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那一抹詩意田園——看太和鎮如何推進鄉村振興

2020-12-24 瀟湘晨報

天藍地青、水綠村美。

雖已是寒冬,置身於太和之野,仍是冬閒不閒,農田改造、基地建設、道路升級……到處呈現一片熱鬧繁忙之景;穿行在鄉間小路上,鎮容街貌整潔靚麗、農家小院白牆黛瓦、休閒廣場歡聲笑語……一幅幅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畫卷徐徐展開。

近年來,梁子湖區太和鎮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惠民利民作為根本出發點,以產村融合,農旅、文旅結合為突破口,以提高老百姓幸福指數為目標,快速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打開了美麗鄉鎮建設新思路,踏上了鄉村振興新徵程。

美麗的農科村一角。記者 琳茜 通訊員 何景星 攝

美了生態 全域秀美激蕩綠色力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是陶淵明詩裡的遠方。如今,在太和鎮不少村莊,也能看到這樣田園風光。

「一進橋頭巷,九頭獅子抬頭望」。傳說進入獅子口村境內,可以看到九座山脈狀如獅子,形態各異,中間是一座圓形的繡球山,名曰「九獅搶 繡球」。在這九座獅子搶繡球 的山群中,熊家坳壪和獅子口灣便被環繞在其中。

在美麗鄉村建設中,獅子口村將荒山荒坡、撂荒田地,採用「政府推動、土地流動、協會帶動、能人牽動」的「四動」方式,建設有荷花園、櫻花園、水果園、蔬菜園等,同時還設有摸魚池、釣魚塘、車水塘,休閒廣場,令「歸田園居」不再只是詩中的怡然自得。

鄉村振興,全域秀美是底色。良好生態環境是農村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鄉村振興的質量和成色要以良好生態「打磨」。近年來,太和鎮以清潔鄉村「掃乾淨、碼整齊」為基礎,進一步優化農村發展環境和生態環境,著力打造「美麗鄉村」。

走進農科村,但見小橋流水,房前屋後滿目皆景,令人流連忘返。「以前,這裡環境髒亂,大家都想往城裡搬。現在環境變好了,大家都紛紛搬回來住。」村民王大嬸牽著剛會走路的小孫子在村委會旁的小遊園玩得不亦樂乎。

幾年前,農科村還是雜草叢生、斷壁殘垣的景象,村民戲稱是「看在眼裡髒得慌,晚上走路嚇得慌,守著危房怕得慌」的「三慌村」。如今,經過美麗鄉村建設,村裡的路寬了、衛生乾淨了、綠植也多了,周末還會有一些周邊的遊客來鄉村旅遊。

全域秀美,美在「面子」,重在「裡子」,光靠一時的整治,而忽略農民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的「覺醒」,難以形成「長治久美」的格局。蓮花賀村新莊灣積極探索農村人居環境長效治理機制,讓人人愛護環境、人人參與生態建設成為百姓的自覺行動。

該村黨員群眾共同參與美麗鄉村建設,按照「掃乾淨碼整齊清到邊,一巷道一網格,黨員擔任巷長,每月評比一回」的要求,實行「一灣三機構(黨小組,理事會,監督會),一巷有三員(監督員,保潔員,糾紛調解員),每家三任務(掃乾淨,碼整齊,植綠護綠),一卡曬落實」舉措,全面打造新時代新農村的新面貌。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太和鎮的老百姓們正在用「巧手」,編織著自己的美麗幸福家園。

鼓了「錢袋」 特色農業發展步穩蹄疾太和美,美在風景,更美在產業。

「這個大棚裡種的是草莓,那邊是黃心火龍果,再那邊是盆栽有機藍莓,還有……」胡進村黨支部書記胡寶慶說話時也不閒著,整枝、澆水,有條不紊。

「今年白芨賣得好的話,村集體經濟破百萬元不成問題。」若不是親眼所見,很難想像眼前這個山水環繞、繁花滿眼的胡進村,2017年之前還是一個無資源、無資金、無產業,村集體經濟收入為零的窮山村。

2017年,胡進村成立金雞湖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整合村內510畝的零散土地、荒山荒地流轉至公司,以「公司+基地+專業合作社+農戶」為一體的模式,大力發展林果產業。

胡進村草莓基地迎來豐收。 記者 胡倩 通訊員 孟靖 攝

2018年,胡寶慶在已有的普通草莓品種基礎上引進了「白雪公主」品種;2019年,又在已有的普通藍莓基礎上,引進了「優瑞卡」和「天后」有機盆栽藍莓品種;今年,又引進了黃心火龍果,又名「燕窩果」。

「明明原有產品不愁銷量,為何要不斷引進新品種?」記者不禁發問。

「要種就要種特別的。」胡寶慶說:「村裡產業發展至今已有四年了,要想立足市場,不被淘汰,就必須做別人沒有的,做優做精,才能做強做大。」

目前,胡進村的產業基地有草莓、有機盆景藍莓、黃心火龍果、聖女果等10餘個品種,可以做到月月有果摘。

「真是沒想到,在家門口還能找到一份養家餬口的工作,現在在基地做事,既能就近照顧家裡,還能賺一份不錯的工資,我也是知足了,而這一切還真得感謝村裡的產業發展,讓我們農民也跟著受益……」談起如今的生活,70多歲的柯愈安感激不已。

2019年,村裡種植基地共安置困難群眾36人、吸納部分務工村民100餘人,村民人均務工收入達5000元。

目前,胡進村已打造了竹弄坊、觀景亭、「花果山」、農耕園、紫薇花廊、趣味楓林等休閒區,形成了集果品採摘加工、科普體驗、「莓」您喊泉、情歌傳唱、網紅打卡等娛樂於一體的田園觀光綜合體。

「下一步,我們準備著手建設民宿、農家樂,將田園採摘遊發展為真正的鄉村旅遊。」談起未來,胡寶慶眼裡滿是憧憬。

近年來,太和鎮結合自身條件,進一步優化農業產業布局,做強一產、做優二產、做活三產,推動農業生產全環節升級,全鏈條增值,加快發展農村新產業新業態。

通過經營權流轉、股份合作、代耕代種、土地託管等多種方式,全鎮共流轉土地36130畝。東部幕阜山脈帶主要發展林果種植示範基地34個;沿314省道一帶主要發展蔬菜、花卉種植,有合作社、種植基地12家;沿湖溼地區發展湘蓮、有機水稻、稻蝦共作、河蟹共養特色水產品養殖基地。今年新增稻署果種養殖合作社、緣綠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南窪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四十八蹬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等11家。全鎮實現了「一村一品」,種植、養殖基地或合作社實現全覆蓋。

省內媒體「大咖」參觀陳太村鄉村建設。 通訊員 胡鵬傑 攝

樂了生活 文旅融合留住最美鄉愁石墩、階梯……在陳太村四十八蹬風景區,處處可以感受到歷史的滄桑,三層48個階梯的原貌帶著時代的記憶,形成了一種特有的鄉愁味道,吸引了許多遊客慕名而來。

12月19日,來自黃石的遊客李女士告訴記者:「看到有朋友在朋友圈曬照片,覺得好神秘,不自覺被這種濃濃的四十八蹬文化吸引過來了。」

群山環抱中的陳太村到底有著怎樣的歷史故事?

原來,相傳太窩堖下的七壪房,有一孤兒寡母相依為命,為了生計,母親帶著16歲的兒子在太窩堖開荒種地。太窩堖是村民出行的必經之地,路窄坡陡,一條羊腸小道,翻嶺而過。一天,一位老人摔倒在山道上,母子二人為老人包紮後並送老人下山。謝過之後,老人發自內心感慨「要是砌有石階就好了」。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此後,母子二人留心散落在旮旮旯旯裡合適的石頭,今天抬一塊,明天背一塊,將小道陡峭處,砌成一條5尺寬,48蹬石臺階。母子砌石蹬的事不脛而走,全村人為之感動。大家紛紛加入到修路的隊伍。很快,一條長達232蹬的石階路修築成功。為了紀念母子二人的善舉,這條石階路取名「四十八蹬」。

自此,這對母子的精神和品質就留在了後人的心中,陳太村的發展也正得益於鄉賢的帶動。2018年,陳青峰、陳勇、陳從班、陳義祥等鄉賢回村出資建立了陳太村四十八蹬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發展美麗鄉村建設。

「陳太村是一個具有悠久文化歷史底蘊的鄉村,輝煌時期百家興旺,戰爭時期斷壁殘垣,經歷了興盛和千瘡百孔。」陳青峰說,「我們對家鄉都有一份深厚的感情和執念,古蹟恢復對於陳太村來說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周末來遊玩打卡的人數達到了2千餘人。」陳太村黨支部書記陳國民說,近年來,陳太村充分挖掘傳統文化特色,利用牌子鑼、湖北大鼓非遺文化,在大戲臺以表演的形式展現出來,吸引外面的遊客到陳太村打卡,將文化與旅遊相結合,為陳太村老百姓創收。

12月17日午後,陳世如正在自家院落練習創編的湖北大鼓。「現在村裡發展鄉村遊,不僅可以讓遊客感受看到我們傳統文化的魅力,還能吸引大家過來旅遊,一舉兩得。」

「就是就是,大家現在學習的興趣高漲。」鄂州市非遺傳承人陳國民在一旁介紹道:如今,金壢村的高玉星、夏竹枝、陳秋梅等婦女拜他為師,一些外地音樂學院的學生也慕名前來學藝。他表示,將儘自己最大的力量守護陳太這一獨有的地域文化。

旅遊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旅遊的靈魂,遊客對旅行的訴求不再是去看單一的景點,陳太村的文化氣息已成為太和一張特色的文化名片。

鄂州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胡倩 特約記者 李君亮

【來源:鄂州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浦城:高質量推進鄉村振興
    富嶺鎮大水口村是省級美麗鄉村示範村,該村通過「項目回鄉落地、能人回村任職」雙回歸工程,引進建設以山林養生為依託,兼具生態景區、度假酒店、鄉村民宿、創意田園特色的鄉村旅遊度假區
  • 靚鄉村 強產業 富鄉民——甘州區甘浚鎮甘浚村推進鄉村振興建設掠影
    不少人說,這裡的田園光景遠勝從前,這就是西北小村落的普通場景,伴隨著鄉村振興戰略春風,有汗水,還有歡樂和笑容。甘浚鎮甘浚村位於省道213沿線26公裡處,是通往丹霞大景區兩個入口的必經之路,也是張肅公路鄉村振興示範帶上的重要節點村莊之一。9月的甘浚村綠意未減,在藍天白雲下,描繪著一幅幅生機勃勃的鄉村振興新畫卷。
  • 深汕合作區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建設深汕特色的「都市鄉村」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12月23日訊(深圳新聞網記者 王玲)作為深圳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陣地,2020年深圳市深汕特別合作區(簡稱「深汕合作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分類實施,全域以「八村示範、全區整治」為基礎,以特色精品村為遠期目標,全力打造具有深圳標準、體現深汕特色的「都市鄉村」「田園城市」。
  • 申津渡田園綜合體第三屆感恩節圓滿成功,助力鄉村振興
    就如何與村民更好地合作,將村企共建落到實處,為獅子口鎮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公司團隊怎樣更好的服務鄉親,共同打造屬於申津渡的一種東方田園生活方式等問題達成共識,為後續更好地與村民、村集體合作建設申津渡田園綜合體項目奠定堅實基礎。
  • 山水田園 自在寧國 |【全域旅遊在行動】發展鄉村民宿助力鄉村振興
    民宿發展是推進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也是推進全域旅遊的重要支撐。「皖南川藏線」最美寧國段精華線東起青龍鄉,西至方塘鄉板橋村,全長80公裡。板橋村依依別院民宿 老闆 楊海燕:「我們最早來的時候連柏油路都沒有,還在修,農家樂都是最普通的農家樂,這兩年發展下來,(農家樂、民宿)檔次越來越高了,有許多年輕人都回來創業了,所以民宿的發展都是有非常好的前景。
  • 美麗鄉村入畫來——嶽麓區實施鄉村振興工作推進會觀摩側記
    美麗鄉村入畫來——嶽麓區實施鄉村振興工作推進會觀摩側記 2020-12-24 16: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鴻藝集團董事長蔡鴻文考察田園梅畲:全力經營好農村,力爭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走在全國前列
    考察團剛一抵達梅畲村,平遠縣泗水鎮梅畲村民委員會、村民理事會就為蔡鴻文董事長贈送了「共建田園梅畲,振興鄉村發展」的牌匾,感謝他為梅畲做出的貢獻。隨後考察團一行先後察看了田園梅畲項目的田園峇里、田園蔬菜種植基地、龍頸梯田、古驛道、楠廬、遊客服務中心、梅畲民俗客棧、山溝溝的粉等,詳細了解項目進展情況。
  • 聚焦漯河兩會:大力發展鄉村旅遊 助力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今年漯河市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紮實推進鄉村振興,並安排了一系列具體舉措。鄉村旅遊在鄉村振興中扮演什麼角色?有哪些成功的經驗?如何更好地發展鄉村旅遊,助力鄉村振興?帶著這些問題,兩會期間,記者採訪了部分市人大代表。  孫曉陽代表認為,對於地方經濟來說,旅遊業不僅能拉動內需,還能很好帶動地方的其他產業。
  • 長安唐村:以鄉村振興的西安樣板,打造「中國鄉愁」新IP
    當「故鄉」從確切的地理名詞,變成喚起內心柔軟記憶的情愫時,一群人為夢想而來——復原和創造一個溫暖而獨特的山水田園生活空間,將土地和鄉村的價值與美再度挖掘與呈現,重建人與人、與自然、與建築、與生活的親密關係,安放身體和靈魂,迎來身心的回歸。終南山下的長安唐村,是一個「溫暖的故鄉」,一處新的文旅體驗地,一方每個人於心底的詩意夢想和生命的存放地。
  • 昌樂縣:田園綜合體奏響鄉村振興新樂章_圖文_濰坊傳媒網-濰坊市...
    近年來,山東省濰坊市昌樂縣紅河鎮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充分發揮產業基礎優勢,突出特色發展,加快推進田園綜合體建設,發展現代農業以新業態、新模式培育農業發展新動能,助力鄉村振興。
  • 鄉村振興丨騰衝帕連村火了,詩意燈光照亮美麗鄉村
    鄉村振興丨騰衝帕連村火了,詩意燈光照亮美麗鄉村 2020-01-09 20:59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鄉村振興2020田園報告:牽著你的手,我們一起富
    在浙江省淳安縣大山裡,有一個共同發展的聯合體,叫大下姜鄉村振興聯合體。就是以下姜村為龍頭,輻射周邊幾十個行政村,先富帶後富,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下姜村是個什麼樣的村莊?為什麼要以他為龍頭呢?這是一個什麼樣的聯合體?怎麼抱團發展?
  • 藍田縣依託生態優勢發展精品民宿推進鄉村振興提升全域旅遊
    12月23日上午,由西安市委網信辦主辦、西安報業傳媒集團承辦的「高質量發展看西安」網絡媒體行主題宣傳活動採訪團走進藍田縣,實地了解藍田縣依託生態優勢,大力發展精品民宿經濟,推進鄉村振興的開展情況。民宿內井宇、門庭、會倉、午覺庭、杆房等標誌性建築巧妙將中西方文化與關中民俗、田園野趣等理念奇思妙想的組合在一起,獨具一格。玉川酒莊現有成熟葡萄園500畝,成長期葡萄園1000畝,苗圃50畝,是當地民宿與產業相得益彰的一個典範。
  • 青平:以緊迫感使命感榮譽感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作者:王萬國「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振興,代表著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在剛剛閉幕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緊抓歷史契機,增強「三感」,順勢而為、乘勢而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 萊山區10個鄉村振興合作項目集中簽約
    萊山區鄉村振興合作項目集中簽約萊山區舉行鄉村振興合作項目集中簽約儀式  膠東在線10月24日訊(通訊員 康聖洋)鄉村的價值如何發掘?鄉村的新動能如何尋找?鄉村的資源優勢如何轉化為致富優勢?  本次集中簽約,包括現代高效設施農業示範區、網紅創客基地、辛安民宿文創園、恐龍谷現代果業蘋果主題公園、親子研學基地、高效生態農業產業融合示範園、朱柳村民宿商業街:老街胡同民宿、南水桃林溪谷小鎮田園綜合體、崖前村「攀巖攀冰+旅遊」示範區、康順仙園健康生活社區,涵蓋了醫養健康、現代農業、田園綜合體等多個領域,將為萊山農村富民強居提供堅實支撐,為萊山鄉村產業振興注入強大動力。
  • 鄉村振興 | 松江區、閔行區和奉賢區這些村鎮推進農民相對集中居住...
    快隨住建君一起來看看松江區近期,被列入今年市級鄉村振興示範村的松江區泖港鎮曙光村,農民相對集中居住項目建設提上日程,鄉村振興建設駛入快車道。集中居住新居建設提上日程農民相對集中居住項目是曙光村列入鄉村振興示範村後的首要重點項目。曙光村按照農民相對集中居住的政策要求,全村符合資格權認定的農戶總數有592戶,第一期100戶大概在十月份左右開始建造,爭取在明年上半年完工。按照村民需求,接下來的二期,也將及時推進,計劃三到五年時間完成這項工作。
  • 潑墨揮毫擘畫山水田園時代長卷
    沿著時間的軌跡,梳理「十三五」以來日照鄉村振興的清晰脈絡:以「兩山論」為指引,堅持「全域化謀劃、項目化推進、市場化運作、精品化打造」,以「三生三美」為突破口,聚焦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大振興」,把廣袤農村變成令人嚮往的詩意田園。 看廣袤田野,生機勃勃;望港城大地,激情湧動。
  • 青島:鳴奏鄉村振興「田園交響曲」
    「十三五」以來,青島市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奮力打好鄉村產業、生態、組織、人才、文化和改革六大攻堅戰,「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振興美好畫卷正在青島大地徐徐展開,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貢獻了青島力量。農業強:米袋子菜籃子豐富平度市農民侯松山的4000畝玉米已收穫完畢。
  • 鄉村振興看這裡——正定塔元莊同福鄉村振興模式研討會召開
    同時,前不久,河北省組織了鄉村振興四級幹部視頻培訓會,在培訓會上,主管農業農村的副省長和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了「正定塔元莊.同福鄉村振興模式」,對推進鄉村振興發揮了示範作用。中央電視臺原臺長趙化勇說,看了這個典型很高興,感覺很有特點。他提出了幾點建議。一是要總結經驗,做好宣推。如何總結,如何推廣?我覺得總結推廣要實事求是,要留有餘地,不要說滿話。作為一個模式出來,有許多人會發出不少疑問,這裡還需要有不少完善的地方,要經過時間的檢驗。
  • 鄉村振興提速,兩岸青年如何融入?
    鄉村振興提速,兩岸青年如何融入?那時,我發現臺灣的農村處處有景點、處處有亮點,這引發了我到鄉村創業的想法。畢業後,我選擇回到家鄉種植沃柑,借鑑臺灣鄉村建設的經驗,塑造更有生命力的沃柑產品。比如,做沃柑花茶、果乾、奶茶等,不斷延伸沃柑產業鏈。另一方面,也透過文創設計,讓產品的包裝更有詩意和美感,增加農產品的市場生命力。鄉村需要一批有思想、有創意的兩岸青年一起去營造,讓老村落變得更加宜居宜業,吸引人流回歸家鄉,從而帶動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