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科幻電影領域能否誕生《三體》級別作品?

2021-02-25 中央廣電總臺中國之聲

今年火爆的電影暑期檔最終收官於174億元,比去年增長6.7%。助力今年全年電影票房登上歷史新高度。暑期檔中最讓觀眾和從業者歡欣鼓舞的,還是國產片持續增強的競爭力——檔期中國產片票房佔比已超過75%,優勢非常明顯。

如何進一步提升國產電影在市場中的話語權,更好的平衡影片的商業價值和藝術價值?正在舉行的第十四屆長春電影節期間,包括我國首屆藍星球科幻電影高峰論壇、2018中國電影美學年會等一系列論壇活動陸續舉行。專家學者、電影投資人針對「中國科幻電影如何突圍」、「新時達下電影如何做好商業與藝術」的結合等一系列話題展開討論。

《三體》

2015年,中國作家劉慈欣的小說《三體》首獲世界科幻藝術屆最高獎雨果獎,不僅振奮了全國的科幻迷,更是掀起了一股「三體熱」。隨後,就傳出了《三體》要被翻拍成電影的消息。雖然幾經投資問題、停拍、調檔風波,三體電影版仍是中國影迷最期盼的國產科幻電影。

《阿凡達》

科幻電影,是造夢者的機器。從《阿凡達》的高票房到《彗星來的那一夜》的高口碑,證明了科幻電影在中國市場的廣泛前景。在長春電影節藍星球科幻與電影高峰論壇上,影視人、科幻作家等參會嘉賓一致認為,未來中國將成為科幻電影產業的第一大消費市場。調查顯示,90後的年輕人是科幻電影的中堅消費力量。

新華網融媒體未來研究院副院長鞠靖:科幻這個主題其實是特別契合青年人的這個需求,現在是青年人大學生特別關注的領域,在長春電影節推出科幻與電影的論壇非常契合。

那麼,什麼是科幻電影呢?著名科幻作家江波認為,可以分成兩類:科技時代的「神魔故事」和「設計未來」的電影,這些作品能基於現有技術深思,並不斷提出對未來發展的見解。

著名導演楊駿則認為:科幻電影它要有預言未來即將要發生的生活和科技方向,代表未來的科技方向、生活方式;還有一個標準科幻片要有反思精神,它要有宗教和哲學的高度。

機器貓曾借給大雄的神奇道具:徽章追蹤器、機器製造機、合成旅行照片的相機,如今就是常見的GPS、3D列印和美圖秀秀。研究顯示,曾經科幻作品中近七成的設想,都已成為現實。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周星認為,科幻作品有助於我們突破思維局限性:

周星:科幻電影抓住的最重要的東西是科幻的創意,它和科技的結合,和人的想像力的結合,督促年輕人和時代的想像力,更多地彎道超車,抓住它的最前沿的東西,有可能這個創意就能夠打破你的局限。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北京大學生電影節創辦人、中國高校影視學會副會長周星致辭(主辦方供圖)

《戰狼2》

縱觀這兩年中國電影票房和影片質量日新月異的進步,喜劇、動畫、劇情、動作,各個類別都有了新的代表作:《夏洛特煩惱》《大聖歸來》《戰狼2》等等,唯獨科幻片,仍止步不前,鮮有佳作。劇本創作難度高、如何恰到好處的本土化,都是目前中國科幻電影的難處。

江波:美國現在的科幻單行本大概是一年比如說一千本,那麼中國可能只有一百本,但是你想我們的人口是它的三四倍,但是科幻小說只有它的1/10。

《流浪地球》

電影投資人餘波認為:

餘波:中國電影如果未來要實現一個瓶頸的突破,一定會走到科幻電影。因為科幻電影代表的是全球的電影商業利益最大化的一個發展方向。怎麼把世界級的科幻文學作品變成一個產業,影視化的,這個是我們正在探索的。

記者  苑競瑋  攝

雖然今年暑期電影票房收官174億再創佳績,國產片票房佔比75%處於絕對優勢,並且整體品質也有了明顯提升,但仍有一些別出心裁的爛片屢屢刷新觀眾下線。比如,投資7億卻三天撤檔的《阿修羅》,有「2018《富春山居圖》」之稱的《歐洲攻略》,和2.8分再創豆瓣新低的電影《愛情公寓》。不少影迷感嘆:這些片子,是審美有問題。

第十四屆長春電影節組委會委員、長春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黨組書記、局長張鳴雨出席論壇並致辭。(主辦方供圖)

這兩天舉行的電影美學年會上,專家學者就「中國電影現實主義創作新態」、「當代中國電影與審美教育」等話題展開了研討。中國電影資料館電影文化研究室主任左衡表示:

左衡:大家對中國電影的質量有時之所以會有所不滿,往往是在於這部影片可能技術上是好的、投資是大的、明星是多的,但恰恰在審美上大家覺得是不美的;甚至有些投資非常巨大的影片在審美上是錯的,而這種錯,觀眾會覺得,有點醜。

《愛情公寓》

中國藝術研究院電影電視藝術研究所所長丁亞平認為,中國電影要想獲得持續健康發展,保證優質內容是關鍵,其次要引導、培養觀眾的不同需求:

丁亞平:很多電影口碑票房不統一。如何把藝術表現、現實表達和商業訴求更好結合。其次,對創作主題專業化要求並不高,創作態勢龐雜。應對電影管理、發行、傳播做整體調整。

《歐洲攻略》

針對當下如何加強現實主義創作,左衡認為,除了注重立意、在價值取向上正本清源、開拓進取,還要在選材上注重與受眾的「共情」:

左衡:電影是集中表現人的夢想、理想中的生活,其中肯定包含了美的理想。所以中國電影美學的探討,代表中國觀眾,以及背後更廣泛的中國人民對於美好的定義和判斷。如果我們今天能夠確立好的電影美學理念,對於現代文化(電影等等)都有很大益處。

《我不是藥神》

記者:何源、苑競瑋

新媒體編輯:周文超

來源:中國之聲《新聞縱橫》


相關焦點

  • 又一國產「巨作」將襲:《三體》影視化殺青,科幻領域又增新星
    「科幻片」一直都是國產劇的軟肋,反倒每每是對美國大片「侃侃而談」,觀眾總能夠津津樂道。《流量地球》作為國產首部硬核科幻巨作,開播時依舊褒貶不一,大家似乎就自帶有色眼鏡觀看一般,不過好在結局還是完美的,繼《流浪地球》後,又一國產「科幻巨作」將襲,兩者師出同門。
  • 《三體》能否再度插旗國產科幻巔峰 藝畫天開能否一畫國漫天開
    最近,關於中國科幻題材江湖上流傳著一段話&34;這自然是科幻題材在大熒幕陣營的兩個極端,雖是戲言但不得不說的是,中國的科幻題材已經上路了,雖然走的不穩但仍然勇氣可嘉。在不斷湧現出新科幻作品的同時,《三體》的影視化進程也不未曾停歇。
  • 國產巔峰科幻小說《三體》最有望成為國產《復仇者聯盟》的電影!
    2015年8月《三體》獲得世界科幻小說最高獎項「雨果獎」,是國產科幻小說的巔峰作品《三體》講的是宇宙的黑暗森林,每個星球的生命都在為追求自己文明的延續而不擇手段,甚至毀滅其他星球,這也是它的魅力所在。因為故事足夠恢弘複雜,過程極具生動科幻,我也有了感慨,這要是拍成電影,那就是國產的《復仇者聯盟》或是《星球大戰》這一類的電影,假如國產科幻小說由中國人自己拍成電影再開發成遊戲,那真是圓了多少人的國產夢。我這麼一個門外漢都有這樣的想法,就更不用說電影圈和遊戲圈內的大佬了,因為它足夠好看,口碑足夠好。
  • 《流浪地球》獲獎、多家投拍《三體》 國產科幻影視作品還需如何...
    此外,奈飛(Netflix)公司更是看中了劉慈欣的小說《三體》,傳出將與遊族影業聯合拍攝系列劇集的消息。  業內人士認為,中國電影重工業時代已經開啟,加上國家電影局最新出臺的「科幻十條」提供政策支持,中國科幻電影的發展前景值得期待。不過,編劇緊缺、製作體系不成熟等問題,也導致國產科幻影視作品的品質良莠不齊。國產科幻影視作品還需如何發力?
  • 中國科幻電影如何突破瓶頸期?|流浪地球|三體|科幻|科幻電影
    2015年,《三體》斬獲「雨果獎」最佳長篇故事獎,淘寶數據顯示,當日《三體》的搜索指數達到了7207,而它之前的指數為400-800,此後又迅速回落。近兩年,劉慈欣、郝景芳這樣的頭部作家因為獲得國際殊榮而銷量和碼洋猛增,而這個領域的長尾作家比其它的嚴肅文學、網絡文學還要更為顯著。科幻文學作品除了數量不足之外,更嚴重的問題在於僅有內容的良莠不齊。
  • 開啟國產科幻新紀元
    「國產科幻崛起」這一口號已經喊了許多年,卻始終沒有人打響第一槍。國內的科幻影片,常因為製作經驗和技術不成熟、資金缺乏等等令許多創作者望而卻步。在此之前,國內雖有導演嘗試拍攝科幻題材電影,但無一例外都交不出很好的成績單。故而很多人也不看好這個領域,更不敢輕易進入這一領域探索。 這便是《流浪地球》的誕生背景。可以說,《流浪地球》的起步與創作環境是非常艱難的。
  • 十月文化接棒拍攝,科幻巨著《三體》真人版還值得期待嗎?
    近日,《流浪地球》原著作者劉慈欣另一科幻巨製——《三體》系列真人版電影放出消息,確認製作班底將由此前負責《2019暑期爆款的《哪吒之魔童降世》;春節檔觀眾期待值超高的《姜子牙》;亦或是劇情飽受爭議,但畫面公認唯美的《大魚海棠》等國產動畫電影皆由彩條屋出品。
  • 慈欣力挺《上海堡壘》,《三體》難產,國產科幻片何去何從?
    電影票房突破46億,意味著這部作品收穫巨大的成功,也給電影人留下許多憧憬和幻想。然而,《上海堡壘》的出現,似乎又將剛剛開啟的大門合上。         對於中國人而言,科幻二字看似容易,實則很難,這是一個需要龐大世界觀去支撐的電影類別。
  • 國家電影局、中國科協印發「科幻十條」 科幻電影未來路在何方
    在小說《流浪地球》的作者、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看來,原創科幻作品的缺乏是國產科幻電影數量低的原因之一。劉慈欣認為,這也為國產科幻電影發展提供了更好的機遇。劉慈欣:它(國產科幻電影)的出路在哪?我覺得最關鍵、最根本的是大時代必須發展到那一步,有這個時代背景,然後再努力。時代背景沒有到,比如30年前你搞科幻電影,你再怎麼搞也搞不起來。
  • 國產科幻大片《三體》還未上映,《三休》率先閃亮登場!
    國產科幻片缺失的今天,《三體》是一個很讓人激動的消息,根據劉慈欣小說改編成的中國科幻電影,很是讓人期待。小說取得了巨大成功,還在2016年8月份獲得了象徵著科幻小說最高榮譽的「雨果獎」。《三體》電影由張番番執導,馮紹峰、張靜初、吳剛、張翰、唐嫣等主演,陣容還是不錯的。但畢竟這是我大中國第一部科幻大片,就得做出大片的質量來,豈能怠慢!
  • 科幻電影一定要「燒腦」嗎?《三體》何時搬上大銀幕?聽聽大咖們...
    世界華人科幻作家協會主席、銀河獎星雲獎雙料得主陳楸帆表示:「能否激發好奇心是我評價一部科幻電影優秀與否的標準。」他認為,好的科幻電影,能在落幕之後給人帶來好奇心,這種好奇心包括對科學、對自然、對宇宙等多個方面,從而拓展觀眾的視野,讓觀眾在現實生活中,能將這種好奇心轉化為探索甚至發明的動力。
  • 繼《三體》後,作者另一部國產科幻電影將上映
    大家還記得大火的國產電影《三體》吧,據悉作者的另一部作品《球狀閃電》也將搬上大熒幕,預計明年上映。該劇由陳思誠執導,劉慈欣,張小北編劇,吳京、張譯、鄧倫主演,同樣是一部科幻類電影。該劇講述了在某個離奇的雨夜,一顆球狀閃電闖進了少年的視野。
  • 漫改《龍虎5世》能否成為國產科幻題材劇集的「關鍵先生」?
    但國產科幻劇囿於薄弱的科學基礎和拙劣的製作水平常常以近乎魔幻的面貌問世,例如《高科技少女喵》《假如我有超能力》《超少年密碼》均是幻想有餘科學不足,其中更深層的原因是國產科幻深受歐美成熟科幻文化影響,某些國產影視作品中未來生物和未來城市的設計甚至有照搬歐美模型的現象,把它們放置在中國語境下難免顯得格格不入。
  • 奈飛將拍劇版《三體》,國產科幻片差在哪?
    科幻類型電影在國外一直備受推崇,但是在國內卻仿佛「水土不服」。從《三體》到《上海堡壘》,中國科幻電影屢屢撲街,這其中有何「難言之隱」?靠著春節檔大爆的《流浪地球》真的說明科幻片覺醒了嗎?國產科幻片的機會在哪?國內科幻並不缺乏優質IP中國科幻的第一個高峰期是由一批科幻作家帶來的。
  • 2016,國產科幻電影突圍年?
    一部含笑含淚的科幻大片12月4日登陸地球!又將掀起一場國產科幻狂潮!本期《楊瑩的電影時光》,帶你一起解密國產科幻大作,就在今晚10:40娛樂生活頻道。說起國產科幻電影,相信很多觀眾會質疑,「中國人會拍科幻片嗎?」2015年,隨著以《不可思異》、《長城》、《三體》等一系列電影的開拍和上映,你會發現,中國影人從拍歷史開始拍未來了,「科幻片」成為大家爭先嘗試的領域。
  • 洞察| 「科幻十條」出臺,國產科幻電影藍圖如何繪就?
    1902年,法國導演喬治·梅裡愛拍攝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電影作品《月球旅行記》,這部電影被人們視作世界第一部科幻電影。
  • 電影多次跳票、粉絲抵制,我們還能否看到《三體》影視化?
    電影多次跳票、粉絲抵制,我們還能否看到《三體》影視化? 《三體》,可能是中國最大的科幻 IP,但它的改編電影卻受到了粉絲、觀眾們的抵制。
  • 三體賤賣?十年憋不出電影被國外接手,國產特效為什麼這麼假?
    國內三體電影據說幾度就要上映但最終音信全無,據爆料這是因為電影劇情亂改、拍攝質量差被一名神秘的大佬給壓了下來,這位神秘大佬也是三體小說的粉絲,我們很慶幸三體神作沒有被國產爛片給毀了!導演張番番花了10萬就買下了三體的拍攝權,但從他的履歷上來看拍過兩部電視劇和四部電影,從來沒有涉及過科幻題材,於是有人想從他那裡將三體的版權買過來,但他不肯賣只接受投資由自己導演。
  • 《三體》電影、遊戲、漫畫及廣播局都有了下落
    十月文化公告稱,兩位高層的加入,將為十月文化帶來新的戰略方向,十月文化未來將重點專注「CG電影」領域,全力研發三維動畫電影和真人視效電影。 同時,據公告透露,十月文化已獲得真人版《三體》院線電影的承制工作,《三體》將成為十月文化首部真人院線電影。《大聖歸來》的導演田曉鵬將執導《三體》真人版電影,易巧和魏芸芸將擔綱製片人。
  • 《三體》不會辜負,科幻不曾停步
    此前一度經受輿論風波的《三體》電影,而今終於給出了踏實的承諾,這部萬眾矚目的中國科幻電影史上第一巨作,代表中國科幻登頂世界文學之巔的作品,終究不會辜負大家的期待。作為中國真正的科幻電影的拓荒者,作為向《星際迷航》這類好萊塢式頂級製作看齊的電影項目,《三體》在中國電影工業這樣一個仍處於初級階段的環境中成長,其中將要遭遇的艱難,是難以想像的。正如劉慈欣在此次科博會上說的,國內缺乏有科幻電影攝製經驗的人才和團隊,所以製作過程比較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