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沙之味》:那些治癒我們的人間至味

2021-01-08 影識集

所謂「澄沙」,就是小孩子們非常喜歡吃的紅豆沙。

是童年的歡樂味道,是外婆拿手的慈愛甜食,是哆啦A夢的致命誘惑。

一個鬱鬱不樂的中年大叔千太郎,開了一間名為「銅鑼之春」的銅鑼燒專賣店。

生意不是很好。

他漫不經心製作的紅豆沙餡兒,不太合孩子們的口味。

對待店裡聒噪的女學生們,他總是一臉嫌棄和厭煩的表情。

看來,這是一個有故事的男人,他的過往大概不是很幸福。

因為他的銅鑼燒,很不討人喜歡。

有一天,一位顫悠悠的老奶奶來到了這間冷清的小店。

她品嘗了千太郎的銅鑼燒,湧起了滿腹心事。

出乎千太郎的意外,這位名叫德江的七十老人,居然想要應徵店裡的幫手。

本來生意就很差,沒有什麼客人,也並不需要幫手,於是千太郎拒絕了老奶奶。

過了幾天,德江又光臨小店,並帶來一盒自己製作的紅豆沙,執意讓千太郎品嘗。

抱著懷疑的心態,以及能儘快將這個煩人的老太婆轟走的想法,千太郎試吃了一口。

然而,這一口顆粒飽滿、色澤誘人、口感綿滑的紅豆沙,即刻徵服了挑剔的千太郎。

他仿佛被這綿軟的甜味所融化,立刻變得溫柔了許多。

「銅鑼燒的靈魂就是豆沙餡啊。」德江認真地說。

她一輩子都在做紅豆沙餡,做了50多年,已經深入紅豆沙的靈魂了。

就這樣,德江成為了店裡的一員,負責製作紅豆沙。

紅豆,對於這位年邁古稀的老太太,猶如自己的孩子,需要用心呵護,傾聽它,回應它,配合它,才能製作出最好吃的豆沙餡兒。

她向千太郎展示了自己做紅豆餡的流程,從挑選,清洗,過濾,蒸燉,浸泡,入糖,攪拌,冷卻。

水中浸泡的時間必須足夠久,紅豆熬煮的火候必須恰到好處,撈起的時候必須精確及時,稍有疏忽,味道便會差之千裡。

在時間的陪伴中,這些有靈魂的紅豆才會甘願釋放最好的味道。

這就是日本人的「匠人精神」,幹一行,愛一行,一生只做一件事。

他們早上很早就到達店裡,開始這一系列流程,耗時至少六小時以上。

千太郎從來沒有想到豆沙餡兒的製作竟然這麼複雜。

他很汗顏,因為原來他的豆沙餡都是從工廠買來的機器製作的。

難怪這麼難吃,因為沒有一點兒人情味啊。

德江奶奶做出來的紅豆餡兒,有一股愛的味道,讓人吃到嘴裡,有被融化的溫暖感,很治癒。

小店的生意逐漸好起來,口耳相傳,排隊買銅鑼燒的顧客越來越多。

店老闆千太郎的態度也變得積極樂觀起來。

但是,千太郎還是會偶爾回到從前那種懶散與低落的狀態,突然消失不見。

為了不辜負店外排隊等候的客人,德江一個人扛起了銅鑼燒的製作工作。

這一天簡直把這位老人累的半死。

但是她也沒有責怪不肯說出自己消失理由的千太郎,反而給他打氣。

她說:人生總會有各種困難,一定要加油啊!

有一位看起來不太快樂的高中女孩經常來到店裡,一邊吃著治癒的銅鑼燒,一邊訴說自己的煩惱。

她逃課,不想上學,在這裡似乎可以找到一份短暫的安全感。

在德江的激勵下,小店的生意越來越好,成為火爆的美食店。

但是,漸漸地出現一些關於德江的不利傳聞蔓延在小鎮裡。

顧客漸漸消失了,店鋪的房東也出面要求千太郎開除德江。

傳言說:德江是麻風病人,會傳染顧客。

這對銅鑼燒店是致命的打擊。

小店不能沒有德江,因為她的紅豆沙是這間店的靈魂。

為了不讓眾口相傳的恐懼,毀了千太郎的生活。

在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德江突然消失了。

她回到了那間隱匿於樹林中的療養院,度過生命最後的一段時光。

老人說:「我們也想活在陽光照耀下的社會。」

他們不想被社會隔離,不想與人斷絕聯繫,只想做一個普通人啊。

做美味的紅豆沙,讓自己的心意被更多人接受。

千太郎一個人繼續堅持銅鑼燒小店的經營。

他已經學會怎麼做出好吃的豆沙餡兒了。

更重要的是,他像變了一個人似的。

對生活更加渴望,對事業更加專注,對旁人更加關愛。

他和那位高中女孩一起去探望德江。

在那片被隔離的特別社區,他們互相吐露了隱藏多年的故事。

德江因為生病從小被家人拋棄,她在病院裡認識了丈夫,後來又失去了兒子;

千太郎因為打架傷人被判入獄,在獄中,他的母親去世了;

那個叛逆的高中女孩的媽媽,是個毫無責任感的母親,對她全然不關心。

這是老中青三代共同的哀傷,活在孤絕的冷漠社會中,缺乏愛的眷顧,

三個不相干的陌生人,因為紅豆沙的治癒,形成了一個新的家庭。

他們彼此治癒,互相填補生命中的缺失。

月亮的朦朧,櫻花的寂滅,清風的低囈,天光的燦爛,萬物有靈且美。

人生的過往際遇,生活的潮起潮落,命運的輪迴無常。

一生,只做一件事,做好了,就有愛與希望。

美食,即愛

Written by KOYO

相關焦點

  • 薦影|《澄沙之味》
    這周給大家推薦一部日本電影《澄沙之味關於片名片名あん,《澄沙之味》又譯《戀戀銅鑼燒》(臺),《甜味人間》(港)。眼瞎如我,一直以為是「橙沙」,甜味劑之類的東西,定睛一看,是澄沙(dèng),意為過濾後較細的豆沙。翻譯得很精準精煉了(可惜理解門檻有點高),片中千太郎(銅鑼燒店主)用批發來的豆沙餡,德江女士說:「銅鑼燒的豆餡是靈魂」。
  • 《澄沙之味》:人生實苦,但人間依然值得
    文/夏日放映室電影《澄沙之味》導演:河瀨直美《澄沙之味》是由日本、法國聯合製片的劇情電影,改編自明川哲也同名小說。電影以甜甜的澄沙為載體,講述了一個關於困境、迷惘、死亡與救贖的故事。澄沙,讀音dèng shā,漢語詞語。澄,多音字,讀dèng時,意思是指讓液體裡的雜質沉下去。
  • 澄沙之味
    暖心治癒的書籍就應該這麼起名吧,可能有點俗套,但是還是不可避免地落入俗套。我沒有將書的內容看完,而是選擇了先看改編的電影,譯名是「橙沙之味」。其實作品的日語名字翻譯過來就是豆餡的意思,譯為澄沙就不直白了,也多一點想像的空間。
  • 澄沙之味:當你陷入絕境,就來一口柔軟的銅鑼燒吧!
    電影名稱:《澄沙之味》泡泡評分:8分(偶然間發現的好電影)自從打算不再強寫熱點之後,泡泡就非常喜歡發掘這種小眾的老電影,今天這部《澄沙之味》來自2015年,可能你連電影名字都沒聽過,但它的成績一定能嚇到你:第68屆坎城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大獎」提名;第39屆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女主角
  • 影評《澄沙之味》:初戀的味道——銅鑼燒
    今兒君擼了一片兒《澄沙之味》,不過,這片兒和初戀一毛錢關係都木有,表怪君叔是該死的標題黨,誰讓本片兒是圍著銅鑼燒聊的,而銅鑼燒,確實又是你們深愛的哪個藍胖子初戀時的味道。▲紅豆飯是日本人的日常中國大陸版《澄沙之味》名字矯情,過於文藝,中文中的「澄沙」指的是豆沙,且是過濾後的細豆沙,而銅鑼燒的豆餡是不去豆皮不過濾的
  • 電影推薦《澄沙之味》|豆瓣評分8.2治癒系影片-澄沙之味免費觀看
    電影《澄沙之味》看後讓人有種悠長深遠的感動。所謂「澄沙」即是銅鑼燒,而甜食,是這世界上最平凡而又珍貴的美意。
  • 《澄沙之味》——期待每一次相遇
    文 | 姜鳳韻圖 | 網絡德江女士在《澄沙之味》後,永遠的留在屏幕中。在此先向扮演者樹木希林女士致敬,感謝她帶病飾演,給屏幕對面的我們留下了治癒一課。對於這一部日劇,寧靜溫暖的調子下依舊有許多值得我們思考的地方,我將吸引我的地方加以概括,總結成題目的一句話「期待每一次相遇」。
  • 澄沙之味:每個人都有自己生存的意義!
    2015年,根據明川哲也的原著同名小說改編的影片《澄沙之味》在日本上映,執導該片的河瀨直美是日本電影界著名女導演,業界內經常拿她和執導《小偷家族》的是枝裕和做比較,其影響力可見一斑。《澄沙之味》劇照影片《澄沙之味》講述了一個發生在銅鑼燒店的故事,店長千太郎是個不苟言笑、滿懷心事的中年大叔,某天,一位名叫吉井德江的老人來到店鋪,想要應聘職位,店長看她年紀頗大,身體也不太好
  • 河瀨直美《澄沙之味》新預告 秦基博獻聲主題曲
    河瀨直美《澄沙之味》新預告 秦基博獻聲主題曲 時間:2015.04.03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夏澤 分享到:
  • 《澄沙之味》 | 歷經百年屈辱,我們想要活在陽光照耀下的社會中
    中國大陸的電影宣傳海報中國大陸版《澄沙之味》名字矯情,過於文藝,中文中的「澄沙」指的是豆沙,且是過濾後的細豆沙,而銅鑼燒的豆餡是不去豆皮不過濾的,叫澄沙並不妥。電影《澄沙之味》由河瀨直美執導,樹木希林、永瀨正敏、市原悅子、內田伽羅、水野美紀等主演,於2015年5月30日在日本上映。
  • 《澄沙之味》| 歷經百年屈辱,我們想要活在陽光照耀下的社會中
    中國大陸的電影宣傳海報中國大陸版《澄沙之味》名字矯情,過於文藝,中文中的想想,如果中文名用「紅豆之味」也許會更好,中文中的「紅豆」是很有內涵的。這部河瀨直美執導的《澄沙之味》安寧而靜謐,滿溢著對生活的敬意和對人性的信任。銅鑼燒成為了生活中最踏實的存在,解決著一些人的生計,也慰藉著一些人的心靈。在遍布苦澀的生活裡,那一口甜香軟糯,或許是最好的救贖。
  • 《澄沙之味》:人生旅途,感謝你爬山涉水來治癒墮落的我
    我是麻風病治癒者,住在隔離區,無比的熱愛著生活。曾在一棵絢麗無比的櫻花樹下的銅鑼燒店裡工作,用殘疾的雙手做出世界上最好吃的豆沙餡。美味的食品,治癒了靈魂孤獨而又無助的人。一 墮落的人不值得原諒,謝謝你來治癒我這是日本電影《澄沙之味》講述的發生在櫻花樹下一家銅鑼燒店的感人治癒故事。一場電影之旅,讓自己與心重逢。
  • 生活很苦,銅鑼燒很甜|電影《澄沙之味》
    今天分享的這首歌曲,出自電影《澄沙之味》。初看這部電影的時候,以為銅鑼燒是本片的主角。看到結尾才知道,原來與不幸的命運握手言和才是真正的主角。- 本期音樂 -本期歌曲《水彩の月》,選自電影《澄沙之味》。
  • 日本電影《澄沙之味》——美到極致是物哀
    一言以蔽之,「心有所動,即知物哀」。 《澄沙之味》講述了一個角落裡的老人,從不奢求有一天社會能低下他的頭顱看到自己,只願熱愛生命、熱愛自由、熱愛世間的萬事萬物。「作為一個人,活成我們自己,也是有意義的吧!」 影片結尾,德江老人的「人生之味」成功「感染」了若菜和千太郎,改變了他們對「可怕的人世」和「無法融入的社會」的認識。
  • 人間至味是清歡英譯版- MBA中國網
    從張一山主演的《春風十裡不如你》,到劉愷威主演的《寂寞空庭春欲晚》、到佟大為主演的《人間至味是清歡》,再到現在熱播的孫儷主演的《那年花開月正圓》。 今天要為大家剖析的翻譯句子是:人間至味是清歡。 佟大為和陳喬恩主演的電視劇《人間至味是清歡》我雖然沒有看過,但是很喜歡這個名字。 這麼清簡潔深刻的句子,一定出自某位洞察世事的大家之手。我搜索了一下,果然,這句話出自蘇軾(蘇東坡)的詩--《浣溪沙·從泗州劉倩叔遊南山》,只不過把原文中改動了一個字。
  • 《澄沙之味》處理苦難的方式
    講講《澄沙之味》吧!我看《澄沙之味》,完全是因為被劇照中鬆軟的銅鑼燒吸引了。想做出擁有靈魂的銅鑼燒,該怎麼辦呢?仔細篩選過的紅豆,被緩慢流淌過的水流帶去澀味。「蒸汽的香味已經有變化了。」矮矮小小的老人,從小憩中睜開眼睛,小心翼翼地掀開鍋蓋,看咕嘟咕嘟冒著泡的水裡,躺著顆粒飽滿的豆子。「因為我們在招待它啊。」
  • 坎城開幕影片《澄沙之味》原著小說來了,感受銅鑼燒中的生活智慧
    2015年第68屆坎城電影節上,開幕影片被選定為一部日本電影,名為《澄沙之味》,電影講述了發生在主人公銅鑼燒專賣店的店主千太郎、神秘老婆婆德江和女高中生若菜三人之間的人生故事
  • 電影推薦之《澄沙之味》
    2個小時的時間,看完這部電影《澄沙之味》。被樹木希林的演技打動,好幾次都潸然淚下,是還沒到導演設計的淚點,就情不自禁,大概是我太感性,不對,是演員的演技炸裂。故事發生在一家叫銅鑼之春的店,專門售賣銅鑼燒,開篇的鏡頭,男主的身影,可以看出,這是一份他不喜歡的工作,他在生活的低端掙扎,她並不快樂。
  • 人間至味是清歡,人間至美是林鵬!
    愛追劇的小夥伴最近可能有點眼花繚亂,因為這段時間的好劇真是特別多——娘娘再度出山,吳聘領了盒飯;胖迪深入秦宮,夏天豔福不淺;無心法力無邊,元凌暗結塵緣;軒轅劍衝雲漢,人間至味清歡…… 隨著劇集的深入,不少電視劇已經漸入佳境,其中最值得咂摸玩味的一個,應該就是《人間至味是清歡》了。
  • 「人間至味是清歡」:最小清新的英譯版
    從張一山主演的《春風十裡不如你》,到劉愷威主演的《寂寞空庭春欲晚》、到佟大為主演的《人間至味是清歡》,再到現在熱播的孫儷主演的《那年花開月正圓》。  今天要為大家剖析的翻譯句子是:人間至味是清歡。 佟大為和陳喬恩主演的電視劇《人間至味是清歡》我雖然沒有看過,但是很喜歡這個名字。 這麼清簡潔深刻的句子,一定出自某位洞察世事的大家之手。我搜索了一下,果然,這句話出自蘇軾(蘇東坡)的詩--《浣溪沙·從泗州劉倩叔遊南山》,只不過把原文中改動了一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