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臺南是蝨目魚的故鄉,在當地有一句話:煎好蝨目魚腹,才能做臺南媳婦。
除了苦膽和魚鰓,頭、背、腹、鰭、尾、鱗、內臟統統都吃掉,小小的蝨目魚真是渾身都被「榨乾」了。在我30多年的閱歷中大概只有貓會如此認真而貪婪地對待一條魚。
更有趣的是,臺南居然有一家蝨目魚主題館,由「蝨目魚女王」盧靖穎在2013年創辦成立。從魚頭到魚尾,這個主題館開發出60多種產品,為了訴說一段動人故事,可以從400年前挖掘歷史,真可謂是把蝨目魚上上下下給「榨個精幹」。
今天,我們跟隨土豆哥和源味網第十期臺灣高級考察團,一起去看看一條魚究竟能玩出怎樣的花樣?!
△源味網第十期臺灣考察團在蝨目魚主題館
本文為源味網第十期臺灣考察團的實時分享
臺灣考察第一站:蝨目魚主題館
分享人:土豆哥(本期帶隊隊長)
剛走近館門,就看見一隻可愛的貓咪舉著蝨目魚在門口迎賓,跳脫的色彩、萌化的動作,讓人頓時心情雀躍,忍不住想來一張合影。
一進門就很喜歡這裡的挑高設計,讓人完全沒有壓迫感,當然最吸引眼球的就是柱子上的那隻大貓咪,想偷抓天花板上的那一群蝨目魚,真的是相當可愛又有趣。
一進來,一樓的服務人員就會親切告知,請先上二樓主題館免費參觀後,再下來逛一樓商店區!很貼心!
爬上二樓階梯時,仔細留意,會發現處處都出現可愛貓咪圖示。
二樓的主題館是以「圖書館」的概念,使用琳琅滿目的魚類所構成的大量書本,無數海藍色的半穿透性線條為背景,將「水」的意象帶進館內展示空間,與悠遊在廣場上空的銀色蝨目魚群相襯,構築出一座「漂浮的海洋圖書館」,帶領大家進入兼具傳統、知性、時尚、優雅的蝨目魚世界。
海藍色的室內線條設計引入了海水的意境,中庭上空漂浮著的銀色蝨目魚群觸手可及,洄遊左右,行走其中,好像漫步在海洋館裡。
無處不在的貓咪有點喧賓奪主的意思,每個參觀訪客一進來,都是不斷對著貓咪拍照,貓咪簡直搶盡了風頭。
一邊不停拍照,一邊還能了解各種關於蝨目魚的知識!
很多人都覺得蝨目魚這個名字好奇怪。 傳說是因為鄭成功來到臺灣,特別喜歡這種味道甜美的魚,問當地人說:「這是什麼魚? 」
什麼和蝨目同音,從此叫蝨目魚。臺灣人尊敬鄭成功,也把這種魚叫為國姓魚。另一傳說是這魚的眼睜不大,像蝨子那麼小,故名之。
每處角落總會不時出現可愛貓咪穿上不同服裝展現逗趣模樣,讓人完全不敢錯過任何一處,只能乖乖地認真參觀了。
盧女士為源味網考察團學員們介紹蝨目魚的各種知識:名稱由來、養殖方法、產業文化,還有怎麼料理,配上一路造型胖嘟嘟的可愛貓咪,只聽到女伴們不停發出的「哇」的感嘆聲。
也許你會說,蝨目魚館這麼好玩,那光收門票都賺大發了。可是蝨目魚館從開館至今都是免費的!它的主要盈利是在哪呢?
學員們在體驗手工製作魚丸
集吃喝玩樂於一身的蝨目魚主題館,吃的有加入各種文化創意的蛋卷、冰淇淋、菲力排,蝨目魚玉子餅等等食物,玩的是DIY食品製作,還有親子AR互動專區,透過抓魚的模擬實景,讓你有得玩有的吃,還能學到一身「本領」回家,真正的寓教於樂。
消暑的蝨目魚冰棒,甜中帶鹹,並不腥哦。
雖未入夏,但學員們人手一根,吃著從未吃過的蝨目魚冰棒。
季節限定的蝨目魚罐頭,因為每年只有三個月捕撈期,特顯珍貴,而且臺灣做的魚罐頭真的很好吃,這也是人氣伴手禮之一。
蝨目魚鬆,會讓怕魚刺的你吃的很開心哦。因為蝨目魚鈣質多,加上魚刺都已經被炒酥,大家買回去直接拌飯或是拌粥,對於小孩或老人都能方便補充營養!
精選蝨目魚兩片精華魚肉做成的菲力脆片,吃起來口感跟豬肉脆片相似,但熱量較低,也是美味的伴手禮之一。
蝨目魚的魚鱗可以做成面膜,蝨目魚還可以加工成手工皂,是不是有點匪夷所思?
販賣蝨目魚主題館的可愛貓咪,實在太可愛,太想把它帶回家。
還有結合交互式屏幕的抓蝨目魚小遊戲,可以站在屏幕前以蝨目魚背景拍照傳到朋友圈。
這個挺有意思的小遊戲,超適合親子旅遊,讓小朋友徹底愛上這裡!
最後還能看到梁柱上掛滿許多祈願卡,祝福大家的心願都能達成!
美味、文化、生態、科技的蝨目魚主題館,把一個其實是商業的主題打造得如此有文化,以文帶商,潛移默化,循循誘導,沒有咄咄逼人和聲東擊西的促銷,這是臺灣文商結合的一大特色。
一條魚,從魚頭到魚尾,可以開發出60多種產品;一條魚,從400年前開始挖掘歷史,可以講一系列動人的故事;一條魚,居然從喜歡吃魚的貓身上做文章,可以讓許多喵喵粉絲團不遠千裡,就為到館拍張貓的照片。
一條魚成就一個家庭主婦,到聯合國與柯林頓總統面對面。或故事,亦文創,體驗式的營銷策略使一個已落敗的傳統養殖產業形成地方支柱產業,並走向全世界。
現在很多農人朋友大量產品賣不出去,總是抱怨政策、抱怨市場,但你可曾想過去嘗試用另一種思維、另一種方式成就一個要死掉的產業?
體驗式主題館雖然是拯救一個農業產業非常有效的場景營銷措施,但要做好,必須要注意以下幾點:
1.資源嫁接:重點是要站在當地已有的特色產業基礎之上,做好資源的整合,充分挖掘產品的文化內涵,在已有的知名度高的傳統產業上做好高位嫁接;不宜盲目引進或植入一個新的產業,這樣風險很大;
2.把一個單品做到極致:要聚焦,不能把當地所有產品搬進來,圍繞一個特色農產品,把初加工和深加工做到極致,另一個層面上,不要拿所有產品加工體驗做展示,只選擇一個主要產品做生產線展示,並做好DIY體驗活動,讓客戶記住一個核心產品,就成了你的品牌;
3.選址合適:選址很關鍵,既要在核心產業區,又要在人流通道或風景區附近;環境一定要適合人們待下來進行休閒體驗,場景一定要與產品產生共鳴,讓顧客當成一種生活方式,而不是一個超市。
—考察未完待續—
編輯 | 卷耳
排版 | 小抽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