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玉璧欣賞

2021-02-06 古玩鑫

點擊上方古玩鑫,關注古玩收藏辨偽知識平臺

常熟博物館漢代谷紋玉璧

《說文》所載:「璧,瑞玉,圜也。」《周禮》記有:「禮神者,必象其類,璧圓象天,琮八方象地。」

玉璧,是中國古代玉器中最為常見且流傳最為久遠的器類之一。其存在幾乎貫穿整個古代玉器製作史,在近七千年的漫長歲月之中,玉璧見證了中國古代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演進。早在距今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遺存中就有數量較多且製作較為精美的玉璧發現,其後綿延發展於殷商、兩周直至政治統一、經濟發展、玉文化繁榮的兩漢達到鼎盛。

洛陽博物館漢代獸面紋玉璧

漢代的玉璧主要用於禮儀、陪葬,有的玉璧也可用來裝飾牆壁或作為嵌飾裝點銅枕和帶鉤;一些較小的玉璧用作組玉佩的一部分供佩系,亦被稱作系璧。

陝西歷史博物館漢代獸面紋玉璧

此期玉璧按形制可分為六式:

一式 玉璧表面光素無紋,又稱素璧。

二式 玉璧表面布滿一種紋飾,如蒲紋、谷紋、雲紋、齒紋乳釘紋、列星紋以及各種鏤空紋飾。

首都博物館漢代獸面紋玉璧

三式 多層紋飾玉璧 即在內層簡單的谷紋或蒲紋之外,另有一層相互交纏、分布勻稱的圖案化獸面紋或鳳鳥紋,此外在兩種紋飾之間有飾以一組繩紋。

四式 出廓璧 即在二式、三式玉璧的外緣輪廓處附設各種鏤空紋飾。鏤空紋飾的內容主要有龍紋、螭紋以及「長樂」、「萬壽」、「長宜子孫」等吉祥文字。

臺北故宮博物院東漢螭鳳紋「長樂」銘文玉璧

五式 雙聯璧 為兩形制相同的玉璧外切相連組成。

六式 重環璧 即把玉璧透雕為大玉璧內含小玉璧的重環狀。

漢代玉璧通常尺寸較大略厚、剖面平直,邊沿較戰國為寬。用玉質地較佳,多用深綠、灰綠色青玉以及白玉。器物表面呈現出灰白、褐紅、綠等色彩,這與玉器對外來離子的吸附有關,也就是常說的沁色。自在戰國以降,制玉工具更新發展,工藝技術顯著提高。

臺北故宮博物院漢代刻字谷紋玉璧

通過仔細觀察可以發現漢代玉璧在製作工藝痕跡上有以下特徵,可為漢代玉璧斷代鑑定所借鑑:

1邊緣、孔壁的修整

由於大口徑圓管的應用,玉璧邊緣製作較為規整,不見有新石器時代、商周玉璧上常見的喇叭孔現象。在玉璧的內外邊緣常有大口徑圓管琢磨的細利的旋轉痕出現。

天津博物館東漢谷紋玉璧

2「遊絲毛雕「技法

多層紋飾玉璧的獸面紋、鳳鳥紋和繩紋部分皆以「遊絲毛雕」技法雕琢。「遊絲毛雕」技法雕琢中,砣刀是主要的製作工具,所謂砣刀就是一種旋轉的輪子,輪子的磨痕中間深、兩邊淺,輪子在轉彎之時,只能一下一下的轉,使線和線連成了彎,這樣在轉彎處就多見歧出線紋。砣刀在進行細雕時由斷線連接成長線條構圖,這一刀一刀地琢磨形成了由很多短線條組成的連貫,深淺一致, 遒勁自然、纖毫畢現的長陰刻細線。

天津博物館東漢雙螭谷紋玉璧

3谷紋、蒲紋的製作

谷紋、蒲紋是漢代玉璧上最常見的兩種紋飾,二者多作淺浮雕狀,觸摸有凸起、圓滑之感;此期谷紋、蒲紋顆粒較大且排列整齊稀疏。谷紋、蒲紋的製作方法相近,皆為用橫線或斜線把玉璧表面分割成類似蜂房排列的六角形(打格),在加以修琢而成;無非前者用細線打小格,後者用淺而寬的粗線打大格。漢璧的地子較戰國時為淺且琢磨不甚精細,一般都留有打格的痕跡,蒲紋的格痕常有玻璃光出現。

武漢博物館漢代谷紋玉璧

尋一位愛古玩的人做朋友吧!

或許就在你的身邊。

來源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收藏古玩的朋友請加我微信

微信號:guwan577(長按可複製)

相關焦點

  • 宋代玉璧 ,你見過嗎 ?
    宋代玉璧中蒲紋璧、谷紋璧、雲紋璧、勾連雲紋璧,以及「宜子孫」出廓璧的形制均可歸之於仿古玉,它們或仿製漢代的同類型紋飾,或仿製漢代的玉璧形制,或在仿製漢玉紋飾的基礎上增加了一些時代新元素
  • 欣賞 | 漢代玉璜
    漢代玉璜的形制、紋飾與雕琢工藝技法,直接從戰國同類器中沿襲、衍變而出,兩者前承後續關係明晰而共性頗多,因故研究者論及古代玉璜發展演變史多將其歸入一個大類並說。漢代玉璜的特徵及其興衰演變軌跡,可大致分為早、中、晚三期敘述,西漢早期的玉璜,出土數量多、形制龐雜、製作精細,與戰國中晚期玉璜的形構、圖式、工藝特徵十分接近,許多標本與戰國同類器完全雷同。
  • 中國古代玉璧各時期的風格特徵
    常熟博物館漢代谷紋玉璧玉璧是古人祭祀活動中的一種禮器。古人認為天圓地方,而天又是蒼色(青色),故「以蒼璧禮天」。璧是一種中央有穿孔的扁平狀圓形玉器。武漢博物館漢代谷紋玉璧西漢玉璧的風格,沿襲了戰國的風格而又有變化。玉質仍以白玉、青玉、碧玉為主,但璧的形體加大,有的直徑達30釐米直至50釐米以上。透雕的龍、鳳、鳥紋較多。
  • 漢代玉器特色:我為修仙狂
    受到這樣思潮的影響,漢代玉器禮儀性質開始弱化,裝飾性增強,且更加華麗多樣。玉璧成為「太一神」象徵《周禮》中明確了不同款式的玉作為禮器的地位和用途:「以玉作六器,禮天地四方。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
  • 中國古玉巔峰時期-漢代玉器
    漢代時期,是我國古玉的巔峰時期。漢代玉器不僅繼承戰國時期的玉器傳統,更加大力發展,創造了如漢八刀等精湛的技藝。漢代玉器有如王者之玉,氣勢磅砣,非常霸氣。漢代玉器的紋飾、玉禮器、玉佩飾、喪葬玉等方面都頗有藝術特色,紫色百合香為您詳細介紹如何識別漢代玉器的紋飾、重要的禮器、佩飾和典型的喪葬用玉,使您對漢代玉器有更為清晰的認識。
  • 漢風古韻——漢代古玉
    新石器時代玉器·商周玉器·春秋戰國玉器以及漢代玉器是我國古代玉器發展的不同階段,而漢代玉器是對於前幾個階段的一個總結,是古代玉器體系發展的最高階段。漢代體系四個重要組成——禮器·玉佩·喪葬和實用玉器在漢代都有極大的發展。
  • 「飛龍」和「玉璧」凝聚漢文化元素
    「飛龍」和「玉璧」凝聚漢文化元素 澎湃新聞 2020-09-23 09:55 來源:澎湃新聞
  • 戰漢古玉賞析——漢代龍紋斧形玉佩
    漢代龍紋斧形玉佩,長7.3cm,寬5.2cm,厚0.5cm。
  • 戰國諸侯的玉佩之四:熊家冢出土楚國鏤空蟠虺紋玉璧欣賞
    2005年年底開始發掘,目前僅發掘了部分殉葬墓、車馬坑,就已經出土1000餘件以玉器為主的珍貴文物,其中有大量精美的玉璧、玉璜、玉龍、玉龍鳳佩,令人大開眼界。一、熊家冢墓地出土楚國鏤空蟠虺紋玉璧賞析在熊家冢墓地殉葬墓、車馬坑出土的戰國早中期楚國玉佩中,有一件鏤空蟠虺紋玉璧令人過目難忘。
  • 漢代美玉賞析,大飽眼福!
    漢代玉器繼承三代玉雕之精華,建構了中國玉文化的基本格局。漢代玉器可分為禮玉、葬玉、飾玉、陳設玉四大類,漢代以寫實主義風格雕琢的玉奔馬、玉熊、玉鷹、玉闢邪等,凝聚著漢代渾厚豪放的時代精神。漢代玉器設計製作比前代更為精巧,結構上打破了對稱的格局,著意追求活潑流動、變化多端的效果,鏤空技藝精緻靈巧,玲瓏剔透,刻劃纖細如髮,自然流暢,顯示出很高水平。
  • 漢代-崔瑗《賢女帖》作品欣賞
    他是漢代名書法家,尤善草書,師法杜度,時稱「崔杜」。後來張芝取法崔、杜,其書大進,成為漢代草書之集大成者,被譽為「草聖」。對於崔瑗的草書,後世評價很高。「草聖」張芝自雲「上比崔杜不足」。三國時魏人韋誕稱其「書體甚濃,結字工巧」,即書體非常濃密,結字精緻美妙。南朝梁袁昂《古今書評》云:「崔子玉書如危峰阻日,孤松一枝,有絕望之意。」意謂其書勢如「危峰阻日,弧松一枝」之奇險也。作品無考。
  • 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公園開園在即,這些看點不要錯過
    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是我國目前發現的面積最大、保存最好、格局最完整、內涵最豐富的典型漢代列侯國都城聚落遺址。自考古發掘以來,備受國內外關注。澎湃新聞·私家地理欄目為您盤點海昏侯國遺址公園的精彩亮點,一起先睹為快!
  • 《一夢江湖》獸面紋玉璧擺件一覽 獸面紋玉璧擺件怎麼樣
    導 讀 一夢江湖在即將上線的北望天狼的版本中,將會與良渚文化進行聯動,這裡就給大家帶來了一夢江湖獸面紋玉璧擺件介紹
  • 和林有一個人叫高玉璧
    高玉璧1908年出生於和林縣臺幾村,據推為煙村高氏第二十一世孫,民國初年玉璧隨父舉家遷到武川縣耗賴山銀貢灣村。該地為蒙古人的「馬場地」,漢人可以典地開墾,其父名生寶,育有六子二女,長子早亡,玉璧為次子,三子名玉璽,四子名玉珍,五子名玉柱。
  • 【騰越故事】玉璧:古老的馬幫驛站
    玉璧有馬幫、牛幫通過,便有商人小販來做生意,當年的玉璧人來人往、牛馬叮噹,熱鬧非凡,商貿經濟隨之早早發展起來,村裡的塘房街有100多年的歷史。馬幫沿古驛道而來,鈴聲遠遠傳來,大家就知道馬幫來了,許多小孩就會跑去等著看。馬店、牛店生意興隆。當地老人們還記得有近安馬店、富順馬店和發昌馬店,有劉家開的中意牛店,也還有飯店。玉璧現在叫做馬店的地點已開起了農家餐館。
  • 豆腐漢代發明,饅頭是諸葛亮發明的,地攤經濟和小吃起源於漢代?長...
    民間小吃和地攤經濟,起源於漢代,豆腐也是在漢代被漢淮南王劉安所發明,饅頭是三國時期的諸葛亮發明的。 漢朝在中國是一個偉大的帝國,漢朝為中華民族作出的貢獻功不可沒。在漢朝統治時期,中國政治,經濟,文化都達到一定的鼎盛時期。 漢武帝專門設置林酒池向四方少數民族炫耀。比如在《豐收宴飲》中就展現了大漢王朝的宏圖霸業。
  • 翡翠玉璧與翡翠玉環 —— 鐲芯 平安扣 馬蹄璧 手鐲 佩環兒:翡翠製件寓意 咱來補 之⑶
    今天說說翡翠玉璧與翡翠玉環。先說玉璧、玉環的來由:  玉璧,是一種中央有穿孔的扁平狀圓形玉器,為我國傳統的玉禮器之一,也是「六瑞」之一。  何謂六瑞?即:古代以玉作瑞信之物,用於朝聘,計六種,故名「六瑞」。具體地說,正如《周禮·春官》所述:周制,王執鎮圭,公執桓圭,侯執信圭,伯執躬圭,子執谷璧,男執蒲璧。
  • 閱讀與欣賞 介紹漢代張衡《歸田賦》
    本專欄音頻資源來源於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曾經非常知名的欄目《閱讀與欣賞》。暫時沒有與音頻對應的文字資源,以下文字,僅為大家欣賞和理解提供參考。這些特點使《歸田賦》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第一篇描寫田園隱居樂趣的作品,同時,它也是漢代第一篇比較成熟的駢體賦。無論從張衡的全部創作看,還是從漢賦的發展過程看,《歸田賦》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縱觀張衡的述志賦,《思玄賦》和《歸田賦》儘管表現手示有別,但其精神實質是一致的。賦中寫遊仙,寫歸田,這些描寫都是用以排遣精神上的苦悶,並不是真的以隱逸為歸宿。
  • 【陝西文物探探探】漢代王陵陪葬有多豪?「父子家國」背後有著怎樣...
    在「父子家國」的漢代,在遠離皇宮的封地,諸侯王們過著怎樣的生活?他們與皇帝之間有著怎樣的親情和鬥爭?他們死後的葬儀是怎樣的,為何要「穿」著玉衣到另一個世界?習慣了以帝國古都視角看天下的西安,近日迎來了一場特別的展覽:「父子家國——漢代中山王陵及王室墓出土文物特展」。
  • 男子買玉璧送女同學做定情信物,不料專家燈光一打:你可要想清楚
    故事發生在某鑑寶現場上,有位男子帶著一塊玉璧來鑑寶,據稱這是他將要送給心儀姑娘的定情信物,這次來鑑寶的目的就是想請教專家看這塊玉璧是否夠檔次。男子表示這份禮物是2年前自己花了20萬買來的並且一直珍藏在家,打算將它拿來做禮物贈送主要是想向對方表達自己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