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家」在古代是皇帝的世俗稱謂之一,以「官家「稱呼天子,始於《晉書·石季龍載紀》:「官家難稱,吾欲行冒頓之事,卿從我乎?」宋朝皇帝自稱「官家」,是宋初皇權下降,文臣和庶民地位的提高的結果。
自唐末至五代十國,朝廷的生殺大權全部掌握在那些手握兵權的武將手中,而皇帝走馬燈似地換人,致使「天子」威儀受損,皇權衰落。趙匡胤當上皇帝後,身邊的臣子多半都是從前的兄弟。因此,他自稱「官家」,不稱「天子」。
宋朝的那些後繼者們,為了表達與百官共同治理天下的意願,也未改變「官家」這一稱謂。宋代開科取士後,庶民階層向上流動,「官家」這一世俗稱謂就逐漸流行開來了。
一、宋初皇權的衰落
唐末藩鎮割據之亂世,五十三年間,中原輪換五朝、八姓十三君。當時的人只要兵強馬壯,就可以自立為王。「天子」於是泛濫,一個牌匾掉下來可以砸死一大群。「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君權神授」的觀念在民間開始動搖。
宋代《聞見近錄》記載:趙宋創立之初,地方鎮守的權力極大,他們拉幫結派稱為「十兄弟」。趙匡胤把這十個鎮守將軍叫到一起,每一人發了一匹馬和一把弓箭,相約到城外打獵。到了林子裡,趙匡胤就對他們說:「爾輩要做官家,可殺我而為之。」可見,趙匡胤當時對手下的不聽約束,根本束手無策。
趙匡胤先通過「黃袍加身」當上皇帝,後來又用「杯酒釋兵權」收回權力,這些似乎來得都有些輕巧。但是要想讓手底下從前的兄弟們信服,除了表現出君王的「寬仁大度」,他別無選擇。
基於這樣的原因,趙匡胤不自稱「天子」,而是按照庶民的習慣,稱自己為「官家」。一來顯得比較平易近人,二來通過這個稱謂,向大臣們傳遞一出:皇帝願與百官「共治天下」的心聲。後來后妃、公主與文武百官都稱呼皇帝為「官家」,逐漸習以為常。
二、世俗稱謂的流行
「官家」一詞出現得很早,除了《晉書》的相關記載,在南北朝時期,已有不少政權的皇帝自稱為「官家」。唐代詩人白居易在其詩作《喜罷郡》中寫道:「自此光陰為己有,從前日月屬官家。」
「官家」一詞除了稱呼皇帝,也廣泛運用在民間。有時候稱呼達官貴人,有時候稱呼公婆。宋朝《野客叢書》中就有媳婦「稱翁姑為官家」的記載。
「官家」一詞,其實是由一種職業(官),加上一個「家」字構成的詞組。很多情況下,就是代指「當官的人」。古人稱賣酒者為「酒家」、寫詩的人叫「詩家」、畫畫的人叫「畫家」、僧人叫「僧家」、耕田的叫「農家」或者是「田家」,開店的就叫「店家」……總之你是幹什麼行當的,你就是什麼「家」。
從宋代以前「官家」的本義來看,它可以代指三大類人:一是皇帝,二是當官的人,三是公婆。當「官家」代指皇帝的時候,「官家」和「皇上」的區別在於,前者是普通稱謂,後者是「敬稱」;前者用於民間場合,後者用於正式場合。
宋朝是一個世俗化的朝代,趙匡胤自稱祖上當過「京兆尹」,其實他出生於社會底層的軍人家庭。他在青年時代以前,接觸到的都大多是社會底層的庶民。庶民階層有稱皇帝為「官家」的習慣,趙匡胤當了皇帝,也不好立即改口。再加上一些更為複雜的政治原因,索性就叫自己「官家」,不再稱皇帝了。
宋朝皇帝自稱「官家」,有皇權下降的原因。但是這個詞流行開來,並不僅僅是因為皇權下降。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就是宋朝整體「重文抑武」。宋朝開科取士後,寒門子弟大量湧入朝堂,掌握了話語權。
兩宋時期,朝廷通過科舉向民間取才十餘萬,選拔人才的數量和頻率,遠遠超過了漢朝和唐朝。從底層上來的文官,本來就有稱呼皇帝為「官家」的習慣。再加上當時文官的地位較高,得到了皇權的尊重,所以稱呼皇帝為「官家」就顯得比較自然了。
三、宋朝皇帝對於「官家」的想法
《湘山野史》中記載:有一次宋真宗請李仲容喝酒,故意用大號酒器想灌醉他。李仲容不勝酒力,對宋真宗說:「請『官家』把大號酒器撤走。」宋真宗就問他:為什麼皇帝要叫「官家」?李仲容說,《萬機論》有言:「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兼具三皇五帝之德,故曰官家。」
從宋真宗與李仲容的問答過程來看,宋真宗最初對「官家」這個稱謂,並不十分滿意,因為它明顯不能體現君主的權威。但是李仲容巧妙地回答了真宗的問題,告訴宋真宗:「官家」一詞囊括了對上古時期三皇五帝的讚美,於是真宗才欣然接受了。
但是,宋真宗並非第一個質疑「官家」稱謂的人,在他的前面還有宋太宗趙光義。趙光義曾經先後兩次請教了徐鉉、杜鎬兩位大臣,他說:「官家之稱其義安在?」徐、杜二人同樣也是拿出了「三皇五帝」說來敷衍他。
其實趙光義並非不知道「官家」原來有三種含義,除了代指皇帝,也可以代指官員或者翁姑。但是趙光義迫切地需要一個「說法」,讓他這個「官家」神聖起來,以區別於普通的官家。於是,徐、杜二人告訴他:這個詞就和三皇五帝一樣神聖。
結語
中國古代皇帝的稱謂繁多,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場合各有區別,其中最特別的當屬宋朝的「官家」。從前許多人認為,宋朝皇帝自稱「官家」,體現了趙宋皇室的寬仁,表明皇帝願意和百官平起平坐,這是開明的象徵。
不過真正的原因是:稱天子為「官家」是當時庶民的習慣。宋朝的皇帝稱「官家」並不是因為他們太謙虛,趙匡胤最初是迫於情勢的需要才自稱「官家」,後來的皇帝還有一點不甘心,但是也只能順應民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