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劇情: | ||||||||||
在一次殘酷的事故過去多年後,喬·坦託(席維斯·史泰龍)一直試圖忘記那令他魂牽夢繞的賽車場,忘記自己顯赫的戰績,忘記曾經咫尺可得的冠軍。可是,儘管差點把性命丟在賽場上,喬的賽車夢依然無法釋懷,疼痛和傷痕每天都提醒著他自己曾經是個賽車手。當賽車老闆卡爾·亨利(伯特·雷諾茲)找到喬,問他願不願意重操舊業時,喬意識到自己圓夢的機會來了——雖然這次他是作為一個教練而不是車手。 吉米·布萊(基普·帕杜)是個很有天賦卻不受人注意的新手,在野心勃勃的哥哥急於求成的巨大壓力下,吉米反而喪失了信心和鬥志,眼看就要被逐出車隊。偏偏在這時,他無可就藥地愛上了自己的對頭、一流車手鮑(蒂爾·斯威格)的女朋友索非婭(艾斯黛拉·沃倫)。看來,對吉米來說,不管是為了事業或者愛情,他都必須為之奮鬥,否則哪個也得不到。 於是,經人撮合,喬和吉米走到了一起。一個為了自己的賽車夢,一個為了自己愛的女人,這對老少組合能相得益彰、戰勝諸多困難,最終拿到冠軍嗎? | ||||||||||
幕後: | ||||||||||
《極速競賽》一片是動作明星史泰龍和導演雷尼·哈林繼1993的《絕嶺雄風》(Cliffhanger)之後的再度合作,也是史泰龍在其成名作《洛奇》系列完成20多年後又一次拿起筆桿子,花了4年時間自編自演的又一部力作。 對於史泰龍大叔我們自然不用多費口舌介紹,但凡是看過電影的人,應該沒有不知道他的大名的。至於導演雷尼·哈林,他的履歷也非常簡單:特點是善於拍攝視覺衝擊力極強的動作片,除《絕嶺雄風》之外,他的作品還有《割喉島》《深海狂鯊》和《終極警探2》等,他同時也是一位製片人。這兩個男人之所以能走到一塊兒拍這部《極速競賽》,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倆都是地道的F1迷。所以,對《極》中車賽的拍攝和製作過程,當然就要特別介紹一下。 為了創造出刺激震撼的視覺效果,讓觀眾身臨其境地領略到賽車運動的風採,本片的賽車鏡頭都是在真實的CART(the Championship Auto Racing Team)大賽過程中拍攝的。為此,攝製組跟隨CART的比賽車隊展轉美國的邁阿密、長島、底特律、芝加哥以及加拿大、日本等賽地,幾乎跑遍了整個賽程。 每一次實地拍攝比賽鏡頭時,導演都要動用十多部攝象機和一架直升機,從各個角度和方位同時拍攝,以捕捉到最驚險刺激的鏡頭。除此之外,影片後期製作的過程中,電腦動畫技術也被運用到了賽車鏡頭的表現當中。在實境拍攝的基礎上,製作人員用電腦模擬了很多以駕駛員位置為視角的鏡頭以及車輛碰撞翻飛的場面,極大地增加了影片緊張度和觀賞性。 即便這樣,導演哈林似乎依然不滿足於影片所表現出來的效果。按照他的計劃,跟隨影片一同推出的DVD將根據不同的視角效果分為三個不同的版本:「空中視角」、「車身一側視角」以及「駕駛員視角」(聽起來倒像是一款賽車遊戲),以便觀眾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適當的視角觀賞賽車全過程,過足賽車癮。 既然是表現賽車的片子,演員對於影片來說也就顯得不那麼重要了。唯一值還得一提的就是扮演賽車老闆的伯特·雷諾茲和扮演索非婭的艾斯黛拉·沃倫。靚車自然要有美女來陪襯,在本片中完成這個簡單任務的就是模特出身的艾斯黛拉·沃倫。這年紀輕輕的漂亮姑娘剛剛拍過一兩部電影就引起圈內外眾多關注的目光,前不久還參加了熱門影片《決戰猩球》的拍攝,難怪她被評為2001年最有希望紅的新人之一。而伯特·雷諾茲曾因在電影《不羈夜》(Boogie Night)中的表演獲得過奧斯卡最佳男演員提名,他可能是本片中演技最過硬的一位演員了。 | ||||||||||
評論: | ||||||||||
筆者在前面的幕後介紹中充分說明了影片的拍攝過程,目的就是想告訴喜愛賽車運動的朋友:如果你喜歡那種刺激、激烈的視覺衝擊,那這部片子八成不會叫你失望。至於片中的情節……說實話,就這種故事,隨便哪個三流劇作家一晚上能寫個兩三部出來(當然,這麼說是誇張了點兒)。 雖然史泰龍花了4年多時間體驗生活、搞創作,而且他還一再強調影片除了表現賽車本身之外還有很多對人生、奮鬥和情感的思考,但這只是史大叔他老人家自己的一套說辭——要知道,《洛奇》和《蘭博》的時代已經成為過去了。所以,對於《極速競賽》,你就把它當成一部「CART大賽精彩剪輯+煽情小故事」去看好了。 | ||||||||||
下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