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省淳安縣大山裡,有一個共同發展的聯合體,叫大下姜鄉村振興聯合體。就是以下姜村為龍頭,輻射周邊幾十個行政村,先富帶後富,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下姜村是個什麼樣的村莊?為什麼要以他為龍頭呢?這是一個什麼樣的聯合體?怎麼抱團發展?效果又怎樣?
抱團發展的聯合體
原來大下姜鄉村振興聯合體是32個村,今年有些村進行了合併,變成了22個村。今天是大下姜聯合體黨委召開的新一屆村黨組織書記第一次會議,主要商議三件事。這22個村都是集體股東,一起商議增資擴股的事,大下姜振興公司負責人匯報半年來的運行情況和發現的新問題,第三件事就是如何做大做強大下姜這個品牌。
會上,大家針對目前農產品的品質不一、品牌不統一,資源如何共享、基地怎麼建、市場怎麼拓展等問題展開熱烈討論。大下姜聯合體到底是個什麼性質的聯合體呢?
大下姜聯合體,之所以以下姜村為龍頭,是因為下姜村是當地的首富村,2017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6000多元,村集體經濟收入117萬元。而周邊村還有相當數量的村民,人均純收入沒有過萬元,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幾乎為零。
2017年,下姜村就已經成為全國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全國文明村。
下姜村是這樣蝶變的
這個被群山環抱的村莊就是下姜村。別樣的民居依山而立,白牆黛瓦徽派風格,「S」形的鳳林港溪穿村而過,小溪上的廊橋與村景融為一體,渾然天成。你知道,10多年前的下姜村是什麼樣的嗎?
當時的下姜村是遠近聞名的苦村,窮困的村民以「伐薪燒炭」為生,村裡的山林資源迅速減少。因為「苦」,村裡矛盾重重,村黨組織的戰鬥力凝聚力急劇下降。加上下姜村交通不便,想走出大山,先要坐幾個小時的汽車,再坐渡船。許多孩子考學出去後都不想再回來。
從2001年起,村裡開始「整治歪風邪氣、發展效益農業、開展村莊整治」,不斷推進「美麗鄉村、幸福下姜」和「富麗下姜」建設。
下姜村一天天在變美,在變富,讓走出去的下姜人也看到了希望。越來越多的人返鄉創業,帶動了村裡民宿經濟的快速發展。
從「小下姜」變成「大下姜」
2017年,為呼應周邊鎮村百姓對下姜村的羨慕和對鄉村振興的期盼,省裡要求,跳出下姜、發展下姜,帶領更多的村、更多的人一起致富。
思想統一了,圍繞「1+4」規劃,制定出了「下姜村及周邊地區鄉村振興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年,以下姜村為龍頭,帶領周邊31個行政村,走共同富裕之路正式拉開大幕。2019年,正式組建大下姜聯合體。
各相關部門抽調精兵強將組建大下姜工作組,共同發力大下姜。當地農業農村局積極牽頭,爭取浙江省級農業園區、杭州市級精品村、杭州市風景小鎮等多個項目資金傾斜大下姜。
共享實體遍地開花
大下姜統籌各類資金,建立共享機制。大下姜共享洗衣坊、共享榨油廠、共享水廠、共享地瓜幹廠和共享酒廠等項目建成投用, 實現資源高效利用。
「共享」酒廠的投產,推動連片發展紅高粱1600畝, 2019年實現紅高粱酒總產值1500萬元,帶動農民增收100多萬元。共享地瓜幹廠推行「農戶+企業」的共享模式,不僅解決了地瓜銷售問題,還解決了低收入戶的就業。
建立職業經理人制度
2020年6月,千島湖大下姜振興發展公司,公開招聘職業經理人,進行市場化運營,收益部分用於村集體增收、低收入農戶脫貧分紅等。
大下姜聯合體成立一年多來,發展動力逐步增強,村民和村集體經濟收入普遍提升。
周邊村莊發展步伐在加快,作為龍頭村的下姜村會有什麼變化呢?
據了解,2019年,「大下姜」區域32個行政村實現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10元,同比增長15.3%;村集體經營性收入931萬元,同比增長140.4%。與組建聯合體之前的2017年相比,分別增加7516元、577萬元。
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浙江期間,給下姜村幹部群眾帶來了親切問候和囑託:「希望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把日子過得更加紅火,發揚先富幫後富精神,帶動周邊走共同富裕之路。」2020年1至11月,大下姜22個村集體經濟總收入1466.22萬元,經營性收入795.53萬元, 11個村完成經營性收入30萬元以上。2020年,「大下姜」鄉村振興聯合體建設,入選全國首批村級鄉村振興典型案例,下姜村還入選《2020世界旅遊聯盟旅遊減貧案例》,帶動村民走上共同富裕之路。
完整版視頻:
原標題:《鄉村振興2020田園報告:牽著你的手,我們一起富》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