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劇的2019:市場慘澹,內容燦爛

2020-12-20 騰訊網

截止2019年12月2日,國內全年共有4346家影視公司和工作室關停,同比2018年增長38%,對比影視行業大熱的2015年,關停數據翻了近十倍。

作者 | 沈丹陽

編輯 | 趙思強

2019年的劇集行業是分裂的。

對觀眾來說,這一年的國產劇,有眾多無比燦爛的「高光時刻」。

年初,《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上線,官家庶女盛明蘭,在內宅中忍辱負重,歷經磨難,只為護得所愛之人周全。在她遇到二叔後,他說「我在男人堆裡算老幾,你在女人堆裡就是老幾」。

春天,「作爸」蘇大強登場,他要喝手磨咖啡,住大三居,愛上了蔡根花寶貝,闖了禍會說「這事兒真不怪我」。他讓觀眾知道「做家人久了,難免會有積怨」,也讓觀眾懂得「你可以選擇不原諒,但也可以選擇放下」。

初夏,《陳情令》火熱開播,「夷陵老祖魏無羨」與「雅正端方藍忘機」圈粉無數。藍忘機曾對兄長說,「我想帶一個人,回雲深不知處,帶回去,藏起來」;高考季,喬英子對虎媽宋倩說「我不是非要去南大,我就是想要逃離你」;盛夏,「上頭」男友韓商言在遊戲中,罩著佟年,跟隊友們說「我家小孩,我會擔待」。

秋冬,範閒帶著他的五個「爸爸」來了,一路打怪升級,順風順水,卻在第一季結局中遇刺身亡。他曾說「這個世道很變態,你若不變態,怎麼玩轉得過來。」

在這些高口碑國產劇的背後,行業自身卻經歷著數年來,最嚴峻的挑戰。

文娛市場投資遇冷,創五年內新低;全年上線劇集,比2018年下降21%;政策規範下,國產劇集數「大縮水」,不得超過40集;古裝題材受限,備案數較2018年暴跌68%,播出數量驟減四成;IP劇熱潮褪卻,由2018年的95部,減少到2019年的75部,其中網絡IP劇走高,電視IP劇走低。

影視寒冬過去了嗎?

「沒有,並且還會持續。」 2019年6月,劇組工作人員予安就知乎中「影視寒冬已經過去了嗎?」一問,分享自己的經歷。

予安在這個行業有段時間了。他一開始做場記,後來做現場副導演,也做過統籌,還曾擔任聯合編劇,完成了一整部電視劇劇本。

「就我而言,第一次體會到影視寒冬,是在18年年中的時候。」 予安當時在太原,為一部即將開機的戲做統籌助理。

在開機儀式上,製片人對現場的工作人員說,「現在全國在拍的影視劇加起來,包括電影、網劇和網大,總共不超過六十部,我們能有活兒幹,已經比待業的數十萬影視行業人員要幸運得多。」

2018年6月,「陰陽合同」事件曝光。影視劇查稅政策收緊,稅率上升,很多籌備中的戲不得不停下來,已經開拍的只能削減預算。

「基本都是一下子砍掉三分之二,大製作不敢上馬,小製作很多,他們(小製作)本就沒有多少投資,所以受影響較小。」 劇組民工戊辰,在知乎同一個問題下寫道。

戊辰以往每年都會接三到四部戲,一年中大概八到十個月是在劇組中度過的。2018年,他上了兩個戲之後就一直賦閒在家。

很多人盼望,2019年一切都會變好。但這一年的春天,並沒有為影視行業帶來一絲暖意。

稅務風暴還在持續,「限古令」又橫空出臺。

2019年3月22日,網傳廣電總局規定,從即日起至6月,包括武俠、玄幻、歷史、神話、穿越、傳記、宮鬥等在內的所有古裝題材網劇、電視劇、網大都不允許播出。已播出的撤掉所有版面,未播出的全部擇日再拍。

除了已完成播放的《知否》和正在播出的《東宮》,前半年整個劇集行業再無高口碑古裝劇。四月,《東宮》也因「內容優化調整」被暫時下架。

此時,戊辰已經在家待業七個多月了。

戊辰表示,行業巨大的變動,給影視幕後人員帶來的衝擊非常大。大多數的幕後人員是自由工作者,靠自主接活為生。這意味著,他們沒有固定的工資,行業蕭條時,便只能在家「坐吃山空」。

予安為了給網友直觀地展示那時的行業現狀,引用了某資深製片人統計的一組數據:2016年10月全國組訊約有2000個,2017年10月驟減為200-500個,2018年10月再度減少為100個左右。而截至2019年4月,只有大概60個組訊。(組訊,即劇組訊息,可理解為開機的劇組數量)

下半年開始,「限古令」稍有放鬆,《陳情令》《長安十二時辰》《宸汐緣》火熱開播,古裝劇市場稍有回暖。年末,《慶餘年》《鶴唳華亭》《大明風華》上線,業內人士看到一絲曙光。

但整個行業已經嗅到了大環境對古裝劇的不看好,紛紛倒戈。

據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電視劇製作備案中,僅有7%為古裝劇題材,較之2018年同期的177部,下滑68%。

圖源:貓眼研究院

一度盛況空前的古裝劇拍攝基地——橫店影視城,也在「渡劫」。

「橫漂」了四年的群演劉雲龍依稀記得,2016年橫店劇組人滿為患的情景。他對齊魯晚報的記者說,當時群演特別多,劇組也不差錢,需要用人,就一車一車的拉走。活兒遍地都是,只要群演想幹,可以一個月天天接活不間斷,一天可以連演好幾場,「躺屍」或被「打死」好多回。

「一部大製作劇可能需要成百上千群演,多部劇同時拍,大家都有活幹。現在即便是多部網劇,也抵不過一部大劇的用人量。」 劉雲龍說,2019年,古裝劇大組少,劇慌嚴重。「沒錢掙,幾百塊的房租也交不起。」

很多「橫漂」選擇離開,自尋出路。

2019年,橫店的開機率較上一年,減少了近一半。為了求生,橫店影視城在12月17日宣布,「旗下所有攝影棚,將向電影及現代、當代、科幻題材類型的電視劇組免費開放」。此舉之下,橫店影視城雖讓利數億元,卻為自身樹立了「扶持多元優質內容」的形象。

與影視行業一起冷卻的,還有文娛資本市場。

「前幾年,一些傳統行業的熱錢批量湧入,市場資金充裕。隨著狂熱的資本』衝』進來的,是影視行業的供給空前增強。各個創投圈的路演中,影視類項目能佔3成以上,很多影視劇拿著PPT就能拿到錢。」君和傳媒CEO李軍對每日經濟記者說。

虛火的資本市場降溫很徹底。2019年娛樂傳媒行業投資總額約為85.11億,同比2018年,下降了78.7%。

圖源:藝恩

據天眼查數據顯示,截止2019年12月2日,國內全年共有4346家影視公司和工作室關停,同比2018年增長38%,對比影視行業大熱的2015年,關停數據翻了近十倍。

關停的公司、工作室中,83%成立時間不到五年。

冰冷、難熬,是整個文娛行業在2019年的寫照。

「大家要在冰水中分食蛋糕。中國娛樂圈面對的,如同是平地出現的驚濤駭浪,直接把人打回原形。」 騰訊新聞副總編輯,楊瑞春在《2019年娛樂白皮書》前言中寫道。

內容為王,巨浪淘沙

影視寒冬之下,有人苦苦支撐,也有人失意離場。

「時間會獎勵那些保持清醒、咬牙做事、敢於創作的人,他們沒有被殺死,反而變得更強大。」 楊瑞春從另一個角度看2019年的影視行業,稱其為「巨浪淘沙」。

與2019年產量大幅下滑對應的,是國產劇佳作頻出,口碑與熱度雙高。TOP30劇集的豆瓣評分均值由2018的5.96,上升到2019年的6.51。

圖源:藝恩

頭部劇集中,現實主義題材佔比大幅提升。

《都挺好》憑「原生家庭之痛」引發媒體熱議;《小歡喜》以「中國式家長控制欲」等話題橫掃微博;「蘇明城打人」 「喬英子跳海」 等強情節不斷戳中社會痛點,賺足了觀眾的眼淚。

圖源:騰訊娛樂白皮書

時逢祖國70周年,現實主義獻禮劇《外交風雲》《在遠方》《奔騰年代》《激情的歲月》,從沉重的軍事題材,轉為關注建國後,沉浮在各行各業的普通人故事。觀眾對此更能「感同身受」,《在遠方》收官時成為雙臺當時的年度收視冠軍。

現實主義題材也在不斷多元化。

懸疑劇《破冰行動》改編自真實刑偵案件「雷霆掃毒」,豆瓣評分高達8.4;小眾電競職場愛情劇《親愛的,熱愛的》引發了觀眾「軍訓式追劇」,「自來水式」宣傳;年末熱映的奇幻懸疑愛情劇《想見你》,全程反轉高能,以男女主雙向穿越的劇情,帶領觀眾在時間閉環中,尋找起點。

另一邊,古裝劇多年來蟬聯「劇王」的局面終於被打破。

據藝恩數據統計,2015年—2018年間,年度最佳國產劇分別為《羋月傳》《青雲志》《楚喬傳》《知否知否》,2019年,佔據榜首的是《親愛的,熱愛的》。

圖源:藝恩

遇冷又受限,2019年古裝劇的數量大幅減少,但高口碑、高熱度的「爆款」,卻比往年更多。

IP改編劇《陳情令》率先「出圈」。

開播一周後,「忘羨CP」頻上熱搜。隨著劇情深入,該劇在豆瓣上的評分觸底反彈,由4.8分飆升至8.3分,評論人數超過67萬。在飯圈核心粉絲的帶動下,《陳情令》不斷擴大自身的受眾群體,漸進式地打破圈層壁壘,成為口碑飆升最快、評分上漲最高、全年熱度第一的國民爆款。

圖源:藝恩

之前數次失靈的「大IP+小鮮肉」模式,曾一度被行業唱衰,IP劇總體數量也從2018年的95部,降低到2019年的75部,且多數通過網絡播出。《陳情令》的成功再一次向市場證明,「黃金模式」或許不再適用,但影視行業迎來了「後IP時代」。

後IP時代中,劇集改編的方向與風格也迎來拐點。

IP作品本身的內容創新度、與當下受眾興趣的契合度,以及與以往劇集的差異度,成為了製片方更看重的元素。在市場與觀眾都愈加理性的時代,靠頂流明星帶劇不再可行,而好的劇集作品,卻可以快速「造星」。《陳情令》收官後,微博熱度不降反飆升,相關視頻內容更是佔領了B站,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成為陳情令女孩們為「忘羨CP」打call的重要陣地。

圖源:騰訊娛樂白皮書

《陳情令》的爆火,也印證了2019年IP改編劇的另一大趨勢:大女主IP劇走向低迷,一度不被看好的男頻IP劇,強勢崛起。

同在暑期檔播出的男頻IP劇《長安十二時辰》,也引起了追劇狂潮。

「易烊千璽」加「雷佳音」的雙男主模式,配以工業化的影視製作,該劇為觀眾呈現出一幅恢弘的盛唐氣象。相傳,劇組在搭建上花費近5000萬,只為還原歷史中長安城的波瀾壯闊。精美絕倫的服化道、跌宕起伏的劇情、與撲朔迷離的發展走向,無不體現了國劇製造業的升級。

劇集播出一周後,西安旅遊熱度上漲22%。根據天貓圖書與書旗小說公布的數據,2019年8月期間,《長安十二時辰》的電子書閱讀量和紙質書銷量分別上漲達818%和862%,

IP改編劇的熱潮,並未停留在暑期檔。

年末,《慶餘年》《鶴唳華亭》《大明風華》《劍王朝》四部大IP紛紛上映。根據毒眸報導,截至2019年11月,年度TOP20的劇集中,IP劇佔14部,且14部劇集的豆瓣評分均值,較往年大幅提升。

縱觀2019年的劇集行業,在市場驅動與政策規範下,超長「注水劇」如泡沫般消失,流量劇減少,品質劇贏得多方青睞,觀眾審美需求日益多變,打造國民級爆款難上加難。

國產劇的製作需要回歸作品本身。

內容為王,是不變的規律。

又是一場網際網路巨頭大戰?

2019年,網絡劇的影響力進一步提升。在全年上線的351部劇集中,網絡劇佔比63%,在年度國產劇TOP10熱度榜與好評榜中,網絡劇同樣佔據大半江山。

網絡劇繁榮的背後,是「愛優騰」三大在線視頻平臺的博弈。

自2014年進入公眾視野,在線視頻行業的市場規模已超百億。據QuestMobile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6月,中國視頻用戶規模已超過9億。其中,愛優騰三大平臺組成的第一梯隊,用戶滲透率高達80.2%,遠超第二梯隊中,B站與芒果的9.2%。

三大平臺雖在內容策略上,各有不同的打法,但網絡劇卻是三家的「必爭之地」。

在頭部網絡劇市場中,騰訊視頻一家獨大。

圖源:藝恩

據藝恩數據統計,2019年度TOP30網絡劇中,騰訊視頻覆蓋17部,TOP10網絡劇中,騰訊視頻獨佔8席,其獨播劇《陳情令》更是佔據年度網絡劇榜首。在這一年,各大平臺為了凸顯差異,獨播劇超過以往聯播形式,以62%的佔比成為主流。從TOP20獨播劇來看,騰訊視頻以10部領先,在TOP10獨播劇中,獨據5席。

騰訊視頻靠熱度領跑,愛奇藝則以量取勝、多棲發展。

圖源:藝恩

整個獨播劇市場中,愛奇藝以44%的佔比,領先於騰訊視頻的22%,和優酷的20%,《破冰行動》更是成功出圈,這部緝毒題材的獻禮劇開闢了一種新的合作模式,由公安部牽頭,愛奇藝負責創作、生產與排播。

獨播劇之外,2019年興起了「雙平臺拼播」現象。騰訊視頻與愛奇藝合作拼播《親愛的,熱愛的》《小歡喜》《慶餘年》《從前有座靈劍山》,減輕了雙方的成本壓力。

年末,騰訊視頻和愛奇藝再次聯合,在《慶餘年》上嘗試超前點播。

圖源:豆瓣

這種點播形式,被大眾輿論評為「吃相難看」,但卻真實地展現出:變現壓力下,平臺急切的求生欲。

雖然騰訊視頻與愛奇藝的付費會員,均在2019年破億,但「愛優騰」三大平臺常年虧損的局面並未好轉。「會員+廣告」的商業模式已經無法維繫平臺的內容價值,影視寒冬下,資本熱潮褪卻,廣告主對在線視頻平臺的投放預算縮減,三大平臺的會員增長幅度也步入瓶頸期。

超前點播並沒有解決平臺的盈利危機,反而將其推向風口浪尖,引來大量爭議。如何提高會員服務質量,制定合理的收費標準,成為三大平臺在2019年末集體反思的問題。

對於平臺來說,在內容成本支出上的壓力,還需回歸內容本身,尋找解決的答案。

壹娛觀察曾將愛奇藝與Netflix的財報做過對比(後者是全球第一在線視頻平臺)。赫然發現,愛奇藝每年在內容採購上花費近200億元,但90%的視頻內容在一年後便無人問津,付出的成本需在一年內看到有效回報;而Netflix平臺所採購的內容,90%可在四年內反覆被用戶消費,平臺的回血時間被極大拉長。

表面來看,是中國消費者對內容「喜新厭舊」的程度高,注意力轉移快。

但事實並非如此。

優酷2019年會員內容有效播放第一名,依舊是《甄嬛傳》,這部劇自2011年播出以來,至今每天有300萬左右播放量。《琅琊榜》《大江大河》等經典劇,在騰訊視頻的長尾播放榜單中,也位列前十。

如此看來,「愛優騰」連年虧損的原因之一,是國產劇的內容壽命普遍過短。爆米花劇易得,經典難求。

2019年,也是「新物種」頻頻誕生的一年。

互動視頻與豎屏劇,通過各大視頻平臺,走入大眾視野。

2019年6月20日,愛奇藝推出了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互動劇《他的微笑》。隨後,騰訊視頻和B站也相繼推出了各自的互動視頻技術標準,但互動視頻並未爆發,騰訊視頻和優酷計劃推出的互動劇《拳拳四重奏》與《大唐女法醫》均未播出,愛奇藝後續也再無動作。

圖源:豆瓣

在抖音與快手等國民短視頻的倒逼下,愛優騰平臺也開始聚力豎屏劇,每集平均時間在5分鐘左右。

騰訊視頻推出豎屏劇《我的男友力姐姐》;優酷在2019年8月啟動《加油吧思思》豎屏劇項目;愛奇藝更是將二者融合,在豎屏劇《生活對我下手了》中融入互動功能。

圖源:豆瓣

除了三大平臺外,短視頻平臺也在進行著豎屏劇的布局。快手上線「小劇場」板塊,下分包括戀愛、霸總、逆襲、鄉村等主題在內的14個模塊,人氣最高的豎屏短劇《這個王爺我想退貨》,總播放量近3億。抖音入局稍晚,在2019年末推出的豎屏短劇《曼曼今天遲到了嗎》,粉絲破180萬,點讚數破1300萬。

5G時代的到來,在線視頻平臺即將有更多的發展空間。

超高清、沉浸式、強交互,將成為未來視頻內容的前進方向。

2020,國產劇有啥新動向?

站在2019農曆年的歲末,踮起腳眺望2020年的劇集行業。

即將到來的,可能是存量搏殺時代。

從「愛優騰」三大平臺公布的2020年劇集清單來看,愛奇藝劇集數量最多,超過百部;優酷片單不足30部;騰訊即將上線的劇集有36部。平臺網劇的總儲備量,較2019年相比下降了三成左右,其中騰訊視頻降幅超過50%。

從內容上來看,2020年的古裝劇題材仍將處於嚴控狀態,每個影視平臺每月限上一部古裝劇。換種角度來看,政策的調控讓古裝劇不斷「去劣存優」。

《孤城閉》《有翡》《三生三世枕上書》《將夜2》

圖源:豆瓣

《孤城閉》將為觀眾還原一個風起雲湧的北宋,講述宋仁宗的傳奇人生;《有翡》是趙麗穎的回歸之作,搭配流量小生王一博,關注度不容小覷;《青簪行》則將歷史與懸疑相結合,講述愛情故事。演員陣容上,是2019年當紅小花楊紫,與頂級流量吳亦凡;《將夜2》《三生三世枕上書》《大宋宮祠》等古裝劇也將陸續上線。

於2019年出臺的「限集令」將在2020年持續生效,即將播出的大部分劇集,長度基本都控制在40集左右,以往70集的「超長劇」已被行業淘汰。

現實主義題材依舊是2020年劇集行業的中堅力量。

職場劇將迎來大爆發。

《賣房子的人》《完美關係》《平凡的榮耀》《正青春》《了不起的兒科醫生》等劇覆蓋了房地產、公安、金融、化妝品、醫療等行業。力圖聚焦職場、擊中社會痛點的同時,引起公眾的共鳴。在劇情上,職場劇能否擺脫以往的「外行」、「不專業」、「浮誇」等標籤,還需上線之後見分曉。

《賣房子的人》《完美關係》《平凡的榮耀》《正青春》

圖源:豆瓣

除此之外,關注中國家庭,展現普通人生活的時代劇《小捨得》《三十而已》《生活待我如初戀》也將播出;現代愛情劇《餘生請多指教》《若你安好便是晴天》《蝸牛與黃鸝鳥》等仍將以「流量明星+甜寵劇情」 的方式,面向年輕觀眾。

時代獻禮劇《大江大河2》也將上線,據傳《人民的名義》系列劇《人民的財產》也有可能在2020年播出。

從即將播出的劇集演員陣容來看,2020年高頻出境的男演員為靳東、王凱、朱亞文、秦昊;女演員則是吳謹言與李一桐。

圖源:FUNJI

當然,殺出重圍的「黑馬」,年年都有。

2020年,也一定會有「意外出圈」的劇集與演員。

連年虧損的「愛優騰」三大平臺,在這一年有可能會探索新的變現方式,「有區別、分等級的會員付費」也許會更加普遍。

三大平臺外,網絡劇集行業將迎來新玩家。

長視頻將與短視頻狹路相逢,賽道重疊加劇。

無論視頻長短,爭奪的都是「用戶時間」。在短視頻的擠壓下,劇集爆款的「二八法則」正在變為「一九法則」,頭部劇集的市場份額不斷變小,10%的贏家,將獲得行業90%的利益。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長視頻與短視頻也並非此消彼長。

觀眾可以利用碎片化時間,在抖音、快手上追劇,說明長劇集正在藉助短視頻實現「出圈」。而抖音、快手上劇集相關的短視頻,也在利用長視頻的素材,實現著流量獲取與商業變現。

2020年,是個萬物互聯的時代。

行業的競爭,將不再局限於某個單獨領域,眾多平行賽道中的玩家在「跨界競爭」。

國產劇也將走向新的十年。

參考資料:

[1].《國產劇的震蕩期與新格局:2019年中國劇集市場研究報告》.藝恩解決方案中心

[2].《進退之間:2019年國產劇的精品化趨勢》.貓眼研究院.2020年1月15日

[3].《2019騰訊娛樂白皮書》.騰訊娛樂

[4].《國劇前瞻:2020,誰是下一個出局者?》.文娛價值觀.2019年12月17日

[5].《建立「長尾坐標」才能拯救虧本的視頻平臺》.壹娛觀察.2019年11月14日

[6].《盤點2019:在線視頻迎短視頻衝擊,優質內容與付費會員成必爭之地》.36氪的朋友們.2020年1月16日

[7].《視頻戰爭2020:站在了終局的面前》.金葉宸.2020年1月17日

[8].《展望2020:國產劇市場分析》.新劇觀察.2019年10月15日

[9].《「上頭」的2019國產劇:是時候展現真正的技術了》.娛樂產業.2019年12月30日

[10].《2020年,會不會有陳情令級別的爆款劇?》.FUNJI種瓜基地.2020年1月6日

[11].《2019國劇爆款總結:一份電視人辛苦勞作一年的成績單》.新劇觀察.2019年12月13日

[12].《「愛優騰芒」2019與2020的入局與布局》.搜狐新聞.2019年1月16日

[13].《獻禮劇為什麼不「打鬼子」,改行「創業」了?》.毒眸.2019年11月26日

[14].《2019年劇集行業盤點:慶餘年改變不了古裝的冷,小歡喜才是行業的小歡喜》.毒眸.2019年1月5日

[15].《2019年大洗牌,多少影視公司「洗洗睡了」》.穀雨數據.2020年1月12日

備註:「蝟看文娛」是一關於文化娛樂領域的欄目,細分「娛刺兒」帳號,專注綜藝、飲食、音樂等領域的選題報導,刺探未來文娛產業的方向。

END

內容產業報導第一新媒體

刺蝟公社是聚焦內容產業的垂直資訊平臺,關注領域包括網際網路資訊、社交、長視頻、短視頻、音頻、影視文娛、內容創業、二次元等。

相關焦點

  • 國產爛片多 劇荒了?2019年的國產好劇推薦 補劇必看
    想必有不少觀眾的已經劇荒了吧。下面給大家盤點一下2019年的國產好劇。《都挺好》2019年第1部豆瓣高分劇。以往國產劇女性的形象一貫都是無理取鬧。這部劇的女性正常到讓你覺得自立又堅強。以往電視劇都是可憐天下父母心,終於有部電視劇給你講了奇葩父母。
  • 國產劇2020:不能爆紅,那就「爆雷」
    然而,一部劇被瘋狂嘲諷未必沒有好處,我們時常將「黑紅」概念灌輸在流量明星身上,這種邏輯若要用到一部劇上也恰為合適。《燕雲臺》、《鹿鼎記》儘管口碑評分日漸慘澹,網友口誅筆伐,可熱度卻遲遲居高不下。或許,對於很多主創來講,眾嘲狂潮總好過平靜如水。國產劇,要評分還是要熱度?不可否認,爛劇出收視,且網絡發酵能力可見一斑。
  • 國產劇2020:不能爆紅那就「爆雷」?
    然而,一部劇被瘋狂嘲諷未必沒有好處,我們時常將「黑紅」概念灌輸在流量明星身上,這種邏輯若要用到一部劇上也恰為合適。《燕雲臺》、《鹿鼎記》儘管口碑評分日漸慘澹,網友口誅筆伐,可熱度卻遲遲居高不下。或許,對於很多主創來講,眾嘲狂潮總好過平靜如水。國產劇,要評分還是要熱度?
  • 國產劇2020:不能爆紅,那就「爆雷」
    然而,一部劇被瘋狂嘲諷未必沒有好處,我們時常將「黑紅」概念灌輸在流量明星身上,這種邏輯若要用到一部劇上也恰為合適。《燕雲臺》、《鹿鼎記》儘管口碑評分日漸慘澹,網友口誅筆伐,可熱度卻遲遲居高不下。或許,對於很多主創來講,眾嘲狂潮總好過平靜如水。國產劇,要評分還是要熱度?不可否認,爛劇出收視,且網絡發酵能力可見一斑。
  • 2019年至少百部國產片票房慘澹,最低184元
    2019年至少百部國產片票房慘澹,最低184元 2020-01-19 14:59:35 來源:新京報  |  作者:佚名 | 字號:A+ | A- 據新京報記者統計,剛剛過去的2019
  • 買完《流星花園》買《天盛長歌》,Netflix也開始煲國產劇了嗎?
    跟投拍《紙牌屋》、《超感獵殺》這種超大製作相比,引進國產劇的費用大概只佔Netflix內容預算的零頭。而國產劇看中的是Netflix滲透了19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渠道,但憑此就宣告出海成功,還為時尚早。而在美國主流評分網站IMDb上,國產劇大多點評寥寥,並且打分者大多來自非美國地區用戶(Non-US user)。
  • 90後是被國產劇的悲慘結局虐大的
    這種電視劇的內容主線常常涉及時代的變幻無常,或是戰爭、江湖、權謀這些註定血雨腥風的劇情,沒有一個人能獨善其身。「萬箭歸宗」是《楊門女將》給無數少女留下的心理陰影古裝劇和年代劇的確很容易通過「殺死」那個角色以達到悲慘虐心的目的,但也有很多劇BE得殺人不見血。
  • 綠豆市場慘澹運行,價格漲跌兩難
    但從11月份以來新陳綠豆成交慘澹,部分地區報價雖有上漲,但綠豆整體成交低迷,多數糧商小單成交。  因新季綠豆質量嚴重下降,出成率普遍不高,同時新季綠豆產量較上年減少30%,導致綠豆整體供應量大減。綠豆成交慘澹,價格平穩運行新季綠豆上市後,價格持續偏強,但今年國產綠豆價格高且出成普遍不如往年,從11月份以來產區綠豆走貨不如前期,因價格高部分糧商需求量下降,或是採購低價進口綠豆,導致國產綠豆銷量減少,近期多數糧商小單成交。
  • 2019國產劇前瞻
    《古董局中局》延播至2019開年,播出平臺也由東方、江蘇衛視變成了騰訊視頻獨播,愛奇藝《黃金瞳》終於定檔1.16。 影視行業會遇「寒冬」沒錢,但絕不會缺劇。 適逢改革開放40周年和建國70周年,面對2018遺留劇目較多,同時又有新劇力爭衛視排播和佔視頻網站一席之地,2019國產影視劇將是面臨「檢驗」、「淘汰」與「獻禮」的一年。
  • 國產劇,在縮水?
    這種集數變更似乎預告著國產劇「變短」的趨勢。對於曾經被又臭又長的「注水劇」影響過觀看體驗的觀眾們來說,這顯然是「喜大普奔」的事。國產劇頻繁變更集數僅憑一個月的電視劇備案通報,其實並不能印證國產劇變短的趨勢。
  • 那些被Netflix購買的國產劇,出海結果如何了?
    國產電視劇走出國門當然值得驕傲,這也是一些劇的宣傳地方,可是這些出口到海外的劇,海外成果卻如何呢? 這一部部中國古裝歷史劇的收視慘澹之後,NETFLIX又將目光轉向了有些類似美劇的懸疑罪案題材類型的國產劇。 像之後採購的《白夜追兇》、《無證之罪》以及《河神》等幾部劇,都是劇情設計燒腦,推理緊密,在同類型題材的國產影視劇中以精品著稱。 以2017年的爆款《白夜追兇》為例,其在優酷上拿到近60億的播放量。
  • 盤點2000年五部最經典的國產劇,《春光燦爛豬八戒》排第二位
    最近幾年的優質國產劇越來越多,大家可以選擇看的電視劇也更多,說到國產電視劇,很多朋友都比較喜歡看一些經典的老劇。最近小編又一次回味了2000年比較經典的國產劇,一晃也是20年前的了,快來看看這些國產劇你看過嗎?
  • 2019國產爛劇大盤點
    「流量」是2019的熱詞在見證了一年一波流量明星誕生的演藝圈,「演技」這個詞越來越陌生老戲骨當起了配角,襯託著「流量」小生(小花)的演技開掛即使沒有讓觀眾記住的角色,但依然能在大屏幕上發光發亮演藝圈熠熠生輝,演技圈卻迎來了史上最冷寒冬各種綜藝輪番上陣,不是爭奇鬥豔,就是比誰的演技更尷尬
  • 限集令、軍訓式追劇、清庫存……2019年劇集市場六大現象
    2019年的中國劇集市場,跌宕起伏。從整體來看,2019年上線劇集總量下降顯著。根據騰訊發布的《2019年騰訊娛樂白皮書電視劇篇》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2019年,劇集上線總量分別是342部、360部和306部。國產劇備案及發行數量繼續下行,較前一年下滑16%。
  • 限集令、軍訓式追劇、清庫存…2019年劇集市場六大現象
    2019年的中國劇集市場,跌宕起伏。從整體來看,2019年上線劇集總量下降顯著。根據騰訊發布的《2019年騰訊娛樂白皮書•電視劇篇》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2019年,劇集上線總量分別是342部、360部和306部。國產劇備案及發行數量繼續下行,較前一年下滑16%。
  • 2019豆瓣評分最高的華語電視劇top10 豆瓣評分最高十大國產劇
    日前,豆瓣官微總結出了2019年年達十大華語電視劇,總結出今年國產劇中豆瓣評分最高的10部電視劇,快來看看你都看過幾部吧。2019年豆瓣評分最高的華語電視劇top10  2019年華語片市場多少還是掙了一口氣的,特別是網劇,可以說精品真的是不少,盤點豆瓣上評分最高的10部國產劇,下面這幾部作品都上榜了,一起來看看你都看過幾個吧。2019年評分最高的華語劇集:1.
  • 近三年未消化國產劇:《勝算》《愛之初》等劇登上一線衛視黃金檔
    近三年未消化國產劇已達被迫壓縮內容採購成本的衛視平臺購入積壓劇,於製作公司、平臺而言,都是好事。但,廣告收入教做人,一味指望積壓劇填檔,是解不了衛視平臺的燃眉之急的。想翻身? 近三年591部劇待播,消化口窄導致大批劇目積壓 2017——2019年,累計有259部劇已通過審查未播出;2019年已開機電視劇中
  • 復盤 | 2019院線動畫電影市場
    2019年暑期檔《哪吒之魔童降世》(下文簡稱《哪吒》)實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同時票房達50.02億(數據選取日期為2019年12月31日)元成為今年(2019)年冠。2015年《西遊記之大聖歸來》(下文簡稱《大聖歸來》)以9.6億的票房,將國產原創院線動畫電影帶入大眾的視線,為行業帶來諸多信心。
  • 國產青春劇,被偷走的20年|鮮觀
    以每十年為一個大的時間節點來看,我們會發現國產青春劇在數量上呈現明顯的上升趨勢,在口碑表現上呈現出高起點過山車式軌跡,在內容類型上呈現出垂類多元疊加的態勢。但彼時國內影視行業才剛剛起步,《十六歲的花季》也成為劇集市場上90年之前僅有的青春影像。那時每到暑假就開啟循環模式的《十六歲的花季》不僅是國產青春劇的開山之作,更成為繞不開的經典,至今豆瓣評分高達8.2。 在國產青春劇「開門紅」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國產青春劇數量沒有跟上,接下來的四五年間,僅有根據梁曉聲同名小說改編的《年輪》有一定聲量。
  • 25年國產醫療劇盤點:高口碑作品斷層,偶像化能成爆款出路嗎?
    但這樣的境況在2020年將迎來逆轉,一方面是因為醫生的關注度陡增,另一方面是因為不少頂流參演的醫療題材劇將在2020年播出,偶像化的醫療劇或許口碑很難突破,但關注度卻值得期待。國產醫療劇的開發經歷過哪些階段?經典國產醫療劇有何成功經驗?被偶像化的醫療劇前景如何?我們一起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