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沒見過這麼好入門的《資治通鑑》!

2021-02-23 三五鋤

有很多人覺得,孩子喜歡看歷史劇,應該能學到不少歷史吧?

這可是個超大的誤區!各種流行的歷史劇,為了讓大家「吃瓜」,背離了許多真正的歷史真相。

比如說起荊軻刺秦王,《秦時麗人明月心》裡竟把荊軻塑造成了一個因為愛情頭腦一熱的莽夫,為從暴君嬴政手裡救回愛人公孫酈,荊軻才刺了秦王。

說起屈原,打著歷史劇旗號的《思美人》,竟把憂國憂民、儒雅高潔的大才子屈原,塑造成了一個只會談戀愛的傻白甜男主。

在偽歷史劇的影響下,孩子們只記得被演繹美化或惡意醜化後的歷史人物形象,卻完全不了解那些人物在歷史上的真正形象。

他們如果不了解真正的歷史,更不會辨證地看待歷史。在他們眼裡,歷史=古人談情說愛、爭權奪利。

過於簡單、粗暴的歷史觀,正在對他們的認知、思維,不斷製造誤導。

看劇消遣不可避免,只是我們要讓孩子有機會接觸到,真正高級的歷史著作是什麼,辨證的歷史觀是什麼。

中國歷史著作的巔峰大家都知道吧?《史記》和《資治通鑑》。

但別說小孩,很多成人都啃不動這倆大部頭,勇讀接觸過不少歷史書,最近,終於找到這套讓人恨不得一口氣讀完的——

《柏楊給孩子的資治通鑑》

它名副其實,真正站在兒童立場,讓沒什麼基礎的人,都可以讀得進、讀得懂《資治通鑑》。

不愧是作家柏楊先生花費了10年整理出的白話版本,裡面的表述,對孩子們來說都是很親切的語言。

像是荊軻刺秦王的歷史事件,書裡講,是由姬丹和嬴政這對老朋友的矛盾引發的:

「姬丹以為老友嬴政會對自己特別照顧,但想不到的是,嬴政板起一副臉孔,對他愛理不理的」,寫得活靈活現,小讀者們和歷史人物的距離驟然拉近。

書裡有很多貼心的小細節,好比它把古代艱澀難懂的官銜給「翻譯」了。

「侍中」是高級諮詢官、「太子太傅」是太子師傅、「都督中外諸軍事」是全國各軍區總司令……

是不是終於不會對這些官銜一臉懵了?以前怎麼沒想過翻譯成當代的名稱來理解呢!

這個時代需要的歷史書作者,原來必須擅長的是一種「把古人的事翻譯給現代人看」的特殊技能。

我們帶孩子看歷史時,常常不知道怎樣帶領孩子去多角度看待某件事,某個人物,或者孩子有時會產生一些「偏見」,該怎麼辦呢?

沒有速成的答案,只有長久的思辨練習。在《柏楊給孩子的資治通鑑》裡,我們會發現,它不止給予了解正史的機會,更推動著讀者們塑造辨證思維。

此處必須提及這套書的第二大優點了!也是這套書極為可貴的一點——

《柏楊給孩子的資治通鑑》整理了30多位歷代史學家、還有柏楊先生自己的點評,這是在很多其他版本的《資治通鑑》都找不到的寶藏。

30位歷史名家的多方位解讀,給予孩子們不同的視角,而且,字字句句,都是精華哇!

瞅瞅,看司馬光和司馬遷對於荊軻刺秦這事的不同見解,就像「神仙打架」:

司馬光悲痛於姬丹只顧自己洩憤,而引發國家災難;司馬遷認可刺殺者的立場光明磊落,不掩飾自己的志向。

而柏楊先生結合他們的點評,也給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

柏楊先生認為,燕國滅亡,不在於荊軻的刺殺,而荊軻身上體現的「士為知己者死」的精神,千百年來始終令人動容。

學著用多種觀點看歷史,是孩子們未來在歷史課上也很難學到的寶藏。

《柏楊給孩子的資治通鑑》是編年體,想讓孩子了解歷史,編年體非常合適。

因為它以時間為順序推進歷史事件的發生。有一個清晰的時間順序,可以讓孩子們建立起一條時間橫軸,這對於他們進行信息歸納很有幫助。

對了,拿到這套書,拆開腰封,先別急著扔,反過來看看,有驚喜。

腰封反過來竟然是精心設計的中國古代年表,讓孩子對中國歷史的大脈絡一目了然。甚至可以把它貼到書桌上,時時查看加深記憶。

順著時間軸學歷史,還有一大重要影響就是:讓孩子能用「發展」的眼看歷史。認識人事物循序漸進的變化。

好比,在《怪皇帝特別多的晉帝國》講到了傻太子司馬衷的小孩,司馬遹,相比於說出「何不食肉糜」的父親,司馬遹能在5歲時就從深夜的火災中衍生出對君王的擔心,他簡直是天生做君主的好苗子。

那麼,這個故事裡的「天才好兒子」後面怎麼樣了呢?給你們瞅瞅後續:

又是一出宮廷版《傷仲永》啊本來天才一般的司馬遹,後面為什麼日漸墮落頹靡?

書裡講,因為他「年齡稍長便不肯求學」。

小小孩聽讀故事,更容易感悟到人物的變化。

而可以自主閱讀的孩子、想補歷史的大人,所見則更廣——政治、軍事、藝術、經濟的變化發展

好比,我們也可以看到中國古代制度的發展,從而看到事物的循序漸進和不斷的發展變化,看到創造性以及改革的重要性,也看到中國文化的活力與自我反省求新的能力。

一個人的變化,一件事的走向,跟外部環境、自身能動性等等都有關。

 

但究竟它們怎樣相互牽動、發生影響,很多時候我們是不自知的,生活往往「只緣身在此山中」。

讀歷史,就是給了我們看見「山」全貌的機會。

 

我們可以在各種歷史事件、人物故事中辨認出,是哪些原因引發了後果,逐漸鍛鍊出「知因識果」的能力。

 

從歷史中學到的經驗,完全可以作為日後的行走指南,這,就是以史為鑑的力量。

 

讓孩子接觸不同的歷史觀點,了解真正的歷史,在這個魚龍混雜、視聽混淆的網際網路時代,顯得尤為重要。把這套鎧甲般的《柏楊給孩子的資治通鑑》,帶給他們吧~

勇讀者·YALA 推薦

這套書的主攻方向:人文素養中的【辨證思維】,讀寫領域的【人物描寫】、【事件描寫】

哪些人適合讀:

歲以上的娃;

從沒讀過《資治通鑑》的大人

我們更建議這樣讀:

1、6-8歲聽讀,8歲以上自主閱讀(如果識字量足夠)

2、根據腰封上的朝代順序來閱讀這8冊書

想獲取更多

育兒乾貨、書評解讀?

掃碼加「紅袖」進社群!

前往左下角「閱讀原文」

把《柏楊給孩子的資治通鑑》帶回家!

相關焦點

  • 辛德勇教授教你怎樣讀《資治通鑑》
    關於這一問題,我想先在張煦侯先生等人已有論述的基礎上,補充說明一下普通非專業讀者應該怎樣入門,即怎樣走近《通鑑》,怎樣走入《通鑑》一書。《資治通鑑介紹》司馬光的《資治通鑑》,是一部非常重要的史學著作,甚至可以說一部輝煌的史書,然而正如俗語所云,曲高和寡,好的,並不一定就是適合更多的人閱讀的,至少不一定是誰一上來就能讀、就能讀得下去並讀得出興味來的書籍
  • 資治通鑑:與別人合作,不注意這4點,容易吃大虧!
    可以這麼說,這一仗打完,且蘭族必定元氣大傷,會加深對漢朝的依賴度。這就是合作中體量不對等的情況下造成的一種必然結果。因為對方大,佔據絕對主導權,對你又有調動權,想讓你幹啥就讓你幹啥,你也沒得選。結果就是壞事、難事、噁心事都讓你給幹了。你的資源在無形中消耗殆盡,最後反過頭來對方把你給吞掉都是有可能的。
  • 專家:《資治通鑑》是了解宋代思想狀況的史料
    第二種讀法,也是大部分普通讀者的讀法,就是通讀《資治通鑑》,藉以了解宋朝以前的歷史。讀古文的過程很困難,一般讀者讀《資治通鑑》就是一頁頁往下翻,再一看中華書局點校本《資治通鑑》,有二十冊,就著急。即便能堅持一天讀一卷,讀完294卷至少也得294天。但這樣閱讀的效果不會太好,看掉第二本就忘了第一本。除非真能把《資治通鑑》翻來覆去讀,否則很難通過這條途徑掌握中國古代歷史。
  • 發現《資治通鑑》的當代意義
    復旦大學歷史系副教授姜鵬與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陳尚君近日受邀作客滬上學習讀書會,在浦東圖書館以「當司馬光代言人遇到唐代戶籍警」為題,與讀者一起分享司馬光與《資治通鑑》的當代意義。
  • 我們該如何閱讀《資治通鑑》
    中國的編年體史書,前面有《左傳》,但是《左傳》不太好讀,而且它講的是先秦的歷史。從戰國以後,一直到北宋建國以前的編年史,《資治通鑑》涵蓋這個很長時段,沒有一本書可以替代。  第二是《資治通鑑》的史學成就最高。中國古代學術最高水平出現在宋代,代表宋代最高學術水準的書是《資治通鑑》,毫無疑問它是中國學術的一個頂峰。陳寅恪先生說「宋賢史學,千古罕匹」,不是虛話。
  • 讀《資治通鑑》的女人太可怕了
    那位女士也就笑著搖搖頭沒說話了。(為方便後面的敘述,就叫她阿敏吧)後來先生告訴我,那位女士上學的時候就是他們班上的學霸,非常喜歡讀《資治通鑑》。碩士畢業後任職於國內某知名企業研發工程師。後來在孩子三歲的時候,突然辭職,考入了某211高校做教師,據說是為了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的成長。先生最後感嘆一句:讀《資治通鑑》的女人太可怕了。
  • 訪談︱姜鵬:為什麼說《資治通鑑》是「皇帝教科書」?
    司馬遷在《史記·留侯世家》裡把商山四皓的故事講得繪聲繪色:劉邦要廢太子,太子把隱居在商山的四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請下山,劉邦認為連這樣的四位老人都願意來輔佐兒子,說明兒子的翅膀硬得不得了,就沒敢廢這個太子。司馬光在《資治通鑑》裡就給了一個評價,說「司馬遷好奇,多愛而採之,今皆不取。」現實的政治運作會這樣傳奇嗎?廢立太子這麼大的政治鬥爭,豈是四個隱居的老人在劉邦面前出現一下就能改變的?劉邦是個流氓啊!
  • 張國剛 |讀《資治通鑑》的三篇序言
    他覺得司馬光《通志》的書名太樸素了,特賜了一個響亮的書名——《資治通鑑》。幾天後,神宗交給司馬光一篇《序》文,說書成之後,就加進去。一般來說,書寫好了再請人寫序,要請皇帝寫序更是了不得。唐玄奘(就是那個唐三藏)翻譯了許多佛典,想編輯在一起,三番五次請李世民寫序,李世民總有些猶豫。因為李世民曾經批評梁武帝對於佛教的痴迷,說自己唯獨遵奉儒家思想。
  • 《資治通鑑》| 司馬光打造史學超級IP
    司馬光像《資治通鑑》很早就得到當時人的關注,剛開始設書局修史的第二年,宋神宗認為此書「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賜名《資治通鑑》並親自撰寫序言。士大夫們也紛紛捧場,但又不太讀得下去,司馬光私下吐槽:自從我寫《資治通鑑》,很多人求著看,但一篇沒看完就打哈欠了。( 自吾為《資治通鑑》,人多欲求觀讀,未終一紙,已欠伸思睡。)
  • 讀《資治通鑑》對提升一個人的修養有什麼意義?
    讀《史記》多了,人會熱血沸騰,屁股一抬,就想離開椅子,去當遊俠、辯士或刺客;而讀《資治通鑑》多了,屁股又坐回來了,會考慮做大事前,先學一點邏輯思辨。《史記》等紀傳體史書看的主要是個人傳,個人命運,個人奮鬥。當然,《史記》各國世家,天子本紀,也都有年表大事,但那個太悶了。
  • 讀資治通鑑——豫讓
    《資治通鑑》之中卻把豫讓拿出來單獨講述了一遍,按照正常的邏輯,既然前人已經講過的史實,並且是文採斐然很難超越的,就不應該再寫出來,否則就是徒增笑柄了。但是,司馬光還是基本參照《史記》中豫讓的內容寫了一遍。他為何要把豫讓的事跡再一次寫出來呢,而且是放在周記這個並不長的時間段中?我又去細細的讀了一遍《刺客列傳》,再品了關於豫讓的記敘,才懂得司馬光寫豫讓的深意。
  • 讀歷史,為什麼要讀《資治通鑑》?
    毛澤東一生曾經讀了十七遍《資治通鑑》,並評價說:「一十七遍,每讀都獲益匪淺,一部難得的好書。恐怕現在是最後一遍了,不是不想讀而是沒那個時間囉……《通鑑》裡寫戰爭,真是寫得神採飛揚,傳神得很,充滿了辯證法。」南宋史學家王應麟評價此書說:「自有書契以來,未有如《通鑑》者。」
  • 如何讀懂一千年前的《資治通鑑》?
    12月21日在上海,姜鵬與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陳尚君作客第47期學習讀書會,與讀者分享了司馬光與《資治通鑑》的當代意義。 他從2007年起研究《資治通鑑》,曾承擔教育部青年項目「唐宋政治思想轉型視域下的《資治通鑑》」。已出版相關著作:《北宋經筵與宋學的興起》《帝王教科書》《德政之要——<資治通鑑>中的智慧》《齊家與治國:姜鵬解讀<資治通鑑>》等。   一千年後的我們,要如何讀懂《資治通鑑》?
  • 資治通鑑|後臺君答疑(一)
    在這共同經歷的數百年風雨中,很多朋友通過各種方式來與我交流,有提出建議和看法,也有指出文中錯別字的,在此我謹代表司馬光、姜太公、吳起、商鞅、孫臏、蘇秦、呂不韋、嬴政等一幹主創人員向大家表示謝意!(此處應有掌聲,請自行配音)另外有一些朋友也詢問我有關如何讀好《資治通鑑》的事情。
  • 為什麼司馬光撰寫的《資治通鑑》,起始年份是周威烈王二十三年?
    點擊上方△藍字 即可關注帥得好慌《資治通鑑》司馬光
  • 從來沒見過這麼醜的國產劇
    難道是因為臀型不夠完美所以才捂這麼嚴實?李小龍的棺材板都快壓不住了喂!沒想到,這還只是個開始。鏡頭一轉,大家回教室上課了。他們的教室長這樣↓他們穿的校服長這樣↓???貧窮果然限制了我的想像。辦公桌當課桌就算了,畢竟我也是經歷過《公主小妹》的人。
  • 感覺迷茫的時候,讀讀《資治通鑑》,有一種讀書方法可以認清生活
    我不打算羅列一堆值得看的書,一股腦推給大家,因為這麼做太隨便了,也對不起大家對我的信任。況且,我也不是隨便的人,嘿。我希望找出一些值得看的書,提煉一些認識世界、理解中國歷史、分析具體問題的方法。這些方法不在於讀多少書,最重要的是找出書中的脈絡,重新構建完整的思維邏輯,一旦思維邏輯建立起來,很多事情都可以往裡邊套。
  • 《續資治通鑑》通俗故事 宋哲宗趙煦
    百姓也圍道觀看,向司馬光說:「別回去了,留下當宰相吧,好救救百姓。」 趙煦即位,百姓都盼著能因此廢除新法,但有人認為先帝的制度三年之內不能改變,司馬光據理力爭,這些人方才罷休。 司馬光做了宰相之後,新法大部分被廢除了,但還留下一小部分,司馬光給呂公著寫信說:「我身患疾病,家事已經託付給孩子,國事就託付給你了。」
  • 見過敬業的,沒見過這麼敬業的,小姐姐都這樣了還出來做車模啊
    看著好嚇人啊!3、娶了吃貨老婆都快吃光家底了,沒想到又生了個吃貨閨女,以後的日子還怎麼過啊4、見過敬業的,沒見過這麼敬業的,小姐姐都這樣了還出來做車模啊5、書香世家是不一樣的,從小的耳濡目染會比長大以後再學習好的多!6、這狗也太可愛了!
  • 資治通鑑|後臺君答疑(二):讀《資治通鑑》的現實價值
    事實上,連後臺君自己都曾對此抱有十二萬分的懷疑。但驀然回首,發現已然完成了四十篇了,堅持了三個多月,也算超出預期了~鑑於上次跟大家推薦了中華書局出版的繁體豎版二十冊《資治通鑑》後,有小夥伴特別不買帳,認為那套書殘留了太多封建時代大地主、大貴族的氣息,一點也不與時俱進,和人民群眾有很大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