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打針」走紅,不哭不鬧全程碎碎念,討好醫生又安慰自己

2020-12-23 騰訊網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出現生病的情況,這時候看病吃藥還不算什麼,難的是怎麼讓孩子乖乖打針。但凡遇到打針,孩子們輕則嚎啕大哭、重則瘋狂掙扎,然而,有位小男孩卻大為不同。

小男孩"打針"走紅,不哭不鬧全程碎碎念

有位網友曬出了自家孩子打針的視頻,孩子打針的時候不哭不鬧,反而全程碎碎念,讓看到的網友都樂了。

小男孩約摸5、6歲的模樣,準備要打針的時候,他跟很多孩子一樣害怕,步子忍不住往後退。發現自己逃不掉這一"劫",他開始碎碎念,懇求護士:"阿姨別把我扎出血好嗎?阿姨求求你,給我扎不疼。"

孩子這麼乖巧,護士自然沒意見,扎針的動作不僅嫻熟,耗時也非常短。不過,孩子還是發揮了自己完美的演技和碎碎念的功力,全程嘴巴沒停過:"唉呀媽,唉呀媽呀!"扎完針後還沒回過神來:"唉呀媽呀,好嚇人呀,嚇死我了。"

過程中,小男孩並沒有鬧,嘴巴雖然碎碎念但是非常討喜,可以說是既討好了醫生又安慰了自己,實在太可愛了。尤其是,他的表情還非常生動,讓網友忍不住留言:"天生的影帝啊,這表情太到位了。"

孩子害怕打針,家長怎麼辦?

1.不要用打針恐嚇孩子

"你再不聽話警察就要來抓你了""你不聽話就給你打針"……類似的話,很多家長經常跟孩子說。在孩子調皮的時候,家長認為這些話能起到很好的震懾作用,然而留下的更多是隱患。總是被家長恐嚇,孩子會恐懼打針,覺得那是一種恐怖的懲罰。

所以家長不要跟孩子說"再不聽話就給你打針",而是說"寶寶生病了很難受,打針是給你治病的,會讓你更快好起來。",讓他們正確看待打針。

2.別催促、斥責孩子

孩子害怕打針是正常的,別說孩子,就算成年人也可能害怕,因為害怕疼痛是人的本性。孩子害怕打針時,內心是恐懼、不安的,需要家長耐心安撫。這個時候,如果孩子哭鬧,家長別呵斥、催促他們,而是耐心安慰,否則孩子只會更加恐慌,越來越害怕打針。

3.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越關注什麼,感受就會越敏感。孩子打針的時候,他們的注意力全部放在準備要扎針的地方了,越想越是害怕,甚至可能放大自己感受到的疼痛。為了減輕孩子的緊張感,家長可以跟他們說說話,講講他們感興趣的故事,或者在出門前帶上一個他們喜歡的小玩具,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4.客觀告訴孩子打針的痛感

對於孩子來說,打針是一件陌生的事情,這是他們恐懼的原因之一。家長告訴孩子打針的原因後,可以客觀地告訴孩子:打針的確會疼,但只會疼一下。這樣可以讓孩子有一個心理準備,他們打完針後發現跟父母說的一致,就會慢慢接受打針。

今日互動話題:你家孩子害怕打針嗎?你是怎麼讓他乖乖打針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小男孩打針「碎碎念」走紅,討好醫生又安慰自己,網友:情商真高
    兒科醫生們也都需要有更多的耐心來給小朋友們就診,因為孩子不可能像大人一樣懂得如何去配合醫生。特別是當孩子們看到護士阿姨拿出針管準備給自己打針的時候,往往都是嚇得哇哇直哭。01小男孩打針「碎碎念」走紅,討好醫生又安慰自己,網友:情商真高網上有很多孩子打針時的有趣視頻,這位來自東北的小朋友,就用自己的出色的演技走紅
  • 萌娃打針強忍淚水,安慰自己:我是男子漢,要堅強
    萌娃打針強忍你淚水,安慰自己:我是男子漢,不能哭如果說起童年「噩夢」除了成績單之外應該就是打針了吧,但並不是所有小朋友在面對針管時都號啕大哭,有的小朋友也是可以忍住淚水的。有網友就放出了這樣一段視頻,視頻中一群小朋友在排隊打針,看小朋友們穿著一樣的服裝,應該是醫院來學校體檢。
  • 孩子聽說要去打針就大哭?你需要這套關於醫生的繪本
    橙子平時嬌滴滴的,日常口頭禪是「我要扮公主,我要做仙女」,但是我意外地發現,她對於去醫院看病、打針這件事情完全沒有害怕的感覺。第一次是今年7月,她感染肺炎,在醫院掛水一周。她從看醫生、做皮試、抽手指血、掛吊水,全程都沒有哭。抽手指血的時候,排在我們前面的一個五六歲的小男孩,用盡全身力氣在掙扎嚎哭,要他媽媽按住全身,護士才能順利抽手指血。
  • 3歲萌娃打針後不甘心,重返找醫生「算帳」,網友:報復心挺強
    想要第一時間獲取育兒小知識,請您點擊右上角的「關注」哦~大家都知道,孩子在出生之後,固定時間內都需要打多種不同的疫苗,這樣才能保證孩子的健康,但是打針是孩子最害怕的意見事情,因為打針都太痛了,所以很多家長帶孩子去打針的時候都非常的頭疼
  • 剛出生的小嬰兒不哭不鬧,小寶寶接下來的反應,醫生都蒙了
    剛出生的小嬰兒不哭不鬧,小寶寶接下來的反應,醫生都蒙了 2020-12-12 00
  • 《灰姑娘藥劑師》從醫生角度的碎碎念【劇終】
    這個在臨床上真的很多見,基層醫院能遇到很多抗拒打針、不好意思在朋友面前打針的小朋友,最後因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反覆出入急診的。劇中雖然疾病發展有點不一樣,但是患者面對母親的態度可見,小朋友患者的內心仍然是一種比較不穩定的狀態:因患病而脆弱,因同齡人的區別對待而自卑,因「疾病相關人員」(家人、醫生、藥師)的指導(或者說強迫)而憤怒。
  • 「超慫丈夫」害怕打針,躲到老婆懷裡哇哇大哭,網友:猛男落淚
    膽小的丈夫不僅沒有安慰妻子,自己也嚇得不輕,一直在旁邊碎碎念:「老婆我害怕」「老婆我怕血啊。」妻子只得安慰丈夫,沒關係,不要怕,周圍的護士都看的一臉懵,是不是角色互換了啊?瞅瞅這個男人,膀大腰圓、五大三粗,還戴著大金鍊子,看起來妥妥的一副社會人模樣,穿著黑衣服就像是大哥大,但是這位大哥竟然哭了?原來啊,這位大哥特別怕打針,今年已經49歲了,每次打針的時候,都嚎啕大哭,妻子也是近幾年才知道。
  • 萌娃打針,被醫生逗得忘記疼痛開懷大笑,網友:這辦法全球通用
    醫生給寶寶打針前哼著有節奏的音樂,並伴隨節奏,拿針管不停點在寶寶身上,寶寶被逗得咯咯直笑,完全沒有了打針的恐懼。趁著寶寶不注意,醫生把針頭扎進了胳膊,寶寶似乎忘記了疼痛,全程不但也沒有哭還開懷大笑,在輕鬆的氛圍下完成了打針。很多人表示這個方法很有趣,可以全球通用,這樣打針的時候,寶寶就不會恐懼了。
  • 來自我自己的碎碎念
    我太愛說話了,無時無刻不在自言自語。如果沒有寢室的人提醒,我甚至都意識不到自己有這個癖好。記得是高中的舍友說,她觀察我好久了,總是在碎碎念,打開柜子也要說話,但是不是對別人說也不求別人回應,就自顧自的一堆論亂說,洗個衣服也說,晾曬衣服也要說,哪兒哪兒都說。舍友實在是忍不住了才跟我說,怎麼你這麼奇怪的呀,一時之間,我很尷尬的說不出話來,後面就慢慢的自己學會閉上自己的嘴巴啦。
  • 「暴脾氣」嬰兒剛出生不哭不鬧,卻對醫生怒目而視,網友:醫生當時...
    去年,一個剛剛出生的越南嬰兒用小手緊緊拉住醫生手術服不放的照片爆紅網絡,被網友戲稱為「暴躁寶寶」;無獨有偶,今年巴西也有一個「暴躁寶寶」因為出生時不哭不鬧,卻皺眉「怒視」醫生而火了。  2月13日下午,伊莎貝拉在巴西裡約熱內盧的一家醫院通過剖腹產出生,她出生時不哭不鬧,而是抿緊嘴唇皺著眉頭,沉默地「怒視」著帶她來到世間的產科醫生……這有趣的一幕被攝影師抓拍下來,並發布到社交媒體上。  「暴躁寶寶」的照片一發布即刻引來圍觀,網友們都被伊莎貝拉可愛的「憤怒」表情逗樂了,紛紛留言——  「她一定是對這個世界有很多的疑問!」
  • 任嘉倫再現「話嘮」模式,幹活也不忘碎碎念
    在《錦衣之下》播出以前,任嘉倫似乎一直不溫不火,時不時也會有他的作品上線,但是一直激不起什麼浪花。在最近播出的《極限挑戰寶藏行》中,觀眾們又看到了那個喜歡碎碎念的任嘉倫兩人小心翼翼地採摘著香菇,這時候,任嘉倫就開始了話嘮模式,一直在不停地說話,還是自己說!憨憨的樣子讓觀眾又愛又無奈!
  • 一月小記 | 碎碎念
    在寫這期碎碎念的時候,是一月30號,一年的十二分之一,時間過得非常快,但回頭看這個月,非常充實,每天都過得很明確。有的書適合精讀、有的書可以速讀、還有的書選讀就可以,那它們花費的時間和精力是不一樣的。這世界上的書真的太多了,你不可能把時間平均分配給每一本,而是有側重點的把時間給到適合自己的、或自己喜歡的。
  • 帶寶寶打針又哭又鬧?教你8招讓寶寶不怕打針
    做遊戲讓寶寶接受打針平時可以跟寶寶一起玩醫生看病的小遊戲,泰迪熊或是芭比娃娃生病了,讓寶寶當醫生,給他的小熊或小娃娃打針;然後媽媽當醫生,給寶寶打針,並告訴寶寶,打針會痛一下,很快就會好的,讓孩子熟悉知道打針的全過程。邊玩遊戲邊告訴孩子打針的原因:打針可以幫寶寶預防疾病。通過遊戲讓寶寶在心理上做好打針的準備,在很大程度上就降低了寶寶對醫生和打針的恐懼感。
  • 萌娃打針被醫生逗得太過開心,忘記疼痛,網友:這個方法可以學習
    想要第一時間獲取育兒小知識,請您點擊右上角的「關注」喲~文|哺苗育兒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帶孩子打針是每個家長都非常煩惱的事情,因為孩子因為打針會出現劇烈的反應最近在網絡上有個視頻走紅,是一個外國的小朋友在接種疫苗的過程。
  • 橘貓偷吃魚還一邊碎碎念告狀,行徑讓全家人哭笑不得!
    這隻橘貓名字叫「綺夢」,它是只個性悶騷的小吃貨,這天它趁阿嬤不注意,偷吃桌上剛煎好的土魠魚,於是被念了一頓,沒想到事後它竟然委屈巴巴地跑去窩在桌子底下頻頻發抖,直到爸爸一回到家,便立馬飛撲到對方懷裡,然後將頭塞進腋下撒嬌討拍,還一邊碎碎念告狀,行徑讓全家人不禁哈哈大笑。
  • 陳嫻靜‖愛是碎碎念
    但我也終於明白,媽媽是以她自己的方式愛著我,想為我創造更好的生活。她希望我從小就能獨立堅強,希望我能自己把自己照顧得很好,希望我長大了離開他們獨自生活的時候,內心也不會有牽掛。我似乎瞬間明白了——這份血濃於水的感情是無法輕易割捨的,只是每個人表達愛的方式不同罷了。我媽她不善言辭,從不會直接露骨地說「我愛你」,而所做的一切都是因為愛。
  • 爸爸帶兒子打針,兒子全程無反應好淡定,結果爸爸媽媽無法淡定了
    帶寶寶去醫院打針,是讓很多家長頭疼的問題之一。當冷冰冰的針頭觸碰到寶寶的皮膚,寶寶就開始仰天長哭,不少寶寶已經有了打針經驗,看到護士就開始抗拒著不進去,在醫院門口與爸爸媽媽展開拉鋸大戰。在打針之前,可以不向寶寶透露要去醫院打針,可以說「帶寶寶去醫院玩」或是「玩一個勇敢者的遊戲」;打針過程中,要配合醫生護士的話,鼓勵寶寶要勇敢,誇獎他並可以許諾採用一定的激激勵方式,比如「乖乖打完針就會帶他買新衣服」;打完針,也要給予寶寶一定的鼓勵,誇獎他是個小英雄,讓孩子對克服打針的恐懼充滿成就感,也就會慢慢習慣「打針是勇敢者的遊戲」。
  • 金毛去醫院帶上小熊娃娃壯膽,打針時完全不敢看:好了沒!
    去醫院打針好恐怖!國外一主人家的金毛malu,平時是個活潑開朗的狗狗,但只要讓它知道目的地是醫院,立刻整個狗都不好了!在醫院門口,malu就開始腿軟無力賴在地上不肯走,更不要說進去打針。但沒辦法,為了健康主人只好強行把它帶到寵物醫院打狂犬疫苗。
  • 「話癆寶寶」打針,與醫生交談消除恐懼,被網友點讚
    孩子聽後會明顯老實下來,可見寶寶們對打針的畏懼。最近親貝網小編看到關於孩子打針的視頻,看後覺得很搞笑。視頻裡的孩子叫,因為感冒發燒被媽媽帶去醫院打針。當陶濤看到醫生帶著注射器走過來,小臉嚇得白了,最後他忍住了眼淚,通過與醫生交談消除了恐懼。
  • 觀影碎碎念丨柄本佑《你的鳥兒會唱歌》
    每次看到稍有感觸的電影,還是想記錄下來,所以就把這些寫成「觀影碎碎念」吧。你們有喜歡的電影,有什麼碎碎念也可以留言交流,畢竟,人還是需要交流的,公眾號也是。柄本佑,是作為安藤櫻的老公被小嘿知道的,但是幾年前對他的電影興趣不大。2019年末,看了《不知道就好的事》,衝著吉高由裡子去看的,結果被柄本佑圈粉了,真是「氛圍帥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