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迷蹤》:一次電影語言顛覆式的革新

2021-03-02 文娛頭版

 

從黑白到彩色,從2D到3D,電影在製作技術上還能怎麼創新玩出新花樣?今年,這部讓人驚喜的小成本之作《網絡迷蹤》給出了答案。

 

在年初聖丹斯電影節首映之時,把「桌面電影」的網生態媒介形式與懸疑類型成熟結合的《網絡迷蹤》受到影迷熱捧,獲得聖丹斯電影節下一代觀眾獎」和「阿爾弗雷德·斯隆長片」兩項大獎。帶著流媒體感的「桌面電影」,一下子從亞類型走入了主流視野。

 

8月底在全美上映後,《網絡迷蹤》以黑馬之勢獲得近兩億美元的票房成績,北美爛番茄新鮮度95%,MTC評分81分,可謂是票房和口碑雙豐收。

 

「桌面電影」新形式

 

《網絡迷蹤》的故事概括起來很簡單。在一個溫馨的家庭裡,妻子因癌症去世後,父親在忙碌的工作之餘,還要操心正在上高中的女兒。但突然有一天,女兒在深夜給父親撥出幾個視頻連線後,便離奇失蹤了。於是,在警方的幫助下,父親開始通過網絡尋找女兒失蹤的蛛絲馬跡。

 

通過登錄女兒ins、推特、直播平臺等社交帳戶,父親發現女兒竟然完全不是自己平時接觸的那樣,鋼琴課已退修半年卻瞞著自己、在學校性格孤僻並沒有所謂的好朋友、銀行帳戶還存在異常轉帳信息……難道,女兒是已經誤入歧途走上不歸路了?

 

與我們日常觀看的電影不同,《網絡迷蹤》全片幾乎沒有實景拍攝鏡頭,呈現出的畫面均經過網絡媒介的二次加工,比如電腦端的視頻通話、網絡視頻等素材。電腦桌面為大銀幕,攝像機的視角被電腦或公共空間的攝像頭替代,在觀看電影時,觀眾就像對著自己的電腦桌面,跟隨主人公移動的滑鼠,通過網際網路抽絲剝繭出這個懸疑故事的真相。

 

像不像在玩一個線上版的密室逃脫?

 

影片以父親在電腦上搜索信息逐步推理的軌跡為主線,通過播放電腦硬碟的視頻交代出家庭背景、社交帳戶信息進行匯總和排查失蹤線索,經過幾經反轉,觀眾跟隨父親的第一視角進入了這場在線探案。

 

自《女巫布萊爾》在1999年開始了以手持攝影拍攝恐怖片的「偽紀錄片」以來,「偽真實」常常與恐怖電影類型相結合。在《網絡迷蹤》上映前一個月,將「桌面電影」的製作形式替換手持攝影的《解除好友2:暗網》也獲得了不錯的口碑,這為「偽紀錄片」增加了新的表現手段,創造出基於網際網路影像的「真實」。

 

緊接著上映的《網絡迷蹤》,則繼續放大「桌面電影」的表達功效,從為恐怖片服務過渡到成熟的懸疑故事片,《網絡迷蹤》對於電影語言的革新意義,已經是有目共睹了。

 

再來看看本片的導演,這是27歲的導演阿尼什·查甘蒂的長片處女作,此前,他曾以谷歌眼鏡的視角拍攝過一部約兩分鐘的短片,在YouTube僅24小時就獲得了100萬的點擊量。這位網絡紅人,後來還獲邀加入了谷歌創新研究室。

 

就這樣,熟知網際網路思維的查甘蒂僅用13天就完成了《網絡迷蹤》基本素材的拍攝,接下來,便開始了長達兩年時間的剪輯工作。把科技當做傳播媒介後,《網絡迷蹤》成為了這樣一部在敘事方式上全面顛覆創新的影片。

 

浸入式體驗+父愛的傳遞

 

《網絡迷蹤》打破傳統電影語言,巧妙地把場景空間分散為銀幕上一個個網際網路窗口,當電腦和手機屏幕替代了鏡頭語言後,電影在二維層面,給了觀眾直觀的浸入式體驗。

 

如果說李安導演使用120幀新技術製作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是從攝像和放映技術角度帶領觀眾獲得浸入式觀影體驗,那麼《網絡迷蹤》則是從觀影心理出發,改變傳統的攝像媒介,間接讓觀眾成為主人公並獲得遊戲般闖關的參與感,在第一視角下,十分富有邏輯性地串起了整個故事。

 

這種視角巧就巧在,電影非常友好地照顧到觀眾的接收反應,既能讓觀眾切身體會父親尋找真相的心理過程,適時放出帶有閃回意味的視頻,又為觀眾補充著背景信息。

其鏡頭裡放大或縮小單個視頻框或網頁產生的景別切換,則時刻提醒著觀眾注意關鍵信息,從而在特寫、近景等一些醒目的鏡頭裡,預留下大量伏筆。

 

同時,浸入式體驗也呈現出網生態下的肢體微表情。主人公不出鏡,又該如何反映人物心理?滑鼠移動的速度時而遲疑時而果斷、刪了又刪反覆修改的文字信息、編輯好卻遲遲沒有按下的發送鍵……都讓我們在看不到主人公神態的情況下,敏銳感知到人物的真實想法。

 

隨著時間的推移,父親尋女的焦慮之心愈發濃烈,這種烘託父愛的情感導向,與《颶風營救》裡的英雄式父親形成一文一武的呼應。而在外在包裝的形式上,《網絡迷蹤》又如《星際穿越》般給電影加上了特殊的場景選擇,尋女的過程,亦是父親這一身份對家庭的情感救贖。

 

《網絡迷蹤》在快節奏中調動著高昂的情緒,不用緊張刺激的場面,也創造出了毫無尿點的情緒效果,從而讓觀眾一直跟隨父親,一步步發現女兒失蹤的真相,並找回缺失的父愛,既有懸疑感的刺激,又收穫了親情的感動。

 

在網際網路時代,《網絡迷蹤》從技術出發,在電影形式上給出了符合當代人觀影心理的全新電影語言,又在內容上對網際網路下的情感溝通問題進行了反思。

 

網絡拉近了我們的距離,但虛擬的空間,也讓我們忽視了面對面溝通的重要性。這一懸疑故事,帶領我們搜索的不僅僅是一個生命,還有對支撐起生命情感力量的呼喚。

 

作者丨彤童

編輯丨貓媽

【版權聲明】影劇頭版(ID:yingjutouban)版權文章,未經允許,不得以任何形式進行轉載,如需了解轉載及合作事宜請添加微信18511446290。 

相關焦點

  • 《網絡迷蹤》— 這可能是關於桌面電影最完整的解析
    這部電影是今年聖丹斯電影節的爆款之一,豆瓣評分一度飆至9分,甚至有影評人稱其是桌面電影中的《女巫布萊爾》,對電影語言有顛覆式的革新,這一切評價究竟是不是過譽?影片基本信息:本片的成本是100萬美金,北美票房應該已經超過兩千萬美元,全球票房目前超過6500萬美金,出品方為索尼。
  • 《網絡迷蹤》|一種新型電影形態——桌面電影
    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媒介的興起,「桌面電影」愈來愈多的走進大眾視野。「桌面電影」這一概念最早由俄羅斯導演提莫·貝克曼貝託夫正式提出。所謂「桌面電影」,是指整部影片都通過電腦桌面來呈現,利用屏幕語言來敘述情節的一種電影形式。
  • Searching——網絡迷蹤
    今天我們推薦的電影,同樣和網絡有關——《網絡迷蹤》Searching網絡迷蹤在2018年一經上映,就口碑大爆。爛番茄新鮮度至今依然有92%,觀眾滿意度87%。(初上映時期為93%,89%)影片引進後,國內影迷對於這部影片也是十分看好,豆瓣評分至今依然維持在8.6的好成績。
  • 《網絡迷蹤》可能只是「桌面宇宙」的冰山一角
    >《網絡迷蹤》(Searching)成為近日網絡上的「爆款」,已是不言自明的現象級作品。 《網絡迷蹤》全程都呈現電腦、手機、監控鏡頭等小屏幕上發生的事有幾個事實為大家津津樂道 第一,初入導演行的美籍印度裔導演阿尼什·查甘蒂(Aneesh Chaganty)身為前谷歌員工,用新穎的桌面電影形式講述了一個驚悚懸疑、父親尋女的故事,拍攝13天,剪輯花兩年;
  • 網絡迷蹤和社交網絡下的人際關係
    今年可謂是「桌面電影」崛起的一年,前有以暗網為噱頭的《解除好友2》,也有講述恐怖主義網絡犯罪的《網誘驚魂》,而這一部《網絡迷蹤》,則是主打人肉搜索。為什麼桌面電影能夠給人以極強的代入感?這其實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在移動網際網路到來後的這幾年,網際網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度侵佔了我們的生活,幾乎所有人,都會把自己的大量時間投射到網際網路之上,在社交網絡裡,人們也總會留下自己的動態。
  • 逼死剪輯師的《網絡迷蹤》到底怎麼得了9.0?
    《網絡迷蹤》拍攝只用了13天時間,但後期的剪輯等工作卻花了將近三年時間。因為這部電影裡的所有人物,都是通過大小屏幕展現的。。。故事圍繞生活在美國的一個韓裔家庭展開。這裡插一句,片中男主飾演者約翰·趙,長得神似周杰倫。
  • 新賞 | 網絡迷蹤,不是恐怖,是優秀
    《網絡迷蹤》是那種輕資產電影,但是很有重量。影片講的是一起女孩失蹤事件,視角仍然和這類電影一樣,落在了尋找上,雖然也出現了此類電影經常出現的大規模搜山的場景,但主要的尋找是在網絡完成的。也就是說,當事人的網絡行為痕跡,比現實舉動更具現實意義,影片的畫面呈現,也是倚靠電腦攝像頭、新聞鏡頭、直播鏡頭、攝像頭完成。
  • 本周上映 | 高口碑懸疑「桌面電影」《網絡迷蹤》
    / 驚悚 / 犯罪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 俄羅斯語言: 英語上映日期: 2018-12-14(中國大陸) 片長: 102分鐘  《網絡謎蹤》極富貼近現實的藝術美感,通過現代人非常熟悉的「屏幕生活」,講述了一位父親尋找失蹤愛女的驚悚故事。
  • 《網絡迷蹤》:桌面電影的突圍,小滑鼠移動軌跡下的懸疑人生
    2018年,小成本懸疑片《網絡迷蹤》憑藉著「全桌面」的呈現方式,成為了口碑票房雙豐收的一部作品。這部電影只用了13天的拍攝時間,卻全球範圍內取得了7546萬美元的票房成績,在豆瓣上,有37萬人打出了8.6分的評分,爛番茄上也有93%的新鮮度。
  • 《網絡迷蹤》為什麼能炸成這樣?
    」——《網絡迷蹤(Searching)》。《網絡迷蹤》無疑給了我們最好的答案。先讓我們回憶一下文章最開頭提到的,電影開篇那個不知道是誰的手控制出的「Searching蒙太奇」段落。在某幾個時刻,《網絡迷蹤》在影像調度、時空線處理和視角轉變等蒙太奇運行機制上,甚至,可以被稱作是天才的。
  • 桌面電影《網絡迷蹤》席捲全球
    近年來,桌面電影為題材的驚悚電影爆紅網絡,在全球範圍內出一部火一部,如7月上映的《解除好友2暗網》。
  • 豆瓣8.5分,黑馬驚悚片《網絡迷蹤》來了!
    《網絡迷蹤》絕對是一部讓你大開眼界的電影,在這個製作費動輒上千萬過億、拍攝時長輕則要一年半載的大製作時代,《網絡迷蹤》僅僅耗時13天就拍攝完了!雖然拍攝時長短,但勝在影片質量夠硬!當然,只有形式是不能獲得如此高的口碑的,作為一部懸疑片,《網絡迷蹤》的情節錯綜複雜、無限反轉。
  • 又一部口碑爆裂的懸疑電影上映,詳細解讀《網絡迷蹤》的七大反轉
    全球網絡新時代,這是現在對我們所處世界時代的一個稱呼。網絡已經成為了我們生活、工作、學習中不可或缺的東西。就拿現在的ins、微博來說,人們了解最新新聞以及各類信息,這裡的更新速度是最快的。因為有了網絡,我們足不出戶就可以在家中通過手機、電腦去了解外面的世界以及正在發生的事情。
  • 電影資源 | 網絡迷蹤(Searching)
    星標好友才是真·好友,其他多是點讚之交真有重要的事,早就打電話了撤回的話,往往才是真心話PS:免費獲取資源,請在本公眾號對話框內回覆:網絡迷蹤>本公眾號收集整理的所有資源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或單位所有,僅供私下交流學習分享,嚴禁商用。
  • 《電影文學》(2020年第23期)「後聚合技術時代」VR視閾下電影語言之革新研究
    AI技術在電影攝製和後期製作等方面、大數據在IP選擇和票房預測等方面、物聯網技術在拍攝現場測度和調控等方面強勢介入並初露鋒芒,尤其VR技術空前革新了以往任何影像技術手段的記錄能力和形式,VR電影的產生和發展更是對傳統影像的敘事進行了顛覆式重構,同時亦打破了百年電影工業積累的視聽秩序,當下電影語言正處在電影誕生以來的最大革新和顛覆之中。
  • 《網絡迷蹤》的新世界
    《網絡謎蹤》是一部與眾不同的懸疑片,這部影片顛覆既往的拍攝範式,幾乎全部情節在電腦桌面上演繹,是一部真正的「桌面電影」。
  • 《網絡迷蹤》,網絡是打開著的日記本
    這周看的電影是《網絡迷蹤》。回到這部電影,用電腦桌面視角呈現的形式,完美貼合了電影的主題,用全網絡鏡頭講述這場網絡迷蹤案,增添了故事的懸疑色彩,又像是在看紀錄片,給人一種偷窺他人生活的窺伺感。整體來看,這部電影沒有這些問題。
  • 一部高分懸疑電影《網絡迷蹤》,背後到底隱藏了多少秘密?
    如果說前段時間異常火爆的《摘金奇緣》,代表好萊塢接受了亞洲面孔,那最近的熱門電影《網絡迷蹤》就代表好萊塢接受了亞裔主演的正劇。
  • 2018年度最佳驚悚劇情電影推薦 《網絡迷蹤》12月14日上映
    又一部小成本的神作即將在中國內地電影市場上映了!它就是在爛番茄網新鮮度高達92%、豆瓣評分9.0的美國電影《網絡迷蹤》。  《網絡迷蹤》的故事看起來非常簡單:在美國有這樣一戶韓裔家庭,父親與16歲的女兒相依為命,但突然有一天女兒卻離奇失蹤,父親為了尋找真相打開了女兒所使用的筆記本電腦並登陸其社交網站試圖尋找線索。
  • 豆瓣8.6分電影《網絡迷蹤》——不要在網絡中迷失了自己
    最近看了一部電影《網絡迷蹤》,講述了一個單親爸爸,發現自己的乖女兒突然失蹤,由於不滿警察給出的離家出走的結論,爸爸利用女兒在網絡上留下的各種信息自己尋找女兒的故事。在尋找的過程中,發現了女兒的各種秘密,越來越覺得自己不了解女兒,同時也暴露出網際網路時代,網絡在帶給我們各種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各種問題及思考。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