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為犯罪電影,該片的劇情處處充滿燃點,緊張燒腦不在話下。影片發生在韓國安南市,韓國警察韓道京為身患癌症的妻子籌措巨額的醫療費用,開始為自私且無所不為的安南市市長樸成斐做善後工作。
韓道京在被樸成斐的對頭檢察官金車仁抓住把柄後,不得不成為雙面間諜,在這過程中,韓道京為了便於抓住市長的把柄,引誘後輩文先模擔任市長的臥底工作。
韓道京夾縫生存,在雙方之間進退維谷,先模被慢慢腐蝕掉,變得越發瘋狂。樸成斐與金車仁的本性漸漸顯露,都是心狠手辣的角色,韓道京也漸漸瀕臨窒息,雙方施加給他的壓力使他不得不將事情全都平攤在檯面上。
最後結局演變成了狗咬狗,整部電影的節奏燃點重至於最後場景,戲劇張力幅度突出,也不愧為男人電影。
《阿修羅》的片名取自佛教六道中位於「人間道」和「畜生道」之間的「阿修羅道」,是一個紛爭、戰爭不斷的恐怖之地,影片也是講述了為了在地獄一樣的世界裡更好的生存下去,壞人們相互狗咬狗的故事,《阿修羅》也是一部不亞於《新世界》陣容的電影。
影片的主題便如片名一樣直白,阿修羅位於人與畜生之間,而電影裡的主人公也是在人面和獸面之間切換。
對待權力趨之若鶩,貪婪的嘴臉就是導演對「畜生道」的表現,而當在人前,則更是極盡所能表現自己的高尚,面子功夫作足,這是「人道」。而人之所以為人,就是能夠控制自己的貪慾,畜生則是貪無止盡、心狠手辣,心裡早已磨滅良知。
重點突出表現在樸成斐人物刻畫上,在結尾金車仁的反轉更是重筆填墨。片中,每個人物身上都有貪念,所以與其說影片在拍人間的貪婪,不如說直接在拍地獄的景象,讓人不寒而慄,錢和權在推著這個世界運轉。
影片主題是男人電影的常類,借政局或財勢來表現世界的黑暗面,將反抗使命至於主人公身上,通過血腥、暴力的方式來完成。
對於該影片來說,片中沒有好人,人人都是慾念的化身,所以這是一個地獄的寫照。而導演的苦力的就是如何將「人間」化為「地獄」。
這種轉化應見於細節,在影片開頭,第一鏡頭便將場景布置「地獄」之感,在觀眾心裡做好了鋪墊。黑壓壓的房子,密不透風的空間布局,奠定了整個灰色基調。
夜晚的房子,在片中並不是以往的燈火璀璨,點點星光,整個畫面看來猶如地獄烈火一般,短短幾秒鏡頭,卻也煞費導演苦心。
布置地獄之景,不單單是靠外在表現,導演將這種情緒深化片中的每個非主人公人物。每個小人物出場都鬼鬼祟祟,壓低腰行走,就像黑白無常
每個人在見到比自己地位高的人時都是彎腰點頭,極盡討好之勢,這不是簡簡單單的錢和權的把柄,使人認為這是關於性命的把柄。而地位高的人則拾起人的面具,極盡所能地偽裝。
導演將細節之處處理地完善,使地獄景象躍然於屏幕,主題也更加深化,使整個電影的立意更加立體,不單單是人間,地獄也是狗咬狗。
該影片帶給我們的觀影體驗是前所未有的,但不可不說的是影片也有缺點。
前半片段力度不夠,拖沓,只是靠暴力元素撐起了時長,將重頭戲大部分放於結尾的殯葬場景。
其次就是人物的行動動機不明確,也是影片的硬傷,使觀眾冷靜思考下得不出其邏輯,靠暴力、血腥元素可能一時迷幻觀眾眼球,但經不起時間的考驗。
當然,《阿修羅》中血腥、暴力鏡頭不少,這也是十八歲不得觀看的主要原因之一。但不得不說,影片也是在犯罪電影樹起一片新的旗幟,狗咬狗的劇情設計並不是犯罪片的主打。畢竟,該影片開闢了新的視角,贏得了市場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