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中科院上海天文臺與眾籌網站夢立方、視頻網站愛奇藝、稻草人旅行社共同組織的「天文之夜」,讓眾多韓劇粉絲和天文愛好者同呼過癮。上海天文臺科學傳播工作室科普主管、上海市天文學會副秘書長湯海明和星空攝影師、現供職於上海天文館籌建指揮部的朱達一,分別坐鎮上海天文博物館和上海財經大學,解讀「來自星星的天文」和「都教授與他的星球」。
「KMT184.05」在哪?
劇中男主角都教授,來自於「KMT184.05」星球。「當然,這是一個杜撰出來、並不存在的編號。」湯海明說,都教授的自我介紹圖中出現的是一顆恆星,恆星的命名有多種方式,有以傳說和神話故事來命名的,如牛郎星、織女星;有以星座為基礎並輔助希臘字母順序的拜耳命名法,如獵戶座β。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恆星的名字也開始以星表序列來命名。對於太陽系外行星,則由「恆星名+英文序列號的方式及觀測項目名稱+序列號」進行命名。
「KMT184.05」不是國際天文學界認可的恆星或系外行星編號。朱達一進一步解釋說,「儘管如此,但是根據劇中的星雲圖大致可以找到都教授的家鄉,應在獵戶座附近,屬於入梅西耶星表中的M78星雲。」
搭乘彗星做星際旅行?
搭乘一顆被改造的彗星,改造後的軌道能靠近地球並以404年的周期旋轉,靠著它都教授往返於地球與他所在的星球。這是劇情,純屬幻想。「抱歉,我並沒有弄清楚都教授怎樣才能乘坐彗星返回他的行星,但是這樣的天體並不適合做星際旅行的交通工具。」湯海明介紹說,周期超過千年的彗星有很多,如威斯特彗星的回歸周期可達600萬年,距離太陽最遠距離約1光年,但這個距離也遠遠小於恆星與恆星之間的距離。
邂逅「都教授」有多難?
「宇宙之大超乎想像。即便我們以接近光速飛行,飛個數千年數萬年也只是在銀河系中轉悠。」湯海明舉例說,人類探索到最遙遠的天體,在130億光年外;10萬光年,是銀河系的直徑;8分13秒,則是光從太陽到達地球的時間。要跨越宇宙的尺度,無論空間還是時間上,都是十分困難的。雖然昨晚的大結局搬出了「蟲洞理論」(宇宙中可能存在的連接兩個不同時空的狹窄隧道),現代物理學還曾提出以超光速等方式開展星際旅行,但目前這一切都只是假說,都僅存於科幻作品之中。
更多星空可跨界共賞
劇中,反射式天文望遠鏡、折射式望遠鏡以及許多小型天文望遠鏡多次出鏡。男主角還會去智利的阿塔卡馬沙漠觀星,可見是個行家裡手。「即使都教授不是外星人,也一定是個非常痴迷於天文的天文愛好者,編劇為此做了不少天文功課。」
若想從影視作品中了解更多天文知識,兩位天文科普達人一致推薦電影《阿波羅13號》,朱達一還對《太陽系的奇蹟》《宇宙的奇妙》印象深刻,湯海明則欣賞《第三類接觸》《接觸未來》。
相比之下,《來自星星的你》算不上是一部天文題材的影視作品。但昨晚這個「大結局揭曉——愛上天文的更多理由」主題混搭活動,卻讓不少人原本衝著都教授而來,歸時卻多了幾分對天文的了解、對星空的興趣。「我沒指望,聽完講解現場有多少人成為天文粉絲,我只希望他們可以去了解天文、欣賞星空、參與觀星,某天看到星星時會想起曾經聽誰講過這片星空。」湯海明說。
本報記者 董純蕾 易蓉 實習生 趙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