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巖時來運轉,得到左宗棠的重用——購買軍糧。這是一筆非常可觀的買賣,但是同樣不易完成,當時正值清廷與太平軍激戰正酣的時候,各地都在搶購糧食,有錢都不一定能買得到。且具備很大的風險,糧食一天天漲價,同時會有被洗劫的可能性。
胡雪巖熟門熟路、帶著柳成祥夥計啊寶,一行三人來帶永州的米市購糧。各地糧商都囤積居奇,等等漲到天價後狠賺一筆。導致永州糧食緊張,一天一個價。胡雪巖用零散收購的方式,到各個糧行歷經辛苦才籌足一千擔糧食,距離左宗棠要的五千擔糧食相距甚遠。此時糧價已經漲到了一兩一擔,柳成祥提醒胡雪巖,咱們收購糧食的速度無法趕超糧食漲價的速度,帶來的銀子眼看就無法購買到五千擔糧食了。柳成祥建議停止收糧,等待糧食再漲上去後將手中的糧食賣出,能賺一點再把銀子帶回給左宗棠。
胡雪巖認為,左宗棠需要的是糧食不是銀子,如此是交不了差的。胡雪巖當機立斷吩咐一旁的啊寶:「去,把糧食運到米市上往外賣,九錢一擔。」阿寶領命去了,柳成祥明白胡雪巖的意圖,想以此把糧價打下來,再低價抄底。但是風險太大,幾乎不可能完成。
柳成祥:「雪巖,我們手裡只有一千擔糧食,怎麼可能動搖得了米價?」
胡雪巖:「我們只做零售不做批發,小小的永州我就不信動不了它。」
他們是從杭州潛逃出來的,王有齡的兩萬兩銀子也還給了左宗棠,自己身上的銀子購買了糧食也獻給了左宗棠,所以柳成祥再次提醒:「我們手裡的銀子也不多了。要是賠了如何向左宗棠大人交代。」
胡雪巖:「出了事情,我負責!」
柳成祥執拗不過胡雪巖,只要依計行事。
胡雪巖此舉是一意孤行麼?在對胡雪巖一生的研究中,他是一位非常冷靜和理智的人,如此重大的決策他是不會頭腦發熱的,一個團體中必然要有一名能做決策敢做決策的人。胡雪巖是剛到永州收糧時對各地糧商做了調查,心裡算了半天,衡量了利弊,認為這個險值得去冒才如此的。要做大生意,都是要冒險的,什麼都準備好了,也就沒有機會了。
胡雪巖並不是開一個口子低價賣米,然後就傻傻等待糧價下跌。他是很巧妙的請來牙行的人過來幫忙賣米。牙行即是中介,靠一張嘴在買賣雙方中周旋、牟利,賣豬的稱豬牙,賣牛的稱牛牙。他們在市場上非常活躍,人脈也相當廣,有什麼風吹草動他們首先知道。當然反過來他們傳播消息的速度也是非常快的。很快有一位姓胡的商人,出手闊綽、低價賣米又不短斤缺兩的消息在永州散播開來。
胡雪巖的操作是非常嚴密的,市場卻不及預期,糧價非但沒有下降還上漲了。對此,柳成祥心急如焚,對胡雪巖的決策產生了懷疑,不免發了幾句牢騷,這樣下去必定血賠。胡雪巖則非常淡定,決定明天米價降到八錢一擔往外出售。
百姓奔走相告,排隊買米,儼然比廟會還熱鬧。糧食很快就售完,市場仍然沒有要降價的跡象。柳成祥已經對胡雪巖的決策失去了信心,胡雪巖卻非常豁達,說,這次如果敗了,一切由他承擔,自己去左大人那裡領罪去。
胡雪巖決定第三次降價,米價降到七錢一擔,並且這次加大出售的量。胡雪巖請柳成祥喝酒,一邊喝酒一邊談論煙花柳巷的趣聞,好似外面發生的一切與他無關一樣。柳成祥心急如焚,心想這次完了,只能剩下點盤纏回去了。胡雪巖哈哈大笑說,看來我們都不是做生意的料,將剩下的盤纏帶回去我們好生過日子吧。
阿寶急衝衝地跑來:「降了,降了,降了!」
柳成祥被氣糊塗了問:「什麼降不降的?」
阿寶:「米價降了!」
兩人被驚得一激靈:「快說降到多少?」
阿寶:「降到九錢一擔。」
柳成祥迫不及待:「我馬上去收糧!」
胡雪巖:「慢,聽我的,再等等!等糧價降到七錢一擔再收購,並且要有計劃的收購。」
胡雪巖安排柳成祥籌備好銀子,僱好夥計蟄伏起來等待時機收糧。安排啊寶繼續低價出售糧食。兩者配合,必須做到一邊慢慢出售,一邊慢慢收購,避免打草驚蛇。因為其他糧食也是非常聰明的,一旦發覺有人操縱市場,必然停止拋售糧食,到時候就得不償失了。
等待是煎熬的,痛苦的,堅持的意義不在於一直做下去,而是能等得下去。
左宗棠給胡雪巖下訂單,第一筆買賣是給錢的,往後都是賒帳。胡雪巖實力再雄厚也經不起左宗棠大人的折騰,他又該如何應對呢?下一章我們講述胡雪巖風險轉移的騷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