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江蘇省興化市堅持把特色田園鄉村建設作為鄉村振興的突破口,科學規劃、先行先試,先後獲批1個國家田園綜合體試點和9個省級特色田園鄉村試點,千垛鎮東羅村、陳堡鎮唐莊村獲得江蘇省第一批特色田園鄉村命名,省級特色田園鄉村創建試點數量位居全省前列,市縣兩級特色田園鄉村建設實現鄉鎮全覆蓋。
科學規劃
讓鄉愁與「品質」並存
興化優勢在農,特色在水,未來核心競爭力在生態和文化,而農村是生態和文化的重要載體,以科學規劃為農村「塑性」顯得尤為重要。對此,興化以全市生產力布局和發展規劃為指導,編制鎮村布局規劃和村莊規劃,大力推進土地佔補平衡和整塊連片增減掛鈎,以此確定特色田園鄉村梯隊建設和各項任務的取捨、序時與進度。對每個市級以上試點都邀請高水平專業團隊及本土專家共同參與設計,把田園、水系、村落、建築作為一個有機整體來規劃、保護和建設,努力在風貌塑造上留住「形」,在傳統肌理上留住「韻」,在文化內涵上留住「魂」,最大限度地保留裡下河水鄉特色。
在此基礎上,該市圍繞「清爽、整潔、和諧、自然」的目標,分類示範、分類指導、分類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統籌做好「治汙」、「添綠」、「留白」工作,推動農村庭院花果化、道路林蔭化、農田林網化、村鎮園林化,盡最大可能維持原生的田園風光、原真的鄉村風情和原味的歷史風貌。
量質並舉
走好特色產業路
特色田園鄉村的基礎是特色產業,落腳在強村富民,興化市一手抓增「量」,一手抓提「質」,培育更多根植於農業農村、受益於農民、彰顯區域優勢的特色產業。
據了解,該市依託規模種植、林果花卉、生態養殖等產業基礎,以「興化大米」、「興化大閘蟹」、「興化香蔥」等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為重點,通過品牌提升效益。垛田街道高家蕩村利用垛田的特殊地貌,整村標準化種植興化香蔥,每畝收益15000元以上。
依託健康食品主導產業,該市大力推進「一村一品」,積極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休閒農業、鄉村旅遊、電子商務,促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東羅村發展民宿經濟,種植銷售高端「興化大米」等特色農產品,真正實現有特色產業、有田園風光。唐莊村依託陳堡草蕩退圩還湖,打造省級水上運動培訓中心和賽事基地,同時發展現代觀光體驗農業,培育「紅富堡」番茄基地、新建了林木果蔬產業園,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2家、家庭農場5家,培植種養殖大戶26戶。沈倫鎮崇祿村聯合6個經濟薄弱村,成立專業合作社,打造「千畝碧根果」項目,2019年村集體經營性收入225萬元,參股村股金分紅近30萬元。昌榮鎮萬昌村依託區位優勢,致力發展「創客經濟」,建設了水產市場、創客中心、村集體生態果園,吸引一批電商物流企業落戶。
多方參與
以共建促進共享
建設特色田園鄉村,還必須充分調動基層黨員幹部、群眾、社會的積極性。
黨組織是特色田園鄉村創建的最強支撐,興化市以書記項目為抓手,創新「黨建+」品牌,引導大學生回流、在外能人回歸、機關幹部回村,設立3個省級特色田園鄉村現場教學基地,定期舉辦「支部書記工作講壇」,引導黨員幹部帶頭創建、帶領示範。
同時,在創建中充分發揮群眾主體作用,引導群眾帶著感情參與建設,並幫助群眾解決問題。該市設立《到底為什麼》、《應該怎麼辦》、《問政興化》等系列輿論監督節目,聚焦特色田園鄉村建設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高建設的完成度和黨委、政府的公信力。以鄉情鄉愁為紐帶,舉辦新鄉賢「看變化·促振興」活動,助力特色田園鄉村建設。昌榮鎮安仁村創新打造百姓議事廳、百姓大食堂、百姓大舞臺「三百」場所,開展以「出智出工出物出錢、助困助衛助綠助美」為內容的「四出四助」活動,收集各類老物件150多件、「金點子」200多條、義務工500多個,鄉賢捐款100多萬元,併入選「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