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諸葛子瑜之驢和諸葛恪的故事

2020-12-24 騰訊網

諸葛瑾,字子瑜,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縣)人,是諸葛亮的哥哥。東漢末避亂江東,後來做了孫權的大臣,曾官至綏南將軍,左將軍,封宛陵侯。孫權稱帝後,曾任大將軍。他的臉長得很長,活像一副驢臉。他雖然其貌不揚,但為人謹慎誠懇,很受孫權信任。

諸葛恪,字元遜,生於建安八年(203年),是諸葛瑾的長子。他出身於名門家族,父親是吳國開國元勳,叔父諸葛亮為蜀國名相,族叔諸葛誕為魏國名臣,他就在這樣一個家庭中長大的。諸葛恪天資聰慧,勤奮好學,才思敏捷。他在少年時期,就才華橫溢,很有名氣了。

有一次孫權宴會群臣,趁酒酣耳熱之時,興致勃勃,讓人把一頭驢牽至庭院。眾人一看,驢脖子上掛著寫有「諸葛子瑜」的牌子。諸葛瑾感到有些受辱,但因是孫權所為,又不好發怒,一時無措,把臉拉得更長了,很不自在。少年諸葛恪看到這樣的惡作劇,敏感地立即跪到孫權面前,請求孫權允許他在「諸葛子瑜」牌子下添寫兩個字。

孫權應允,命人端來筆墨,諸葛洛立即在牌子上添了「之驢」二字,這樣就成了「諸葛子瑜之驢」了。群臣看後,無不驚奇,都讚美諸葛恪的才華。孫權為褒獎他,便將這頭驢賜給諸葛恪。

過了一段時間,孫權見了諸葛恪,問道:「你父親和叔父誰更賢明?」孫權所說的叔父是指諸葛亮。諸葛恪敏銳地感到是孫權又在考驗他,便毫不遲疑地答道:「我父親更賢明。」孫權問:「為什麼?」諸葛恪坦然相對說:「我父親知道該侍奉誰,而叔父卻不知道,當然是父親更賢明。」孫權聽後,哈哈大笑起來。

孫權對諸葛恪很偏愛,有一次舉行宴會,孫權特讓諸葛恪行酒,他走到老臣張昭面前,首先給他斟酒。張昭因在家已經喝過酒,面色發紅,不肯再飲,說:「這不符合養老的禮儀。」孫權插話說:「你能說得張公理屈詞窮,才能讓他飲酒。」

諸葛恪難為張昭說:「過去姜子牙年且九十,尚能執餓打仗,還未告老。現在打仗之事將軍在後面,飲酒之事應該在前面,這怎麼不符合養老的禮儀呢?」張昭無言可對,立即將酒一飲而盡。孫權見他難倒老臣張昭十分高興,宴會也熱烈起來。

有一次,蜀國使臣來到吳國,群臣都參加了會見。孫權指著諸葛恪對蜀國使臣說:「這是諸葛恪,平時雅好騎馬,你回去後告訴諸葛丞相,讓他送些好馬來。」諸葛恪聽後,立即向孫權下跪,表示謝恩。孫權說:「馬還沒有送到,你謝什麼?」諸葛恪巧妙地回答說:「蜀地是陛下在外面的馬廄,今日陛下有恩下詔,馬必然會送到,怎敢不謝恩呢?」孫權聽他回答得極妙,心裡十分高興。

有一次諸葛恪與太子孫登爭執起來,太子罵道:「元遜可吃馬屎。」諸葛恪回罵道:「願太子吃雞蛋。」孫權在旁聽了二人的爭吵,便間諸葛恪:「他叫你吃馬糞,你卻叫他吃雞蛋,這是何故?」諸葛恪笑著說道:「因為它們都是從一個地方出來的。」孫權聽後,禁不住大笑起來。

諸葛恪的聰明才智嶄露頭角,才華煥發,孫權就喜歡上了這位少年。他對諸葛恪的父親諸葛瑾說:「藍田(今陝西藍田縣)生玉,真是名不虛傳啊!」孫權對諸葛恪寄予很大的期望。

據悉嘉禾元年(222年),諸葛恪二十歲便被孫權任命為騎都尉(皇帝親近侍從宮員),後又提拔為太子中庶子(侍從太子,奏事、諫議等),和太子孫登一起講論道藝,成為太子的知心好友。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揭秘三國名將諸葛恪的悲劇命運:諸葛恪結局如何
    三年後,諸葛恪先後收服山民達十萬餘人,和預期的完全相同,他將其中壯丁四萬餘人編入軍隊,自己統領一萬人,其餘的分給了其他各位將領。  孫權嘉賞諸葛恪的功績,派尚書僕射薛綜赴軍慰勞,拜諸葛恪為威北將軍,封都鄉侯。諸葛恪請求率兵在廬江皖口屯田。他到皖口後,派輕兵襲擊舒縣,俘獲該縣百姓,然後回軍。諸葛恪還向遠處派遣偵察人員,察看道路和險要關隘的形勢,想要攻取壽春。
  • 父子兩命運:淺談諸葛謹 諸葛恪
    劉備徵討孫吳,他給劉備寫信說:「陛下以關羽之親何如先帝?荊州大小孰與海內?俱應仇疾,誰當先後?若審此數,易如反掌。」當時有人對孫權說,諸葛謹另派親人與劉備來往。孫權說:「孤與子瑜有死生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負孤,猶孤之不負子瑜也。」孫權很信任他,表現出用人不疑的君王風度。孫權稱帝後,授予諸葛謹大將軍和左都護官職。公元241年諸葛謹病死,終年68歲,得善終。
  • 諸葛亮家族出了個三國神童,敢罵太子亦可平步青雲
    諸葛恪繼承了諸葛氏家族的某些優秀遺傳基因,史書稱他七尺六寸,接近今天的一米八,大口高聲,從小就很有才思,尤其善於辯論,很少有人能辯過他。《三國志》裡記載了一件有趣的事,說諸葛瑾長相較特別,「面長似驢」。一次,孫權大會群臣,讓人牽了一頭驢進來,故意量了一下驢的臉,寫上「諸葛子瑜」。諸葛恪那時還小,看到有人拿父親開涮,不急不鬧也不哭,走上前跪倒說:「請給一支筆。」
  • 諸葛瑾一看到兒子諸葛恪,就說:他會給家族帶來災禍,句句應驗了
    但是,如果哪個人,父親還健在,自己就被封了侯爵之位,那麼,就證明這個人非常的不一般。要麼他有著過人的才能,要麼他非常受皇帝的賞識。而歷史上的諸葛恪,就是這麼一個人。諸葛恪得到皇帝的賞識,不僅很早被冊封,連地位都很尊貴。而且,這樣的破格冊封,足以展現其過人之處。但是,也有人看出,諸葛恪雖有大志,卻才能不足。因為過於自大的性格,所以,日後不會有什麼好下場。
  • 諸葛亮的侄子諸葛恪:曾經聰明絕頂、萬眾歸心,為啥被全家抄斬?
    在一次宴會中,孫權突然興起,讓人牽來一頭驢,然後在其臉上貼了個紙條,上面寫著:「諸葛子瑜」。說實話,孫權作為堂堂一國之主,公然對下屬人身攻擊,確實不怎麼地道。但看到父親被羞辱,諸葛恪並沒有惱怒、悲傷,而是拿來筆,在下面加了兩個字:「之驢」。一時間滿堂大笑,孫權也被逗樂了,隨即把這頭驢送給了諸葛恪;又有一回,孫權問諸葛恪:「你叔父諸葛亮和你父親相比,哪個更強?」
  • 三國嘉話之諸葛恪
    不過,諸葛瑾講話是娓娓道來,猶抱琵琶般點到即止、「粗陳指歸」、很講藝術,而且看他講的話,要麼是替朱治、殷模等同僚求情,要麼是替吳國、蜀國求和,總之是「豆腐嘴」、而且是栽花不栽刺。而諸葛恪說話沒那麼溫和、婉轉,他插科打諢、玩笑找樂、不拘一格,話來的快、接的巧,而且往往針尖對麥芒、得理不饒人、沒理辯三分,多次擠兌老臣張昭、衝撞同僚範慎、調侃當朝太子,基本上是「刀子嘴」,而且是栽刺多、栽花少。
  • 三國 | 吳·諸葛恪(下)
    丹楊太守聶友仗著跟諸葛恪有舊交,寫信勸他說∶"當年大行皇帝(孫權)也有遏制東關的想法,您如今想完成先帝未竟之願,當然很好。不過,上策是以逸待勞,等敵人送上門來,這樣,就可收非常之功。"
諸葛恪把自己寫的文章送給聶友,並在後面題字說∶"仔細讀讀我這篇文章,就可明白天數了!"
公元253年3月,諸葛恪不顧眾人反對,徵發二十萬人伐魏。
  • 諸葛亮和諸葛謹聰穎過人,為何兒子都是「窩囊廢」?陳壽一語點破
    但是二人的兒子卻都是「窩囊廢」,按理說兒子們繼承了父親優良的基因,又有父親的教導與人脈,但是我們不得不說二人無論在政績上是治國上都沒有任何出色之處,最終二人都不得善終。諸葛恪從小就聰慧過人,在8歲的時候隨父親上朝,孫權為了取笑諸葛謹,刻意讓人在朝堂上牽來一頭驢,脖子上掛一塊牌子,上面寫道:「諸葛子瑜」。
  • 諸葛恪:我被聰明誤一生
    諸葛恪因為思維敏捷、智力超群,在史料中留下了不少典故。諸葛瑾臉長,有一次孫權大宴群臣,當眾開了個諸葛瑾的玩笑。孫權命人牽了一頭驢上殿,並在驢的脖子上掛了塊牌子,上書四個大字:「諸葛子瑜(諸葛瑾字子瑜)」。群臣哄堂大笑,諸葛瑾尷尬異常。
  • 三國諜戰之王—— 諸葛家族的艱巨使命
    在司馬家族的安排下,諸葛兄弟從小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特殊的訓練。最後由司馬徽直接安排,分別投效曹操、劉備、孫權三方,在東漢末年三國時期的大舞臺上,展現出了驚人的風採。諸葛亮阻止了魏延的「子午谷之謀」,使之成為三國時期三大未成功的奇略之一。本來以小攻大,必用奇謀,否則必敗。可是,諸葛亮在這種問題上卻偏偏要極端保守,表面上似乎極其小心謹慎,其實是別有用心!當權之後,諸葛亮設計陷害李嚴,逼死陳到,除掉了劉備安插在軍政兩界的親信和制衡勢力。
  • 孫峻為何要親手殺了諸葛亮的侄兒諸葛恪?
    對於諸葛亮, 有人有一評價, 比較精確: 善於治國, 不善於帶兵;有蕭何之能, 而無韓信之才;是一個一流的政治家, 但只是一個二流的軍事家。諸葛恪諸葛亮的這個侄兒諸葛恪,是諸葛亮的弟弟諸葛謹之子。這傢伙小時候絕對是一個天才兒童。據記載,在諸葛恪還是很小,大約只有七八歲的時候, 吳王孫權一次舉行宴會, 大宴群臣。
  • 藍田人不開心,藍田生玉,超高級讚美成語,和藍田無關,還是陪襯
    一日,孫權設宴款待群臣,諸葛瑾自然受邀,帶著兒子諸葛恪就去了,時年,諸葛恪,六歲!沒有在放牛,而是出席帝國最高檔次的宴會。男人喝酒,自然要耍酒瘋,孫權趁著酒興,叫人拉來一頭驢子,寫上【諸葛子瑜】四字(諸葛瑾,字子瑜),藉以嘲笑諸葛瑾,因為諸葛瑾生來臉長,席間眾人見此,紛紛大笑。人醜不能怪父母,諸葛瑾雖然鬱悶,也只能自嘲。
  • 諸葛恪,何弱弱之:敗也孫峻
    至少按當時的標準,國家多事,又無長君,實非國家之福!這個時候,諸葛恪勇敢地站出來,成為吳國主心骨。他迅速調集吳國能作戰的部隊(僅四萬餘人)主動北上,迎戰魏國軍隊。由於諸葛恪運籌帷幄,調度有方,用人得當,吳軍將士上下用命,最後居然以少勝多,以四萬人的軍隊,擊潰魏軍七萬餘人。「獲車剩、牛馬、騾驢千數,資器山積,振旅而歸。」打了勝仗,回到吳國後,諸葛恪此時在吳國的威信,可以說是如日中天。
  • 三國時期諸葛家族都有誰?為何在三國時期都能做高官?
    諸葛亮家族三國時期影響非常大,魏蜀吳三國均有諸葛家族的人員存在,不僅僅是我們所認知的諸葛亮,而且諸葛家族在各國均做高官,不得不佩服其家族血脈之強大。奈何最終的結局都沒有善終,我們今天來看看三國時期諸葛家族都有誰?為何在三國時期都能做高官?
  • 三國志戰略版諸葛恪武將攻略 諸葛恪陣容搭配推薦
    下面給大家帶來的的是《三國志•戰略版》諸葛恪武將攻略,推薦諸葛恪的陣容搭配,一起來看看吧!
  • 諸葛一家謀天下
    然而,諸葛亮一個從未在「三國演義」裡出場過的孫子——諸葛京(諸葛瞻的次子),他確保了蜀國諸葛家一脈最後的傳承,並在西晉擔任官職至江州(江西九江)刺史。諸葛瑾,字子瑜,三國時期吳國的重臣,標籤就是老好人。在吳國初期,孫權內事問張昭,外事問周瑜。諸葛瑾唯一的標籤就是忠厚老實。
  • 第一百零九回 諸葛恪之死
    在第二叛和第三叛之間,魏國與吳國之間發生了兩場大的戰役,對吳國內政及淮南的權力格局造成了深遠影響。這兩場戰役也是司馬師和諸葛恪二人的博弈。司馬懿估計沒想到,自己和諸葛亮鬥法多年,下一代還是姓司馬的和姓諸葛的在鬥,只是戰場東移了。兩個新上位的當權者,都希望用一場大勝來坐穩位置,司馬師比諸葛恪早一點上位,更先完成準備工作。只是對吳戰線漫長,到底怎麼打是個問題。
  • 官二代諸葛恪之死——被「暗殺」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正當諸葛恪如日中天之時,就有人預測:諸葛恪距死不遠矣。
  • 地緣三國——詳解「司馬懿卻吳」與「高平陵之變」
    中央之國的形成<三國歷史篇> [第105回]作者:溫駿軒長篇連載,每周更新第105回 司馬懿卻吳(中)曹魏這邊想用屯田的辦法經略江淮,東吳那邊同樣有這個想法。具體的建議和實施者是諸葛恪。作為諸葛瑾的長子,諸葛亮的侄子,諸葛珞繼承了家族的智慧基因,小時候就以機智聞名江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