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副中心營造「森林書苑」

2020-12-27 人民網北京頻道

原標題:城市副中心營造「森林書苑」

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築之一的圖書館項目,近日完成首根鋼柱的安裝工作,整個項目將安裝144根鋼柱,每根鋼柱都將被裝飾成「樹幹」造型。本報記者 白繼開攝

  本報訊(記者 陳強)作為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築之一的圖書館項目,日前完成了首根鋼柱的安裝工作。整個項目將安裝144根鋼柱,每根鋼柱未來都將被裝飾成「樹幹」,加上屋頂以銀杏樹葉片為靈感的傘蓋結構,為市民營造「森林書苑」。城市副中心圖書館設有古籍文獻館、非物質文化遺產館、開架閱覽區、智慧書庫、報告廳等功能分區,日接待量約為5000至8000人次,計劃於2022年12月底完成工程竣工驗收。

  北投集團是城市副中心圖書館全過程代建單位,負責項目建設各項工作。項目由中鐵建工集團承建。城市副中心圖書館建築面積約7.5萬平方米,地上三層,地下一層,建築高度22.3米。為現代大型省級公共圖書館,其核心功能將由傳統的藏閱功能向藏借閱一體化、多媒體體驗、素質培訓等功能拓展,未來將形成與首都圖書館功能互補、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有利於充分發揮首都文化風向標作用、充分盤活北京的文化資源、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滿足市民的基本文化需求,成為立足城市副中心、輻射京津冀的實體智庫和現代化的復合型圖書館。

  記者在施工現場看到,1000多名工人正緊張施工。項目部劃分了5個施工區,每個施工區內又有多個施工小組同時作業,每個小組都有安全生產責任人,這種分工不僅便於精細化管理,還可以最大限度保証工期。目前,部分地塊已經沖出「正負零」,進入地上施工階段。相關負責人介紹,預計春節前整個項目都能沖出「正負零」。

  圖書館項目的首根鋼柱,就立在工地西北角。記者發現,鋼柱的一部分是實心柱,起支撐屋頂的作用,另一部分則被設計成了空心,將成為上下水的通道,不僅能使屋頂排水更加順暢,還能讓整體建築更加美觀。為了節省工期、安全生產,項目部將20多米長的鋼柱在工廠內分段加工,隨後運至現場進行拼接,最後完成整體吊裝。

  依據效果圖,這座「森林書苑」內部,將呈現「山谷門廳」的景致。在南北大門之間,有一條蜿蜒的主通道,兩側的區域形似山坡上的梯田,每一層都可供市民閱讀休閑,仿佛置身於森林環抱的山谷之中。圖書館外,就是佔地11.2平方公裡的城市綠心森林公園,「山谷門廳」的設計,將森林景觀與圖書閱覽區融為一體,形成極具親和力的公共開放空間,為讀者營造舒適放鬆的閱覽環境,增進圖書閱覽的人文體驗。

(責編:董兆瑞、鮑聰穎)

相關焦點

  • 城市副中心營造「森林書苑」 預計2022年年底完成竣工驗收
    原標題:城市副中心營造「森林書苑」 日接待量約為5000至8000人次,預計2022年年底完成竣工驗收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築之一的圖書館項目,近日完成首根鋼柱的安裝工作,整個項目將安裝144根鋼柱,每根鋼柱都將被裝飾成「樹幹」造型。
  • 城市副中心打造「森林書苑」!預計2022年底竣工
    作為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築之一的圖書館項目,日前完成了首根鋼柱的安裝工作,整個項目將安裝144根,每根鋼柱未來都將被裝飾成「樹幹」,加上屋頂以銀杏樹葉片為靈感的傘蓋結構,為市民營造出「森林書苑」的觀感。依據效果圖,這座「森林書苑」內部,將呈現「山谷門廳」的景致。在南北大門之間,有一條蜿蜒的主通道,兩側的區域形似山坡上的梯田,每一層都可供市民閱讀休閒,讓讀者仿佛置身於森林環抱的山谷之中。
  • 副中心劇院、圖書館、博物館 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築預計兩年後啟用
    副中心劇院、圖書館、博物館進入主體施工;將連接兩條地鐵;地下商業設施將融合餐飲服務等功能  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築預計兩年後啟用  城市副中心綠心的西北角將「崛起」三大建築——劇院、圖書館、首都博物館東館,為北京東部居民帶來文化盛宴。
  • 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築長啥樣?
    新華社北京12月27日電(記者關桂峰)形如「赤印」的圖書館,「帆船」模樣的博物館,「糧倉」構造的劇院,在北京城市副中心,正在建設的三大建築外形別致,充滿「未來感」,讓人耳目一新。  塔吊林立、鋼柱聳立,千餘名工人正在澆灌混凝土、搭建腳手架、綁紮鋼筋……寒冬時節,記者探訪北京城市副中心劇院、圖書館、博物館三大建築施工現場,一幅繁忙的施工圖景展現眼前。北投集團三大建築項目總經理陳宏達介紹,三大建築已正式進入主體結構施工階段,全面衝出「地平線」。
  • 共建共享 「秋白書苑」從」城市閱讀圈」走向「全域書香」
    「秋白書苑」的多重身份,讓很多讀者感到驚喜。這種模式,作為常州在公共圖書館效能提升實踐中趟出的新路子,正在全市各地迅速推廣——將公共圖書館、實體書店、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社會組織孵化中心及共享活動中心等功能集合在一館內,實現一館多用,就近就便。常州市圖書館館長錢竑說,常州於2018年起謀劃啟動「秋白書苑」項目。
  • 匠心織宏願,實踐展宏圖——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詳細規劃
    為深入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深入實施黨 中央、國務 院批覆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北京市組織編制了《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 面)(2016年—2035年)》。
  • 副中心將添超牛網紅新地標!面積7.5萬平,日接待8000人次
    森林書苑 作為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築之一的圖書館項目——日前完成了首根鋼柱安裝 整個項目將安裝144根,每根鋼柱未來都將被裝飾成「樹幹」,加上屋頂以銀杏樹葉片為靈感的傘蓋結構,將營造出「森林書苑」的觀感。
  • 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地標2023年建成交用!
    運河之舟(首都博物館東館)森林書苑(圖書館)文化糧倉(城市副中心劇院)森林書苑、運河之舟、文化糧倉,這些帶有鮮明運河文化色彩的名字正在逐漸被轉化成一座座具象的現代化建築。在城市副中心,圖書館、博物館、歌劇院這三大文化建築已經成為了市民翹首企盼的文化休閒場所,也將是城市副中心的文化地標之一。目前三大建築已正式進入主體結構施工階段,2023年上半年竣工交用。在城市綠心的萬畝森林中,有三座標誌性的文化建築,分別取名運河之舟、森林書苑和文化糧倉。其中運河之舟是首都博物館東館,總建築面積約9.7萬平方米,集收藏保管、開放式展陳、社會教育,文保修復等功能於一體。
  • 鐘樓區:常州第十家「秋白書苑」揭牌
    12月22日上午,常州市第十家「秋白書苑」揭牌暨2021年項目啟動儀式在鐘樓區五星智造園舉行,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陳濤,副市長陳正春出席活動。  「秋白書苑」是常州市委、市政府推動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建設、豐富基層公共文化供給的品牌行動,創新探索「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共建共享」模式,致力於打造以閱讀為基礎的智能化、一站式服務高品質公共文化空間,兩年來常州市相繼建成10家。  活動中,常州市第十家「秋白書苑」——五星智造園館揭牌。
  • 另類購物中心設計:瑞安吾悅廣場用瀑布、水景營造出奇幻森林場景
    今天,購物中心設計公司天霸設計分享一另類購物中心設計項目:以「高山流水、海湧波瀾」為購物中心主題,用瀑布、水景營造出奇幻森林場景的瑞安吾悅廣場,有特色、有情懷,不要錯過哦!當然了,天霸設計也可以為需要購物中心設計的朋友打造這般個性化突出、氛圍良好的購物中心設計效果,歡迎一起交流。
  • 什麼是計劃單列城市、副省級城市、國家中心城市?
    百科「廣州」詞條上是這樣介紹廣州的:「廣州,簡稱「穗」,別稱羊城、花城,是廣東省省會、副省級城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國務院批覆確定的中國重要的中心城市、國際商貿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省會城市不難理解,即每個省省會所在的城市,可副省級城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還有經常看到的計劃單列城市、區域中心城市又是什麼意思,這些「城市」有什麼特殊的地方?
  • 北京金融街商會副中心服務基地成立 助力副中心城市發展
    融聚通州金融街中心,前瞻北京副中心未來發展 在通州金融街中心的論壇活動現場,與會嘉賓就北京城市副中心投資及產業政策落地、副中心未來產業發展方向與規劃歷程等多方面話題進行了熱烈探討。
  • 北京城市副中心拉開建設框架
    北京城市副中心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王承軍介紹,去年11月,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工程開工,這是拉開城市建設框架、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標誌性工程。它連接3條軌道交通線路和京唐鐵路、京哈鐵路、城際聯絡線三條鐵路線路,將1小時直達雄安新區,15分鐘直達首都國際機場,35分鐘直達大興國際機場。
  • 書香與初心輝映 常州打造「秋白書苑」文化IP
    85年前,瞿秋白唱著《國際歌》走向刑場,為了心中信仰,不惜灑下熱血;80多年來,秋白精神的一代代傳承者們,不忘初心,踐行著勇爭一流的城市精神。22日,常州市第十家「秋白書苑」揭牌,遍布城市的「秋白書苑」,正成為這座城市的精神地標。
  • 常州打造「秋白書苑」文化IP_地方_中國西藏網
    原標題:常州打造「秋白書苑」文化IP  85年前,瞿秋白唱著《國際歌》走向刑場,為了心中信仰,不惜灑下熱血;80多年來,秋白精神的一代代傳承者們,不忘初心,踐行著勇爭一流的城市精神。22日,常州市第十家「秋白書苑」揭牌,遍布城市的「秋白書苑」,正成為這座城市的精神地標。
  • 碧桂園森林城市發布《森林城市生態發展行動綱領》
    9月21日,碧桂園森林城市最新發布《森林城市生態發展行動綱領》,明確提出了階段性生態城市發展建設、運營管理的目標。遵循這一綱領,森林城市將以綠色生態發展作為城市基礎建設目標,以高科技產業為城市經濟發展賦能,打造產城一體、多元文化融合、綠色生態的未來城市。
  • 城市副中心圖書館計劃於2022年底完工,日接待量最高可達8000人次
    本報記者 白繼開攝)作為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築之一的圖書館項目,日前完成了首根鋼柱的安裝工作。整個項目將安裝144根鋼柱,每根鋼柱未來都將被裝飾成「樹幹」,加上屋頂以銀杏樹葉片為靈感的傘蓋結構,為市民營造「森林書苑」。
  • 北京副中心北部初現「休閒遊憩環」 城鄉結合部變身森林公園
    北京城市副中心外圍將打造13座公園,形成總面積達104平方公裡的「一環」,公園之間通過生態綠廊和綠道進行串聯。作為「一環」中的一部分,東郊森林公園、宋莊公園和劉莊公園就恰恰形成了圍繞在副中心北部的「環城休閒遊憩環」。
  • 北京市郊鐵路城市副中心線正式西延至房山區
    6月30日,市郊鐵路良鄉站第一列火車駛入,宣告北京市郊鐵路城市副中心線正式西延至房山區。市郊鐵路副中心線西延之前沿途停靠北京西、北京、北京東通州和喬莊東5座車站,西延後增設良鄉站,變為6座車站,總長度達到63.7公裡。
  • 北京城市副中心劇院項目部上線「智慧工地」系統
    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築中規模最大的劇院項目,預計於2021年上半年實現鋼結構封頂。記者探訪發現,項目部近日上線了「智慧工地」系統,利用大數據分析,讓工地長出了「眼睛」「耳朵」「鼻子」,看得到違規、聽得到噪音、聞得到粉塵,實現了精細化管理和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