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 陳卓
再大的胃也有裝不下的時候。一位以量大豪邁聞名的吃播博主曾在山坡上烤一整隻駱駝,兩頭牛和35隻羊。如今,他一夜間刪除了所有視頻,銷聲匿跡。另一位「大胃」網紅一改以往視頻中各式菜餚鋪滿整桌的風格,在最近發布一則視頻中拿出一隻龍蝦招待眾多同事,反覆囑託「一定要吃乾淨」。有粉絲近4000萬的吃播博主,其主頁的短視頻從幾百變成幾十,幾天後又減少到個位數。還有更多博主忙於將自己帳號名稱中的「大胃王」「吃播」等字樣通通刪除。
在吃播領域,以「能吃」「量大」為標籤的大胃王們一度是絕對的明星。有人因為能吃下滿滿一大盆泛著油光的肥肉,而成為粉絲超過千萬的網紅。也有年輕貌美的苗條姑娘們會在鏡頭前吃掉8斤米飯、35斤烤全羊、1000多根串串或者一整鍋生煎包。
他們用號稱的「大胃」裝下越來越多的東西——除了海量的食物,還有平臺的流量、公司的利潤、商家的銷售額和粉絲們的熱情。可如今,他們因「浪費糧食」被卷到輿論的風口浪尖,行業中「假吃」「催吐」種種亂象被陸續扒出。
碩士研究生在讀的林童(化名)幾年前便迷上了看大胃王吃播。她說,自己看吃播時總希望主播能吃得再香些、快些。
「或許也正是粉絲催生了這種『變態』的環境。」林童說。在她看來,大胃王吃播博主們其實和偶像行業如出一轍,想從粉絲那裡獲取資源,那就讓渡私生活來滿足大家。
現在,這樣的「聯盟」也出現了裂痕。一則近期發送的大胃王視頻中,飄過的彈幕是「臉色好差」「不到20歲看著像40」「浪費糧食」。銷聲匿跡的頂流博主們昔日的視頻也被新留言「攻陷」,其中大多是批評乃至咒罵。
「最近活兒基本沒了。輿論暴擊,大博主們都躲起來療傷。」有從業者對記者透露。「大胃王」們行至必須瘦身的時刻。
1
作為國內最早因「大胃」被人熟知的吃播博主,密子君單條視頻的播放量常達幾百萬。
5年前,這位女孩剛開始發送吃播視頻時,畫質模糊,普通話也不標準,背景常是自家廚房。視頻裡,她會穿著居家服,煎幾個饅頭,再煮碗面一起吃掉。
密子君曾告訴媒體,自己做吃播是受到了國外的影響。2009年,日本女孩木下在當地大胃王比賽中憑藉過人食量和可愛外形出圈,成為大眾偶像,年收入一度高達1.2億日元(約合人民幣700餘萬元);2014年,韓國開始出現直播吃飯的「吃播」,諸如「奔馳哥」等一批全職大胃王吃播隨之湧現。
「那時國外相關產業已日趨成熟,但國內還是空白。」重點經營美食內容的新媒體公司金剛文化創始人楊洋(化名)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她在2016年創辦了這家公司,那時,她就預感到美食領域一定會成為風口——當時眾多媒體的廣告「標王」都是飲食等快消品。而在需要共同話題的網際網路時代,「吃」這個老少鹹宜的領域能觸及更多人。
公司成立當年,便舉辦了一場大胃王競賽模式的選秀,並籤約了一名食量巨大,面容清秀的女孩。幾年後,這位彼時剛剛大學畢業的姑娘成了全網流量頂尖的吃播mini(藝名)。
關於吃播的興起,在楊洋看來,是因為現代生活節奏飛快,難得有消遣時間的人們想看一些不用動腦、輕鬆減壓的內容,而美食吃播恰恰滿足了這點。而在林童看來,她和其他朋友喜歡看著主播吃下那些色彩鮮豔、高油高糖的食物,因為很多年輕人試圖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自然將吃的欲望轉嫁給他人;韓國首爾大學發布報告,稱在有三分之一家庭獨居的韓國,為了排遣孤獨,吃播必然興起,這是「原子化社會的必然趨勢」。
行業也確實迅速發展起來。部分吃播可以在直播時直接得到粉絲打賞;另一部分則在積累起人氣後,靠著發布推廣、探店、測評等種種廣告視頻獲取收益。不少自稱「多吃不胖」的帳號還藉機向粉絲售賣減肥產品。
一位前吃播從業者向媒體透露,快手上300萬粉絲的大胃王博主,一次完整的探店推廣報價約8萬元,年入百萬元並不難;抖音上粉絲近4000萬的大胃網紅「浪胃仙」在推廣平臺的廣告報價最高60多萬元一條。
「從2018年,整個行業明顯開始火了。」楊洋回憶,2018年以前,她曾帶著mini的內容前往視頻網站推銷,對方心不在焉,不感興趣。近兩年來,平臺開始為吃播內容留出推薦位,主動預約節目,最終爭搶著採買獨家版權。與之相應地,謀求合作的商家們熱情也水漲船高。
《2019快手直播生態報告》中披露,美食類直播是人均點讚數最多的領域。今年4月發布的《2020抖音直播數據圖譜》也顯示,平臺關於美食類直播的分享次數單月環比增長283%。
2016年,剛上大一的周小楠(藝名)接觸到大胃王視頻,從小飯量頗大的她迅速喜歡上這些內容,繼而想到自己也可以模仿。不同之處在於,彼時還是學生的她大多購買油條、大餅、包子這些廉價食物用以直播。她所在的六人宿舍只有一張長寫字桌,有時沒了空間,她只得在店裡開拍。
視頻的播放量很快過萬,粉絲的數量不斷上漲,有人給周小楠留言,說看得很有胃口,十分下飯,這更給了她成就感。2019年畢業時,帳號有了10多萬粉絲。
也恰在這時,一位周小楠長期關注的吃播邀請她成為全職博主,周小楠自覺「追星成功」,又能吃到諸多美食,很快答應了邀約。
周小楠記得,加入公司後,老闆鼓勵她,頂流的大胃王能月入百萬元。
2
周小楠成為全職吃播的那一年,大胃王吃播也正走在行業巔峰。一位博主對媒體回憶,最初自己是普通的美食博主,但積累粉絲太慢,切換成大胃王模式後,一天之間漲了數千粉絲,打賞金額是平時的幾十倍。
在多年前就關注吃播的資深粉絲李賢(化名)看來,2019年整個圈子已然空前膨大。眾多視頻的播放量從一兩萬迅速增長到幾萬,十幾萬。
「2018年到2019年,所有平臺都在爭搶流量,說到底是搶人,搶內容創作者。」楊洋說,即使在2020年,吃播圈內還是有很多新公司成立。很多投資者沒有行業積累,覺得這裡能實現暴富。
這部分參與者不懂內容製作,又試圖撈取快錢,催生出「短平快」的操作方式,連內容策劃和劇情設計都不再需要,純粹依靠誇張的吃相和食物博人眼球。主播甚至會在直播間狂飲大嚼的間隙送出幾萬元、十幾萬元的禮物,或是在幾個直播間內互相串通,誘導彼此的粉絲為對方刷流量。
李賢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大口吞食肥肉,拿三輪車後鬥泡麵乃至在大火鍋中邊泡腳邊涮食等諸多行為都發生在2019年前後。還曾有女主播試圖吞下活章魚,結果被觸手吸住臉頰,掙扎時將臉皮扯破。今年6月,30歲的吃播博主王先生在直播前昏迷,終因腦溢血不治去世,過度進食導致體重半年內暴漲80斤是致病關鍵。
整個吃播圈,尤其是大胃王收到的惡評逐漸增多。幾乎各大平臺的所有頭部博主都被粉絲們懷疑過涉嫌「造假」「催吐」。不少粉絲乃至從業者都逐漸意識到,如果說單純的吃播是展示美食、記錄生活,那「大胃王」則是刻意突出的標籤,是噱頭,是圈子內的極端。
2017年11月2日,天津地鐵的一塊屏幕上,播放著某「大胃王」的一段視頻。視覺中國供圖
在一檔日本綜藝節目中,大胃王木下曾展示過自己的腹部CT,不同於普通人,她的胃部因胃壁厚、彈性大,可以在進食後膨大66倍,幾乎佔滿半個腹腔。但有關「人究竟能否吃這麼多還不胖」的爭議,國內外始終未曾停過。
吃播們靠不斷翻新出新花樣撐起越來越大的胃口。最常見的辦法是使用超廣角鏡頭,將食物放在鏡頭前,讓其顯得儘可能龐大。
一些視頻會運用剪輯手法。B站一位博主曾不小心上傳了未處理過的視頻,粉絲們發現,這位博主的進食全程由人指揮,控制他喝湯、吃包子、蘸紅油乃至何時將嘴裡含著的食物吐出。一位與大胃網紅同店就餐的食客則用手機記錄下,雖然年輕女孩對著鏡頭表演著吃下30盤粉面,但其實大部分食物僅僅稍微咀嚼,便被吐到了桌下的垃圾桶裡。還有吃播從業者此前告訴媒體,有幾家視頻剪輯公司專門從事大胃王剪輯,已形成非常成熟的流水線。
對於需要直播的部分博主,催吐成了唯一的辦法。有主播接受採訪時透露,會趁直播間隙將40cm長的塑料管插入消化道,清空胃部;還有人會服用特製的藥物刺激胃黏膜,引起嘔吐反應。
「早期的『大胃王』們大多是真能吃。」周小楠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等到行業火爆,眾多想要撈錢的入局者沒有「天賦」,便只能靠弄虛作假。
……
全文共計5352字
請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繼續閱讀全文
中青報新版客戶端歡迎您體驗並提出寶貴意見
覺得好看請點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