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時期,有一位傳奇人物,他就是首富胡雪巖,這位可真的是白手起家,一開始只是錢莊的一個小夥計,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成為富可敵國的紅頂商人。
胡雪巖是如何將自己的人生書寫得如此輝煌?
如果真的要研究研究背後的道理,就得說說這句俗語:「做官要學曾國藩,經商要學胡雪巖」,二位都是響噹噹的人物,前者官場平步青雲,後者商場如魚得水,不過也就是把握了生活的智慧。
胡雪巖胸懷寬闊,待人真誠,懂得把握交往的一個尺度,時時刻刻遵守自己人生的底線。將做人的法則發揮到極致。
最能體現胡雪巖做人的能力,是他識人的眼光。可以說只要是胡雪巖認定的人,就可以為朋友兩肋插刀。
胡雪巖第一個認準的人是王有齡,他們認識的時候,王有齡窮困潦倒。王有齡生於官宦之家,不過父親早逝,家道中落,王有齡只得清茶一杯度餘年。
王有齡雖然落魄,但脾氣和架子卻大,因此很多人對他嗤之以鼻。他也不願意搭理別人。只有胡雪巖比較奇怪,喜歡關心他。
王有齡仿佛得到了知己,告訴胡雪巖自己不想成為井底之蛙,要做雄鷹展翅高飛,只是沒有發展的資本。胡雪巖非常理解這位朋友,第二天二話不說拿出500兩銀子來幫助王有齡。
胡雪巖也出身貧寒,哪來這麼多錢?
原來這500兩銀子是他從錢莊挪借過來的,為了王有齡的夢想,胡雪巖甚至想盡辦法,最後迫不得已採取了這個方法。
王有齡拿著胡雪巖借予的500兩銀子,再加上自己的智慧,做出了驚人的成績,而後平步青雲,顯赫一時。
在他的運作和幫助下,胡雪巖開始創業,開辦錢莊,掘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之後,又步入其他領域,開了當鋪和藥店,賺得盆滿缽滿。
王有齡去世後,胡雪巖又結交了繼任的浙江巡撫左宗棠,左宗棠當時正準備出徵新疆平定戰亂,但是彼時他手頭拮据,根本拿不出一點多餘的錢來,是胡雪巖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為了左宗棠,胡雪巖放下身段四處爭取,居然僅僅依靠自己一個人的力量,集齊了該有的軍備物資,左宗棠沒有後顧之憂,能夠一鼓作氣平定戰亂,成為守住邊疆的第一大功臣。
有付出必定有回報,左宗棠和王有齡一樣,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後來胡雪巖陷入困境,左宗棠也是二話不說,動用官場和商場上的全部力量去幫助他脫離困境。
在左宗棠的報答下,胡雪巖被朝廷任命為布政使,總辦「四省公庫」,最後成為了大名鼎鼎的晚清首富。
1885年秋,左宗棠因病去世。同一年冬天,胡雪巖也去世了,享年63歲。
胡雪巖留給後人的不僅僅是他的人生成就,還有一句警世箴言:「勿近白虎。」
但是什麼是白虎?
其實就是白銀。
在追逐財富的路上,有多少人「撲街」?人生在世,如果為了錢而活,又有什麼意思?
想必胡雪巖就是受此啟發,告訴後人人生的奮鬥目標不應該只有錢,能夠讓人快樂的事情有很多,只看到錢未免太死板。同時,胡雪巖還希望後人遠離商業,因為那時候商人並不受待見。
胡雪巖去世後,他的子孫也果然謹記他的囑咐,後代中幾乎無一人經商。
很多人可能會問,胡雪巖最後還是落敗了,因為他的商業帝國並沒有持續很久,但是深究他落敗的原因,並非是不會做人。凡事要成功都講究天時地利人和,而左宗棠只是失去了客觀條件,生不逢時罷了。
時勢千變萬化,這位經商天才又怎麼能夠憑藉一己之力螳臂當車呢?
當時,李鴻章和左宗棠均屬于洋務派,二者明面上合作,但是暗地早已經兵分兩派,在二人的鬥智鬥勇中,李鴻章取得了優勢,而胡雪巖那時候正是左宗棠這一派的,城門失火殃及池魚,胡雪巖成為首要打擊對象,財產被迫清算。
但是考慮一個人的人生成就,要全面辯證地去看待。胡雪巖曾經縱橫官場,在商業領域也是如魚得水,誰又不承認這是一位真英雄呢?
難道必須就得以成敗論英雄?
這未免太過於偏頗,並且死板固執了吧?
劉邦奪了天下,項羽就不是英雄了?
無論是做人還是經商,不得不說,這兩個方面的技巧,胡雪巖都已經學習得面面俱到了。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套《胡雪巖謀略大全》,這本書囊括了這位晚清首富一生的故事,即使是細枝末節,都有充分的記錄。
從一開始幫助王有齡,再到輔助左宗棠平叛國難,而後自己擁有了金字招牌,在商業各個領域都打下了一片天地。
政界也是平步青雲,順風順水,做了大官。#胡雪巖#
在官場之上結交三教九流,把握人際交往的法則,直到最後達到人生巔峰,成為晚清首富,這本書都一五一十地交代了出來。
胡雪巖成功的關鍵,就是懂得如何做人做事。
這套書共四本,原價296元,現在百度活動價79.9,學會晚晴首富胡雪巖的經商、為官的成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