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一部《中國合伙人》火遍華語市場,電影以新東方俞敏洪創業史為原型,加以藝術改造。講述了述了「土鱉」黃曉明、「海龜」鄧超、「憤青」佟大為,三個80年代的大學好友,在大變革背景下,夢想去美國,改變自身命運,兜兜轉轉,最終成功逆襲的故事。從這部充滿青春夢想的電影,也可以體現時代的變遷和創業的艱辛。
影片的現實主人公是俞敏洪,他從一名英語老師,轉型為企業領導者,走過近30年的創業路。出生於農村的他,深知學習才是改變命運的關鍵,經歷兩次高考失敗,考入北大,畢業後留校當了老師。當他以優異的託福成績申請美國籤證時,經費不足的他選擇了開辦英語補習班,俞洪敏趕上了留學熱潮,他在出國培訓領域,順風順水起來。在1993年,將培訓學校,改為新東方。隨後兩年,收入超千萬,俞洪敏邀請同學兼好友王強和徐小平加入新東方,並於2006年,新東方正式上市。
電影中三個合伙人開了家英語學校叫「新夢想」,事實上他們的夢想,在本質上無法達成共識。不管影片是怎麼渲染,黃曉明的出國夢碎後,賺錢帶來的滿足感讓他只想賺錢;佟大為這個詩人已然被時光磨平稜角,只想過簡單的日子;而想要改變世界的主人公鄧超這個精英知識分子在美國失去助教工作,根本活不下去。
一起合夥開公司,觀念的不同造成衝突,黃曉明能夠想到的方法,給他買一套300平米的房子,但鄧超並不高興,因為這不是他最想要的東西,房子都不要,那他想要什麼?影片的最後,當鄧超知道好友黃曉明砸了一大筆錢,將實驗室以他的名字命名,這個時候兩個人思維走到了一起,喜極而泣的他,想要的不過是尊嚴。
影片其實也是生活的縮影,縱然是好朋友,為著同一件事奮鬥,但是出發點不可能完全相同,導致想要的結果也不同。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現在不光企業家與員工在磨合,公司的合伙人之間也在不斷磨合,現在很多創業公司散夥的原因就是合伙人之間意見不同,最後分道揚鑣。因為合伙人之間,成為必然現象。
俞敏洪說過現在投資只投一個創始人,有三個合伙人就不投了,畢竟自己當初還與王強、徐曉平打的要死要活,合伙人肯定會因為各種原因打架。若是投資之後,打散了就得不償失了。可能這也是俞敏洪親身經歷,合夥創業得出的結果。
合夥創業也有其自身優勢,解決資金不足的問題,而且中國有句古話,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人多有人多的好處,遇到問題,看待的方向不同,擇優選擇的方法肯定比一個人要快速完善。特別是做一些重大決策,合伙人之間思想的碰撞,能夠維持企業的平穩。歸根到底還是磨合,磨合不了,可能最後連友誼都丟掉。要想創業,合伙人也是常見的選擇方式,就看你在最初的選擇,一個人扛,還是找人一起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