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5 15: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感謝長沙熱心市民對我的關心,我已經從湖南長沙回到了雲南老家。」近日,闊別家鄉雲南省巧家縣近六十載的肖家福踏上了返鄉路。就在一個月前,他還是一名瑟縮在長沙地下通道的流浪老人。
只是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他幾眼,長沙退休女教師李樂意決定,幫肖家福老人回家鄉。一個愛心幫扶流浪老人的故事就這樣開始了。
▲生活中,退休女教師李樂意充滿愛心,總是樂於幫助需要幫助的人。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劉琦 攝
三次探訪
11月27日,長沙嶽麓區濚灣鎮的一處地下通道裡,一位流浪老人衣著單薄,從早到晚待在那裡。當天,麓山外國語實驗中學的退休教師李樂意回學校辦事,看到了這一幕。
「我有隨身帶1元錢的習慣,可以隨時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李樂意在老人面前的不鏽鋼碗裡放了1元錢,便離去了。辦完事再次經過地下通道時,她看到有一對母子將蛋糕送給老人吃,老人伸手去接。
▲李樂意拍下的流浪老人的照片。受訪者供圖
「那是怎樣的一雙手啊!」李樂意發現,老人的手指關節已全部變形。他的雙眼紅腫,睫毛已脫落,眼瞼處有潰爛,幾乎看不見黑眼珠。待母子二人離開後,她才走上前與老人對話。但老人不願多言,除了接受少量零錢和食物外,他拒絕一切其他幫助。
李樂意告訴記者,她生來有顆好奇心,心裡也難裝下事。當晚,她一直難以入眠,想著流浪老人在寒夜裡會不會挨凍。11月28日,她又來到地下通道。第二次探訪,儘管勸導無果,但李樂意在與他的對話中獲取到了關鍵性信息——老人是雲南省巧家縣人。
「他不理我,我也要問,也要幫他!」11月30日,李樂意又來到地下通道,老人還在那裡。為了了解老人的詳細情況,她蹲下詢問:「天氣這麼冷,我看您的被子很單薄,我們嶽麓區的救助站不遠,我送您去好嗎?」老人連連擺手拒絕。她遠遠地拍下照片,並決心將老人送到救助站去,最好能幫他回家。
寫信求助
11月30日晚,李樂意找到了雲南省巧家縣政府網站。她點開「縣長信箱」,寫下一封求助信。「我告訴他如果他想回家,我可以給他買票送他上車,他拒絕了。我要送他去我們本地的救助站,他連連擺手不去……」信中,李樂意坦言,面對老人的拒絕,她不知道如何才可以幫助他。
▲李樂意在巧家縣「縣長信箱」中寫信求助。網絡截圖
次日,李樂意就接到了巧家縣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的電話和添加微信請求。一場跨越湘滇兩省幫助流浪老人回家的旅程正式開始。
「當時我正在回嶽陽老家的路上,巧家縣民政局與嶽麓區救助站已取得聯繫。聽到這個消息,我特別激動。」李樂意告訴記者,她找同事幫忙,按照救助站要求拍下了流浪老人的照片和視頻。此後,嶽麓區救助站委託街道、社區24小時關注老人動態。
「天氣冷,跟我們去救助站吧!」嶽麓區救助站工作人員吉付林與老人第一次接觸時,老人不讓接近;給他送衣物、被子等物資,也屢被拒絕。「我們多次跟老人解釋,告訴他現在國家政策好,回老家後當地政府會安置。老人無身份證和戶口,先去嶽麓區救助站也方便些。」吉付林勸說多次,老人才放下戒備心,打開了話匣子。
踏上歸途
原來,老人名叫肖家福,今年73歲,是巧家縣蒙姑鎮人。他自幼遭遇家庭變故,成了孤兒,過繼到一戶趙姓人家中。小時候,肖家福給人放牛,在8歲那年不幸患上眼疾、手疾。無錢醫治,生活陷入窘境,無奈之下,1962年,他便離家流浪至昆明;1983年,肖家福沿途乞討三個月,流落到了湖南。
▲肖家福老人回到了闊別已久的家鄉。受訪者供圖
「這麼多年,他去了很多地方,除了長沙,還有株洲、湘潭、益陽等多個地方。」吉付林告訴記者,肖家福此前一直以拾荒為生,2017年開始乞討。
「前後做了三次工作,終於勸動他回家。」吉付林介紹,得知要回家,老人的心情格外好。在長沙多部門協調下,救助站為肖家福買到了火車票。12月10日,吉付林和同事帶著肖家福跨越千裡,踏上歸途。
「我多次想回家,但是沒有身份證和戶籍,加上怕回家吃住沒有著落,沒敢回來。」與兒時夥伴聊天時,肖家福說,自己離開老家已近60年,這次能回來,多虧了長沙的好心人幫助。如今,在當地的敬老院裡,老人衣食無憂,生活有了保障。
「我覺得,這只是個很小的事情。但是,幫助了這位離家快60年的老人,我很快樂。」李樂意說,老人能夠在家鄉安享晚年,她心裡的一塊石頭也終於落了地。
來源:長沙晚報(記者 劉琦)
原標題:《【最美老幹部】長沙退休女教師助力流浪漢回老家》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