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過好這一生?看看《心經》的人生啟示

2021-01-16 騰訊網

《心經》的全稱為《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經雖然只有短短的二百六十二個字,卻涵蓋了六百卷《大般若經》的內容精華。

其中,所揭示的緣起性空之理,是大乘一切經教建立的理論基石。如實準確地把握此經的思想內涵,對於學習經教,指導修行,都具有重要意義。

《心經》不僅對人的修行有重要的指導作用,而且還對人的為人處世有多方面的啟示。

《心經》對人生的啟示主要有以下兩點:

使人看破世事;

勸人心無掛礙。

使人

看破世事

《心經》主要是講般若空性的經典。

在經中說,觀世音菩薩以般若之智,觀察到色、受、想、行、識等五蘊皆是一種假有,最後都歸於空無。

此經所說的「空」,是性空,是本來空,是與一切萬有相和合的,不是相對的,不是沒有的,是有而空的。

所謂宇宙間一切形形色色,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下至一切用物,植物、動物和我的身體,都是有相的;我們的思想、道理、人事、人情、喜怒哀樂,都是無相的;這一切有相無相的東西在因地上總是空的。

因為一切事物都是由眾緣和合而成;因為是因緣生,所以無有實體,求其究竟相,畢竟不可得。所以一切一切,無自性,無實體,因緣生,不可得的,所以是性空。

觀世音菩薩在修般若空觀之時,觀照到五蘊都是空幻不實的。

所以,在後面經文中佛陀告訴舍利弗,既然五蘊皆空,那麼色也就是空的,受、想、行、識也都是虛幻不實的。在此基礎上,佛陀進一步對舍利弗說,一切事物和現象都是虛幻不實的,最終都將變為虛無。

也就是說,現存的一切事物,都是由因緣和合而生,無自性,無實體,不可得,本性是空。經文所講的一切法,如十八界、十二因緣,四諦法、六度萬行的智得等,都是無相,都是性空的。

《心經》啟示我們要看破一切身外之物,無論是親眷、財色,名利,地位等各種身外之物,最後都是虛幻不實的,我們不能執著於假有,而捨不得,放不下。

只有你能看破這一點後,才能夠去掉參透世事的苦空無常,從而放下對功名利祿、榮華富貴的執著。

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以這種心態來對待世事,那麼我們就能以平和的心態來為人處世,塵世之間也會少很多紛爭,則人世間也會成為一片淨土。

勸人

心無掛礙

菩薩能夠以般若之智而修六度,達到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目的。

菩薩正是由於依靠般若之智,能夠做到心無掛礙。因為菩薩心中沒有掛礙,也就沒有恐怖,並且遠離各種顛倒夢想,從而達到不生不滅的究竟涅槃。

過去、現在、未來三世諸佛都是依此般若之智證得無上正等正覺。因為菩薩修觀照般若,心常清淨,遠離雜念妄想,就超越了世俗名利的困擾,因而能做到心無掛礙,自然不會有恐怖和顛倒夢想。

覺者看破了世間的是非、得失、榮辱,無牽無掛,自然不會有任何恐怖。

就像死亡這樣大的事,在世人看來是最為可怕的,而禪者卻也一樣自在灑脫。

如何

心無掛礙?

究竟如何做到心無掛礙,我認為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著手。

首先,善於把握當下。

時光流逝很快,世事變化多端。我們正在做的或者已經做過的事,轉瞬之間就成為過去。過去的事我們無法去把握,將來的事還沒有到來,我們也無法預測。我們唯一能夠把握的就是現在。

孔子曾說:「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意思是說,已經成為事實的事就不要勸說了,已經做過的事就不要再勸誡了,對已經過去的過失或過錯不要去責備了。

如果我們能夠不為過去的事而後悔,也不為未來的事而憂心,只是將心思關注於現在,那麼我們就會少很多牽掛。

一個人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現在,就不可能創造光輝燦爛的未來,所以,對任何人來說,現在才是最重要的,沒有了現在就沒有過去和未來。

其次,正確面對得失。

在人生之路上,每個人都會有成功的喜悅和失敗的教訓。有很多人一旦在某方面取得成功,他就會得意忘形,盛氣凌人。因此,一個人在春風得意之時,應當保持平淡的心志,這樣才不會掛礙太多。

一個人若是心中沒有閒事掛礙了,你就會每天過得閒適自在,這樣你會感到日日是好日,夜夜是良宵。

沒有了世事的牽掛,你是一個完全自由的人,你就可以去過一種閒雲野鶴般灑脫自然的生活。

正如詩云:

幸為福田衣下僧,乾坤贏得一閒人。

有緣即住無緣去,一任清風送白雲。

諸供養中 法供養最

分享轉發 自利利他

謙德講堂直播及回放

關注佛學小Q:qqfoxue

相關焦點

  • 日野原重明的百歲哲學:如何才能《活好》這一生
    作為日本國寶級醫師,也是提倡預防醫學的第一人,日野原重明在《活好》這本書裡對生命、死亡、愛、家庭、朋友和困境等問題做了全面的解答。 今天,我將和大家分享這位百歲智者的人生哲學,共同去參悟:如何才能活好這一生?
  • 學會放下,才能過好這一生
    文/墨然 都說這短短的一生,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一個人若是計較太多,要的太多也是自我折磨,凡事看淡一點,才能更加擁抱幸福。 世上本來無一物,又何必惹塵埃呢。
  • 讀懂《心經》260字,直抵靈性的巔峰
    我們都想著如何逃出這個監獄?不斷地尋找著答案,不斷地尋找著一個最終的出口,一把可以打開一切問題的鑰匙。活在世間,都很累,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困擾了我們一生:怎麼樣才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呢?怎麼樣才能晉升呢?怎麼樣才能賺到錢呢?怎麼樣才能獲得愛情呢?怎麼樣才能保持永久的婚姻呢?怎麼樣才能把孩子培養成出人頭地的人呢?怎麼樣才能不生病呢?怎麼樣才能不痛苦呢?等等,等等。
  • 心經解釋:念心經對修行的影響是什麼
    念誦心經能讓我們的內心更加開闊,也能讓我們用智慧面對生活。如果你能經常讀誦心經,明白心經說了什麼,就會發現其實,修行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心經告訴我們一切事物因因緣和合而成,緣去緣散都是因緣,所以事物都是不固定,每分每秒都在發生變化,我們眼睛看到的一切,都是不真實的。比如一張桌子,是由無數塊木板和許多的釘子組成,你單單看一個釘子,你說他是一張桌子嗎?而我們認定的這一張桌子只是無數個木板釘子組成的暫時的形態。
  • 鍾楚紅:讀懂圓滿的女人,才能過好這一生
    許多人認為,圓滿就是得到完美,執著一生才悟到:圓滿不是得到最好的,而是把擁有的,當做最好的來珍惜。繁華三千,只為一人飲盡悲歡。她總說,暫時不想復出,現在喜歡旅行,熱愛攝影,偶爾和姐妹聚會,好開心。真是少有的通透。復出的女明星不少,再創輝煌的也有,但更多人,看著有些彆扭。臉上帶著笑,眼裡卻盛著滄桑迷茫,也許她們並不清楚,自己真正想要什麼。女人這輩子,八歲想要洋娃娃,十八歲想要漂亮衣服,二十八歲想要鮮花掌聲,可三十八歲、四十八歲呢?
  • 鍾楚紅:讀懂圓滿的女人,才能過好這一生
    許多人認為,圓滿就是得到完美,執著一生才悟到:圓滿不是得到最好的,而是把擁有的,當做最好的來珍惜。繁華三千,只為一人飲盡悲歡。她總說,暫時不想復出,現在喜歡旅行,熱愛攝影,偶爾和姐妹聚會,好開心。真是少有的通透。復出的女明星不少,再創輝煌的也有,但更多人,看著有些彆扭。臉上帶著笑,眼裡卻盛著滄桑迷茫,也許她們並不清楚,自己真正想要什麼。女人這輩子,八歲想要洋娃娃,十八歲想要漂亮衣服,二十八歲想要鮮花掌聲,可三十八歲、四十八歲呢?
  • 「得之不喜,失之安悲」:讀懂這兩個字,才能過好一生
    人生原本便是一件複雜的事情,我們都希望自己能夠過好自己的一生,可是對於不同的人來說,如何過好自己的一生,卻都是有不同的標準。人生的本質,就是不斷的在得到和失去之間做出抉擇,或者是進取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或者是捨棄掉不需要的利益,因此想要真正的讓人生能夠稱之為好,那麼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做到平衡。
  • 《心經》釋疑:心經要念多久才能開悟
    誦讀心經需要時間的是和自己的悟性和熟練度有很大的關係的,悟性高的人誦讀經文的時候甚至一遍就已經領會到了經文的含義,並且誦讀的時間也在兩三分鐘左右,然而有的悟性比較低的人誦讀一遍心經則需要十分鐘的時間,並且誦讀完後還是對經文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所以說悟性也是導致了誦讀心經的時間長短很重要的一個因素
  • 《心經》的精髓就一句話
    《心經》開篇的第一句是: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渡一切苦厄。這一句可以說是全經的精髓,至於其它經文,都可以視作佛陀怕我們不明白而作為這一句的解釋,為我們明確指出修行的最高境界或終極目標。如果我們非要再扼要,可以把這一句再精簡為:照見五蘊皆空,渡一切苦厄。
  • 佛教:《心經》怎麼樣誦讀,才能獲得無量福報?希望你沒做錯
    《心經》是觀世音菩薩的心咒,雖然是篇幅短小,但是多年來研究的人不在少數,更是將它當作自己的修行準則。研讀過《心經》的人可能都發現一個問題,心經的篇幅雖然短小,卻基本涵蓋了佛教中所有的經典,更是將三科、四諦到十二因緣詮釋清楚,可見其在佛教中重要性。
  • 拆解《民國第一美女胡蝶:擁有這3種能力的女人,才能過好這一生》
    文章平臺:十點讀書作者:十點讀書籤約作者文章類型:人物本文標題《民國第一美女胡蝶:擁有這3種能力的女人,才能過好這一生》標題句式看到這個句式有兩點可以思考:1、怎麼能成為第一美女,如果是你,你是否擁有這三種能力。2、這種類型的標題,該如何練習。二、開頭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上海灘,有這樣一位風華絕代的女子。
  • 如何才能「心無罣礙」?《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第08課
    在有些藏文《心經》「無智亦無得」的後面,加上了「亦無不得」,即「得」和「不得」這兩者都沒有的內容。很多注釋中對「亦無不得」的解釋是:因為沒有得,所以與得相觀待的「不得」也不可能存在;還有一種解釋是,並不是沒有所得,還是有得法的,但這是指名言中的得法。
  • 如何才能忘記傷害過你的前任?不妨看看這三個建議
    其實,這沒有唯一的答案,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你們回不去了,回不到從前,甚至這輩子都不會再有交集,所以,時間應該是越短越好,越快越好。這不是薄情,是對自己未來負責的態度。那一段感情很深情,但也很絕情,曾經愛到骨子裡,如今只能刻在腦子裡,既然過去了,就沒有必要鬱鬱寡歡。如何才能忘記傷害過你的前任?不妨看看這三個建議。
  • 蔡瀾:會吃會玩的人,才能過好這一生
    人的一生究竟為什麼而活? 有人說是功名利祿加身,這世間的美好大多有金錢的味道,有錢才算見過這世界的繁華和美麗。蔡瀾是誰? 金庸卻這樣評價蔡瀾:「蔡瀾是一個真正瀟灑的人,能以輕鬆活潑的心態對待人生,尤其是對人生中的失落或遭遇處之泰然,不但外表如此,而且是真正的不縈於懷,一笑置之。「置之」不太容易,再加上「一笑」,那是更加不容易了。」 蔡瀾這一生,真的是痛痛快快地活過。
  • 《心經》釋疑:梵語心經怎麼讀
    心經的原文是梵文版的,要是大家會讀誦梵文版心經的話,平時也是能讀誦的。但是許多人是不知道梵文的讀法的,所以直接讀誦漢文版的心經就好了。不過,可能有些人還是想知道梵文版的心經是什麼樣子的,那接下來我們就一起看看吧。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核心內容,就這兩個字!
    那麼,《心經》中所說的智慧,具體指的什麼呢?關於這一點,《心經》的原文中並沒有直接說明。不過我們從它原文所要表達的意思當中,可以一窺究竟。首先,我們不妨看看《心經》中的這句話: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在佛陀的各處以及各個時期的講法中,反覆提到事物的構成本質。這是外在的物質存在的因素。除了外在,還有一種由心而生的事物的變化方式。
  • 心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注音和譯文
    剛接觸佛學的人都會選擇心經,因為心經全文字數少,在修行時會覺得更容易。其實心經只是字數少,但它的每個字都有一定的深意,所以剛開始修心經的師兄,可以多看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注音和譯文這方面的內容,這樣會讓師兄對經文有一定的認識和了解,而且在念誦時也不會把經文念錯。
  • 心經解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翻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也叫做心經,它是佛門中的經典之一。這部經文是每個修行之人都會誦的一部經,它的每句經文都有很深的意思。為此,在修這部經時,師兄可以看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翻譯,這樣能讓自己對這部經有一定的認識。
  • 心經釋疑:心經如何念
    念誦心經,大家要是知道怎麼念誦的話,不僅能讓自己對心經有更多的感受,還可以增長智慧,但是你念誦心經,要知道如何念誦才會有更好的作用。供養誦心經前,清潔雙手身形端莊,在佛或菩薩的像前供上一杯清水或點上一支香做供養。頂禮向佛像頂禮三拜。稱念佛菩薩名號三稱,若沒有條件頂禮的,可合掌念三次。一聲南無,意即皈依、皈命、頂禮。
  • 《心經》的咒是什麼?就是結尾的這18個字,如何理解?
    這個咒是一個誓願, 應該如何發呢?觀音告訴舍利弗,你要這樣發,這就是「即說咒曰」。觀音像各個的翻譯或理解不一定相同,但無論如何翻譯,我們都可以從中感受得到,這是在表達一種強烈的心願。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心經》也是一個咒經,鳩摩羅什也曾把 《心經》之名譯為「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可見這部經的真正核心是落在咒願上,也就是說沒有咒願,不成《心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