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危機
有一種老年人常見的心臟疾病,一旦出現某些症狀意味著能活過兩年的機率不足50%。到底是哪種心臟疾病呢?有沒有逆轉心臟壽命的辦法呢?
病例:
劉阿姨,患有多年的高血壓,在去年7月的時候,低壓越來越低,最低達到40mmhg,高壓高的時候到達150mmhg,還出現了腳面腫的情況,劉阿姨自己並沒有特別不舒服的感覺,但是兒子堅持要送她去醫院檢查。
沒想到去醫院檢查後竟然需要緊急住院接受手術,因為她的心臟已經到達使用極限,隨時可能發生猝死。
最後劉阿姨的手術很成功,心臟使用壽命也延長了二十年。
到底劉阿姨身上的疾病是什麼呢?又該如何發現和治療呢?
其實導致劉阿姨心臟使用壽命達到極限的幕後元兇是主動脈瓣鈣化。
主動脈瓣是掌管心臟往全身泵血的「生命之門」,正常情況下,這個「門」非常的輕薄和柔軟,而且活動自如,但是使用時間長了,這個「門」就會逐漸變得堅硬厚重,會像石頭這麼硬,主動脈瓣打不開或者關不上,心臟使用壽命也就到了極限。
這種疾病很狡猾,在到達心臟使用壽命極限之前,可能有漫長的20-30年,且沒有明顯症狀,一旦出現明顯的症狀,情況可能已經很危險了。
1心衰→生存期不足2年主動脈瓣由於鈣化變硬打開出現問題,心臟的血液泵不出去,心臟就會過度做功,長此以往,心肌就會變得肥厚,引發心衰。
心衰的典型症狀:胸悶、氣短、乏力、腿腫等。同時由於供血不足,還會出現心絞痛。
但是這些症狀不典型,很容易被忽視。更危險的是,由於鈣化的瓣膜隨時有完全打不開的的情況,相當於心臟停止供血,會引發猝死。
還有一種情況是鈣化的瓣膜關不上,就是心臟泵血之後,部分血液又會回流到心臟,此時低壓會越來越低,但收縮壓不影響,所以會出現脈壓差特別大的情況。
2暈厥→生存期不足4年主動脈瓣鈣化後,全身的供血都是減少的,影響比較大的是腦供血,腦供血減少,就會容易發生暈厥的情況。一旦發生暈厥,就容易發生摔倒,引發其他的風險。
3心絞痛→生存期不足6年主動脈瓣鈣化,出現重度狹窄後也會引發冠狀動脈供血不足。
所以有些人可能都沒有冠心病的問題,但是也會有心絞痛,這就繼發性的冠狀動脈供血不足
。
病例:
陳叔叔有長達20年的高血脂病史,在2010年的時候發生心梗,血管堵塞嚴重,前後安裝了五個心臟支架,但是胸悶氣短的症狀還不是不緩解,嚴重的時候不活動也會憋氣,有心絞痛、暈厥的症狀。
再去醫院檢查,發現主動脈瓣重度狹窄,心衰情況嚴重,當時預計生存周期不足一年。最後經過專家的治療,目前陳叔叔恢復良好,日常的生活都沒有問題。
專家提醒:越早發現,治療的效果就越好。
有什麼樣的自救方法可以早發現主動脈瓣鈣化呢?
首先要知道主動脈瓣鈣化的高危因素。老年人主動脈瓣鈣化與很多因素相關,比如年齡,瓣膜病的發病率從45歲開始逐漸顯現出來,到60歲開始攀升,到74歲開始陡升。
還有長期控制不好的高血壓,專家強調當機體長期處於高血壓狀態時,瓣膜在高壓的血流衝刷下,內皮長時間承受過大的機械力導致受損,而內皮損傷之後,血液中的脂質沉積逐漸發生鈣化。另外,糖尿病、吸菸、血脂異常等也會帶來主動脈瓣狹窄的風險。
明確高危因素後,就要控制好自己的基礎疾病,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還要定期去醫院做檢查,那麼什麼樣的檢查可以排查心臟瓣膜問題呢?
主動脈瓣鈣化的精準檢測:超聲心動圖。
男性45歲,女性50歲做一次超聲心動圖,最晚55歲前一定要做。如果情況穩定,一年檢查一次就可以了。高血壓患者做超聲心動圖,不分年齡,高血壓患者需要更早地了解主動脈瓣膜的情況。
責任編輯:張元(EN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