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你想當多大的官?打雜的:七品的就行!次日聖旨調他去當官

2020-12-28 騰訊網

與其他皇帝相比,雍正對人才的定義與眾不同。他心知要把國家治好,必須先讓人才去往合適的位置。假若當官的沒用,就算品德再高,也只能棄用。因此,清廉官員不受用,能人將士連連晉升,升官速度如坐火箭。當年,他認識了一個打雜的,問他要什麼官位,他卻只要個芝麻官,這可令雍正疑惑不解。

雍正

當天是元宵節,京城官員紛紛回家團圓,內閣衙門中沒有住宿的官員,只留了四十幾個供事人員承辦文書。當夜,供事的走光了,只留一個姓藍的打雜的(小吏)在衙門照看。

小吏家鄉遠在他方,團圓之夜,天高水遠,難以歸鄉。他抬頭望月,一時惆悵,買了三斤花雕,切了一盤牛肉,對月獨酌,又忍不住嘆了口氣。就在此時,雍正卻從他身後走了過來,身著一身青袍,面孔被深沉的夜色掩蓋。小吏以為是個普通守衛,見他孤身一人,便邀請他一同賞月喝酒。

圖片來源網絡

雍正欣然坐下,舉杯共飲,又見小吏悽涼一人,忍不住詢問他的官銜。小吏表示,連個官也不是,就是一個打雜的。雍正又問,同事有多少?小吏對答如流,有四十六人。雍正連連追問,那些人都去哪了?小吏答道,都出去看熱鬧了。雍正一陣好奇,問他為何不去湊熱鬧。小吏答曰,當今皇上辦公嚴謹,以身作則,倘若今日所有人都去玩了,誰來擔起工作呢?

聽完這話,雍正心中對小吏生出好感,問他想要當多大的官,小吏以為他說玩笑話,便隨口答道,自己清楚自己的本事,大官是做不來的,就想當個廣東的河泊所官。

雍正對他的心願疑惑不解,不懂一個七品小官有什麼好嚮往的。小吏卻一臉認真,說是此官俸祿不高,但進出口的船隻確實不少。

劇照

話音剛落,引得雍正一陣沉默。雍正心頭五味雜陳,沒說什麼,起身告辭。

隔天,雍正下令,將昨日小吏調任廣東河泊所官。大臣們對這道聖旨驚詫不已,不知升官那人到底何許人也,竟會驚動皇上降下聖旨。小小芝麻官,到底有何奇妙之處?

在眾人一頭霧水之時,小吏卻明白了昨日那人便是當今皇上,一時間激動不已,又出了一身冷汗。只能說,幸好昨日沒說皇上壞話,也沒做什麼出格的事情。總而言之,在其位,謀其職,永遠都是最正確的。

小吏

他作為一個普通小吏,擁有同事所沒有的責任心和正義感,這才有了如此機遇。有多少能力辦多少事,不好高騖遠,否則爬的越高摔得越慘。

相關焦點

  • 明代從七品縣令調任七品監察御史,是算平級調動?還是算擢升?
    明朝是個皇帝不愛當家的朝代,不管是萬曆、天啟還是崇禎在大大小小的事情上,都不愛當家,即便當了家也什麼事都要看下面官員的臉色。即使是剛愎自用的崇禎,想跟後金議和,派兵部尚書陳新甲跟敵方接觸,後來不慎洩密,崇禎一國之君竟然不敢擔責,把陳新甲幹掉當了替罪羊。
  • 曾國藩10年升7次,從七品小官到二品大員,他是怎麼做到的?
    一次,道光皇帝對軍機大臣穆彰阿說:「朕擬於朝臣之中,簡拔一二新人。」就是說,皇上想提拔幾個新人上來。穆彰阿趁勢推薦學生曾國藩,說他「遇事留心,頗有才具。」 道光「哦」了一聲,沒表態。 當時,曾國藩只是一個小小的翰林院檢討,綠豆大點的七品小官。
  • 《九品芝麻官中》的「八府巡撫」到底是多大的官
    《九品芝麻官》是1994年上映的一部喜劇電影,該片講述了「九品芝麻官」包龍星為了給一名含冤入獄的女子秦小蓮申冤,他用盡一切努力最終使惡人命喪鍘刀之下的故事。在電影中包龍星被皇帝封為「八府巡撫」,就連水師提督和刑部尚書都在他之下,那麼這「八府巡撫」是多大的官。
  • 都說宰相門前七品官,《甄嬛傳》裡皇上身邊的蘇培盛是幾品呢?
    在電視劇中,他是皇上身邊最得力的人,他處事低調謹小慎微,卻掌握著深宮中看不見的權柄,驕橫如華妃對待蘇培盛也要奉上幾分客氣;他對待後宮各位主子都妥帖周到,卻在心中自有一桿稱恩怨分明,收拾起餘鶯兒、安陵容毫不手軟;他愛慕槿汐連帶對剛入宮的甄嬛都諸多關照,後來即使要為了這段不太被人理解的感情進一趟慎刑司還是想著要維護槿汐。
  • 周星馳電影中的「八府巡撫」是個什麼官?其實也只是個七品小官
    不知道多少人還記得周星馳主演的一部電影《九品芝麻官》,雖然很多人詬病周星馳的無釐頭喜劇,但不得不承認的是周星馳在那個時代裡面的地位,確實無人能比,他的喜劇模式也難以復刻,只能讓人對他充滿了懷念,在某些時刻也會重新去觀看這些記憶中的影片,因為它給人們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九品芝麻官》應該也算是周星馳電影中的經典,其中的不少鏡頭還成為了人們的表情包或者段子。
  • 大家只知道韋小寶的老婆多,但是你知道他的官有多大嗎?
    在明清之交的歷史洪流中,韋小寶憑著在揚州妓院學到的虛偽、冷酷、圓滑用到官場、武林幫派甚至外交上,都百試百靈,官是越當越大,那我們回顧一下他是升官曆程是如何的。 韋小寶當官的原則其實很簡單,奉承上司、結交同僚,對下級則是恩威兼施。
  • 清代科舉的「大挑」制度:範進中舉後,他究竟能當多大的官?
    童生裡就有範進,範進考完這場考試後取得了第一名,當了秀才,人們稱他為「相公」。範進進了學以後想進一步考舉人,考上舉人後人們就會稱他為「老爺」。受一些現代文學、影視作品的影響,我們認為中國古代讀書人,起碼得中個進士,然後才能去做官。但是,為什麼範進只是中舉,他就樂得屁顛屁顛的瘋了,就被胡屠戶稱為文曲星下凡呢?
  • 周星馳在《九品芝麻官》中被封為八府巡按,這在歷史上是多大官?
    那麼這個「八府巡按」在古代到底是多大的官呢?八府巡按這部電影的整個設定背景在清朝,而八府巡按從明朝開始就有了。在明朝的洪武年間,八府巡按就此設立,全稱是巡按監察御史,品階是正七品,當時明朝的很多省份都是由八個府組成的,例如,當時的福建省就是福州府、建寧府、延平府、邵武府、興化府、泉州府、漳州府以及汀州府,八個府組成。因此,八府巡按,簡單來說就是一個省份的巡按。
  • 唐朝人想當官只能通過科舉嗎?平民在當時一共有8種渠道可以當官
    唐朝人想當官只能通過科舉嗎?平民在當時一共有8種渠道可以當官 古代讀書人的終極夢想就是能夠「居廟堂之上」。而所謂的「廟堂」就是指,以封建君王為首的政府機構。正所謂讀聖賢書為君王分憂,而後「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當然在這之後也可以為聖賢繼絕學、為萬世謀太平。
  • 衣冠禽獸原本是褒義詞 最早代指「當官的」
    因為按照明代服制的規定,當時的官員穿的袍子上是「文禽武獸」,只有「當官的」才能穿上繡著飛禽或繪著走獸的官服。  衣冠禽獸最早是代指「當官的」  如今,衣冠禽獸一詞在辭海和成語詞典等很多工具書中幾乎都被解釋為貶義。比如上海辭書出版社1979年出版的《辭海》中,即非常直接地解釋為:衣冠禽獸,比喻品德敗壞的人。
  • 御前七品帶刀侍衛
    我這「七品」小教師,也體會過一把「御前帶刀」的榮耀:原本只準備上一節課的小練筆,硬是被這些「小皇帝」「綁架」著上了兩課時。事情是這樣的:    出差回來,我給孩子們帶回了一個熱帶水果,準備讓他們嘗嘗,順便「哄」他們做一次課堂小練筆。為了「哄」得他們心甘情願,我費盡心思地跟他們抖包袱。
  • 明代宦官有多大權力?言官體制受其影響
    2、言官的特點與式微用一句話概括言官的話,可以有很多選擇:例如"位卑權重"、"官小威不小"等等。除中央都察院長官的品級還算高外(左右都御史正二品、左右副都御使正二品、左右僉都御史正四品),其它的言官品級都很低。十三道監察御史的品級只有七品。都給事中作為給事中的最高長官,品級也只有正七品,剩下的左右給事中、給事中更是只有從七品的品級。
  • 李衛當官|清朝版人民的名義
    任南坡是一個很有理想、很有智慧的人,同時他也是真心幫助李衛的人,而且為了保全李衛想出了很多方法。     例如任南坡在剛出山的時候,任南坡向李衛說:「如果你不把顧盼兒找來,我就不放思盈走。」結果,李衛也留了下來,沒有走,這看似是任南坡痴情,事實上是在保護李衛,他後來也說了:「四爺十三爺只關心那300萬兩贓銀,至於李衛有沒有危險,他們才不管。」
  • 李衛當官真實版
    李衛當官,並非通過科舉的正途,而是家裡花了不少錢,給他買了一個監生的資格。也就是說,是靠捐錢捐來的。由於小時候沒怎麼讀書,所以即使後來官做得挺大,李衛還是會鬧出些錯別字之類的笑話。但是,李衛雖然沒什麼文化,但人卻非常聰明,他手下的師爺起草完公文奏章,讀給他聽,他聽後,總能一針見血地指出問題的要害,然後通過口述讓師爺們修改,大家對此都十分服氣。
  • 七品縣令當眾杖打雍正的貼身太監,雍正不怒反大喜:重賞升官!
    古語云「宰相家奴七品官」,由於宰相的位高權重,其府上的下人身份也得以提升。
  • 夢見過世母親在那邊當官,我想走走後門,她卻說了一句話
    母親因為胃癌復發非要去北京。其實當時已經毫無辦法,去了只會更折騰。因為她的堅持,隨她心願就去吧。到北京當天因為累我便在賓館睡著了。記得當時是下午四點多,我夢見一片漆黑的空間母親穿著囚衣,戴著枷鎖,左面一個黑色鬼右面一個白色鬼,背後灰色鬼在推她。
  • 古代都把皇帝叫「陛下」或者「皇上」,為何宋朝卻要叫「官家」?
    「官家」在古代是皇帝的世俗稱謂之一,以「官家「稱呼天子,始於《晉書·石季龍載紀》:「官家難稱,吾欲行冒頓之事,卿從我乎?」宋朝皇帝自稱「官家」,是宋初皇權下降,文臣和庶民地位的提高的結果。
  • 放到現在,是多大官?和一種稱謂很相似
    放到現在,是多大官?和一種稱謂很相似如果是看過《九品芝麻官》的讀者們,一定忘記不了皇上封給包龍星的官職:「八府巡按」,這立刻成為包龍星的本錢,變成了他斷案最有力的支持武器,既然「八府巡按」這麼牛這麼有排場,那麼相當於如今的什麼官職呢?
  • 豫劇《七品芝麻官》 鑼鼓喧天
    杜士卿救了林秀英,並寫下一張柬帖,助她去縣衙告狀。 杜士卿離保定回京,嚴氏率眾家丁來到林家逞兇, 打死林秀英的父親。清苑縣知縣唐成,為官清廉,他一上任,就下鄉查看民情,林秀英攔路告狀。因正逢巡按 在此地視察,唐成去按院秉報,誥命夫人接踵而至,顛倒黑白,大鬧公堂。這時,林秀英也趕來告狀,呈上杜士卿的柬帖。按院的官員們見雙方各有後臺,不敢審問,順手把案子推給了唐成。
  • 一人破一國,印度戰神巴霍巴利王的故事,竟與一個唐朝七品官有關
    (過濾過的,沒你想像的可怕,喝完之後,一沒有跑肚,二沒汆稀,反倒增加了食慾,簡直太神奇了。)對於印度這個國家,我的印象是到處充滿了怪異的氣味,剛開始極度不適應,但等到聞習慣了,反倒覺著這種氣味能使人安靜。另外你要有超級好的眼力,即便在新德裡這樣的現代化城市,你也會時不時踩一腳神牛糞或神猴糞。因此,好眼力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