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在每周準點收看《乘風破浪的姐姐》嗎?
有毒君雖然還在堅持,但已經不會在節目更新的第一時刻就興衝衝打開電腦觀賞。
審美疲勞,是現在看節目最大的感受。
再也找不回節目剛開播時的興奮,就算看到姐姐們辛苦訓練的日常也變得無動於衷。
不止有毒君,還有許許多多節目曾經忠實的「浪花」都有這樣的體會。
雖然節目每次更新依然會霸佔熱搜榜,但不可否認的一點是,《乘風破浪的姐姐》確實高開低走了。
導致節目變得無趣的原因有很多,且聽有毒君細細道來。
沒有參與感
01
選秀在過去是皇家為了綿延子嗣,皇帝親自挑選出自己喜愛的秀女入宮。
那時,基本由皇帝一人說了算。
但現在的選秀就好像全民總動員,觀眾的參與感是最重要的。
可《浪姐》就像一個全自動比賽一樣,當我們看到第一期的初舞臺時,節目已經進行到了第三次公演。
等我們看到第三次公演時,姐姐們已經在準備著第五次公演。
錄製節目和實際播出時間的時差過大,導致節目組無法第一時間對網友提出的意見進行修改反饋。
可以理解因為姐姐們各自檔期難以調整,節目組只能提早錄製,但最終呈現出的效果便會大打折扣。
明明喜歡這組的表演,卻無法為她們的舞臺投出自己心儀的一票。
網友無法決定姐姐們的去留,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實力超強的姐姐一個個被淘汰。
實在想投票,也只能參與復活投票。
可那個所謂的復活衝浪榜,又存在著許多不公平。
前期淘汰的姐姐會更早收穫大眾的憐惜,擁有更多的投票時間,後期才被淘汰的姐姐便會錯過不少拉票機會。
沒有任何參與感,投票也像兒戲。
現場觀眾勸退
02
既然廣大網友不能給姐姐們的舞臺進行投票,那現場觀眾勢必要公平公正一些才能服眾。
可《浪姐》播到現在,最惹人生氣的早已不是評委,而是現場的觀眾。
現場觀眾全部由女性組成這決定,曾經深深觸動過有毒君。
女性最懂女性的美。
這種同性之間的惺惺相惜,讓整個節目都被愛意所籠罩。
但是播到現在的三次公演,卻越來越讓人搞不懂觀眾投票的標準了。
仿佛只有蹦蹦跳跳的舞臺才是最好的,比如第二次公演獲得第一的《管他什麼音樂》。
只要場子夠熱鬧,就可以不必深究實力。
而那些真正能觸動人心的曲目,卻落得最後一名的下場。
這也造成了所有姐姐們不敢再選慢歌的局面。
當第三次公演選曲時,孟佳被分到舞臺劇味兒十足的《花樣年華》,除了吳昕主動投靠以外,沒有一個人想選。
姐姐們不是不想突破,可為了繼續留在這個舞臺上不得不選擇一些很燃很炸、互動性強的舞臺。
姐姐們沒有錯,錯的是節目組。
節目同質化太強
03
在《浪姐》官宣時,所有人都對它抱著萬分期待。
絕對的原創,絕對的開先河。
30+的姐姐們去競選女團,看點不是一般的多。
而芒果臺「三十而勵,三十而立,三十而驪」的開場文案也格外鼓舞人心。
第一期初舞臺評級時,我們生氣評委杜華看不到姐姐們身上獨有的閃光點。
但當節目播到今天,有毒君深深感覺到不止杜華,整個節目組也並沒有呈現出更加多元化的精彩。
一期訓練小考,一期正式公演。
模式和其他選秀沒什麼差別,每一期的內容都大同小異。
對節目的新鮮感一過,《浪姐》便沒了更能立得住腳的吸睛點。
再加公演舞臺相當單一,類似《蘭花草》這樣的舞臺也不再有,那和韓國工業流水線上的女團又有多大的區別呢?
節目宗旨都迷失了,觀眾審美疲勞在所難免。
打造首個成熟女性團體選秀節目,就像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沒有一檔綜藝能做到完美無瑕,《浪姐》也不例外。
可以理解《浪姐》的幕後工作人員有多不容易,但在收穫大量熱度的同時也不好一直沉浸在喜悅的氛圍裡。
「燃」、「炸」這些字眼只是她們萬千閃光點中的一部分,更多的女性魅力還遠遠沒有挖掘出來。
喜歡《乘風破浪的姐姐》這檔節目,也愛30位風採各異的姐姐們。
只有更加豐富的舞臺形式,更加公平公正的賽制,才配得上這麼好的姐姐們。
選擇「識別二維碼」,訂閱有毒君
鹿晗新劇,居然能有8分?
等了這部神劇七年,回歸就拿下9.4!
爆笑國產綜藝,全程哈哈哈。
《盜墓筆記》系列的最佳之作,非它莫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