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瑩瑩,作業幫直播課高中歷史明星主講,公立校任教期間多次獲得優秀教師稱號,大型考試聯合出題人,授課風格通俗易懂,善於化繁為簡,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作業幫直播課「新匠師」代表之一。
新課改下的歷史思維
我們經常在新聞上看到「新課改」、「新課標」、「新教材」,很多人搞不明白其中差別。所謂「新課改」,指的是考試政策,比如有些地區安排兩次測試,選擇分數較高的錄入總成績。「新課標」與「新教材」是針對具體學什麼內容。「新課標」下現行很多教材,比如人教版、蘇教版等等,其中2017年秋季開學採用教育部重新組織編寫的三科教材(語文、歷史、道德與法制),同時之前人教版、粵教版、蘇教版等不再使用,這個稱為「新教材」。
此次「新教材」對歷史學科改動很大,也影響到未來教學和考試方向變化。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趙亞夫教授在討論「學校歷史教育的困惑與問題解決」時提出,歷史學習需要利用過去人們的信仰、決策與困境等不同情境和感受,來激發並鼓勵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在歷史探究中引起對現實問題的思考,從而建立過去與現在的聯繫。
作為公立校的補充,劉瑩瑩的歷史課已經先人一步進行調整和改變。
高中歷史究竟要學什麼
回顧高中歷史教材幾次較大調整,從時間線到模塊化,再由模塊化調整回時間脈絡。「孩子們必須清楚,同一個時期,中國是什麼情況,其他各國發展情況,再根據大環境分析題目,得出結論。」
劉瑩瑩進一步解釋,以現行通用(非「新教材」)人教版為例,高一歷史必修1第四單元《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族潮流》設計了8節課,分別是鴉片戰爭、太平天國運動、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辛亥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國共十年對峙、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兩次鴉片戰爭、甲午、八國聯軍侵華,緊接著講辛亥革命,容易讓同學們產生一種時間錯亂,覺得八國侵華以後,馬上就辛亥革命了,但其實清政府經歷了一段新政改革期。」教材梳理了近代中國反侵略的幾大戰爭,但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後,清政府並不是一味被動挨打,中間十年時間,他們努力掙扎,嘗試過自救運動。「所以在講課的時候,我們會做很多補充,把後面要學的知識點往前提。」
教材每次調整,最大變化是時間脈絡與知識模塊孰先孰後。如果側重在知識模塊,對時間線薄弱的學生們來說,會產生慣性意識。適量調整教材順序,在講課時梳理歷史發展順序,補充知識點,打破孩子們慣性意識,是劉瑩瑩老師一直在做的事情。
解決了時間脈絡和知識邏輯,高中歷史學習真正難點是什麼?高二升高三,考試題目開始接近高考難度,很多學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上課聽得明白,一考試,去選「背過」的原話也許還是錯誤答案。比如下面這個題目,課本講西方社會政治制度確立,普魯士通過三次王朝戰爭統一德意志地區,建立了一個相對專制的政體,且軍國主義盛行。所以同學們很容易去選擇課本出現過的內容,比如A或者C選項,但是對題目詳細分析之後,正確答案是B。
「我們課上不會講基礎內容,而是深挖教材更深層次的細節。」劉瑩瑩老師的歷史課,從高一開始,就按照高考難度標準給學生擴充知識點。高中三年,歷史學科是一年半學新知識,一年半高考複習。劉瑩瑩老師帶著學生在同步課上梳理時間脈絡,擴充教材深度,爭取在進入高考一輪複習之前,解決慣性思維問題,建立歷史思維。
小眾學科老師和她的學生們
從公立校到作業幫直播課,劉瑩瑩老師能清楚感受到學生的變化。
「歷史輔導課相較於數學、英語,是屬於比較小眾的學科」劉瑩瑩老師說,選擇小眾學科的孩子們更有自己想法。「他們會同我交流,老師我希望高考達到多少分,我對未來設想如何,現階段我的問題是什麼,您能幫我解決什麼,等等。」
劉瑩瑩出身書香世家,父母都是老師,現在自己也是老師,她非常明白做一個老師的責任。「你不知道課上哪句話,可以讓他徹底聽明白,也不知道某句話,是否會傷害到他,我覺得老師最大壓力源於此,你無心一句話,對學生影響很大。」面對「新高考」,孩子們心裡很慌。但是,「有瑩姐在啊!」
目前作業幫直播課高中歷史課並沒有根據「新教材」進行重新設計。劉瑩瑩解釋其中有兩方面原因,第一是目前「新教材」還不完整,教學邏輯和課程安排沒有完全確定下來;第二是作業幫直播課現在開講的高中歷史內容,作為公立校的補充,對考試重點難點的把握很精準,甚至覆蓋面更廣。
「也許我們做不到面面俱到,但我一定會為他們負責。」在課上把主要方向給到學生們,整個邏輯是這樣,按照這個邏輯串聯知識點,無論是「新課標」還是「新高考」,萬變不離其宗,就是歷史思維的培養。高中所有結論性內容,在學術範疇都可以舉例推翻。她一直和學生強調,現在大家所學的內容只針對高中階段,一切服務於高考。
很多人認為歷史是研究過去,但其實它更像是一種解釋學,對同一件事,當時、十年、百年、千年會有不同的主流認識、邊緣認識,千年後並不一定比當時更接近真相或背離真相。這種多元化的敘述,有助於幫助人活躍思路,形成獨立認知,而非人云亦云。
「如果我的學生今後有幸從事歷史研究,希望他們能感受歷史最大的魅力。」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責任編輯:kj005
文章投訴熱線:156 0057 2229 投訴郵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