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人覺得,孩子喜歡看歷史劇,應該能學到不少歷史吧?
這可是個超大的誤區!各種流行的歷史劇,為了讓大家「吃瓜」,背離了許多真正的歷史真相。
比如說起荊軻刺秦王,《秦時麗人明月心》裡竟把荊軻塑造成了一個因為愛情頭腦一熱的莽夫,為從暴君嬴政手裡救回愛人公孫酈,荊軻才刺了秦王。
說起屈原,打著歷史劇旗號的《思美人》,竟把憂國憂民、儒雅高潔的大才子屈原,塑造成了一個只會談戀愛的傻白甜男主。
在偽歷史劇的影響下,孩子們只記得被演繹美化或惡意醜化後的歷史人物形象,卻完全不了解那些人物在歷史上的真正形象。
他們如果不了解真正的歷史,更不會辨證地看待歷史。在他們眼裡,歷史=古人談情說愛、爭權奪利。
過於簡單、粗暴的歷史觀,正在對他們的認知、思維,不斷製造誤導。
看劇消遣不可避免,只是我們要讓孩子有機會接觸到,真正高級的歷史著作是什麼,辨證的歷史觀是什麼。
中國歷史著作的巔峰大家都知道吧?《史記》和《資治通鑑》。
但別說小孩,很多成人都啃不動這倆大部頭,勇讀接觸過不少歷史書,最近,終於找到這套讓人恨不得一口氣讀完的——
《柏楊給孩子的資治通鑑》
它名副其實,真正站在兒童立場,讓沒什麼基礎的人,都可以讀得進、讀得懂《資治通鑑》。
不愧是作家柏楊先生花費了10年整理出的白話版本,裡面的表述,對孩子們來說都是很親切的語言。
像是荊軻刺秦王的歷史事件,書裡講,是由姬丹和嬴政這對老朋友的矛盾引發的:
「姬丹以為老友嬴政會對自己特別照顧,但想不到的是,嬴政板起一副臉孔,對他愛理不理的」,寫得活靈活現,小讀者們和歷史人物的距離驟然拉近。
書裡有很多貼心的小細節,好比它把古代艱澀難懂的官銜給「翻譯」了。
「侍中」是高級諮詢官、「太子太傅」是太子師傅、「都督中外諸軍事」是全國各軍區總司令……
是不是終於不會對這些官銜一臉懵了?以前怎麼沒想過翻譯成當代的名稱來理解呢!
這個時代需要的歷史書作者,原來必須擅長的是一種「把古人的事翻譯給現代人看」的特殊技能。
我們帶孩子看歷史時,常常不知道怎樣帶領孩子去多角度看待某件事,某個人物,或者孩子有時會產生一些「偏見」,該怎麼辦呢?
沒有速成的答案,只有長久的思辨練習。在《柏楊給孩子的資治通鑑》裡,我們會發現,它不止給予了解正史的機會,更推動著讀者們塑造辨證思維。
此處必須提及這套書的第二大優點了!也是這套書極為可貴的一點——
《柏楊給孩子的資治通鑑》整理了30多位歷代史學家、還有柏楊先生自己的點評,這是在很多其他版本的《資治通鑑》都找不到的寶藏。
30位歷史名家的多方位解讀,給予孩子們不同的視角,而且,字字句句,都是精華哇!
瞅瞅,看司馬光和司馬遷對於荊軻刺秦這事的不同見解,就像「神仙打架」:
司馬光悲痛於姬丹只顧自己洩憤,而引發國家災難;司馬遷認可刺殺者的立場光明磊落,不掩飾自己的志向。
而柏楊先生結合他們的點評,也給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
柏楊先生認為,燕國滅亡,不在於荊軻的刺殺,而荊軻身上體現的「士為知己者死」的精神,千百年來始終令人動容。
學著用多種觀點看歷史,是孩子們未來在歷史課上也很難學到的寶藏。
《柏楊給孩子的資治通鑑》是編年體,想讓孩子了解歷史,編年體非常合適。
因為它以時間為順序推進歷史事件的發生。有一個清晰的時間順序,可以讓孩子們建立起一條時間橫軸,這對於他們進行信息歸納很有幫助。
對了,拿到這套書,拆開腰封,先別急著扔,反過來看看,有驚喜。
腰封反過來竟然是精心設計的中國古代年表,讓孩子對中國歷史的大脈絡一目了然。甚至可以把它貼到書桌上,時時查看加深記憶。
順著時間軸學歷史,還有一大重要影響就是:讓孩子能用「發展」的眼看歷史。認識人事物循序漸進的變化。
好比,在《怪皇帝特別多的晉帝國》講到了傻太子司馬衷的小孩,司馬遹,相比於說出「何不食肉糜」的父親,司馬遹能在5歲時就從深夜的火災中衍生出對君王的擔心,他簡直是天生做君主的好苗子。
那麼,這個故事裡的「天才好兒子」後面怎麼樣了呢?給你們瞅瞅後續:
又是一出宮廷版《傷仲永》啊本來天才一般的司馬遹,後面為什麼日漸墮落頹靡?
書裡講,因為他「年齡稍長便不肯求學」。
小小孩聽讀故事,更容易感悟到人物的變化。
而可以自主閱讀的孩子、想補歷史的大人,所見則更廣——政治、軍事、藝術、經濟的變化發展。
好比,我們也可以看到中國古代制度的發展,從而看到事物的循序漸進和不斷的發展變化,看到創造性以及改革的重要性,也看到中國文化的活力與自我反省求新的能力。
一個人的變化,一件事的走向,跟外部環境、自身能動性等等都有關。
但究竟它們怎樣相互牽動、發生影響,很多時候我們是不自知的,生活往往「只緣身在此山中」。
讀歷史,就是給了我們看見「山」全貌的機會。
我們可以在各種歷史事件、人物故事中辨認出,是哪些原因引發了後果,逐漸鍛鍊出「知因識果」的能力。
從歷史中學到的經驗,完全可以作為日後的行走指南,這,就是以史為鑑的力量。
讓孩子接觸不同的歷史觀點,了解真正的歷史,在這個魚龍混雜、視聽混淆的網際網路時代,顯得尤為重要。把這套鎧甲般的《柏楊給孩子的資治通鑑》,帶給他們吧~
勇讀者·YALA 推薦
這套書的主攻方向:人文素養中的【辨證思維】,讀寫領域的【人物描寫】、【事件描寫】
哪些人適合讀:
歲以上的娃;
從沒讀過《資治通鑑》的大人
我們更建議這樣讀:
1、6-8歲聽讀,8歲以上自主閱讀(如果識字量足夠)
2、根據腰封上的朝代順序來閱讀這8冊書
想獲取更多
育兒乾貨、書評解讀?
掃碼加「紅袖」進社群!
前往左下角「閱讀原文」
把《柏楊給孩子的資治通鑑》帶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