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錢孫李,周吳鄭王,馮陳褚衛,蔣沈韓楊……」中國的《百家姓》裡,有各種各樣的姓氏,我們的姓氏也基本不會集中到某一個姓。但是,如果提到韓國人的姓氏,我們基本聽說的都是金、李、樸這三個姓氏比如金正恩、金秀賢、李準基、樸恩惠等等。這三個姓氏佔據韓國人數大約百分之五十左右,那為什麼韓國人姓金、李、樸的人這麼多呢?
最初韓國是由朝鮮人所建立的,早期的朝鮮就是高麗,沒有文字,更沒有姓氏。一直到漢武帝時期,衛氏朝鮮被滅,當時的韓國開始學習了解漢朝文化。不僅學習中國的漢字,還學習了中國的姓氏。但是姓氏的使用僅限於王室貴族,平民百姓依舊沒有資格使用姓氏。
韓國金這個姓傳說來自於脫解尼師,《三國史記》和《三國遺事》中有關於金姓的記載,公元65年,脫解尼師突然聽到慶州的小樹林有雞鳴聲,順著聲音找過去,發現一隻公雞和一個金盒子。盒子打開後,竟然有一個可愛的孩子。於是脫解尼師收養了這個孩子,因為這個孩子是在金盒子裡被發現的,所以就姓金。金姓是王姓,新羅國王金閼智就是金姓。樸姓是因為新羅國王始祖叫樸赫居世,也是王姓。
還有其他說法,封建社會的中國是朝鮮宗主國。唐太宗時期,發兵朝鮮,當時處在朝鮮半島的新羅國王道自己打不過,馬上選擇投降。希望唐太宗賜姓,他們聽說皇帝姓李,所以他們的王室也就要姓李表示臣服。之後唐朝滅亡,女真建立金,打到朝鮮,沒有讓他們姓完顏,而是讓他們姓金,表示他們是金的奴隸。朱元璋時期,他們還想姓朱,表明忠心。朱元璋覺得他們貪玩而且多變,配不上朱姓,還讓他們姓李。賜給他們國名叫「朝鮮」,意思是「朝秦暮楚,鮮有長久」。 之後朝鮮被倭國攻打,明朝幫他們復國。於是就又姓僕,表示世世代代都是僕人的意思。清朝時期,他們就不是明朝奴僕了,就把僕改成樸
儘管如此,當時的貴族才有姓氏,也有一部分有功勞的人會被賜姓。社會的底層人士,身份地位低下,沒有姓氏。一些官僚地主有錢以後,也會偷偷摸摸花錢買姓,努力躋身社會上層。這種情況在當時比較盛行,畢竟有貴族的姓那是光宗耀祖的事情,金、李、樸這幾個姓是貴族才能擁有的。
1894年,韓國的底層也被允許有姓了。許多在貴族家裡打工的人和奴隸都跟隨主人的姓氏。還有的沒有姓氏的人也得有自己的姓呀,那怎麼辦?社會的主流就是這三大姓,好寫好記還好聽,再怎麼說也說以前貴族的姓氏,所以依舊受到追捧。雖然說後邊這三大姓氏裡面出現了「很多假貴族」,不是正統貴族,現在依舊樂此不疲。
其實,韓國姓氏集中在這三大姓,根源還是文化底蘊不夠深厚,才「借用」中國的姓氏,但他們的姓氏基本上是跟我們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