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東西方文化間存在的差異,中國一直以來在很多外國人眼中都是相當神秘的國度。而隨著改革開放30年來的經濟發展,如今的中國已經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樣一個迅速成長的國家自然吸引了不少外資的青睞。不過歪果仁在進入這個帶有幾分神秘色彩的國家時,也是要做足功課,這不外媒就總結了和中國人做生意的8個注意事項,注意,後方持續高能!
老外總結在中國的生意經:第7條亮了!
1.掌握一門語言很重要
既然想做跨國買賣,語言自然是第一大關。中國不僅地大物博,各地的方言和習俗也迥然不同,一旦弄錯很容易鬧笑話,這也是最讓歪果仁頭疼的。
中國任一文化都可以用"博大精深"來形容 方言地圖沒毛病
作者總結道:「普通話是中國的官方語言。」看來老外也懂得「學好普通話,走遍全天下」啊。總結中也提到,大部分中國商人還是能夠用英語交流的,不過可能有些人說的不是那麼流利,因此和中國人交流語速要慢,同時要儘量使用短語等易懂的詞句。
看到這兒,從小薰陶在各種英語聽力中的我們就表示不服了,你儘管開口,聊不下去算我輸。就算聽不懂你說啥,我們也能聊得賓主皆歡,中國人的語言天賦可不是蓋的。
當然,作者還提到了翻譯的問題,「如果你僱了一名中文翻譯,在溝通的過程中不要搞錯對象!」你需要和你的合作夥伴直接交流,而不是和翻譯交流。嗯,仔細想想這條忠告對耿直的歪果仁來說還是蠻有用的。
2.私人關係決定一切
在歪果仁眼中,「Personal Connections」(私人關係)在中國就是一切。看的出來,這位總結者是對中國的文化有一定了解的,總結中稱「在中國,生意的聯繫是建立在私人聯繫的基礎上的」很多外國公司喜歡一步到位,恨不得落地就坐上談判桌,而中國商人則不習慣直接切入主題。
開門見山不是我們的風格
這一點相信大家也有所體會,我們很難信任一個不熟悉的人,在交流過程中我們首先要了解對方。總結者認為想要和中國商人做生意,首先要和他們成為朋友。「你要和他們出去玩、出去吃飯、出去喝酒甚至聚會」,想要打破最開始的僵局,這是最好的辦法。嗯,這條也沒毛病。
很多西方人看來比較"隱私"的問題在中國則是普通家常
同時總結中也「警告」各位外國生意人,如果你的中國夥伴問你有關年齡、收入或婚姻狀況的問題,不必有被冒犯的感覺。這也是中西方文化中較大的差異之一,這些在西方人看來比較隱私的問題,在中國則是聊天時的普通家常。
想要和中國夥伴長久合作下去,首先要讓他們認可你這個人,這一點和西方社會中也有很大不同,在西方式的商業交流中,合作雙方的關係並不會太緊密,更偏向商業化,因此這也是西方人在中國需要適應的一點吧。
3.待人接物很有講究
把這一點放在第三位,足見西方人對於中國禮儀中「待人接物」的重視,中國人見面習慣點頭致意,儘管如今握手也成為常用禮儀,但並不像西方社會中那麼常見。這一點小編表示不太同意,我們見面也是要握手的好嘛。
初次見面禮儀很重要
另外,總結中還提到了初次見面交換名片的注意事項,雙手遞名片、名片要面向對方,很多細節可能我們自己可能都不會注意到,只能說這名作者對中國社交文化的研究夠用心。
交換名片有哪些注意事項呢?
遞完名片就完了嗎?NONONO!切記收到名片後不要看都不看就塞進兜裡,一定要仔細閱讀名片內容以表示尊重。當然,交換名片的次序也很重要,也是中國人相當重視的,一定要優先和最重要的領導交換名片,然後再和其他人交換名片。
交換名片已經成為社交的一部分
在最後,總結者還提到了很多人可能忽略的一點:一定要帶足名片,防止出現名片不夠的尷尬情況,交換名片已經成為商業交流中必需的一環,因此對於名片當然是多多益善啦。
看到這裡,小編表示其實我們在日常的交流中也會注意這些,而很多都是默認的「規矩」,在西方人看來卻可能有些難以理解,歸根結底還是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吧。
4.要為對方留「面子」
不光是中國,在大部分商業交流中,「面子」都是相當重要的。在我們看來,很多西方人都比較直爽,有什麼問題也會當面指出,並不會考慮所謂的「面子」問題。而總結中也提到,讓合作夥伴丟面子是一件很嚴重的事情...
以下文字摘自總結文章,各位小夥伴感受下:
①即使你的中國合作夥伴犯了一個錯誤,也要儘量委婉地提出,以避免造成尷尬,中國人對於在生活中和商業中的面子看得極其重要;
②中國人在交流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停頓,這是他們在進行適時的考慮,在和中國商業夥伴交流時耐心很重要;此外還要小心使用手勢,同一個手勢在不同的地區也可能代表不同含義。小編表示這一點無可厚非,畢竟我們在和西方人交流中也要注意手勢的使用,一不小心就可能冒犯他人。
③不要討論宗教和政治,因為你不知道何時就冒犯到他人。尤其重要的是,不要在公開場合讓對方沒面子,比如批評、嘲諷、忽略或開個不恰當的玩笑,在你看來可能無害的言語,可能在中國人眼中意味著極大的侮辱。
說白了,無論是手勢的使用還是交流方法的不同,這三點忠告的出現根本原因還是東西方文化的差異。而我們在和西方人交流的過程中,同樣會因為文化的不同而有所調整。
5.該如何說「是」和「不」
相信很多西方人初次和中國人交流都會有點懵:對方到底是同意還是反對呢?令他們詫異的是,中國人從來不直接說「不」,因為這可能讓對方變得有點尷尬。
對中國人來說 Say No是件很難的事
相反,中國人會找一個更為委婉地方式來表達否定,或乾脆找另一個更合適的時間(比如私下)來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
同樣,當中國人說「是」的時候,也並不一定意味著他們同意對方的觀點。大部分時候,交流過程中或點頭或微笑只是中國人在表達「我在認真聽你講」。了解這些信息,無論對於談判還是日常交流都會提升效率。
在小編看來,中國人的溝通方式可以說是世界上最複雜的了,就連我們自己有時候都難以搞懂對方的實際想法,更不要說對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不甚了解的歪果仁了。不過這些文化差異有時也會產生很萌的反差,不是麼?
6.關於禮物和送禮
在中國人的社交禮儀詞典中,少不了「禮物」一詞。就拿我們日常生活來說吧,結婚生娃要隨禮、搬了新家要隨禮、孩子上學要隨禮...送禮已經成為我們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送禮可沒想像的那麼簡單
而初來乍到的西方人,顯然對這一文化適應程度遠遠不夠。在文章中也提到了這一問題:贈送禮物通常被視為建立關係的重要部分,且禮物的象徵價值要比其實際價值更重要。不過,送禮可是一門大學問,要考慮到對方的身份和合作的性質,並選擇合適的禮物:太廉價的或太昂貴的禮物都是不合適的。
關於中國人的送禮文化,幾乎可以出一本百科全書了,而文章中也對老外提出「鄭重警告」:送禮可能是一個相當棘手的問題。暫且不提老外,很多中國人在送禮這個問題上也是相當糾結,很多時候因為一個小小的禮物就可能導致不小的溝通問題。
在這一章最後部分也提到,目前中國越來越關注腐敗和賄賂,因此在送禮時要更加注意,尤其當對方是大公司或國家機構的員工時,最好選擇一些小而「安全」的象徵性的禮物。額,作者說的也是很直白。
7.最著名的「酒桌文化」
提到「酒桌文化」,在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中可謂無出其右。不誇張的說,酒桌才是中國商人真正的「談判桌」,在觥籌交錯和談笑風生間,雙方都在互相試探著對方的底線,並竭力將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一頓飯吃完,看似沒有聊到正事,該談的卻都有了結果,這也正是這一文化的「魅力」所在。
酒桌文化的博大精深可謂無出其右
文章作者對這一文化也只是淺談輒止:在中國吃飯,首先要注意座位的安排,如果你不清楚該坐在哪裡,那就等待對方的安排。此外,給客人夾菜是禮貌的表現,如果在酒桌上有任何疑問,只需照著別人做就是了。
座位安排也是酒桌文化的一部分
另外一點不得不提的就是敬酒,在酒桌上客人要通過敬酒來表達對主辦方的感謝,而什麼時候喝酒、怎么喝酒也是一門大學問...
結論:
在西方人看來,和中國人做生意是個不小的挑戰,古老的東方文化中有著太多複雜又令人生畏的「規矩」,即使我們自己也難以全部掌握。看完整篇文章,小編很贊同作者最後的一句話:謙虛、耐心、禮貌和尊重,這是商業交流成功的基礎。無論文化差異多大,這一點都不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