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眾:自家娃和愛學習的小學到中學娃們
進入專輯學習《專輯-成語與典故》
沒時間看文字的,可以聽音頻,本期長約12分鐘。
1.背景:
周襄王二十四年,晉文公去世。戍鄭的秦大夫杞子等向穆公密報,說他們掌握著鄭國都城的城防,建議穆公派兵偷襲鄭國,由他們作內應,則鄭國可滅。秦穆公多年以來處心積慮謀求向東發展,這個建議正中下懷,如能襲取鄭國,即可進入中原,分享晉國的霸權。
於是,穆公向大夫蹇叔徵求意見。蹇叔說:辛勞大軍遠道奔襲,這是我從未聽說過的。跨越千裡去襲擊別人,人家怎麼會不知道?我軍長途跋涉,精疲力盡,人家有所準備,是不會成功的。但襲鄭的誘惑力很大,穆公主意早已拿定,遂不聽蹇叔意見,命令百裡孟明、西乞術、白乙丙三帥率兵出發。(成語:勞師襲遠)
蹇叔的獨子加入這次出徵的軍隊,(蹇叔)哭著送他說:「晉國人必然在餚山設伏兵截擊我們的軍隊。餚有南北兩座山:南面一座是夏朝國君皋的墓地;北面一座山是周文王避過風雨的地方。(你)一定會死在這兩座山之間的峽谷中,我準備到那裡去收你的屍骨!」秦國的軍隊於是向東進發了。(典故:蹇叔哭師)
2.起因:
秦軍經過周都城的北門。(兵車上)左右兩邊的戰士都脫下戰盔,下車(致敬),接著有三百輛兵車的戰士跳躍著登上戰車。王孫滿這時還小,看到這種情形,向周王說:「秦國的軍隊輕狂而不講禮貌,一定會失敗。輕狂就少謀略,沒禮貌就紀律不嚴。進入險境而紀律不嚴,又缺少謀略,能不失敗嗎?」
經過滑國的時候,鄭國商人弦高將要到周都城去做買賣,在這裡遇到秦軍。(弦高)先送上四張熟牛皮,再送十二頭牛慰勞秦軍,說:「敝國國君聽說你們將要行軍經過敝國,冒昧地來慰勞您的部下。敝國不富裕,(但)您的部下要久住,住一天就供給一天的食糧;要走,就準備好那一夜的保衛工作。」並且派人立即去鄭國報信。(典故:弦高犒師)
3.經過:
鄭穆公獲得弦高報告,立即派人去探察秦將所居的館舍,見秦兵已"束載、厲兵、秣馬",準備作戰了。於是,鄭穆公派大夫皇武子辭謝秦將說:君等久留在敝國,敝國已無法供應糧秣、牛羊。聽說君等要離開,鄭國有原圃,就像秦國有具囿一樣,請你們自己去獵取麋鹿,讓我們閒暇一下如何?秦將見機密已洩,杞子逃亡到齊,逢孫、楊孫逃亡到宋。(成語:厲兵秣馬)
秦帥孟明見內應已逃遁,鄭國有了準備,認為"攻之不克,圍之不繼",不如退兵,就襲滅滑國,滿載戰利品而還。
4.結果:
晉國的原軫說:「秦國違背蹇叔的意見,因為貪得無厭而使老百姓勞苦不堪,(這是)上天送給我們的好機會。送上門的好機會不能放棄,敵人不能輕易放過。放走了敵人,就會產生後患,違背了天意,就會不吉利。一定要討伐秦軍!」欒枝說:「沒有報答秦國的恩惠而去攻打它的軍隊,難道(心目中)還有已死的國君嗎?」先軫說:「秦國不為我們的新喪舉哀,卻討伐我們的同姓之國,秦國就是無禮,我們還報什麼恩呢?我聽說過:『一旦放走了敵人,會給後世幾代人留下禍患』。為後世子孫考慮,可說是為了已死的國君吧!」於是發布命令,立即調動姜戎的軍隊。
晉襄公把白色的孝服染成黑色,梁弘為他駕御兵車,萊駒擔任車右武士。這一年夏季四月十三日這一天,(晉軍)在餚山打敗了秦軍,俘虜了秦軍三帥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而回。於是就穿著黑衣服給晉文公送葬,晉國從此以黑衣服為喪服。
5.評述:
晉軍全勝而歸,文嬴(文公夫人,襄公嫡母)向襄公請求釋放秦國三帥,說他們是構成秦、晉二君間隙的罪魁,請讓他們回國去接受殺戮。襄公即釋放了秦國三帥。先軫得知,責備襄公處置失當,當著晉襄公的面,頭也不回地吐口水,表示憤怒。襄公又命陽處父去追擊,秦三帥已登舟渡河。孟明等三帥回到秦國,穆公不但沒有加罪,反而更加信用,使專任軍事。(成語:不顧而唾,此前已介紹)
周襄王二十七年,秦孟明率師伐晉,戰於彭衙(今陝西白水縣東北),秦師失敗。同年冬,晉大夫先且居率宋、陳、鄭聯軍伐秦,取汪及彭衙而還。
次年,秦穆公親自率軍伐晉,渡過黃河,焚燒船隻,以示決心死戰。
攻取晉國的王官(在今山西聞喜縣南)及郊(聞喜西)。晉人不出,秦軍掉頭向南,由茅津再渡黃河,到達崤山,封崤中秦軍屍骨而後還。
此二役則是崤戰之餘波。
6.引用典籍、典故及成語:
(1). 引自:《左傳·秦晉崤之戰》:
杞子自鄭使告於秦曰:「鄭人使我掌其北門之管,若潛師以來,國可得民。」穆公訪諸蹇叔。蹇叔曰:「勞師以襲遠(成語:勞師襲遠),非所聞也。師勞力竭,遠主備之,無乃不可乎?師之所為,鄭必知之,勤而無所,必有悖心。且行千裡,其誰不知?」公辭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師於東門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見師之出而不見其入也!」公使謂之曰:「爾何知!中壽,爾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與師,哭而送之曰:「晉人御師必於餚。餚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後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闢風雨也。必死是間,餘收爾骨焉。」秦師遂東。(典故:蹇叔哭師)
三十三年春,秦師過周北門,左右免胃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孫滿尚幼,觀之,言於王曰:「秦師輕而無禮,必敗。輕則寡謀,無禮則脫。入險而脫,又不能謀,能無敗乎?」及滑,鄭商人弦高將市於周,遇之,以乘韋先牛十二犒師,曰:「寡君聞吾子將步師出於敝邑,敢犒從者。不腆敝邑,為從者之淹,居則具一日之積,行則備一夕之衛。」且使遽告於鄭。(典故:弦高犒師)
鄭穆公使視客館,則束載、厲兵、秣馬矣(成語:厲兵秣馬)。使皇武子辭焉,曰:「吾子淹久於敝邑,唯是脯資餼牽竭矣。為吾子之將行也,鄭之有原圃,猶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閒敝邑,若何?」杞子奔齊,逢孫、楊孫奔宋。孟明曰:「鄭有備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圍之不繼,吾其還也。」滅滑而還。
晉原軫曰:「秦違蹇叔,而以貪勤民,天秦我也。奉不可失,敵不可縱。縱故,患生;違天,不祥。必伐秦師!」欒枝曰:「未報秦施而伐其師,其為死君乎?」先軫曰:「秦不哀吾喪而伐吾同姓,秦則無禮,何施之為?吾聞之:『一日縱敵,數世之患也』。謀及子孫,可謂死君乎!」遂發命,遽興姜戎。子墨衰絰,梁弘御戎,萊駒為右。夏四月辛巳,敗秦師於餚,獲百裡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以歸。遂墨以葬文公,晉於是始墨。
文嬴請三帥,曰:「彼實構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厭,君何辱討焉?使歸就戮於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公許之。先軫朝,問秦囚。公曰:「夫人請之,吾舍之矣。」先軫怒曰:「武夫力而拘諸原,婦人暫而免諸國,墮軍實而長寇讎,亡無日矣!」不顧而唾(成語:不顧而唾,此前已介紹)。公使陽處父追之,及諸河,則在舟中矣。釋左驂,以公命贈孟明。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纍臣釁鼓,使歸就戮於秦,寡君之以為戮,死且不朽。若從君惠而免之,三年將拜君賜。」
秦伯素服郊次,鄉師而哭,曰:「孤違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曰:「孤之過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典故及成語:
(1) 成語:勞師襲遠
(2) 典故:蹇叔哭師
(3) 典故:弦高犒師
(4) 成語:厲兵秣馬
(5) 典故:不顧而唾,此前已介紹
2020年6月增加新功能:進入公眾號,
輸入「偏旁+偏旁的名字」,可以輸入「偏旁提手」或者「偏旁扌」,可以自動回復到介紹該偏旁部首的文章。已經加了大概120餘個偏旁部首關鍵詞;
《專輯-偏旁部首與英語詞根學習》
輸入「百家姓+姓氏」,可以輸入「百家姓趙」,可以自動回復到介紹該姓氏的文章,會逐漸增加相應介紹。
《專輯-從姓氏漢字初窺百家姓》
歡迎大家交流。有其他想法的可以直接回復或者找我私聊,謝謝!說明:筆者做此篇的根本目的是業餘帶娃學習,不是引經考據,請不要以史學嚴謹的標準要求學生科普的內容。
請為躬身入局帶娃學習的老父親點讚加油!
望關注、朋友圈轉發和留言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