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全修熙,是貴州黔南州荔波縣黎明關水族鄉堯所村甲乙組的村民。
我1979年出生的,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民,年少時曾在家裡種過地、養過牛,每天和父母面朝黃土背朝天,勉強能夠吃飽肚子。
全修熙以前的老房子
我們村一直擁有豐富多彩的生態旅遊資源,但這裡的旅遊業開發得比較晚,加上缺少發展資金,其他產業比較單一,有著旅遊資源卻吃不上「旅遊飯」,我家的收入也難以增加起來。 我一直想創業,但由於缺少資金,所以一直只是想著沒有實際行動起來。我家於2014年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主要致貧原因是「缺資金」。 我們堯所村是生態旅遊區,有青龍澗、青龍瀑布、青龍潭、五眼橋、螃蟹溝、拉灘瀑布、黃楊溝、汽車營地等生態旅遊景點。其中甲乙組就是汽車營地所在地,也是旅遊公司近年來重點打造的一個生態旅遊場所。
近幾年來旅遊慢慢地發展起來了,遊客多起來了,我覺得我家在甲乙組開個餐飲店或者酒店是個不錯的機會,我與家人商量後,家裡也支持我的想法,但由於資金不夠就一直耽擱著,僅僅是一個想法而已,後來我和包保幹部說了我的想法,看目前有沒有什麼政策可以支持的,我包保幹部聽了後,很支持我的想法,並積極幫我想辦法。 我家的改變源於2016年,包保幹部打電話和我說,目前有特惠貸政策,我家可以貸特惠貸來創業了。聽到這個消息我很是高興,連忙諮詢特惠貸要注意的事項和準備的資料等。 經過不懈的努力,最後我貸了5萬元的特惠貸,把錢投資到剛剛建起沒到一年的房子上再加建三層樓作為遊客接待點,之後通過幾年的經營改變了之前貧困的狀況,每年純收入都在10萬元以上,還帶動了3、4個人的就業,成為村裡最早脫貧致富的一批村民之一。
全修熙現在的新客棧
在這6年的脫貧攻堅中,政府不僅在住房、就業、產業、創業、醫療、養老以及小孩上學等方面給了我們帶來了很多的幫扶支持,而且在基礎建設上交通、環境整治、飲水方面也帶來了質的改善變化。這些政策有力地幫助我們全村走出一條脫貧致富的道路,我們不能忘記黨和政府的好政策,也要發揮內生動力,苦幹實幹,把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我未來的計劃和打算,就是好好地去經營我所開的農家樂,把經濟不斷提升上來,把幸福農家樂展示出來,把脫貧攻堅戰果綻放於村裡的大山間,讓更多和我擁有同樣夢想的村民一起打造更多幸福的農家樂永駐於山間,帶動更多人走向脫貧致富。
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張雲開
編輯 楊羽
編審 王璐瑤 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