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哈佛路:我們都是普通人,但可以讓自己的生活不普通

2020-09-16 瀟灑零度666

即使生於絕望,也能活出希望。

2003年上映的電影《風雨哈佛路》,豆瓣評分8.1分。主要講述的是主人公麗茲《Thora Birch飾》出生於美國的貧民窟,從小就開始承受著家庭的千瘡百孔,父母酗酒吸毒,母親患上了精神分裂症。麗茲需要去乞討,流浪在城市的角落,生活的苦難似乎無窮無盡。而貧困並沒有阻止住麗茲前進的決心,在她的人生裡面,從不退縮的奮鬥是永恆的主題。


電影《風雨哈佛路》的上半部分把重心冗長的放在麗茲的家庭衝突上,麗茲的生活環境裡充斥著毒品,死亡,毆打,酗酒,虐待,父母都是酗酒者和癮君子,除了她父母和姐姐都患上了愛滋病,母親是間歇性精神分裂,最後死於愛滋病,父親在收容所度過餘生,外公曾侮辱了自己的女兒,之後又把自己的外孫趕出家門。麗茲8歲被送到收容所,15歲開始與一個和她有著相同經歷的朋友一起流浪。15歲之前的麗茲沒有接觸過正式的教育。


麗茲的生活顛沛流離,住過收容所,睡過地鐵站,青少年的歲月大都是在慌亂的流浪中度過的。偶爾她還會回去照顧家人,多少次她流淚的坐到母親的病床前面,在母親去世時,她跑到大廈的天台,在雨中無助的抽泣。母親下葬,沒有牧師沒有儀式,待寥寥無幾的人們散去,她靜靜地躺在母親的棺木上,低聲述說著過往的點點滴滴,以此與母親離別。

麗茲的父親在她很小的時候,是沒有染上毒品這些的,並且在麗茲的心中,父親懂得很多東西,正確答案隨口而出,他是個天才,每一個答案,每一次都是正確的。有一次,麗茲的父親住進收容所,麗茲去探望父親的時候,有了以下的對話,麗茲:「我愛你,爸爸」,麗茲的爸爸低著頭有些無奈的回答道:「別愛我,那是浪費能量。」麗茲回憶說道:「我小的時候,你是我的世界裡最有趣的事情,其他人都是談論毒品,性,儘量撐過每一天,但是你老是有主義,因為你的緣故,我總會發現另外的出路。」在短暫的相聚後,麗茲的父親在離別時對她說:「好好上學,我搞砸了,但是你可以做到。」

電影的下半部分主要是講麗茲漫漫的求學之路。麗茲真的憑藉著自己的毅力和堅持考上了哈佛大學,為了支付哈佛昂貴的學費,她找遍了所有的獎學金資訊。在面試的當天,她連一件像樣的衣服都沒有,穿著破爛的衣服,套上姐姐借來的大衣勉強強充場面。果然,憑藉她的天資聰慧,她得到了那筆獎學金,進了哈佛。


麗茲因為家庭的不幸,要比同齡人的小朋友更成熟懂事,同時還比同齡人多了一份堅韌的決心。麗茲小的時候,雖然一個月到學校的次數不超過三次,不讓老師拿走試卷,仍堅持做那份試卷,她說:「不,我要做,看起來沒有那麼難」。人總要追求一些東西,而這些追求真的沒有那麼難,最難的是怎麼讓自己不要以為它難,以及邁出第一步。


麗茲自和朋友說,她要上學,就一頭扎進了學習的氛圍中,儘管半工半讀,但是她是同的班尖子生。在地鐵上,在兼職的工作中她總是在學習。在學校的時候,麗茲都是最晚走出教室的那一個。當老師問道麗茲「上了多少課?」麗茲:「必修的5課,周六課程,夜校,法語,非洲學校,科學 10個,我現在17了,我不想高中畢業就21了。」老師:「那你想3年念完4年的課程嗎?」麗茲堅定的回答道:「2年」,老師:「哦,是啊,你這是在自殺」,麗茲自信的回答:「不是,我會活得好好的。」這一段和老師的對話中,就足以看出麗茲是一個有了自己的目標就非常堅定的人。


麗茲之後一切的取得,除了她自身的努力之外,跟她的伯樂老師也有很大的關係,無論是小時候麗茲得了A減,為她指點作業的老師。還是15歲後,麗茲和老師同遊哈佛大學,麗茲用羨慕的眼光看著哈佛的學子,在旁邊鼓勵麗茲並說:「他們也是普通人」的老師。



在哈佛大學領獎致辭那天,她說,她的生命就在那一刻,永遠的改變,我必須這麼做,她沒有選擇,她就想在哈佛,做受教育最高的人,讀最好的書。當時有人問到:「麗茲,你是怎麼做到的?」麗茲自信而篤定的回答「我怎麼能做不到呢?。」麗茲,一個最貧困,也最勇敢的哈佛女孩,在哈佛金色的秋天裡,女孩仰起臉眼睛裡滿是堅毅的光。

古人云:「萬事開頭難。」

古人又云:「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一件事情,堅持重複做,一定成功。這句話很有道理。

相關焦點

  • 《風雨哈佛路》無法選擇出身,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
    確實,因為原生家庭,很大一部分人的學習、工作、生活上都受到影響,以至於無法過好這一生。但事實並非總是如此!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部超勵志電影——《風雨哈佛路》(Homeless to Harvard: The Liz Murray Story)。
  • 中國版「風雨哈佛路」:哈佛學霸Molly的求學經歷給了我們哪些啟示?
    她畢業於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曾擔任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外聘教師,但她有一個你無法想像的起點:她父母幾乎都是文盲,小Molly 9歲起就為自己的學費擔憂、奔走,去哈佛讀書的學費也是自己籌款而來的! 從一個普通的客家女孩到哈佛學生會的主席,她的經歷就像一部中國版的《風雨哈佛路》。客家人堅韌的品格,不屈不撓的闖勁在她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 《風雨哈佛路》:生命的意義,只能由我們自己定義
    今天呢,梅也要為大家分享一本非常非常勵志的書《風雨哈佛路》。 《風雨哈佛路》的作者莉絲·默裡可以說是糟透了。 莉絲·默裡出生在紐約貧民窟,父母吸毒,她從小就在在毒品、愛滋、飢餓中度過童年。
  • 吞吞影評|風雨哈佛路
    《風雨哈佛路》中,莉斯在深淵一般的原生家庭中成長,卻打破了環境的束縛,到達心之所向之處,莉斯也在向我們證實著環境並不能決定一切。1.身在無間,心在桃源。你知道貧民窟嗎?你見到過千瘡百孔的家庭嗎?或許現在你的大腦裡已經有了模糊的形象,但這些遠不足以形容她的生活。莉斯出生於紐約最爛的街,住著拖欠了半年多房租的垃圾場一樣的房子裡。
  • 《風雨哈佛路》:告訴所有在夢想道路上迷茫奮鬥的我們,勇往直前
    ——《風雨哈佛路》利茲簡介《風雨哈佛路》是2003年在美國上映的一部勵志影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主要講述的是利茲生活在一個風雨飄搖的家庭,父親母親都是癮君子對她和姐姐的生活不管不顧,利茲一整年都沒去上學但是卻在期末考試考了滿分。後來利茲進入教養院,教養院的生活讓她感到絕望,於是她到了外公的公寓,後來開始乞討流浪。
  • |怪人間太吵,奪走了平凡人該有的普通|燃力佳片《風雨哈佛路》
    網絡時代改變了傳統衣食住行的規律,多元化工作為每一刻創造了無限可能,內容為王的時代我們終於沒有再放棄「知識改變命運」的真理。在美國勵志警醒人的電影《風雨哈佛路》中女主原型莉絲·默裡被稱為「最貧窮也最勇敢的哈佛女孩」,受過美國前總統柯林頓的接見。她的命運因原生家庭的悲慘而潦草開場,卻在這份苦楚中暗自成長,最終成為哈佛的學生。
  • 《風雨哈佛路》:當你的生活陷入了迷茫倦怠期
    如果此刻你的生活陷入了迷茫倦怠期,不妨去看看這部勵志片——《風雨哈佛路》這部影片是根據著名女性莉斯·默裡的經歷為原型改編。2003年在美國上映。於是利茲重返校園,利用兩年時間完成了四年的課程,奮鬥自強考上了哈佛。聽起來很簡單對不對,我不否認這是一個天才少女順理成章考上名牌大學的「平凡」故事。利茲考上哈佛和她從小就要比普通人聰明有很大關係,即使她不去學校僅靠看垃圾堆裡撿來的百科全書就能考100分。對於我們這些平凡人是有一定距離的,不足以讓人感同身受,因為我們普通人沒那麼厲害。
  • 《風雨哈佛路》那個貧民窟女孩我們會永遠記住她
    ,促成著奇蹟發生的那就是一直努力了,就有怎麼一部影片《風雨哈佛路》給我們詮釋了奮鬥的力量,《風雨哈佛路》這部影片給了我們很多的正能量,影片主要講述的是一個生活在支離破碎的家庭裡的貧民窟女孩麗茲在自己的生活經歷中明白了讀書的重要性,因為她的聰明被老師認可,成功去上學讀書,並且在自己的努力下,獲得了紐約時報的全額獎學金成功讀上了哈佛,女主人公在影片中的每一句話都會成為我們激勵自己向前的金言良句。
  • 美國勵志電影:《風雨哈佛路》
    4年課程,獲得1996年紐約時報一等獎學金,進入哈佛學習,一個真實、努力女孩的人生經歷、一段自強不息昂揚奮鬥的生命歷程,一曲勵志向上的美國影片;託拉·伯奇演繹了一個女孩子克服種種不利條件、努力奮進的故事;細膩的情感刻畫了人物;影片《風雨哈佛路》傳遞給人的除了心靈的震撼,還有深深的感動。
  • 風雨哈佛路 影評
    風雨哈佛路是一部勵志電影,是一部認識自我、堅定自我的傳記電影。主角Liz的起點很低,比世界上大部分的人都低,她有一個糟糕的出生環境,母親吸毒,父親住收留所,姐姐懦弱,外公亂倫。她身上有難聞的味道,同學們嘲笑她,她的世界一直是黑暗的,沒有人可以給予她幫助,除了她自己。和她在一個生活環境的人大多都選擇了墮落和埋怨,比如她的朋友chris。
  • 貧窮苦難的人生,造就寶貴的經歷財富——《風雨哈佛路》影評
    再看《風雨哈佛路》這部影片時,先看到了這部電影的兩種極端評論,一部分人認為女主角的生活經歷實在太過坎坷,根本就沒將她怎麼努力的過程,覺得她的成功來得太過於輕而易舉,另一部分人反而覺得這是一部比較真實的勵志片。也正是因為抱著這種探索和思考的態度,花費了一些時間觀摩了女主的成長經歷。
  • 《風雨哈佛路》:貧寒女孩的勵志故事
    哈嘍大家好,我是你們專注於不專業的電影解說小麥~我們總說創作靈感來源於生活,因為每個人的人生都是獨一無二的故事,有快樂,有悲傷,有幸福,也有感動。生活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富有的人也有自己的煩惱,貧窮的人也有自己不平凡的一面,就像今天小麥要向大家推薦的這部電影一樣,那就是美國電影——《風雨哈佛路》。《風雨哈佛路》上映於2003年,國內豆瓣評分8.1分,雖然只獲得了第55屆艾美獎的提名,但它所講述的貧窮女孩在面對生活艱辛之時的勵志故事,還是感染了不少觀眾。
  • 《風雨哈佛路》:掉進一個生活的深淵,要怎麼去規劃人生?
    《風雨哈佛路》對於我來說每一次去看都會有不同地感受,就像我們在不同的時期去看同一本書的時候,所領悟到的道理都是不一樣的。再好好的重溫一遍寫下這篇影評時,內心依舊會沉浸在故事裡,為她而感動。《風雨哈佛路》得知媽媽死去的消息,她靜靜地躺在母親的棺材上,試圖尋找迷失的母愛,回憶兒時母親碎片化的溫暖時刻。悽涼的家庭,頹廢的生活,無法撿拾的親情,同學的歧視和欺負......
  • 從《風雨哈佛路》中看到我們是有能力經營自己
    推薦《風雨哈佛路》電影和同名書,解密感動全美的「奇蹟女孩」如何贏得「無所畏懼獎」。你害怕和厭惡的自己是什麼樣子?如何擺脫它?莉絲出生在紐約的貧民窟,儘管父母吸毒,莉絲仍然深愛著他們。她在毒品、愛滋、飢餓充斥的環境中度過童年。在學校,莉絲骯髒的衣著,和藏在頭髮裡的蝨子讓她飽受同學嘲弄,終因逃課被送進女童院。
  • 《風雨哈佛路》殘酷的現實不可怕,可怕的是沉淪的心態!
    《風雨哈佛路》殘酷的現實不可怕,可怕的是沉淪的心態!《風雨哈佛路》是美國一部催人警醒的勵志電影。作為一部催人警醒的電影,通過一位生長在紐約的女孩莉斯,經歷人生人生的艱辛和辛酸,憑藉自己的努力,最終走進了最高學府的經歷,表達了一個貧窮苦難的女孩可以用執著信念和頑強的毅力改變自己、改變人生的主題。《風雨哈佛路》是一部經典的美國勵志電影,影片是根據真實的事件改編,於2003年上映。每次觀看完這部影片之後,心裡久久不能平靜,我們總是相信世界是美好的,但有時生活是那麼的殘酷。
  • 風雨哈佛路,你的將來與努力成正比
    作者:Tina正在輸入當我們在學習路上偷懶彷徨的時候何不去看一下《風雨哈佛路》,它雖不能讓你找準你前進的目標,但它最起碼讓你不在彷徨,不在偷懶。by Susie做為老師的我天天在教育學生們,努力學習,你的將來和你的努力一定會成正比,不管怎麼苦口婆心開導,前幾分鐘孩子信心滿滿,義憤填膺,後幾分鐘早就忘記了剛開始自己振奮人心的決心和決定。
  • 風雨哈佛路:貧窮只是你人生的一部分,不能成為你不努力的藉口
    我為什麼要覺得可憐,這就是我的生活。我甚至要感謝它,它讓我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往前走。我沒有退路,我只能不停地努力向前走。我為什麼不能做到?————電影《風雨哈佛路》電影《風雨哈佛路》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勵志片,它之所以被打上勵志的標籤是因為電影中的女主人公莉絲的人生實在是太貧窮了。
  • 勵志電影《風雨哈佛路》告訴我們了什麼?
    《風雨哈佛路》講述的是美國貧民窟一個小女孩在艱苦環境下,為了擺脫窮苦的生活而選擇讀書這條路,並考上哈佛大學的故事。九十年代的美國貧富差距很大,生活在貧民窟的人們生活條件很差。人們學歷低,有的根本沒上過學,吸毒的人也不少。女主麗茲的母親就是吸毒者。
  • 電影推薦《風雨哈佛路》,當父母都靠不住的時候,只能自己靠自己
    大家好我是陳小熊今天要介紹的電影是《風雨哈佛路》講述了出生在惡劣環境中的女孩跨越各種阻礙進入哈佛大學的經歷麗絲出生在一個糟糕的環境中,母親吸毒酗酒精神分裂她發起瘋來什麼都不管,為了吸毒經常搶奪女兒的生活費而父親對這一切似乎都已麻木,儘管他有著聰明的頭腦但他卻任憑事情在他眼前發生不管不問
  • 《風雨哈佛路》:你無法選擇出身卻可以選擇自己的人生
    世界是虛無的,我們活在彼此的心中。你住在我心裡,可是我卻沒有容身之地!這個片段,出自於2003年在美國上映的《風雨哈佛路》。躺在棺木上那個又傷心又無助的女孩就是影片的女主莉絲,棺材裡的就是她的母親。影片改編自美國勵志演說家莉絲·默裡暢銷全球的自傳體小說《Breaking N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