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級航空焊接專業 姚良松
「坎坷和挫折,或者說災難,它是一道坎,邁不過去,就會摔傷,摔殘,甚至摔死。邁過去了,它是人生的一筆財富,是受益一生的財富。這些坎坷、挫折和苦難,是留在血液中,生長在細胞裡的記憶,刻骨銘心,永遠無法抹去,而且會影響到你一生的思想和行為。」
——姚良松
個人簡介
姚良松,男,1964年出生。1986年畢業於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空焊接專業。現任中南林業大學客座教授,廣東歐派家居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廣州市白雲區政協副主席,廣州市總商會副會長,白雲區工商聯主席。廣州市第十二屆、十三屆人大代表。
1992年,姚良松在廣州創立了生產健康治療儀的廣州科信新技術發展公司。1994年,將歐洲整體櫥櫃的概念引入中國,創立了中國第一家整體櫥櫃生產企業——歐派企業、整體櫥櫃的品牌——歐派櫥櫃,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歐派已經發展成為一個集多種產品於一身的家居集團公司, 歐派品牌在業內率先同時獲得「中國馳名商標」和「中國名牌產品」稱號,產銷量多年來穩居行業第一。
一、同學少年,書生意氣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中華大地從此掀起了一場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運動,改革的春風吹遍神州大地,吹綠大江南北。而一九七七年重新恢復的高考,又讓千千萬萬個普通老百姓的孩子,尤其是一大批農村青年,看到了一線改變命運、跳出農門的希望。
1981年夏天,我以全縣理工科總分第二的成績,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從一個偏僻的小縣城,來到了全中國人民嚮往的首都北京,那種激動和興奮自不待言。寬暢的馬路,高大的建築,漂亮的公園,甚至連街上跑的長長的公共汽車,都讓人覺得新奇。還有宿舍裡來自五湖四海的同學以及他們的方言習俗等等。來北京後短短的一個多月,就利用節假日的時間將北京的頤和園、圓明園、天安門、香山、八達嶺長城逛了一遍。
然而當這種初來乍到的新鮮感和興奮之情慢慢退卻之後,慢慢發現作為理工科的學生,來到像北航這樣著名的工科院校學習,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因為,能考上像北航這樣學校的同學,都是全國各地的尖子學生,除了天資聰穎之外,都非常勤奮和刻苦,學習的氛圍一點都不比高中時候差,你追我趕,奮勇爭先的氣氛甚至比高中的時候還有過之而無不及。而我天生就是一個偏科的學生,不喜歡記憶類的科目,如英語、政治等,而喜歡物理、數學這類科目,所以上到大學之後,除了物理類的幾門功課之外,其他科的成績都不理想,甚至像英語,補考了兩次才過關,雖然我也很認真、很努力,但就是找不到竅門,學不好。這也是上大學以來遭遇的第一個挫折和打擊。
由於學習上的壓力和挫折,使自己對學習理工科漸漸失去了興趣,甚至產生了牴觸的情緒。再加上自己當時是個個性非常突出的青年,觀念、想法和做法都與眾不同,認為文科可以閱讀大量的書籍和文學作品,能夠開闊自己的視野,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社會,認識人生,甚至可以把自己的人生經歷、人生體驗、人生感受寫成文學作品,來抒發自己,感染別人。於是對文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矢志做一名像魯迅那樣以筆為武器,去解剖人生,針砭時弊的作家。那段時間,我經常去北師大的圖書館和閱覽室看書,閱讀了大量的文學作品。在當時不能轉學或轉專業的情況下,我甚至產生了休學一年,再考文科院校的念頭。而這個念頭一旦出現,便越來越強烈,以至於使得自己上課時精神不能集中,容易疲勞、激動,常常失眠、健忘,最後醫生診斷為神經衰弱,結果只好休學,回家休息了一年。
在大學的那幾年,正值風華正茂的青春年華,是人生中最美好、最激動人心的幾年。同時,十八、九歲的年齡,也是充滿青春躁動的年齡。這幾年裡,除了偏科,酷愛文學、喜歡文科,休學、寫詩、踢足球、喝扎啤、做小生意......等等之外,還有很多屬於青春躁動期的怪異想法和舉動。我讀的是航空焊接專業,但卻幻想著回家做個種植養殖專業戶,老師在上面講高等代數,我卻在下面構思我的長篇小說,甚至想去雲南支邊支教,做一名園丁。並且真的是認認真真地寫了支教申請,鄭重地交給班主任老師。當然在得到了一番口頭鼓勵和表揚之後,最終是不了了之。
四年的大學生活是美好而又令人難忘的,同時,也是充滿著思考、探索、苦悶、迷惘的。可以說是歡樂與苦澀共存,迷惘與希望同在。在大學期間的這一系列表現——由個性突出的青年到偏科學生、到青春躁動的種種舉動;從早期的自卑到後來的過於自負,其根本的原因是對自己的認識不夠準確,不夠客觀,對自己的認知有很大的偏差。在這充滿激情,又充滿迷惘,充滿自信又包裹著強烈自卑,既滿含青春的熱情又充滿青春躁動的大學生活裡,老師的引導和鼓勵便非常的重要和必要,而引導的方法則尤為重要。比如,對於我的休學,早期的輔導員是用批評,否定,甚至壓制的方法,使得我益發逆反,也益發苦悶和迷惘;而後期的輔導員,則採取疏導、鼓勵、引導的方法,使我對自身、對學業、對未來有了更加清醒的認識,同時,也意識到了自己的草率和衝動。所以休學回來後,我幾乎是換了一個人,重新煥發了青春的激情和學習的動力,除了努力學好各門功課之外,還積極參加學校的各種社團活動和社會實踐,使自己重新變得自信和活躍起來。1986年,我圓滿完成了學業,順利地從北航畢業。在這裡,我要特別感謝我後來的輔導員紀老師、班主任王老師給我的引導、鼓勵和支持,使我能夠成為一名合格的北航畢業生。
二、雄關漫道,歲月崢嶸
景德鎮裡初試水
1986年的夏天,我從北航畢業後,被分配到了江西景德鎮昌河飛機製造廠,到廠裡報到後,被分配到了廠裡的技工學校,做了一名教師。在學校裡,除了上好每周的三四節課之外,日子過得閒散而又平淡,內心是既迷惘又躁動不安。後來,學校見我文學功底不錯,組織能力也比較強,於是便讓我做了學校的團委副書記兼校刊《綠草地》的主編。這讓我又重新燃起了青春的激情和工作的熱情,將《綠草地》辦得有聲有色。然而短暫的激情過後,一個嚴酷的現實問題擺在了眼前:一個月不到五十元的工資,既要支付自己日常必要的生活開銷,又要資助弟妹們讀書,捉襟見肘的生活,必須尋找出路!經過詳細的考察和認真的論證,畢業後的第一個投資創業項目便正式敲定了:與同學一起投資2000元,開了一間不足20平方米的小餐館。當時,我還是技工學校的一名教師,除了上課,便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放在了這個小餐館上,但終因缺乏經營餐館的經驗,最後這小餐館以欠下1000多元的債務為代價,無疾而終。
然而,當時每個月的工資只有六十幾元,要還清1000多元的債務,不吃不喝也要一年多啊!為了還債,為了改變困頓的生活窘境,也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窮則思變的現實壓力驅使著自己、不服輸的少年意氣驅使著自己,初嘗失敗的苦澀後,我並沒有就此止步。緊接著又承包了景德鎮四大飯店之一的翠雲飯店的一個餐廳,然而,由於當時的體制,社會風氣等等種種客觀原因,這個餐廳的經營仍然舉步維艱。為了全力投入這個自己認為是創業的餐廳的經營中,最後我決定孤注一擲,向單位提出辭職申請,當我把停薪留職的申請書交上去後,卻並不像想像中的順利,廠裡百般阻撓,最後是以每月向學校交150元管理費為條件,同意停薪留職。然而幾個月後,終因無力上交這筆「巨額」的管理費,學校最終以一紙除名決定將自己徹底推入到沒有退路的滾滾商海中。
沒有退路之後,便全身心地投入到了這個餐廳的經營中,事事親力親為,採購、做服務員、甚至連廚房掌勺的活都親自上陣,真可以用「嘔心瀝血」這個詞來形容了。然而到了年底,餐廳還是欠了近萬元的債務。為了還請這個債務,又倉促地上馬搞香腸,結果仍以失敗而告終。之後又做遊樂場,希望能扭轉局面,結果仍然顆粒無收。
景德鎮初試商海的失敗,使自己已經不可能再在那裡待下去了,唯一的出路是選擇離開,尋找新的機遇。1988年公曆的最後一天,在餐廳辦完了最後一單酒席後,我給副手詳細交待了善後事宜後,頂著凜冽的北風、陰冷的冬雨,離開景德鎮,踏上了開往成都的列車——
「昔我來時,楊柳依依:今我去時,雨雪飛飛….. 」
從此開始了數年倍嘗艱辛、顛沛流離的飄泊打工的生活。
漂泊路上歷艱辛
1989年新年來臨的前夜,我悄悄離開了景德鎮,頂風冒雪趕往成都。當時的日記裡曾這樣記錄:「元月一日,列車往湖南;二日,到了貴陽;五日,到了成都。漫長的旅途,有風蕭蕭兮易水寒的悲壯,更多的時候還是想起帶領紅軍進行二萬五千裡長徵的毛澤東…..」到了成都後,讓我始料不及的是,成都的同學因客觀原因並不能給我提供一個安身之所。在成都呆了幾天之後,我決定到福建投奔朋友,因為當時知道有個朋友家在晉江,並在晉江開了一間塑料廠。於是又從成都出發,馬不停蹄,風塵僕僕,先從四川經貴州,過廣西繞廣東到福建。到了晉江一看,哪知小小縣城,遍地都是塑料廠。到哪兒去找呢?那時也沒有電話,於是便一間一間廠去問,又到新華書店買了本晉江黃頁,仍是一無所獲,最後是從縣鄉鎮企業局打聽到了朋友的廠址,才沒有淪落到露宿街頭的地步。
朋友的工廠與其說是廠,還不如說是個作坊,而且對我的突然到訪毫無思想準備,對於收留我顯得很是勉強,但為了有個落腳之處、有份工作、有口飯吃,我也只好忍了。
在晉江打工的這幾個月,最讓我刻骨銘心的就是拮据、就是窮。因為朋友的工廠效益並不好,每月只能給我50元夥食費,而且給的還不準時,也不是一次付清。曾經手頭拮据到洗臉的毛巾用到只剩一條條絲線了,手上連一個子兒都沒有。買不起毛巾就用手洗臉,牙膏用完了沒錢買就只用牙刷刷牙。看來晉江也不是久留之地,於是決定去上海,找上海交大的同學。
交大的同學雖然很義氣,很哥們兒,但上海似乎也不歡迎我這位不速之客。在上海四處尋找、四處努力仍然找不到工作。住了些時日後,我決定給西安交大的一位學長兼大哥拍電報,大哥很快給我回了電報。回電雖然只有:「我在,速來」四個字,卻讓我感到了溫暖和希望。
到了西安後,我把我的情況跟這位學長和盤託出,大哥二話沒說給了我二十元。這二十元讓我一直感念至今。很快,學長為我解決了工作的問題——給學長與人合辦的研究所推銷電子理療儀。在那裡,我先後做過業務員、公關部副經理、駐廣州辦事處主任。這是一份全新的工作,使我從此告別了流浪打工的漂泊生活,雖然工作很忙、很累、經常出差,但我從沒感覺到累,總有使不完的勁。這段日子,是我離開景德鎮後過得最踏實、最舒心的日子。
然而,好景不長,由於研究所內部人事鬥爭的原因,我不得不離開西安,又一次走進顛沛飄泊的生活。下福建、上浙江,尋找各種機會,只要有一線商機,便千裡奔波,決不放棄,其中所受之苦是常人難以想像的。有一次,在常州火車站等一個約好的朋友,等了幾天都未等到,結果,除了回去上海的路費,連買一個茶葉蛋的錢都沒有了,三頓未吃、飢腸轆轆的肚子,聞著火車站旁香噴噴的茶葉蛋,硬是咬緊牙關,餓著肚子,挨到了上海……這一幕,讓我至今仍刻骨銘心,不能忘懷。
歐派之道成正果。
1990年,我來到了廣州推銷理療儀,成立了只有我一個人的駐廣州辦事處,自任主任。改革開放初期的廣州,商品經濟開始活躍,處處商機湧動。自己在舊貨市場花了幾十元買了一輛舊單車,帶著兩箱理療儀,開始了在廣州的闖蕩生涯。無論颳風下雨,無論寒冬酷暑,騎著這部舊單車,走街串巷。我走遍了廣州各家醫院、公園、大小藥店、老年活動中心,推銷這種理療儀。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兩年的辛勤努力,終於掘到了第一桶金。1992年,第一次以自己的名字註冊成立了一家公司——廣州科信新技術發展公司,自己任法人代表和總經理。開始了在廣州的新的創業生涯。這家公司除了繼續推銷浙江廠的理療儀外,自己也購買零部件組裝產品並銷售。經過兩年的努力,掘到了第二桶金。這時公司的資產已有幾百萬了。一次偶然的機會,發現整體櫥櫃在中國還是個空白,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城市化進度的不斷加快,房地產行業的迅速發展,我感覺到歐美式的整體櫥櫃將會在中國的城市家庭快速普及。包括整體櫥櫃在內的家居市場將會是一個巨大的市場。於是將這創業之初掘到的第二桶金全部拿出來,投入到整體櫥櫃的生產和銷售之中。最初以生產不鏽鋼櫥櫃為主,註冊名字叫「康潔」,經過兩年的市場試水,並通過打小廣告、搞小型展銷等營銷手段,均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同時發現整體櫥櫃行業潛藏著巨大的商機和市場。於是在1994年7月正式註冊成立了「廣州歐派櫥櫃企業有限公司」(廣東歐派家居集團有限公司的前身)。「歐派」成為了正式的註冊商標,歐派產品開始正式面市。
公司成立至今將近18年來,每年均以40%-50%左右的速度穩步增長,產品從單一的櫥櫃發展到包括整體櫥櫃、整體衣櫃、衛浴、木門、實體面料、商用廚具、家居裝飾、醫療器械等系列家居產品。目前,在全國800多個大中城市開設了2000多個歐派產品的專營商場,產品出口到全世界的6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銷售收入超過30億元,實現稅收超過1.5億元。歐派是國內第一個引入「整體廚房」概念的企業,開創了中國工業化生產現代櫥櫃的先河。
1995年,歐派率先導入「廚房與裝修一站式」服務。1997年,又率先在全國推出「貨比十家」誠信營銷和「質保金卡」服務。
2008年,當金融風暴肆虐全球的時候,我們牽手央視,成功舉辦了「歡樂中國行——魅力歐派」的大型文化活動,演繹了1+1>2的神話;2009年,又攜手美的電器、大自然地板、紅蘋果家具、雷士照明、東鵬陶瓷等五大行業龍頭品牌,發起組建「冠軍聯盟」,倡導「綠色家裝」,尋求行業「整合資源」的突破之道,也讓歐派在2009年成功地擺脫了金融危機的影響。同時,給了行業內廣大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以信心,帶頭探索了一條突破之路。
歐派櫥櫃先後榮獲 「中國名牌產品」、「中國馳名商標」的稱號。此外,歐派集團還是全國工商聯櫥櫃專業委員會會長單位。
目前公司人數將近8000人,我也從只有幾個推銷員的辦事處主任到幾十人的醫療器械廠廠長、到幾百人的櫥櫃廠廠長、再到擁有將近8000人的大型綜合性家居集團的董事長。這幾十年企業的迅速發展壯大,這幾十年的創業過程中,概括起來,我主要是抓住了下面幾個關鍵詞:
(1)人才:任何事業都不能靠一個人單打獨鬥來完成,必須依靠整個團隊,歐派以優秀的企業文化和創業氛圍,吸引了大批的優秀人員,在歐派這個平臺上,在歐派這個大家庭裡,我們共同合作,平等相待,朝著一個共同的目標——共同勞動、創造和分享。
(2)機制:公司自成立到現在共制訂將近200萬字的各種規章制度。公司上下,事無大小皆按章辦事,有章可循。同時,公司各個部門無論銷售、生產、行政、後勤,都形成了各種激勵、淘汰、監督等機制,使每個員工都在一個良性競爭的氛圍中發揮自己最大的潛能。
(3)企業文化 :歐派提出了「公平、光明、團結、自由」這八個字的企業精神,這八個字是歐派立業之本,是歐派文化的基石,在這八個字的原則下,我們搭建了一個讓所有參與者共同勞動、共同創造、共同分享的平臺,這八個字是歐派不斷成長壯大,並有朝一日成為百年參天大樹的根基。
歐派能從幾個人穩步發展到今天的規模,近二十年的持續成長,其中有很多原因,但有一個最根本的原因,那就是我們已得到時間檢驗的、並不斷充實和發展的企業文化、人才和各種機制,它是我們企業良好發展的基礎——歐派通過優秀的企業文化,不斷聚集更多的優秀人才:一方面,內部人才不斷成長,脫穎而出;另一方面,又築巢引鳳,吸引更多的外來人才,並且能夠使他們在這裡同化,快速成長,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同時,好的人才又進一步促進各種機制的完善和發展,機制的完善和發展又促進企業文化的建設,從而吸引更多優秀人才。歐派人才、機制和企業文化的良性循環,便構成了我們的事業不斷發展向前的原動力,這種良性循環所產生的軌跡,便是歐派不斷前行的靚麗風景線。
三、驀然回首,燈火闌珊
近代學者王國維曾引用三句宋詞來形容人生事業的三個境界,第一個境界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第二個境界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個境界是: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驀然回首間,人生已走過了大半的路程,自己飽含心血和熱情打造的事業也有了一定的規模,並且轉入了良性循環的正常發展軌道,雖然前面還有很多的坎坷波折,還有很多的暗流險灘,一不留神就會翻船,雖然前面還有很多的不確定性。就目前的情景而言,應該說基本走過了人生的第一、二個境界,來到了人生的第三個境界。
經歷了這麼多的坎坷挫折,風霜雨雪,最後獲得了一點點成功,取得了些許的成績,很多人常常問我,這一路走來,最大的感悟是什麼?首先,我想說的是,坎坷和挫折,或者說災難,它是一道坎,邁不過去,就會摔傷,摔殘,甚至摔死。邁過去了,它是人生的一筆財富,是受益一生的財富。這些坎坷、挫折和苦難,是留在血液中,生長在細胞裡的記憶,刻骨銘心,永遠無法抹去,而且會影響到你一生的思想和行為。我從早期的極左(激進)到現在的中庸穩健,甚至偏右(保守)的改變,與這些經歷均息息相關。
在自己的企業取得些許成功之後,也有很多人,尤其是很多學弟學妹們問我,要如何創業,如何才能獲得成功?自己適不適合創業?我的感悟和認識是:創業是一個快速創造財富或快速消耗財富的過程。創業之前一定要慎重縝密地分析論證,起碼要有這三種設計和思想準備:1、要清醒、理智地設計出成功與失敗之後進與退的路徑;2、失敗的後果會是怎樣,能否承受?3、失敗之後有時並不都不歸零,可能是負數(物質與精神方面),失敗之後如何完退?同時應正確地分析和判斷自己的個性、特質是否適合創業。因為每個人都有他的個性特質,俗語說:「性格決定命運」,不同的個性、特質決定了他適合從事何種類型、何種性質的工作。就猶同每一種材料都有自己的特性,任何材料都只能在一定的範圍內進行鍛造一樣。比如鋼,它可以鍛造成不鏽鋼、耐磨鋼,但無論如何加工,它不會變成金,金很昂貴,但它卻變不成鋁,更不可能變成鋁鈦合金,不能造飛機;而鋁很輕,卻變不成塑料……一個人必須首先弄清楚自己是什麼材料。「人貴有自知之明」,能有自知之明者可成「貴人」。
其次,創業者必須具備一些基本的特質:(1)預見力和創造力:敏銳洞察人和事可能發展的方向和狀況,並能及時拿出不同的有效的方法來應對;(2)縝密的系統思維能力:能站在合適的高度,調控你需要掌控的人和事;(3)有較強的自制力;(4)有較好的度量、氣度。
創業一定要穩健,要先積累足夠的經驗、知識和資源,等待適合的創業時機。不適合創業就先就業。就大多數人而言,也許永遠就業比創業更有利。創業不可強為、不可模仿,甚至也很難訓練。
人的智力、才能分很多種類型;有的人適合搞研究,有的人適合搞管理,有的人適合從政,有的人適合從商。我在企業管理和經營上有一些心得、取得了一些成績,並不是我有多麼歷害、多麼優秀、多麼了不起,而只是某些方面的持質(如企業管理)更突出些,更適合搞企業一些,比別人更用心一些而已。除此之外,更無特別之處。
一個人對自己的認知更加深入、更加全面、更加準確之後,他便會更加慎重、更加穩健、更加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對自己認識,對世界的認識更多更深之後,會愈發覺得自身的平凡和渺小,反過來,對自身的認識也會更加的全面和準確。「夜郎國」之所以「自大」,是因為他不了解外面的世界,不知道外面有一千億個恆星系,因而也不能對自身有一個正確的認知。我早年在床頭裡掛的座右銘是「天生我才必有用」,現在掛在我辦公室裡的是「山外有山」。從這一變化中,也印證了自己對外界,對自身認知過程的一個轉變。
我現在每周工作五天半,一般情況下不加班,我也不主張公司的員工加班。除了工作之外,我覺得家庭和健康也同樣重要,同時,學習和娛樂也不可或缺。我常常在想,努力工作,事業成功的目的是什麼呢?除了盡應盡的社會責任外,就是讓你的生活質量更高,讓你的家庭、事業、健康、學習、娛樂等方方面面更加和諧統一,這既是我們努力工作,追求事業成功的目的,也是我們想要實現的生活願景。所以,我每周除了工作之外,還會拿出一定的時間陪伴家人,每天堅持半個小時以上的身體鍛鍊,拿出一定的時間來閱讀和學習,同時也會適當參與一些娛樂活動。生活的方方面面和諧統一了,又可以反過來提高工作的效果,提升大腦思考的清晰度和敏銳度,因為,我工作的一半時間是在思考。試想,如果不顧一切地追求事業的成功,而忽略了生活的其它方面,即使哪一天真的成功了,但卻讓家庭、或者健康或者其它的方面出了問題,而不能夠使家庭、事業、健康等和諧統一,那這個成功又有什麼意義呢?
古語云「無欲則剛,有容乃大」。其實是告訴我們欲望沒有止境,人也不可能無止境地追求或滿足各種欲望,人關鍵的是要根據主客觀的條件,制定一個切實際可行的目標和願景,這樣你就可以從容淡定,腳踏實地地去努力,而不需要去想一些非常規的辦法,不擇手段地去實現它。做什麼事情,都應該有周密的計劃,設想種種的可能,並留有餘地,萬一達不到你的最高標準,還可以退而求其次。這樣人就可以活得從容,活得灑脫,就可以做到「無欲則剛」。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就不努力、不進取了,我們還將會一如既往地努力和探索。
我認為,中國的準市場經濟才開始不到二十年,以中國之大,以中國人的智慧和勤奮,將來必定會出現一些世界級的企業家,你我也許可以成為其中的一員,但即使不能夠,那對企業規律探尋、思索、苦苦追求的過程,也是人生的特有感受和快樂!
我的目標是,與我的同事一起,盡力將歐派打造成受人尊敬的、被人愛戴的、中國著名的、國際上亦有一定影響的家居集團。
「路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願以此與學弟學們共勉!
(本內容屬於網絡轉載,文中涉及圖片等內容如有侵權,請聯繫編輯刪除。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及投資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