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歡樂頌》裡的樊勝美嗎?她不僅要給父母買房子,還要供養哥哥一家。哥哥留下的爛攤子要她去收拾,父親重病了,作兒子的居然把老爸抬了出去。樊勝美遭遇的一切只因為她生在了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裡,而在現實中這樣的家庭還真是不少。
近日看到一個真實的案例,故事的女主小芸(化名)也是生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中。她父母一生中生了三個孩子,小芸是老大,後來生了弟弟,父母又想追生男孩時,三胎卻又是一個女孩。父母看到生了個女兒,便將小女兒過繼了姑姑,小女兒長大後也從沒有回過這個「家」。
小芸自小便知道父母重男輕女的思想,小時候不管弟弟需要什麼父母都會滿足,學習不好父親也只不過輕輕一笑道「長大就會學好的」。為了得到父母的重視,小芸很努力的學習,每次當她把優異的成績單給父母看時,父母也不過一句「知道了」來敷衍。小芸就這樣可有可無的生活有原生家庭中,為了早日脫離這樣的家庭,小芸努力學習,終於考上了理想的大學還交到一個條件不錯的男朋友, 男朋友也很疼小芸。
在小芸結婚時,她的父母並沒有浪費利用這個女兒的最後機會,跟男方要了一大筆彩禮,但陪嫁卻只有幾床被褥。而父母給小芸的理由是「你婆家有錢,也不差我們這點,這個彩禮錢就留給你弟弟結婚用。」其實小芸的家裡生活還是比較富裕的,面對父母不近情誼的舉動,小芸只能默默忍受,如果她反抗就會得到母親的一頓恨罵。後來父母用這個錢又給弟弟買了一套房,加上之前的兩套房,父母將這三套房都偷偷的給了弟弟。
後來小芸的父親得了重病,在彌留這際又將自己的五十萬存款也給了弟弟,而這一切從未告知小芸,要不是弟弟說漏了嘴,小芸可能會一直蒙在鼓裡。當小芸質問母親時,母親便一通大罵,說他們的錢本就應該給兒子。然而過分的還在後面,父親二次住院時,母親給小芸打了電話要她來交6萬元住院費,接到電話的小芸心如刀割一般,從未公平的對待卻只想在自己身上搜刮,母親在電話那端還不依不饒「你婆家那麼有錢,交6萬怎麼了!」面對這樣無情的父母,小芸只回了她十個字「我不是你們的取錢機器。」
身為父母,給了每個孩子出生的機會,卻被重男輕女這樣迂腐的思想所擺布。好的要留給兒子,財產要留給兒子,但還有一句他們也忘了「養兒防老」,給予付出應該成正比。女兒難道就應該在家底一等對待?
小芸的成長像極了電視劇《都挺好》裡的蘇明玉,沒有父母的疼愛,從小就不被公平對待,長大成人靠自己的勞動養活自己。面對已長大成人的女兒,這樣的父母更習慣於道德綁架,什麼養你這大,什麼養老義務,就如同小芸的父母一樣,讓女兒付出會覺得很正常。可是沒有付出就要回報,區別對待自己的孩子就會很公平嗎?
然而小芸還是心軟的,她最終還是去為父親交了住院,必竟是給自己生命的人。她的弟弟一直沒有露面,只是偶爾給母親打個電話,母親卻還在誇兒子長大了懂得了孝順。這樣的口頭孝順誰不會?面對這樣的父母你又會怎麼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