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館 臺灣主婦聯盟:主婦消費力量改變社會

2021-02-19 公益慈善學園

家庭主婦,一貫被認為是家庭大後方的守護者,同時也是一個家庭消費的守門員,決定了家庭消費的質量和品質。在臺灣,主婦們走出家庭,走向公共,她們聯合起來,為社會的改變貢獻力量。臺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簡稱為主婦聯盟)是一群臺灣的主婦們組合在一起共同消費的合作社。主婦聯盟是少數從團結消費者出發,以共同購買的方式,致力於共同守護環境、支持臺灣本土、友善小農的合作社組織。

臺灣的主婦們在1993年就開始探索綠色消費運動,至今影響深遠。1993年,臺灣當時環境公安事件、鎘米事件及農藥殘留等問題層出不窮,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消費者質量委員會」的一群媽媽們,開始認真思考生活消費中的另一種選擇。為了尋找安全的食物。她們從尋找安全無農藥的米為起點,跑遍臺灣。她們集合了一百多個家庭,以「共同購買」方式直接向農友訂購米和葡萄,也讓農友可以無後顧之憂穩定生產安心的食物。向社員提供環保、健康、安全的生活必需品也是主婦聯盟的主張。

後來,主婦聯盟挑選的有機食物從日配生鮮、米麥五穀、禽畜海鮮、調理素材,到飲料零食、烘焙食品、家居用品、有機棉以及伴手禮等,合作選擇的範圍廣泛而豐富。臺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的所有商品僅對會員開放,而消費者要想成為會員,必須參加合作社定期舉辦的入社說明會,一旦認同了他們的觀點,交納了入會費,才能成為會員之一,享有相應的權利和義務。根據主婦聯盟網站的統計,截至2015年11月,社員人數64049人(其中法人社員為11位),職員超過470人(含兼職),每年交年費的活躍社員約3.5萬人。現有服務分社5個,51個站所,388個班組。以下是主婦聯盟的組織架構。


合作社是主婦們自願結合的自治社團,社員是合作社的一份子,也是合作社的顧客。主婦聯盟的成立與運作依靠社員的共同出資。從組織架構可以看出,社員參與合作社事務的途徑是委員會。「選舉」是社員參與合作社營運的初步,透過選舉社員代表、理監事的過程,奠定合作社的民主制度。理事會再授權委任總經理和職員來服務社員,這是合作事業營運的民主特色。除此之外,社員亦可透過地區營運委員會、教育委員會、國際交流委員會、生活材委員會、編輯委員會、中長期計劃委員會參與合作社。同時,合作社通過共學、共讀、共老、共食、共遊、共育的方式促進社員內部互助合作,實現綠色環保的永續生活方式,利己的同時實現利他,實現人我關係的共好。

主婦聯盟興起於1990年代,當時臺灣的有機栽培觀念尚未普及,只能從無農藥生產開始思考。主婦聯盟起初合作對象是米農,但是由於經濟、信息條件有限,她們只能通過翻開米農的帳本,以檢查對方是否有購買農藥後才確定。對於有機、環保的理念,主婦們有自己的看法,她們認為要理清楚「合理的」與「最好的」之間的關係。社員們有機產品追求是「合理的,而不是最好的」。在追求產品質量和價格之間應有合理的平衡,而不是一味要求最好的質量,反而在追求所謂「最好」的過程中,一再造成資源的浪費。


主婦聯盟曾經陷入「賣毒菊花茶」的事件中,事件的經過是:主婦聯盟合作社杭白菊的合作農友曾經連續幾年都碰到用藥問題,即便上架前合作社和農友分別送驗都合格才上架,但碰到公部門抽檢不合格,農友就被冠上違法的大帽子,而主婦聯盟合作社也被媒體報為「賣毒菊花茶」。為此,主婦聯盟合作社內部也掀起討論。但對於市場充斥大陸農藥超標的杭白菊,本土農戶種出安全用藥的杭白菊卻無法得到支持,主婦聯盟合作社也覺得矛盾,但是最後農戶提出轉為有機栽種,徹底解決用藥的問題,即便產量更少了、賣相也不佳,但透過不斷的社員教育和宣傳,社員大都會支持這得來不易的本地農產,這也是生產、消費兩端持續溝通相挺才有的好結果。

主婦聯盟採用的合作方式是「共同購買」。「共同購買」這個名詞來自日本,日文翻譯為「提攜」(teikei),用消費者的力量支持生產者,彼此互相扶持。這是一種帶動消費意識的運動,更有人稱之為是一種人道關懷的事業,是一種服務的組織,不是以追求股東利潤為導向的公司。主婦聯盟透過共同購買的方式,解決了農業生產與銷售的問題。在臺灣,絕大多數的農民都是小農,耕地面值不大,產量不多,可以透過共同購買的方式,解決土地因過度利用而造成的地力流失,並克服中間商的剝削與囤積,甚至哄抬價格,更阻斷了他們對銷路的壟斷。


合作社信仰合作主義,「團結農民」是生活消費合作社的核心靈魂,同時還要助力改善有機農耕者的出路和生活。她們會花很長的時間與農戶建立信任的關係,一旦建立,雙方都不輕易去打破這層來之不易的關係。主婦聯盟是臺灣有機農產品的消費者、倡導者,也是臺灣有機農業的「良師益友」,除了將農業專業人才帶到農村,還將消費者直接帶往農地裡,合作社每季都會辦一次農地參觀的活動,取名「生產者之旅」,而農民在3月、9月會有農民大會,7月會有果農大會,其它時間則不時舉行一些教育課程,提供常態化的消費者和生產者的「零距離接觸」的場合與機會。

社員與農戶是夥伴關係,即有理念的消費者支持有理念的生產者。

主婦聯盟擁有多種身份:非營利組織、社會企業等等。主婦聯盟的最具意義之處是讓消費者與生產者思考食品安全的問題。既保障了食品的安全,又保護了本土的農民,成就了生產者與消費者的協調、合作,並以雙方合理的價格來交易,具體實現了兼顧「安全、健康、環保」的理想。


  主婦聯盟的婦女們通過家庭內的言傳身教,將這樣的消費文化擴展到家庭內部成員,使得這樣的觀念在代際中傳播。而這樣的消費文化,也適度反映出臺灣的公共價值,體現臺灣環保價值的有機、環保消費觀念,讓家庭內部的觀念走向公共視野。主婦聯盟在2015年出版了書籍《菜籃子革命: 從共同購買到合作找幸福》,全書以說故事方式,探討「合作社」、共購精神、產品開發等議題,呈現共同購買的核心價值與意義。她們一個人的力量也許單薄,一群人的合作,用合作的力量,改造社會。目前國內也不乏類似的聯盟,比如北京的母嬰消費合作社、武漢代耕的企業家消費合作、廣州的天地人禾合作社等,這是一個趨勢,反映了人們的消費理念在悄然改變。

本文圖片來自主婦聯盟網站(http://www.hucc-coop.tw/)

註:本文為原創內容,如轉載請與微信joy_song0711聯繫相關授權事宜。

撰稿 | 梁家恩

編輯 | 許彤瑩

  本欄目定期更新國內外公益慈善、社會創新和社會企業的典型案例,歡迎向我們推薦優秀案例並加入我們團隊。

投稿郵箱:frc@muc.edu.cn

如何加入我們

微信號:witchbaobao

驗證碼:案例館


相關焦點

  • 臺灣主婦聯盟:主婦消費力量改變社會
    在臺灣,主婦們走出家庭,走向公共,她們聯合起來,為社會的改變貢獻力量。臺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簡稱為主婦聯盟)是一群臺灣的主婦們組合在一起共同消費的合作社。主婦聯盟是少數從團結消費者出發,以共同購買的方式,致力於共同守護環境、支持臺灣本土、友善小農的合作社組織。
  • 臺灣主婦聯盟的發展軌跡(上)
    1991年臺灣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成立消費質量委員會,兩年後,消費質量委員會第一次以「共同購買」集結「消費者力量」,共同尋找生活必需品,直到2001年,臺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正式成立,力推共同購買運動,十年磨一劍。「主婦聯盟合作社」如今擁有3萬2千多名社員,即3萬多戶家庭參與,10多萬人獲益,不愧是近10年來臺灣「社會企業」的代表作。
  • 從菜籃子開始的消費合作社,臺灣媽媽們所做出的嘗試!
    市集的同事常天樂在國際NGO農業與貿易政策研究所(IATP)工作時,也曾於2010年春天,在北京組織過可能是迄今為止國內唯一一次的國際消費合作社研討會,邀請到美國、德國、臺灣消費合作社的資深人士,與國內的學者、公益組織以及從事社區支持農業的生產者和消費者共同探討合作社的模式、案例,及其在中國的運用。
  • 真實與改變的力量社會參與性藝術創作在臺灣
    有時,藝術作品對觀眾會產生強烈的召喚與影響的力量,進而在世代的交替之間成為改變的力量。,作為一種以對話性、溝通協調、合作參與的藝術創作模式,試圖帶來改變的力量,甚至促使政府政策的調整與改革。當藝術家的創作在接觸社群或特定地區,試圖挑戰社會參與性藝術實踐的觀念時,他們 逐斷體認到,唯有當藝術家與社群的關係互為主體時,才能加深二者的關係, 讓藝術的感染力進入日常生活的街道。在此過程中,普羅大眾自覺或不自覺地成為藝術家作品的一部分,甚至一起加入藝術家的行列,帶來改變的力量。
  • 案例館 喜憨兒的麵包坊——南京愛德麵包坊
    創辦於2007年的愛德麵包坊隸屬於愛德基金會,它是愛德慈佑院為智障青少年進行職業訓練的工作坊,堅持以服務智障人士職業康復為目標,授之以漁,開展職業康復,建構展能平臺,倡導社會接納為使命。麵包坊成立之初是作為一個公益性質的職業技能培訓項目,為喜憨兒模擬一個真實的工作場景,希望喜憨兒能通過這裡的訓練,學習到一定的職業技能,最終得到用人單位的認可。
  • 鄭淑麗談威尼斯雙年展臺灣館項目「3x3x6」|ARTFORUM五百字
    鄭淑麗談威尼斯雙年展臺灣館項目「3x3x6」文/採訪/林怡秀威尼斯雙年展臺灣館展場普裡奇歐尼宮(Palazzo delle Prigioni)自16世紀起至1922藝術家鄭淑麗此次受臺灣館委任創作的《3×3×6》回應了這座建物的歷史背景;「3x3x6」則指向當代監獄體系的標準化建築結構——由六個攝影機監控的3x3平方公尺牢房。鄭淑麗以1755年被囚禁於此的作家卡薩諾瓦(Giacomo Casanova)的故事為起點,將十位歷史上或當代因不符常規性別狀態、性傾向或行為而獲判入獄者的故事、法庭判決等內容轉化為十部虛構肖像般的影片。
  • 從家庭主婦到聯合國,蝨目魚主題館,成就了一個傳統產業!
    更有趣的是,臺南居然有一家蝨目魚主題館,由「蝨目魚女王」盧靖穎在2013年創辦成立。從魚頭到魚尾,這個主題館開發出60多種產品,為了訴說一段動人故事,可以從400年前挖掘歷史,真可謂是把蝨目魚上上下下給「榨個精幹」。 今天,我們跟隨土豆哥和源味網第十期臺灣高級考察團,一起去看看一條魚究竟能玩出怎樣的花樣?!
  • 「中國力量 不同凡響」人民企業社會責任高峰論壇成功舉辦
    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主任賈峰在題為「危機、責任與擔當」的主旨發言中指出,應徹底改變不可持續的生產生活方式,不能再走「只索取不投入」「只發展不保護」「只講利用不去修復」的老路。企業、環保組織以及社會各界,都應該加入到這場「履行社會責任、保護環境拯救地球」的活動中來。
  • 戴立忍推薦的10部「玩味電影」:改變社會的力量,從電影開始
    反省觀照,帶來改變力量電影更真實的讓你感受到空氣氛圍,理解大家在說的轉型正義是什麼,反而是更大的改變力量電影除了帶來歡樂,給予自己反省與觀照之外,更重要的就是記錄社會現狀,讓更多人透過「看見」,理解世界上種種我們不了解的國度或事件
  • 聶永真:我想挑戰臺灣社會僵化的美學標準
    最經典的案例,是2015年夏天與統一超商合作的咖啡杯設計,以純粹的單色與幽默短句緊扣人們對咖啡的感性想像,根據經紀提供給聶永真的數字,當季咖啡銷售量是過往同時期的10倍以上,「幫7-11賣咖啡不是我們的主要目的,我希望把美跟設計藏入非常經濟的東西裡,透過通路廣泛的流通,讓每個人都可以很簡單就消費得起。」
  • 港媒:臺灣經濟發展減慢,能改變嗎?
    港媒:臺灣經濟發展減慢,能改變嗎?   中新網3月5日電 香港《南華早報》中文網5日刊載《臺灣經濟發展減慢,能改變嗎?》一文,文章指,因為政治、社會福利和出口等方面的影響,目前臺灣經濟發展的減慢很難改善,但只維持現有的速度,人們的物質生活也會繼續改善。
  • 在這裡 看見非凡的普通人推動社會改變的力量
    2020年8月22日至8月30日,北京市銀杏公益基金會與映畫廊合作,在798藝術區映畫廊空間推出「非凡普通人—推動社會改變的力量」攝影展。本次展覽展出作品200餘幅,展現了12位銀杏夥伴在環保、教育、民族文化、社會創新等領域各自生活與工作的身影,由知名攝影師王身敦(Andrew Wong)先生拍攝。
  • 臺灣原住民「立委」:蔡英文消費原住民議題撕裂社會
  • 案例館 地球樹——國內首家公平貿易商店
    這意味著他們必須嚴格遵守公平貿易的基本原則:商業關係透明化、為弱勢生產者創造機會和提供能力培訓、提供公平價格和社會溢價、提供健康安全的勞動條件、保護生產地環境等。也就是說,在地球樹小鋪裡買到的商品,對於消費者來說,不僅來源可靠而且製作環保;而對於生產者,尤其是傳統工藝生產者來說,這成為了他們合理穩定的收入的來源。
  • ...拼多多開設消費扶貧專館,115萬用戶參與「善融共築」消費扶貧活動
    活動當天,建設銀行電子商務金融服務平臺「善融商務」在拼多多正式上線「建行善融家鄉好貨館」,同時還首次開展雙平臺同步直播帶貨活動,攜手建設銀行聯合扶貧的國家部委、中央企業、社會組織、高校等單位共同參與直播。來自建行和各單位的主播全天不間斷接力向網友傾情推介9省45款扶貧特色產品,助力消費扶貧。
  • 蔡依林當臺灣館一日館長
    蔡依林當臺灣館一日館長 2010-08-30 08:39     來源:SRC-423     編輯:張蕾  中國臺灣網8月27日消息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小天后蔡依林今天擔任上海世博臺灣館「一日館長」,與電音三太子跳舞,心情不錯,還在臺灣館演唱《臺灣的心跳聲》時,開了臺灣館總館長葉明水等人一個玩笑,惹得笑聲四起。
  • 「N號房」事件,厭女症、消費社會與新媒體的產物
    ◆ 這跟韓國社會的男權文化有關,即相信男性更優越,男性在性關係中可以徵服和控制女性。如果我們不改變這種普遍的厭女文化,也就難以改變針對女性的各種性暴力。◆ 消費社會的過度盛行、商業化運營模式的濫用也在某種程度上對這類犯罪行為推波助瀾。
  • 改變臺灣電影產業的計劃(下篇) ── 電影《聖人大盜》
    在網絡影集《Mr.Bartender》中, SELFPICK 徐嘉凱導演用類哲學對話的方式,討論著不同的社會現況,這些對白內容呈現出人生上演的現實,有時候流露出 SELFPICK 團隊想闡述的價值,對觀看者而言,不見得會立刻得到答案,可是一定會對現狀進行更深層的思考與反省。這就是徐嘉凱,一位深度思考的哲學家,也是想讓臺灣影視產業變得更好的導演。
  • FM887關注:南博會臺灣精品館,各式新奇產品驚豔昆明
    薈萃各種創新科技、文化創意等產品的南博會臺灣精品館今年首度以一整個展館的規模展出198家廠商的超一萬件商品,總攤位數486個。館內以「運動保健」、「綠能科技」以及「文創生活」三大主題設置「臺灣精品館」、「醫美形象館」以及「科技形象館」等三大形象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