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副中心劇院項目部上線「智慧工地」系統

2020-12-25 金臺資訊

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築中規模最大的劇院項目,預計於2021年上半年實現鋼結構封頂。記者探訪發現,項目部近日上線了「智慧工地」系統,利用大數據分析,讓工地長出了「眼睛」「耳朵」「鼻子」,看得到違規、聽得到噪音、聞得到粉塵,實現了精細化管理和施工。

城市副中心劇院是位於大運河畔的「藝術宮殿」,又名「文化糧倉」,其設計理念源於通州古糧倉和運送物資的船舶。北投集團是城市副中心劇院全過程代建單位,負責項目建設各項工作。據介紹,劇院項目建築面積約12.53萬平方米,高度為49.5米,建成後可容納約5500人,包含歌劇院、音樂廳、戲劇院、多功能廳和室外劇場,集演藝演出、藝術創作、藝術教育、現場體驗等功能於一體。對標世界級一流劇院標準進行設計、建設,建築外觀簡約現代,室內空間劃分科學合理,內部裝飾典雅精緻,未來將滿足各類世界級演出要求。

在劇院項目在建工地西側,一棟二層小樓就是「智慧工地」的展廳。進入室內,首先見到的是一座3D全息沙盤,「劇院擁有5個大層,結合不同演出場地的需要,每個大層間又設計了4至5個夾層,這是施工中的一個難點。」相關負責人介紹,3D全息沙盤能幫助技術人員對於項目重點、難點,異形結構,管線綜合等進行可視化交底,在提高生產效率、節約成本和縮短工期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大大保障了工程質量。

「智慧工地」系統功能強大,展廳內安裝了8個大屏,實時展示數據中心利用雲計算、網際網路、物聯網等新技術對項目安全、質量、進度、物料、勞務、施工環境等多維度採集到的數據,同時進行快速分析,將結果推送至項目部會議室,幫助技術人員即時掌握工程進度。

在工地,每走一段,抬頭就能見到一排電子設備,裡面除了攝像頭,還有大氣檢測設備,可以將圖像和數據傳回「智慧工地」系統。「它們就像工地的『眼睛』和『鼻子』,讓工地聰明起來,看得見違規操作,聞得到空氣汙染。」不僅如此,在高達數十米的塔吊頂部,也安裝了智能設備,每一個塔吊的轉角、吊重、荷載比、力矩比以及高空的風速,都能被實時監測,防止塔吊之間產生碰撞。

城市副中心劇院計劃於2022年12月底實現工程竣工。作為世界級的文藝演出場所,城市副中心劇院不僅服務首都,還將輻射津冀地區,未來將呈現一批弘揚中華文化、包容世界經典、張揚民族氣質、引領時代潮流的優秀文藝作品。

相關焦點

  • 副中心劇院對標世界一流劇院建設,打造最佳聲學效果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作為大運河畔的「藝術宮殿」,城市副中心劇院已經進入主體施工階段。新京報記者現場探訪發現,劇院三場館之一的歌劇院主舞臺已經初現雛形,未來,它將和音樂廳、戲劇廳一起,為觀眾帶來一流的演出效果。
  • 北京城市副中心「文化糧倉」什麼樣?帶您從裡看到外
    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築中規模最大的劇院項目,預計於2021年上半年實現鋼結構封頂。記者探訪發現,項目部近日上線了「智慧工地」系統,利用大數據分析,讓工地長出了「眼睛」「耳朵」「鼻子」,看得到違規、聽得到噪音、聞得到粉塵,實現了精細化管理和施工。
  • 北京城市副中心「文化糧倉」什麼樣?本端帶您從裡看到外
    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築中規模最大的劇院項目,預計於2021年上半年實現鋼結構封頂。記者探訪發現,項目部近日上線了「智慧工地」系統,利用大數據分析,讓工地長出了「眼睛」「耳朵」「鼻子」,看得到違規、聽得到噪音、聞得到粉塵,實現了精細化管理和施工。
  • 副中心劇院、圖書館、博物館 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築預計兩年後啟用
    副中心劇院、圖書館、博物館進入主體施工;將連接兩條地鐵;地下商業設施將融合餐飲服務等功能  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築預計兩年後啟用  城市副中心綠心的西北角將「崛起」三大建築——劇院、圖書館、首都博物館東館,為北京東部居民帶來文化盛宴。
  • 城市副中心營造「森林書苑」 預計2022年年底完成竣工驗收
    原標題:城市副中心營造「森林書苑」 日接待量約為5000至8000人次,預計2022年年底完成竣工驗收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築之一的圖書館項目,近日完成首根鋼柱的安裝工作,整個項目將安裝144根鋼柱,每根鋼柱都將被裝飾成「樹幹」造型。
  • 工地變遷記:宿舍從「工棚」到「公寓」,從肩挑手扛到智慧工地
    曾經住在水泥地,如今宿舍是公寓(工地項目部乾淨整潔的員工宿舍,配備空調、熱水,這已經成為大多數員工宿舍的標配)宋文陽最早是1983年外出務工的,那時候還他還只有18歲,跟著同鄉去了北京的工地,搬磚砌牆,一個月30塊錢。
  • 北京城市副中心拉開建設框架
    亞洲最大地下綜合交通樞紐開工、城市綠心今年9月底開園、智慧綜合管廊上半年全部建成……一批有著重大影響的工程紮實推進,標誌著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1月7日,北京城市副中心舉行首場新聞發布會。「城市副中心處處生機勃勃,由打基礎階段邁入拉開城市框架、全面提升城市功能、著力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
  • 匠心織宏願,實踐展宏圖——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詳細規劃
    為深入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深入實施黨 中央、國務 院批覆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北京市組織編制了《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 面)(2016年—2035年)》。
  • 環球影城、交通樞紐、高精尖產業……北京城市副中心首場發布會...
    來源:北京商報全文共2256字,閱讀大約需要5分鐘2019全年對接「高精尖」產業項目238個,環球影城度假區、副中心站均實現開工......1月7日,北京城市副中心舉行首場新聞發布會,介紹城市副中心一年來的建設進展。
  • 硬核科技撐起智慧工地,都香高速昭通A4標段有部「超級大腦」!
    硬核科技撐起智慧工地,都香高速昭通A4標段有部「超級大腦」!自2018年初進場以來,都香高速公路A4項目部便將研髮長隧道信息化建設提上日程,當年10月,該項目部自主研發的信息化平臺投入使用,時至今日,該信息化平臺更加完善,有了這個「超級大腦」,A4項目部已然成了業內智慧工地的翹楚。
  • 瀋陽:「智慧工地」為施工項目裝上「最強大腦」
    戴上安全帽就能走哪定位到哪兒,噴淋降塵裝置能根據環境變化智能啟停,監測預警系統全天候、全方位、無死角作業……在和平區華潤瑞府工地,這裡的「智慧工地」每天都在上演安全、質量、工程進度一體化管理的「智慧大片」。12月20日,記者走進華潤瑞府工地一探究竟。
  • 北京金融街商會副中心服務基地成立 助力副中心城市發展
    活動邀請了通州區政協副主席、通州區投資促進服務中心吳濤主任、北京城市規劃設計院杜立群副院長、北京金融街商會副秘書長張琛女士、北京武夷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小峰先生、金融街北京置業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
  • 城市副中心這個新地標建築衝出地面
    北京通州發布(bjtzfb)北京城市副中心官方微信△效果圖副中心新地標「三大建築」迎新進展!通州小布(北京通州發布:bjtzfb)了解到一個好消息:伴隨北京入冬以來的第一場降雪,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築中的劇院項目首段正負零頂板按計劃澆築,率先衝出地面。這也標誌著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築進入了建設新階段。
  • 北京城市副中心GDP今年預計達1080億元_新聞中心_中國網
    副中心將積極承接中心城區功能疏解,全面完成行政辦公區二期搬遷,推動中心城區符合功能定位的優質資源向副中心轉移。未來五年,副中心將建成城市綠心三大建築,建成中國人民大學通州校區(一期)、北京學校、北京景山學校通州校區等一批優質學校,推進一批優質醫療資源建成投用。
  • 北京城市副中心示範帶動作用漸顯
    寒冬時節,北京環球影城項目建設工地內機器轟鳴,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工程塔吊林立……這些全面建設的京津冀協同發展標誌性工程,彰顯出北京城市副中心正按照北京城市總體規劃,著力打造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示範區、新型城鎮化示範區和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示範區。
  • 臻造匠心文化殿堂 蘇州灣文化中心大劇院投入試運營
    蘇州灣文化中心  由中建安裝蘇杭公司承建的蘇州灣文化中心是一座將大劇院、影院、博物館、會展中心、規劃館等場館和功能融入一體的城市文化綜合體。日前,蘇州灣大劇院已通過竣工驗收,並投入試運營,吳江博覽中心進入收尾階段。臨水而建的蘇州灣文化中心,以獨具一格的建築風格和創新多元的業態組合,打造文化、創新、商業新典範,成為蘇州新一處「網紅地標」。
  • 城市副中心營造「森林書苑」
    原標題:城市副中心營造「森林書苑」 城市副中心圖書館設有古籍文獻館、非物質文化遺產館、開架閱覽區、智慧書庫、報告廳等功能分區,日接待量約為5000至8000人次,計劃於2022年12月底完成工程竣工驗收。   北投集團是城市副中心圖書館全過程代建單位,負責項目建設各項工作。項目由中鐵建工集團承建。城市副中心圖書館建築面積約7.5萬平方米,地上三層,地下一層,建築高度22.3米。
  • 科技創新,花博會項目部乘風破浪
    信息化技術推廣應用的浪潮下中交三航局二公司花博會項目對BIM、生態環保、節能減排等新技術進行探索為第十屆中國花卉博覽會的成功舉辦提升崇明世界級生態島各項事業水平貢獻力量1智慧工地項目部及時向設計院進行反饋設計院對項目部提出的疑問進行了檢查和修改協調各專業設計師進行設計優化直接指導現場施工並對現場材料採購及全過程進行了指導
  • 中國十七冶集團:智慧工地顯特色 精細化管理展形象
    為更好直觀感受項目核心競爭力與市場發展潛力,活動當天,中國十七冶集團帶領觀摩團隊走進南陽市火車站廣場地下空間利用和車站路下穿新華路項目,以數字工地監控系統、廣聯達建模技術為點,從安全質量管理、施工質量管理、綠色施工管理三方面結合智慧工地運用,感受十七冶的「中原質量」,用鏡頭記錄下項目建設風採。
  • 山東新型智慧城市的新圖景
    左圖:槐蔭區智腦中心是智慧槐蔭的中樞系統,目前已經整合接入9個平臺以及2937路視頻監控。右圖:威海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隊警務航空大隊配備有無人機30餘臺,在支撐全市警務實戰的同時,也服務城市治理和經濟建設。數據驅動,讓城市更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