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種「中國式禮貌」,中國父母自以為豪,老外卻表示難以理解

2020-12-23 母嬰參考

有一種內在的禮貌,它是同愛聯繫在一起的,它會在行為的外表上產生出最令人愉快的禮貌。 ——歌德

執筆:毛婷

編輯:劉一之

定稿:蘇子後

我們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因此禮貌也成為了家長們教育孩子的必備品德,但有些「中國式禮貌」卻讓孩子被壓彎了腰,傷透了心。

本文配圖均網絡,圖文均無關

中國式禮貌在外國人眼中是什麼樣子?

橙橙媽家最近搬來了一戶外國人鄰居,一聽說這家媽媽是外教老師,橙橙媽就迫不及待帶著女兒去認識了,正好外教家也有個差不多大的女兒,兩家聊得還挺開心的,橙橙媽也希望娃能和外教家互動學習一下,就讓橙橙表演新學的英文歌,但是橙橙正和小朋友玩玩具,不願意表演。

橙橙媽一聽就火了:「你怎麼可以這樣,媽媽和你說過了做人要講禮貌,外教阿姨還等著你表演呢!」

橙橙一看媽媽生氣了就害怕得不行,嚇得哇哇大哭,這時候旁邊的外教終於忍不住了,她對橙橙媽說:「女士,我並沒有覺得您女兒沒有禮貌呀,相反我覺得這種強迫式的禮貌十分沒有必要,只會傷害孩子內心。」

說完就安慰了大哭的橙橙,讓兩個小朋友繼續遊戲,自己則和橙橙媽進行了育兒方面的交流,她發現很多中國家長都習慣用這種所謂的禮貌來「綁架」孩子,並不認同並且認為這樣是在傷害孩子。

實際上,生活中也有很多的這樣「中國式禮貌」,成人之間的「客套」,實際上卻在帶娃帶來傷害。

1、強迫孩子表演

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大方展示,以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殊不知全天下沒有一片相同的雪花,自然每個孩子的個性也大有區別,有的孩子天生張揚,熱愛表達自己;但也有孩子敏感纖細,天生喜歡安靜的低調。

如果強行被家長要求展現自己,反而會出現焦慮、崩潰和無助的情緒,如果步步緊逼甚至打擊辱罵,還會折辱孩子的自尊心,使其一蹶不振,極度不利於兒童心理健康發育。

2、強迫孩子大方

「你玩具那麼多,給他一個怎麼了?」這是很多家長慣用的詞,但你也許孩子心裡就是介意呢?這種抹殺孩子物權意識的做法恰恰就是在摧毀他尚未建立的規則和自我,造成孩子牴觸分享,不願意社交的後果。

還有一種就是強迫孩子原諒,孩子被人打倒,雖然不重,但心裡委屈,如果家長這個時候強行讓孩子說沒事,那不就是在「慷他人之慨」,你怎知娃心裡真的不介意?

2、強迫孩子謙虛

中國人好像很難心安理得接受誇獎,因此被人在誇自己孩子的時候,家長也會說道:「哪有,他運氣好」,這種話孩子不知道你是故作謙虛,他可能以為真的是自己不夠好,不配得到這個誇讚,從而陷入自我懷疑和自我否定的惡性循環,變得越來越沒有自信。

很多時候這些禮貌,都不是真的為孩子好,只是家長們滿足虛榮心的託詞,是自以為的愛,卻在消減孩子們的積極情緒,有多少孩子眼裡的光,都在家長這些「禮貌」中逐漸暗淡。

哪些行為才能真正體現孩子的禮貌教育?

1、有規則感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有規則意識的孩子才能遵守規矩,比如幼兒園玩耍時乖乖排隊、過馬路等靜等路燈、玩具玩好了會收拾,這就是一個家庭最直接的教養體現。

2、有邊界感

尤其是在成年人的世界,邊界感是非常重要的,人都有自己的小角落不願意讓人打擾,比如午睡時辦公室不要有敲鍵盤聲、手機照片不會被滑到下一頁、隱私不會被探聽,而這些都需要家長從小的教育,孩子從小不去攻擊別人的缺陷、不會亂翻別人的東西,這都是邊界感最初的模樣。

3、有同理心

同理心是世界上最可貴的東西,人無法感同身受,但起碼你要學會站在他人角度看問題,比如你午睡時間敲鍵盤,如果站在同事角度,你作何感想?這是長大之後基本的社交禮儀,孩子從小懂得尊重他人,痛別人所痛,喜別人所樂,能夠及時的安慰他人,都是很好的小朋友。

教養融在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小到一粥一飯,大到一生一死,都是家庭文化的體現。

相關焦點

  • 《中國式家長》將推英文版,但是老外玩家就算看懂也玩不懂?
    猶記去年十月,《太吾繪卷》和《中國式家長》在Steam上連續幾周的強勢霸榜看呆了一票老外。《太吾繪卷》的武俠文化難理解一點就算了,滿屏幕中國網絡段子和情懷的《中國式家長》,在老外一手「西式教育」的操作下經常打出300多分「家裡蹲」的結局。
  • 中國女孩嫁給老外是一種什麼體驗?
    經常遇到有朋友問我:很多中國女孩都嫁給了老外,甚至以前大家還都議論一些中國女孩嫁給黑皮膚外國人的故事。 那麼,中國女孩嫁給老外到底是一種什麼狀況呢?中國女孩嫁給老外是什麼樣的體驗呢?這個問題可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 「來,快叫阿姨「,這4種中國式禮貌,正在摧毀孩子
    其實,孩子和媽媽都沒有做錯什麼,只是媽媽被這種中國式禮貌束縛住了,並不認為是在傷害孩子,而是自己覺得沒有面子。快看看以下這些行為,你有沒有做過!逼孩子打招呼逢年過節的時候,父母總會在出門前叮囑孩子見到叔叔阿姨要積極打招呼,這樣的孩子才會惹人喜歡。可到了家裡,孩子還是什麼都沒說,甚至表現更內向。
  • 讓老外「害怕」的5道中國菜名,看到他們的理解後,網友尷尬不已
    讓老外「害怕」的5道中國菜名,看到他們的理解後,網友尷尬不已中國文化博大精神,在美食方面的理解更是精闢,是被大家公認的美食大國,受到老外的廣泛好評,當然也不是所有的料理都能被老外接受,有很多的菜餚連面都沒見過就能讓老外「害怕」,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下讓老外
  • 老外總結在中國的生意經:第7條亮了
    由於東西方文化間存在的差異,中國一直以來在很多外國人眼中都是相當神秘的國度。而隨著改革開放30年來的經濟發展,如今的中國已經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樣一個迅速成長的國家自然吸引了不少外資的青睞。不過歪果仁在進入這個帶有幾分神秘色彩的國家時,也是要做足功課,這不外媒就總結了和中國人做生意的8個注意事項,注意,後方持續高能!老外總結在中國的生意經:第7條亮了!
  • 這8幅漫畫,打臉8種「中國式父母」
    作者用八個場景,描述了八種不同的父母形象,也許生活中的有些父母,一人會身兼好幾種,以致於很多網友驚呼:「這不就是我爸/我媽嗎?」沒錯,最讓人感覺悲涼的是,時隔多年,這樣的父母在生活中依然不少見。說好要鍛鍊的你,已經把健身器材扔在牆角長蜘蛛網了。你不覺得有什麼。但是你兒子不練琴,你不能忍,你覺得他好過分。
  • 梁詠琪西班牙探親:那些嫁給老外的中國女人,究竟過得怎麼樣?
    婆婆全程看著,西班牙很多孿生蛋黃,以為丈夫已經是神級,原來婆婆還技高一籌」。梁詠琪的家庭生活簡單溫馨,一家人看起來非常幸福。無論是明星還是生活中,我們常常看見中國女人嫁給了高大威猛的老外,推著漂亮的混血寶寶,一走到哪裡都瞬間吸引了眾人羨慕的眼光,那麼,她們真的有看上去的那樣過得那麼幸福美滿嗎?
  • 老外的微博世界:不知強調「中國式」是什麼動機
    去年,本報刊發《一個老外眼裡的微博世界》後,他走紅了,參加了一些電視欄目,還在兩家報紙開了專欄,有人開玩笑稱他「德國公知」。這一年裡,他在微博上和人吵架,幫德國「闢謠」,參與熱門話題討論,通過溝通,他對中國有了更深的認識。對於「方韓之爭」、中國式過馬路等熱門話題,他都有獨特的認識。
  • 中國女孩倒貼老外,嫁給老外,為了提高生活水平?
    越來越多女孩嫁給老外,而不是中國男人,很多女孩認為嫁給老外,不僅能享受幸福浪漫的生活,而且能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真的是這樣嗎之前在國外生活了一段時間,看到一個老外帶著一個大概比自己小二十歲的中國女人,還有一個混血孩子,這個女的呢,想買一盒僅僅六澳幣的壽司,那個老外就在那裡罵罵咧咧不同意啊
  • 中國式的父母,抹殺了多少個成功者的誕生?
    01中國式的父母,中國式的愛毫無疑問,中國的父母是最愛孩子的父母。為了孩子,他們可以不顧一切,可以傾家蕩產,甚至可以付出生命。他們希望能當孩子一輩子的靠山,做孩子一輩子的保護傘。32歲:孩子,我給你報了《非誠勿擾》……雖然有點誇張,但這的的確確反映了中國式的父母,中國式的愛。過多的愛+安排=中國式父母的愛。
  • 看老外是怎麼翻譯中國電影?夠雷人夠搞笑,老外也被漢語折服?
    《黃飛鴻》—《once upon a time a china》,很久以前的中國。不得不說,很多外國人無法理解中國的英雄人物,就像他們不理解中國的功夫一樣。所以什麼黃飛鴻啊、黃麒英、陸阿採、陳真之類的他們是無法真去的理解其中的意思的。《東邪西毒》—《ashes of time》,字面意思,時間的灰燼。
  • 【老外在中國】捷克男人論中外不同的「愛情觀」
    lina的好奇心之【老外在中國】Different doesn't mean wrong.在近25年的世界小姐大賽中,有2位冠軍來自捷克。 肥羊:捷克曾播放過《西遊記》,不過我沒有太深的印象。一是「你是誰」,這是天生的,比如你的出身;二是「你的社會關係」,你屬於什麼樣的群體;三是「財產」;四是「成就和發展」,等。 中國人對前三方面都更在意。而西方人可能對第四方面更在意,與你有多少錢、你的父母是誰沒有關係。
  • 這5種中國式禮貌,正摧毀你的孩子
    殊不知,這種中國式的禮貌,真的很傷害孩子。01你是大的,必須讓小的!孔融讓梨的故事,大家小時候都聽過。在二胎家庭中,家長會經常用這個成語教育老大,要懂得讓弟弟妹妹。這時候,他們的父母就會抱歉的笑著說:「這孩子,比較內向,也不懂得打招呼,沒禮貌。」由此,膽小害羞的孩子就被扣上了「沒禮貌」的帽子。性格內向的寶寶,不敢叫人很正常,而且許多寶寶在Terrible Two時期,也很不喜歡叫人。自我意識覺醒,喜歡和父母對著幹,越讓他叫越不叫,故意氣你。
  • 老外吐槽娶中國老婆引熱議 跨國婚姻需溝通包容
    「老外哭訴娶中國老婆」引熱議該如何看——  溝通包容,對跨國婚姻一樣重要  「家被中國人佔領,再也沒有隱私,家裡哪兒都不敢碰……」近日,一則名為《老外哭訴娶中國老婆的下場》的網帖被瘋傳,帖子用生動風趣的文字描述了六種「下場」,很多人「笑得眼淚都飈出來了」。
  • 中國製造在海外爆火,老外真香排隊瘋搶!網友:沒見過芬蘭人站那麼近
    看完後,國內不少網友表示,既沒有男票,也沒有新手機,簡直是雙重打擊。也有人檸檬了一把,老外都能買到的最新款國貨手機,自己卻還沒搶到。不過要說評論裡最多的,還是對於中國品牌在海外如此火爆表示高興!圖源:韓國恩媽的生活記錄不過能把老外迷倒的國貨可不僅限於美食,在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面都能看到中國品牌的影子,甚至包括讓人很多意想不到的東西,比如說假髮。萬萬沒想到,有一天老外連頭髮都是made in China。
  • 中國式父母:活著是臺印鈔機,死要變成一堆人民幣
    一提到中國父母,很多負面的詞彙就會下意識湧現出來:棍棒教育、扼殺孩子興趣、教條主義……似乎對於中國孩子來說,父母的影響總是帶著陰影的色彩,父母不理解自己、限制自己、以上位者的姿態壓迫自己。父母永遠只能是父母,嘗試與他們交心只能是適得其反。
  • 老外在中國買些啥
    隨著老外對中國的了解日漸增多,那些標籤化的禮品已經滿足不了他們的好奇,今天的他們,喜歡在中國買些啥?據說,中國人已成為世界範圍內消費的主力。其實,全球化的潮流是雙向的,世界各地的老外也越來多地湧向中國,他們,又在中國買些什麼呢?
  • 老外腦洞大開給中國美食起「洋名字」,網友表示:腹肌都笑出來了
    老外腦洞大開給中國美食起「洋名字」,網友表示:腹肌都笑出來了。當然現在隨著國情發展越來越好,很多外國人也開始來到中國旅遊,那麼他們來到中國之後,也是發現了中國的寶藏美食,其實對於很多外國人來說,他們都是特別的喜歡中國的美食的,那麼老外就腦洞大開給中國美食起洋名字,網友表示腹肌都笑出來了。
  • 「直升機式育兒」,是中國式家庭父母的誤區,可有很多家長都踩坑
    父母教育的誤區——直升機式育兒 對於中國的父母來說,他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容易陷入到"直升機式育兒"的誤區中。" 據了解,在中國家庭,這種"直升機式育兒"是非常普遍的,可能父母無意識的關是會給孩子帶來更大的傷害。在全國未成年人犯罪抽樣調查的結果中顯示,高達42.3%的孩子,曾經因為家庭的過度控制和管理導致心理出現"怨恨"父母的問題。
  • 這群老外,帶中國電視劇走出國門走向世界了!
    然而,你也許沒有想到,歪果仁們也在追中國的電視劇!當好多人還以為國產劇只能輸出東南亞和非洲的時候,我們其實早就已經走出國門、走向世界了!歪果仁是怎麼看上這些國產劇的呢?當然也離不開中外最偉大的文化交流學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