到更多的信息而更加同質或是更加極端的問題。侯佳儒認為極端想法是客觀存在的,只不過網際網路給了所有人表達的空間,給了極端想法表達的空間,讓我們更容易看到這些極端。網絡使得情緒更加容易蔓延,這種蔓延的情緒是積壓的力量,很容易爆發,因此也特別需要注意和管控。

 最後,侯佳儒再次提到,我們需要更多的談判人才來讓世界理解中國。希望各個領域的同學們關注談判、了解談判、學習談判,用談判思想來指導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來應對最麻煩的人與最棘手的事。講座結束後,趙紅為侯佳儒頒發了公益導師榮譽證書。

頒發證書

合影留念

 

攝影:蔣倩

相關焦點

  • 應對疫情,公益基金會都做了什麼?
    目前關於慈善募捐,公眾也有一些疑問,一個慈善組織如何估算應該募集多少善款、物資?如果直接參與物資採購和運輸,如何了解疫區的需求,如何將物資送往真正有需要的地方?接受了公眾的捐款,如何實現公開透明和救援效率?如果最終募集的款項有所剩餘,這部分資金如何處理?
  • 如何應對棘手的事情?
    所謂棘手,肯定是超出能力範圍,處理起來畏首畏尾,沒有經驗,害怕出錯,擔心後果!有些事,暫時幹不好,千萬不要灰心喪氣,更不能認為自己不行,從而開始悲觀消極,有些事需要時間,今天幹不好,就先等等,等一天不行就等兩天,兩天不行就三天,等等,臨淵慕魚不如退而結網,只要不放棄,只要厚積薄發,只要一步一步來,你會突然發現有些事不是能力問題,而是時間問題!外因是條件,內因是關鍵,起決定作用,不要換別人認可還是不認可,自己只要努力,時刻保持自信,把握好時機,再棘手的事情都可以應對!
  • 上海海康貝公益基金會·上海徵世公益基金啟動儀式舉行
    日月如梭,時光從身邊悄然而逝,面對即將結束的2020年,七彩的故事再一次划過心田留下最溫暖的印記。上海徵世公益基金揭牌儀式現場。上海特奧會主席,上海海康貝公益基金會發起人施德容博士(右1)海康貝公益基金主任季海琳(右2)2020年12月19日下午16時,繼《2020奧林匹克青少年音樂展演上海三區(黃浦區、長寧區、靜安區)展演》之後,主題為《「璀璨愛永恆」》上海海康貝公益基金會·上海徵世公益基金啟動儀式在明天廣場38樓JW萬豪酒店·宴會廳舉行。
  • 免費公益講座---白領如何不憂鬱
  • 「少年強則家國俱強」 上海申德醫院聯合上海兒童基金會公益活動
    針對坊間出現的眾多問題,上海申德醫院攜手上海兒童基金會自2020年7月起推出了保障兒童身心健康的公益活動。 《以不讓孩子在孤獨中長大》為主題,申德醫院和兒基會聯手滬上知名的心理專家開展了五場公益講座。每一期都從家長們關心的問題入手,《孩子厭學與情緒障礙》、《兒童注意力不集中及學習困難》、《青少年抑鬱和焦慮》、《您想做您孩子的「好朋友」嗎?》、《親子衝突與有效溝通》。
  • 林菱佩老師線上公益講座即將開始
    現任:臺灣財團法人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三峽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主任臺灣海星教育諮詢工作室總監臺灣自閉症基金會 主任 三、民非機構經營與管理1.臺灣-伊甸基金會三峽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主任2.臺灣-自閉症基金會主任3.臺灣-臺灣大學、臺北大學、東吳大學、文化大學、實踐大學、中山醫學大學、嘉南藥理大學、暨南大學、亞太創意技術學院等校社工系實習生督導4.臺灣—失智症、身心障礙成人日間照顧、社區夜間住宿專業人員5.臺灣-桃園市政府身心障礙者生活需求調查研究員
  • 公益基金會申請條件?公益基金會辦理流程?
    成立公益基金會,發展公益事業科研,醫療,教育,扶貧等項目改善推進都需要資金支持。前不久在九寨溝發生的地震,牽動著全體中國人的心,不少公益基金會捐贈了所需要的物資,協助度過難關。公益基金會是為了公益事業而設立的機構,主要是有特定的公益的目的。
  • 尚赫公益基金會秘書長陳政裕:公益事業要「為善要欲人知」
    尚赫公司執行長特別助理、尚赫公益基金會秘書長陳政裕在會議上演講指出:「尚赫從1993年到現在一路走來已經有27年,明年馬上要進入到28年的時間了。從2007年以前我們所發展的歷程其實就是摸著石頭過河,一步步走來,隨著國家的政策發展,直到2007年正式取得直銷牌照以後,2014年,我們正式啟動了尚赫公益基金會,開始探索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職能。」
  • 2019年蒲公英首場最具魔力公益培訓講座 ——臺灣魔法媽媽給家長分享育兒魔法!
    從此踏上跨領域處理問題的道路,已有16年講座諮詢工作坊培訓經驗。最擅長家庭親子關係的處理!在各地舉辦了為愛行走~遇見恩典公益活動,獲得非常轟動的反響。個人兩性關係、親子、家庭、工作及人際關系列講座與課程。對於新時代親師學習講座與培訓,有18年的豐富經驗。2、 王家華(寶貝)grace老師自閉症翻譯機,目前是靛藍天使協會的理事長,她還有另一個專長是製作手工餅乾,她成立了〝愛的禮物〞這家網店,讓每個人都可以吃到充滿愛的餅乾,水餃。
  • 利潔時在華設立全球首個美贊臣公益基金會
    利潔時集團旗下嬰幼兒營養品牌美贊臣在論壇上宣布,經國家相關社會管理部門批准,美贊臣公益基金會正式成立。這是利潔時在全球範圍內設立的首個美贊臣公益基金會。美贊臣大中華區副總裁顧磊表示,美贊臣是改革開放後第一批進入中國的外資嬰幼兒配方奶粉企業,根植中國27年。
  • 講座回顧 |《如何帶孩子走進美術館》鎂山晴美學芳華校區公益講座
    今年11月3日、4日,藝術策展人Scarlett Ji老師給鎂山晴美學上海校區的家長們帶來了一次精彩的公益講座——《如何帶孩子走進美術館
  • 感謝中國網對北京明倫公益基金會秦東魁理事長的相關報導
    就是在這樣一個缺乏愛的家庭裡,誕生了一個熱心公益事業的「大愛之士」。他就是北京明倫公益基金會理事長秦東魁。秦東魁出生於1981年,陝西省寶雞市眉縣人。現在,他有一長串的頭銜和名譽:中國民主促進會會員,國際儒學聯合會儒學與企業管理委員會委員,中國綠化基金會理事。
  • 兒基會攜華潤三九開啟「名師開講」公益講座!
    12月13日,由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主辦,華潤三九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協辦,老百姓大藥房連鎖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婦女兒童醫院承辦的"新家長學院-名師開講"公益活動在湖南婦女兒童醫院隆重舉行。旨在通過集聚社會多方力量,以"公益主導" "社會推動"為運作模式,創建服務於廣大家庭的新媒體教育平臺,廣泛開展滿足家長和兒童需求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積極傳播家庭教育系統知識和科學成果,提升廣大家長科學育兒教育素養,倡導用"愛與科學"培育孩子。
  • 明星公益不容易:沈夢辰被稱耍大牌,韓紅、李連杰基金會曾受質疑
    不過張小龍稱,所謂公益只是節目組聯合明星的一場作秀,明星參與只是走個過場,與村民交流時間不到10分鐘。從其表述來看,明星人前人後恍若兩副面孔。張小龍提到,知名主持人沈夢辰在面對村民合影要求時,態度惡劣。「她說滾,我時間有限」。事件發酵後不久,沈夢辰在微博回覆:放心,我不是這種人,會真相大白的。
  • 守護花蕾 護航成長——蘭谿市婦聯兒童防性侵公益講座走進雲山街道...
    為了提高雲山轄區內兒童的防範意識,保護兒童遠離性侵害,12月19日上午,蘭谿市婦聯特邀請全國女童保護基金會女童保護講師姜琳,在雲山街道陳家井村兒童之家開展「守護花蕾 護航成長」——兒童防性侵公益講座。接著又向孩子們宣講了「如何分辨和防範性侵害」「遭遇侵害時該怎麼辦」「遇到侵害後該做什麼」等安全防範知識,提高兒童的自我保護意識和安全防範能力。姜老師通過問答、遊戲、情景模擬等方式,深入淺出地講解了不法分子慣用的誘騙手段,並結合日常生活向孩子們傳授了如何避免不法分子誘騙、防範侵害、抵禦犯罪和進行自我保護的有效方法。
  • 讓愛回家——公益科普講座暨平安定位符發放
    原來今天這裡有一場專門針對老人的公益科普講座和社區老人的平安定位符發放活動,尤其是心舞工作室特別邀請了陳毅力教授。     陳教授是蘭溪橫溪人,蘭溪在外高等人才,是東京大學畢業的醫學博士,主任醫師。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四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由他回家鄉來為民眾公益科普講座(讓我們認識老年痴呆症)真是十分難得和專業。
  • 第六屆眼視光西湖論壇發布漫畫版視光日曆,接棒校園講座,公益持續...
    「近視防控面臨複雜、嚴峻的挑戰,全社會應當共同關注兒童青少年近視問題,而如何將科普的力量發揮到極致,展示科普的專業性、通俗性、針對性、互動性和創新性等主要特徵,是眼視光同道們一直在努力的方向。」近視可以防控,且防勝於控、控重於治,這是他17年來一直堅持進校園科普講座的初衷。他強調,導致近視發生發展最關鍵的因素是孩子的生活習慣,而學校和家庭是兩大最主要的場所。科學研究表明,在幼兒階段開始堅持每天白天戶外活動2小時可以有效預防近視發生與發展。
  • 廣東省鳳凰公益慈善基金會 ——有軍人情懷的公益基金會
    對於中華民族兒女來說,每一個人都有自己記憶深處軍人的故事,有這樣一張照片,每次看到都讓人震撼:在31年前收復老山的戰鬥中,身負重傷的羅仕忠第一個衝上主峰把軍旗插上高地,但由於主峰土層薄,碎石彈片滿地,加之他受傷體力耗盡,旗杆無法插穩。為了不讓軍旗倒下,他身體呈四十五度傾斜撐住旗杆……隨隊的新聞幹事遠距離抓拍了這個場景:炮火硝煙中,只有他和軍旗巍然矗立。
  • 逆風成長 向陽而生 蓮湖區公益心理講座進校園
    「老師,疫情期間,長期和父母居家隔離,難免產生了不少矛盾,該如何化解?」「老師,我總是控制不住情緒該怎麼辦?」5月15日,一堂主題為「積極心態 陽光前行」的講座在西電中學開講,來自蓮湖區青少年法律援助與調解中心特聘心理講師程軍策首先分析了學生的心理壓力主要來源:成績下降、升學壓力,接著介紹了簡單有效的「深呼吸」小技巧和「三思而後行」的應對原則,同時,就如何緩解壓力給大家提供了具體的「舒壓四步法」。講座生動有趣,在提問互動環節,同學們更是踴躍發言。
  • 如果有一天,最愛的人忘了你 失智症科普講座
    你可曾想過如果有一天你最愛的人忘了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