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沿著皇居南面外圍從向東轉向北的時候,我突然透過車窗看到銀座方向一個路口的建築上掛著四個大字「帝國劇場」,恍惚之間思緒中一首歌突然響起,櫻花雨中大正浪漫飛揚,回過神來的時候才發現自己已經唱到了「走れ 光速の 帝國華撃団」,眼角溼潤的我下車後沒有跟其他人一起去看皇居,而是向著那個會激起心中回聲的地方走去……
在很多人看來,11月26日早上,世嘉在自己的官方油管頻道上傳《新櫻花大戰》新主題曲卻沒有唱詞這件事頗為奇怪。只有畫面、音樂和字幕的MV,讓人跟著唱卡拉KO麼?其實從《新櫻花大戰》的宣傳瞄準老用戶的角度來想,還真可能是這樣——筆者認識的所有老櫻戰玩家,無論會不會日語,都會哼一兩句那首膾炙人口的《檄!帝國華擊團》;而從老櫻戰玩過來的玩家們,也確實生在長在那個卡拉OK盛行的年代。畢竟回首上一作《櫻花大戰5》,也已經是2005年的事情了,即使新櫻戰已經是一款完全不一樣的遊戲,也不免要打一下懷舊牌。
在筆者的回憶中,《櫻花大戰》屬於那個「神作輩出的時代」。20世紀的最後幾年和21世紀的最初幾年,一切都充滿了激情和希望。遊戲界也是如此,世紀之交的遊戲行業正處於大規模 3D 化的門檻上,摩爾定律講述著 PC 的飛速發展,家用機市場百花齊放,這一切都為遊戲在表現力的發展提供了物質條件。在這種背景下,各大遊戲公司不惜重金為市場貢獻出了一大批畫面精美(以當時標準)、劇情考究、玩法豐富、內容充實的 3D 或半 3D 佳作。3D 時代的到來讓遊戲的觀感產生了質的飛躍,儘管在現在看來當時的遊戲 3D 模型慘不忍睹,但回想第一次打開《最終幻想8》時的震撼到全身發抖的敬畏,第一次在《異度裝甲》裡自己控制鏡頭旋轉的喜悅,這種世代更替的視覺衝擊是如今更高清+光追效果難以比擬的。
即使是在這樣的浪潮中,《櫻花大戰1》對筆者來說依然意義非凡,因為2001年玩到的這款作品是我第一次親手操作的含 Gal-Game 戀愛元素的電子遊戲,而這對於當時還是少年的我而言,其快樂超越了 3D 化視覺效果本身。
也許現在的玩家很難理解剛到3D時代看到這樣畫面時激動的心情
對於 80-90 初年代身處中國內地玩家而言,「玩遊戲」這三個字並不像今天一樣那麼簡單。儘管隨著改革開放社會風氣逐漸變化,PC 也開始進入普通的千家萬戶,這為當時只能在包機房打超任、PS 或土星主機的年輕玩家們提供了隨時在家玩遊戲的條件。但在當時,電子遊戲在整個社會輿論中依然等同於洪水猛獸。在那個趁父母沒下班回家偷偷開電視看《太空堡壘》都要挨頓雞毛撣子的年代,男生們互相聊得最熱烈的遊戲無外乎是《極品飛車》、《FIFA》和《實況足球》等作品,如果要聊《心跳回憶》,便要帶上神秘神情並壓低聲音,仿佛嘗試含有戀愛元素的遊戲是一種對於生活甚至世界觀的頂級叛逆。
20世紀90年代,社會對於「公序良俗」的極端判斷依然影響著每一個社會成員,家庭中50後60後父母們堅持著延續自那十年的「精神潔癖」,學校裡40多歲的老師們談起班上異性學生「走得太近」甚至會搬出男女授受不親那一套,而報紙上那個著名的「流氓罪」消失也不過幾年。在這種環境中,在家裡偷偷跟電腦裡的美人談戀愛,天然地帶有一種「背德的快感」。
在這種情況下,《櫻花大戰》來了,她描繪了一個蒸汽與和服共存的「太正」時代,一如我們所處的當時,新的事物不斷湧現,但舊的事物依然強大。櫻戰的劇情仿佛是我們心中渴望的隱喻:想要讓自己所代表新事物,突破舊事物的窠臼,去擁抱那個改天換地的時代,成為歷史的一部分。
櫻戰的出現解救無數在心底渴望指染戀愛遊戲的中國玩家於水火:對於筆者來說,這是第一款敢在父母和女同學面前玩的遊戲。儘管談戀愛的 AVG 是遊戲的重要部分,但它畢竟掩蓋在「對抗邪惡」的劇情主線之下,只專注於攻略主角真宮寺櫻這位大和撫子的話,劇情上也不會有什麼「過火」的部分(當然動畫出現華擊團表演西洋舞蹈踢大腿什麼的時候還是要儘快跳過去)。對於當時的玩家來說,遊戲的戰棋部分會花掉相當多時間,以至於父母或旁人看到的大多是年輕人對著地圖上圓圓憨憨的機器人下指令走棋格而已。《櫻花大戰 1&2》就像封面上的真宮寺櫻,裹得嚴嚴實實,充滿英氣拿著武士刀,在常人看來完全沒有問題,但在那個時代的少年看來,藏著一種色氣。
轉天上學,路過街口報亭盯著《大眾軟體》、《電子遊戲軟體》、《遊戲機實用技術》封面上一水的真宮寺櫻,吞咽口水的同時,總有種給那個賤兮兮壞笑的老闆獻上零用錢換取雜誌的衝動,仿佛這樣便能撕破櫻身上包得嚴嚴實實的二尺袖配袴,突破心底的那層薄膜。雖然筆者和很多小夥伴們最終沒有這麼做,但學校裡課間總會有「膽子大」的同學來悄悄分享攻略其他華擊團角色的經驗,神崎堇香肩微露的和服與瑪麗亞帶有男性剛強的御姐氣質下女性的柔美,種種「刺激」的劇情和畫面被小夥伴用稚嫩的語句描述,撩撥起一顆顆年輕而躁動的心。得不到的才是最珍貴的,也許這也是為什麼在我們這一群老傢伙裡,神崎堇和瑪麗亞直到現在人氣都還高於真宮寺櫻的原因吧。
後來長大查了一下 發現無論海內外初代花組人氣最高都是神崎堇和瑪麗亞
現在回想起來,《櫻花大戰》帶來的熱潮很快就被蓋過去了,「偷偷開了葷」的夥伴們不滿足於櫻戰帶來的 Gal-Game 體驗,整個社會對於道德潔癖和電子遊戲的態度也發生了改變。待到幾年後筆者試圖跟上鋪的兄弟聊聊老櫻戰的時候,他大方地掏出 NDS ,向我介紹女友高嶺愛花。
但只要回憶起玩《櫻花大戰》的那段時間,回憶青蔥歲月難以玩到遊戲的苦,回憶起真宮寺櫻以及整個華擊團帶給我們的甜,總有那麼多滋味。畢竟苦中帶甜的戀情,才是初戀的感覺呀。
作為最早進入國內含有戀愛元素的遊戲之一 櫻戰宛若老玩家們的初戀
其實和現在很多玩家想像的不同,即使是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到本世紀初期,戰棋遊戲也都並不是最火熱的遊戲類型,儘管那個時代確實是優秀戰棋遊戲橫行的時期:《三國志》、《火紋》、《英雄無敵》、《機戰》還有咱們中國自己的《風色幻想》……但實際上即使在當時,戰棋遊戲的火熱程度也比不上同期的RTS,對於大多數從那個時代過來的老玩家,童年回憶永遠是《星際》、《魔獸》、《帝國時代》和《紅警》,畢竟慢節奏高難度的戰棋遊戲還是過於硬核了。
《櫻花大戰》也是這樣,我們現在聊起老櫻戰,最多想到的還是其「談戀愛」的 AVG 部分和創新的 LIPS 限時對話系統,反而是戰棋部分談論得並不多,除去不少因為實在玩不了戰棋不得不放棄櫻戰的朋友,筆者身邊大多數老櫻戰粉們對初代櫻戰的戰棋系統評價也並不高,對比同期的戰棋遊戲水平,櫻戰1僅僅達到了「還行」的程度。
老櫻戰很多人也是喜歡AVG不喜歡戰棋 所以新櫻戰不喜歡ACT部分也很正常
但隨著21世紀第一個十年中 CS 和 COD 開啟的大 FPS 時代,無論是 RTS 還是戰棋所屬的 SLG,都在接下來的兩個十年中走入了低谷。2005年發售的《櫻花大戰5》儘管延續了櫻戰3以來的行動值槽回合制設計,並進一步完善系統繼續加快對戰節奏,但在市場喜好轉換和本代作品人設和劇本不佳的雙重壓力下,銷量僅為12萬份。自此《櫻花大戰》的IP被雪藏,櫻戰的主力製作人員轉到《戰場女武神》項目組,將延續自櫻戰的回合制系統和射擊結合起來,再次受到了市場的認可,《戰場女武神》初代取得了累計銷量123萬份的好成績,並且歐美市場銷量超百萬。
「戰場的偵察兵 偷家的女武神」作為策略遊戲它有著很有趣而特別的玩法
但即使是這樣,《戰場女武神》也並沒有走得更遠,在《戰場女武神3》的系統變革廣受好評卻銷量不佳後,世嘉把步子邁得更大,製作出了不再使用行動值槽回合制系統的《蒼藍革命女武神》,本作的遊戲體驗更像是一款動作遊戲,而不再是策略遊戲,再加上又一次遇到了劇情和人設問題,結果遭到了系列粉絲的廣泛差評。而改回曆代系統的《戰場女武神4》在2018年發售後,首周也僅為6萬份,並且在此後的三周銷量幾乎沒有增長。
也許正是這樣的市場反饋讓世嘉明白,從《櫻花大戰》初代一路走下來的 AVG+策略/戰棋路線已經徹底不再受歡迎,於是《新櫻花大戰》徹底拋棄了戰棋玩法,走起了 AVG+ACT 的路線。被拋棄的不單是遊戲核心玩法,還有經典人設和以前的故事。雖然說原人設藤島康介名譽崩塌以至於無法再接手新櫻戰工作一事可以理解,但新劇情一上來就設定「老華擊團12年前已經全滅」還是有點叫人難以接受,直到官方放出了反派人物「夜叉」的形象和聲優——橫山智佐(真宮寺櫻 CV),老夥計們才互相露出了當年在學校課間討論老櫻戰時的邪惡笑容,儘管肯定有人認為這樣的初戀回來還不如不回,但有機會再見一面,總是好的。
即使是最小的80後,今年也已經站在了30歲的關口上。也許再買一份遊戲已經不足以使你回憶起《櫻花大戰》的初戀情緒,那麼親自走到作品當中去,算是再續前緣的另一個機會。
「今日は帝劇、明日は三越(今日去帝劇,明日去三越)」,在大正時代的日本,人們對於東京繁榮發展的意象就這樣具象化到了帝國劇場和三越百貨上,不知是不是因為這句話,廣井王子才把《櫻花大戰》裡的「大帝國劇場」設定在銀座四丁目——這是銀座最中心的一塊區域。時至令和,三越百貨依舊屹立在四丁目路口,周圍鋼筋水泥玻璃框架組成的大型商場林立,組成了知名的「百萬富翁的戰場」,卻並沒有給「以20世紀早期洋樓劇院為掩護的軍方秘密基地」留下半寸地方。
櫻花大戰裡的「太正」年間銀座四丁目,路口東南角就是帝劇
而令和的帝劇,則要向著皇居的方向走到底,用腳步衡量,很容易就會發現這裡比銀座優衣庫距離四丁目路口的距離還要遠,不過走進優衣庫你不必考慮太多,但走進帝國劇場則要求全套正裝甚至禮服,畢竟這裡基本上只會上演「亂世佳人」、「悲慘世界」這樣的名著級演出,1年大概有10場左右的公演,可謂是上流人士欣賞藝術的高雅場所。
位於皇居對面的帝劇 不知多少人對它的第一聯想會是《櫻花大戰》
因此,儘管現實中皇居東面的東京「帝國劇場」確實是《櫻花大戰》中「大帝國劇場」的原型,但是以它作為《櫻花大戰》的聖地巡禮地其實並不合適,真要在東京做巡禮,不如從帝劇向南面找到東京寶冢劇場看一出全女性演員表演的戲劇更能體驗遊戲中的舞颱風情。
舊寶冢劇場的階梯,歷代玩家應該對這個場景應該非常熟悉
而真要說想要找到《櫻花大戰》裡「帝國大劇院」的原型建築,銀座周圍是找不到了,好在也不遠。不用離開首都圈向南走,直到橫濱的中區本町1-6,那個叫「開港紀念會館」的建築一定會讓你眼前一亮。和令和東京帝劇不同的是,橫濱市開港紀念會館確實是一棟落成營業於1918年的大正建築,屬於新文藝復興風格的洋樓,在當地人們的口中,這棟建築還有一個愛稱叫「傑克」(橫濱三座名塔分別被稱為 King、Queen 和 Jake,橫濱人也許真的很喜歡打牌)。 橫濱市開港紀念會館是日本的國家級重要文物,但目前也作為橫濱市中區的公會堂在正常使用,並且對遊客開放,雖然內部裝飾和遊戲裡完全不同,不過遊戲中帝劇的完整布局基本拷貝自橫濱開港紀念會館。所以來日本進行櫻戰巡禮,大概這裡是最合適不過的地點了。
遊戲中大帝國劇場平面圖 新櫻花大戰基本延續了這個設計
橫濱市開港紀念會館平面設計圖,可以看出和遊戲頗有淵源
在今年 TGS 的媒體採訪中,《新櫻花大戰》的製作人片野徹對於遊戲發生如此大翻天覆地的變化做了解釋:
「在過去《櫻花大戰》推出的時候,日本遊戲市場中 SLG 還是處於比較興盛的狀態,指令式玩法也非常適合這個系列。但《新櫻花大戰》之所以改成了動作遊戲,是因為如今主機(相比於以前櫻戰)已經進入了一個新世代,SLG 逐漸減少。為了吸引新玩家的同時重新振興這個老 IP,我們就採用了動作遊戲的模式。」
並不是每個遊戲的老玩家,都能像五十嵐孝司和鈴木裕老爺子的粉絲那樣等來《血汙》和《莎木3》。作為櫻花大戰的老玩家,我們已經從2012年經歷了《櫻花大戰 All Star Collection》、《櫻花大戰:百花繚亂夢物語》、《櫻花大戰歷代記》等多款辣雞手遊。櫻戰IP能夠重新以正作的方式再次出現,已經實屬不易。當然,本著一個老玩家的初心,筆者當然希望這款《新櫻花大戰》能夠繼承更多老櫻戰的傳統和優秀內容,但同時,我也希望我的孩子能夠在第一眼望到「帝國劇院」的時候,心中也出現那個粉色的身影,而這已經是無法憑藉著老櫻戰能夠達到的目標了。
好在世嘉似乎對達成這個目標誌在必得。除了遊戲本身的聲優商法和龐大的宣發陣勢,世嘉還同時宣布《新櫻花大戰》的動畫、漫畫和舞臺劇將於明年春季一起推出。即使目前《新櫻花大戰》試玩版 ACT 部分做得稀爛,我心中依然抱著一絲希望。新櫻戰註定不會再是一款傳統的《櫻花大戰》,新老玩家或許都應該將其當作一款完全新作來審視。希望新櫻戰的 AVG 部分能夠比以前更精彩,因為唯有這樣,那首《檄!帝國華擊團》才能繼續傳唱下去。
儘管新櫻戰仍是由《戰場女武神》製作組打造,但這註定是全新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