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papi醬上熱搜了。
她回歸了!生完孩子後的papi醬還是那樣自帶幽默氣質。這讓小主想起她曾經因為婚姻觀而上過的熱搜。
在何炅主持的節目《拜託了冰箱》中,papi作為嘉賓跟何炅等人聊起了一些有關婚姻的事。
她說,她和老公沒辦喜酒,沒度蜜月,戀愛10年,結婚5年,過年仍然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媽。從談戀愛、結婚到現在,親家雙方都沒見過面。
「對於我父母來說,我是最重要的。對於他父母來說,他是最重要的。」
這一言論一出,立刻引來了網友的圍觀。有的說「這真是夢想中的夫妻相處之道」,有的說「這也太離經叛道了吧,不可理喻。」
我想說的是,能做到這樣的「離經叛道」
真爽。
有人說是papi醬經濟實力夠強大,才能讓她有底氣這樣做。
但,很重要的一點是,她在婚姻關係裡仍舊是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1
-THE FIRST-
何炅對於她的婚戀觀做了一個很是中肯的評價:
倆人是獨立又依賴的共同體,有獨立的生活空間,但那種親密的聯繫又扯不斷。
papi醬醬如此新穎的婚姻觀,重點不在於雙方家長是否見面,而是她有這樣的選擇權,婚姻中她依舊能保持自我。如果說在她的自我價值觀裡,結婚必須要辦婚禮,雙方見家長,那她就會選擇這種方式;但她認為不辦婚禮,不見家長是讓自己更舒適的選擇,那為什麼不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呢?
這讓我想到在另一個綜藝裡,同樣上過熱搜的papi醬對人生的排序。
她將自己排在了第一位,理由是:
「首先是你自己陪伴自己的時間是最長的。」
「之後這一生,我是跟我伴侶一起過的。」
「孩子和父母都是,你只陪伴他們走一段路。」
「剩下的路還是他們自己去走。」
我們在所有的關係中,是父母,是夫妻,是兒女,是朋友,但別忘了我們還是我們自己。
擁有自己的生活,過自己喜歡的人生,才是一個人真正的快樂。
2
-THE SECOND-
前不久,俞飛鴻主演的電影《在乎你》上映。
影片不僅展現了感人至深的親情與愛情,更是反映出當代女性心靈困境——在事業與愛情之間的艱難抉擇。
有觀眾評價電影「最動人的地方不在於對這種兩難之境的抒情渲染,而在於自我的理解和救贖」。
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自我理解呢?
又有多少人能在外界的聲音中遵從內心的自我,做到人格獨立呢?
兩年前,俞飛鴻在《十三邀》中與許知遠對話。
許知遠問:「你拍的那些《大丈夫》《小丈夫》跟曾經的《喜福會》《愛有來生》不覺得庸俗嗎?」
俞飛鴻直接懟回去:「我不覺得它庸俗。」
高高在上的女神,是許知遠這種中年文藝男對她的期盼,就像年輕女孩把她當做獨立女性代表一樣,但這不是她自己的期盼,她有自己對自己的理解和定義。
在電影《在乎你》發布會現場,她說:
「我成不了任何人的導師,我只能代表我自己。
如果有人問到我,我會分享一下我自己的感悟和人生經驗,我有的只是每一個人生階段用心去體驗。
我畢竟,已經是,到這個歲數了。」
已經48歲的她,對待人生的態度很通透,她不會被社會標籤所禁錮,她有自己對自己的理解,在這一過程中,任何所做的選擇,哪怕是在外界看來是庸俗的選擇,她同樣會堅持。因為,那是她當下的意願,是她的快樂。
3
-THE THIRD-
這個社會,對女性的要求很苛刻。
特別是在婚姻中的女人,你要做一個好妻子,你要做一個好兒媳,你要做一個好母親,你要照顧好這個家。
很多年輕人在這樣的思想薰陶下,會覺得婚後的生活好像並不美好,甚至有點苦澀,這就讓他們有了恐婚的心理壓力。
根據數據顯示,結婚率一降再降。對於恐婚現象,papi醬說很多人恐婚,是怕結婚後就喪失自我了,其實這取決於你要找什麼樣的人,以及你要知道自己要找什麼樣的人。
無論是papi醬的婚戀觀還是她對恐婚的看法,都透露著很重要的一點:
你要有自我,你要有獨立的人格。
你去選擇怎樣的生活方式,選擇怎樣的伴侶,首先是你自己對自己有一個清晰的認知,也即是擁有獨立的思想和人格。
很多人覺得,獨立女性可能就意味著有高收入,有高的社會地位。但,在我看來,獨立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精神的獨立。你可以在一段時間內經濟不獨立,但你不能丟了精神上的獨立。
無論是《都挺好》裡有豪車有豪宅的蘇明玉,還是《北京女子圖鑑》、《上海女子圖鑑》中那些奔走在寫字樓裡的女孩們,她們都有一個共同點:沒有失去對自我的追求。
所以,女人你能在經濟上很富有,也能在精神上很獨立。
最後送上張小嫻的一句話:
一生的時光如許有限,請不要荒涼了自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