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後再刷《讓子彈飛》,才真正看懂這個細節,姜文確實不簡單

2021-01-09 大司徒侃娛樂

很多人都看過《讓子彈飛》,這是姜文執導的一部電影。講述了悍匪張牧之搖身一變化名清官「馬邦德」上任鵝城縣長,並與鎮守鵝城的惡霸黃四郎展開一場激烈爭鬥的故事。這部曾獲得6億票房的電影,豆瓣評分高達8.8的作品,如今回過頭去看看它,發現好多值得品味的細節。

第一個細節就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大家應該都記得電影的開頭是一匹馬拉著一個火車,火車裡的縣長、縣長夫人、師爺等人,被張麻子這群麻匪給突襲了,縣長為了活命裝成師爺,於是張麻子等人藉機去當縣長。

一上任,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給自己的乾兒子整一個鳴冤鼓。但是沒想到武舉人憑藉自己的權力,把路邊的小販當球一樣踢,又整出一個鳴冤鼓。張麻子當然想幫這個小販,但是販子哪敢聲張,能保命就不錯了呀,可見這人命在強權勢力底下一文不值。

整部電影講的就是黃四郎及其鄉黨欺男霸女的所作所為,從而激起了張牧之從未泯滅的救國救民熱情。他白天是福爾摩斯般的清官,審冤斷案;晚上是羅賓漢式的悍匪,劫富濟貧。

此番種種舉動當然觸犯了黃四郎的利益,兩種勢力在鵝城水火不容刀鋒相見,兩邊連番使出美人計、雙簧計、空城計等種種計策,雙方你來我往鬥智鬥勇,一樁樁命案在鵝城接連發生,火拼械鬥也不斷升級。

電影中有一個場景是鴻門宴,張麻子的乾兒子才被黃四郎殺了,他卻收到了黃四郎的邀約,短短8分鐘的畫面,我們見到了人性的醜陋,黃四郎竟然拿著長刀,跟張麻子假惺惺地說,如果是我殺了六子,那麼我就就「切腹自盡」給你看。

看過《愛情公寓》的都知道,「切腹自盡」是關谷的慣用臺詞,也就是日本人的做法,這一細節暗示了黃四郎是一個革命黨人。而張麻子呢?說來也巧,也曾參加過辛亥革命,只是在革命之後走上了和黃四郎不同的道路。但是害死六子的,說到底不僅僅是黃四郎的陰謀,實際上還有圍觀群眾。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要不是圍觀群眾的冷血,六子就為了證明自己只吃了一碗涼粉有必要剖開自己的腹部嗎?人心險惡啊! 張麻子他們才四個人,黃四郎有四百人,這怎麼比得過呢。

不可思議的是,百姓都不願意跟著張麻子一起打擊自己共同的敵人——黃四郎。魯迅先生的一句話:怒其不爭,哀其不幸。用在張麻子身上再適合不過了。平民百姓似乎早就習慣了,他們手上有槍,也不懂得去抵抗黑勢力。

所以這個細節很好,百姓群眾怎麼跌入谷底的?不是因為什麼封建主義和官僚主義,說到底是人們心底的懦弱和從眾的心理。也就是人心!人心實在是太複雜了!不知大家如何看待這件事?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

相關焦點

  • 十年後再刷《讓子彈飛》,才真正看懂這個細節,姜文確實不簡單
    很多人都看過《讓子彈飛》,這是姜文執導的一部電影。講述了悍匪張牧之搖身一變化名清官「馬邦德」上任鵝城縣長,並與鎮守鵝城的惡霸黃四郎展開一場激烈爭鬥的故事。這部曾獲得6億票房的電影,豆瓣評分高達8.8的作品,如今回過頭去看看它,發現好多值得品味的細節。
  • 《讓子彈飛》:十年之後,你看懂了嗎?
    一轉眼,《讓子彈飛》已經上映十年了。這部風格奇特的影片,是姜文導演奠定商業地位的代表作,也保留了他一貫極致的藝術特徵。就像影片臺詞所說,這是一部鏗鏘有力,能「站著把錢掙了」的電影。如果要評選「2000年後華語電影榜」,被列為五強之內應該沒有爭議。
  • 《讓子彈飛》:十年之後,你看懂了嗎?
    一轉眼,《讓子彈飛》已經上映十年了。這部風格奇特的影片,是姜文導演奠定商業地位的代表作,也保留了他一貫極致的藝術特徵。就像影片臺詞所說,這是一部鏗鏘有力,能「站著把錢掙了」的電影。如果要評選「2000年後華語電影榜」,被列為五強之內應該沒有爭議。
  • 子彈飛了十年,姜文確實沒有誆我們,狂歡也持續了十年
    所如今十年過去了,你又是如何評價這部電影的?距離《讓子彈飛》上映已經 10 年了,十年後再看你如何評價這部電影?知友:包茅子(3800+ 贊同,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博士後)子彈飛了十年。狂歡也持續了十年。
  • 姜文的「子彈」飛了十年,狂歡也持續了十年
    如今十年過去了,你又是如何評價這部電影的?距離《讓子彈飛》上映已經 10 年了,十年後再看你如何評價這部電影?在《讓子彈飛》的爭論中,符不符合姜文原意從來沒有滿不滿足觀眾對於複雜性的期待重要。我個人從未嘗試類似的解讀。相對來說,我更認同姜文對自己電影的看法,即他的所有電影歸根結底是一部電影,就是對於某種確定的歷史敘事的嘲弄,對於被壓抑的人性的復活。換句話說,反諷就是他的核心所在。
  • 子彈飛了十年,這樣的國產片卻絕跡了
    上映在年末賀歲檔,不出意外的話,《讓子彈飛》的命運應該和大多數賀歲電影一樣:觀眾們在電影院收穫幾個小時的笑聲,而後迅速收拾好心情,投入下一年的勞碌。以至於當年的我們,並未奢望十年之後這部電影還能引發討論的熱情,或者說,還有討論的價值和必要。當時,有人判斷它在十年後只是一部經典的B級片,有人將它視作姜文扭轉票房毒藥形象的轉折點。
  • ​子彈飛了十年,這樣的國產片卻絕跡了?
    上映在年末賀歲檔,不出意外的話,《讓子彈飛》的命運應該和大多數賀歲電影一樣:觀眾們在電影院收穫幾個小時的笑聲,而後迅速收拾好心情,投入下一年的勞碌。以至於當年的我們,並未奢望十年之後這部電影還能引發討論的熱情,或者說,還有討論的價值和必要。當時,有人判斷它在十年後只是一部經典的B級片,有人將它視作姜文扭轉票房毒藥形象的轉折點。
  • ​子彈飛了十年,這樣的國產片卻絕跡了
    》上映九天後,一個問題出現在了知乎社區,「十年之後,觀眾將怎樣評價、對待《讓子彈飛》」。今年四月,另一個問題登上了知乎熱門問答,「為什麼《讓子彈飛》最近又火了起來」。十年快馬加鞭,子彈仍未落地。當時,有人判斷它在十年後只是一部經典的B級片,有人將它視作姜文扭轉票房毒藥形象的轉折點。
  • 盤點電影《讓子彈飛》讓人拍案叫絕的細節!你以為你看懂了嗎?
    《讓子彈飛》是姜文的巔峰之作,也是中國電影的一部不可逾越的高峰。姜文難以再次超越,其他導演也難以超越,這部電影到現在已經十年之久,也沒有全部看懂,電影中的一些隱晦的東西也沒法全部理解。真的是一部神作,每一次看都有新的理解。
  • 《讓子彈飛》揭開劇情謎底 姜文保證觀眾看懂
    姜文:《讓子彈飛》觀眾能看懂  開拍至今曝光的消息多是明星加盟,但《讓子彈飛》究竟講的是個什麼故事,怕是外界沒人知道。昨日發布會現場曝光的影片首款預告片,加上邵兵和廖凡的現場介紹,讓人終於了解到,《讓子彈飛》是一個火車劫案引發的驚天騙局。「我和廖凡都是姜文扮演的張牧之的兄弟,本來計劃打劫火車能打劫到金銀財寶,結果什麼也沒撈著。」
  • 姜文的《讓子彈飛》上映10年,這些細節你看懂了嗎?
    今年是《讓子彈飛》上映第10年。前幾天重溫,發現個有意思的細節:姜武扮演的黃四郎爪牙在縣長官邸囂張說自己是光緒三十一年的武舉人,誰敢動他?一句配角臺詞勾動我的較真,去查了下中國武舉的歷史。查到這裡我不禁笑了,是有意設計武舉人說謊,還是劇本未考證細節,都不重要。有意思的是姜文電影裡一貫的真真假假和影射諷刺。比起我2年前深度分析過的《邪不壓正》你沒看懂的5個細節,以買官縣長為故事切入的《讓子彈飛》是一部徹底地關於「真與假」的電影。
  • 十年後再看《讓子彈飛》,才發現這些讓人拍案叫絕的細節
    這個哨模仿的是鳥的聲音,表達大部分內容時聲音都是婉轉多變的,只有一個最簡單直接的表達的意思是「大哥死了」。表達「大哥死了」的聲音非常容易吹出來,連湯師爺在未經教導的情況下也能輕易吹出。類比人類語言,無論是什麼語言,最容易發出的聲音都是「ma」,因為「ma」表達的意思是母親,是嬰幼兒安全的保障和食物的來源,對嬰兒來說母親是最重要的。
  • 十年後再看《讓子彈飛》,才發現這些讓人拍案叫絕的細節
    也就說,這個問題我不跟你討論,雖然我們都跟聰明,但是就著一點是最大不同。影片中也有很多細節提示這些,張麻子對下邊的人的接受認可。當剛進城小六子問,爹他們怎麼把你畫成這樣了?張麻子就說他聽的懂的話 「越不像,越安全。」相對於後面,張麻子給湯師爺解釋「他們願意相信,一個土匪的名字叫麻子,人們更願意相信,他的臉上應該長著麻子。」
  • 《讓子彈飛》——姜文的驚喜
    姜文,這個鬼才,帶著他的作品,如同子彈一樣,划過國產電影黑暗的天空,就像這部電影的名字。《讓子彈飛》他給那些失望的人,翻譯了什麼叫驚喜。告訴他們兩件事。一、華語電影還有扛鼎之作。二、我姜文,回來了。鵝城上空愁雲密布,血雨腥風在所難免……有一說一,這片評為2010S年代華語第二確實有點掉份(第一是《我不是藥神》)。藥神可以有很多個,但《讓子彈飛》只有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那種。      《讓子彈飛》上映之前,姜文作為導演,只拍過三部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鬼子來了》、《太陽照常升起》。
  • 姜文:下山後,讓子彈飛(全文)
    其實,3年前拍完《太陽照常升起》的時候,姜文接受媒體採訪,就說「自己才剛剛入社會」。他說:「40歲以後,我才覺得社會是需要認識和適應的,也不是隨意能改變的。」11月20日這天,看完《讓子彈飛》,很多人都覺得姜文個人的狀態和影片裡他扮演的人物有點相像。張牧之是個土匪頭子,曾經追隨蔡鍔將軍,落草之後,山上逍遙快活,如今下了山進了城,就有另外一番生涯。最後我問姜文:「你覺不覺得你們像?
  • 姜文「北洋三部曲」為什麼只成就了一部《讓子彈飛》,差異很明顯
    提起《讓子彈飛》,不少人都認為是姜文的得意之作,甚至有人認為《讓子彈飛》是姜文僅有的代表作。其實這樣理解也不過分,因為在三部曲中《讓子彈飛》的佳績實在耀眼。
  • 姜文的讓子彈飛上映10年,你知道到底是誰背叛了張麻子?你真看懂了嗎
    前幾年姜文導演的一部電影,神奇地把中國最傳統方面展示了出來,而這部電影作為經典《讓子彈飛》也備受人們好評,全局分成了明暗兩條線,信息量也是極大,很多網友可能只能看明白明線,而對暗線也成為了許多人看不懂的地方,並且能看懂全局的網友對此劇的感悟也不少。
  • 《讓子彈飛》十周年:子彈依舊在飛,理想希望不滅
    姜文希望讓子彈飛一會,而這顆「子彈」飛了十年,不僅沒有轉瞬即逝,反而引發了更大的子彈狂潮,在華語電影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彈痕「。子彈依舊在飛的背後,是姜文不滅的理想,更是成功吸粉、數量相當的擁躉們所撐起的希望。 理想:站著,把錢掙了?
  • 10年前的《讓子彈飛》,現在再看時,發現這幾個姜文隱藏的細節
    距離《讓子彈飛》上映已經過去10年了,在導演姜文搞拍《讓子彈飛》之前,在2000年曾拍過一部叫做《鬼子來了》的電影,但是後來被禁了。2007年又上映了一部叫做《太陽照常升起》的電影,但是票房成績卻撲街了。
  • 用了十年時間,才看懂《讓子彈飛》裡的這些令人不寒而慄的細節
    的《讓子彈飛》迎合了大多數人,一部電影,不一樣的人看,看出了不一樣的張麻子。或許姜文也是這裡面的一份子,只是他很聰明,用很巧妙的方式將這樣的事情敘述了出來。每個行業,都會有這樣的人,就像張麻子說的,這樣的人跟錢對我們都不重要 。沒有這樣的人對我們很重要。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片中的一些隱喻或者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