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點上面「中華馮氏網」免費訂閱!
無論您在哪裡,只要您姓「馮」,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中華馮氏網」 再點擊「關注」,即可成功加入中華馮氏大家庭。讓我們攜手同行,弘揚馮氏文化,傳播馮氏正能量。
中國的姓氏文化從五千多年前一直延續到今天,是歷史最為悠久的,但不是僅有的國家。除個別特殊的國家(如緬甸)以外,亞洲、歐洲、非洲、美洲、大洋洲上的人們都有著區別他人的姓名符號。在日本,早期的人有名無姓,在明治維新時期,在政府的強制執行下,每個人才有姓。由於日本人選取姓氏的隨意性很強,目前1.27億人口就有10萬多個姓氏,幾乎佔了全世界姓氏總和的一半,其80﹪以上源於地名,他們的姓氏是有多隨意呢?房前有顆松樹,便為松下;住在樹林中便叫「林中」。其三大姓是「鈴木」、「佐藤」、「田中」,一如中國的李、王、張。姓「田中」的之所以多就是因為當時沒有姓的農民多的緣故。
在公元10世紀以前,朝鮮半島上的居民只有少數貴族才使用姓氏,直到高麗統一朝鮮半島後,才開始模仿我國唐朝的姓氏,推廣漢姓。發展到今天,從常用的約500個減少到100多個,其中,又以金、樸、鄭、李、崔等人口最多。
同日本、朝鮮一樣,早期沒有姓氏,之後儘管種姓制度流行,也是極有限的。普遍使用是在18世紀,受阿拉伯人和歐洲人的影響。常見姓氏有馬突爾、羅義、辛格爾、喬漢等。
義大利人的姓氏最早可追溯到羅馬帝國時期,但普遍使用比較晚。後由於基督教的傳播和日耳曼人的入侵,義大利人採用了名前姓後的形式,從而影響了歐洲其他國家。
最早約在11世紀,貴族 用自己住宅的名稱來稱呼一家之長,後來傳給子孫後代。直到14世紀,才在平民百姓中流行開來。我們時常會覺得外國人的名字太長,這也是有根源的:早期,他們只取一個名如Mike(麥克),因人煙稀少,很少「撞名」。隨著時間的流逝,小寨發展為村,村發展為市集,同名之人便逐漸增多。為方便辨認,就在名之後加上自己的職業,如廚師職業者為Mike the Cook,後簡化為Mike Cook,有了小孩就延襲後一個名,即Cook就成了這個家族的姓氏。
英國的姓氏影響從「日不落帝國」開始起,主要有今天的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南非及印度等國家。
西班牙人的姓名組合,通常為「本名+父姓+母姓」的排列順序,如《堂吉訶德》作者的全名為米格爾·德塞萬提斯·薩維德拉。講真,小編寧願叫小明、小蘭、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