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沒有旁觀者,你我都是踐行者。」,今年大後山固陽風調雨順,糧食豐收,眼下正是秋糧和農副產品出售的時機,農戶院落黃澄澄的玉米棒砌成了高牆,土豆塞滿地窖,葵花堆積如山,農家土豬肉、宰好的紅公雞擺滿涼房……,在這個收穫的季節,農民正焦急地等待著將一年的辛勤勞動果實變現,大營子村志願服務隊想農民所想、急農民所急,主動作為、積極行動,把農民朋友的事當成自家的事,加入到消費扶貧的行列裡來。他們聚焦消費扶貧增加農民收入,服務人民群眾,走村串戶幫助農戶註冊社會扶貧網發布農產品售賣信息,線上發布線下對接;利用個人朋友圈、微信群,積極發動親朋好友,發揮橋梁紐帶作用,當好農戶的「促銷員」,主動參與消費,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
電商助力,如虎添翼解農憂。「吳書記,明天中午工作隊都到我家吃殺豬菜」,12月7日下午,大營子村集體經濟——富居農民專業合作社(生豬養殖項目)負責人嶽富舉來到村委會向駐村工作隊員一一敬邀。「太感謝您們了,今年可幫了我大忙。」,大家都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原來半個月前,村支部書記王國民向駐村第一書記吳子建反映今年的村集體經濟由於農產品未售賣致使集體經濟收益交不上來,今年的任務唯恐完不成,吳子建抱著試一試的想法,向在市區做電商平臺的朋友求助,沒想到不到一周時間,好幾家豬販紛紛向老嶽打來電話,要求批量購買活整豬,有多少買多少,這可樂壞了老嶽,30頭後山農村餵糧黑土豬經過競價最終以每斤18元的毛豬價格整體打捆出售賣得16.5萬元,既省心、省事、省力,又不誤上交村集體經濟收益,一舉兩得。以前,每到殺豬季老嶽就犯愁,殺下的凍豬肉堆成小山滯銷,靠熟人介紹或到市場售賣,先來的把好部位、瘦肉多的買走了,剩下的肥膘賣不出去,既誤工誤事費心又忍凍挨餓,頭蹄雜碎不好賣浪費也嚴重,電商消費扶貧解決了老嶽一家的後顧之憂。
愛心助農,推廣銷售添動力。廣泛開展農副產品「五進」(即農產品進機關、進企業、進學校、進社區、進超市)活動,大營子村充分發揮包頭市中心醫院、包頭市首創水務公司、東河區金龍王廟小學等「五聯五幫」單位的優勢,開展消費扶貧、籤訂農產品銷售協議,今年,大營子村五家「五聯五幫」單位向村委籤訂了60萬元農產品包銷協議,駐村第一書記吳子建積極開拓消費市場,聯繫包頭市華豐、華發管業公司,將大營子村貧困戶自產土豆、麵粉、肉食等優質農產品常年直供兩家愛心企業餐桌。黃芪種植是大營子村的特色產業,年初由駐村書記牽頭,包頭市遠大恆成醫藥公司與村民籤訂了「訂單農業」,進行黃芪無害化、綠色化種植,今年黃芪豐收,種植戶正鍘頭分類精選、打捆晾乾,現已達成100噸的收購意向,去年以來幫扶單位包頭市中心醫院幫助銷售黃芪達120噸之多,極大地激發了農戶種植黃芪的積極性。
志願服務,以買代幫暖人心。今年是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大營子村110個貧困戶中67個有勞動能力戶在脫貧攻堅產業扶貧政策扶持下大力發展種養殖業。大營子駐村工作隊深入開展志願服務,進入秋收季節他們就發動幫扶責任人、村組長對農戶今年的農產品進行銷售需求摸底,建立農產品預售信息臺帳,加強農產品銷售信息無縫對接,充分發揮幫扶人交際廣、渠道多的優勢,為貧困戶的農副產品代言,向熟人、親戚和朋友圈熱情介紹農特產品,激發消費者的購買熱情,帶頭消費貧困戶產品,既為貧困戶解決了農產品銷售難的問題,又使貧困戶獲得可觀的經濟收入,進一步打響幫扶村土特農產品知名度,解決農戶實際困難。建立「農戶+企業+志願服務隊+幫扶單位」消費扶貧模式,即:農戶產品自用一部分、向糧儲企業市場售賣一部分、志願者幫助銷售一部分、幫扶單位兜底購買一部分,確保農戶產品自家夠用的情況下應賣盡賣不滯銷。
一筆筆訂單,通過志願者的電話和微信傳向農戶,「感謝黨、感謝政府,黨的扶貧好政策讓我從貧窮走向富裕,生活變得越來越好。」,貧困戶楊四一邊數著賣豬肉款一邊興奮地說。
大營子村近三年貧困家庭人均純收入逐年遞增,2018年6340元,2019年7733元,2020年13921元,一串串詳實的數字折射出扶貧人背後的付出,通過消費扶貧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得到了極大的改善,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了,精神頭也足了,貧困群眾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
這個寒冷的冬天「志願紅」是脫貧攻堅中那一抹最亮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