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記者 崔文/文、視頻 鄧萬裡/圖
播放暫停進入全屏退出全屏00:0000:00 重播 請刷新試試
洗碗池、馬桶、洗漱間......生活中每天都會產生大量生活汙水,那你知道汙水中的汙泥最終都到哪去了?也許就在你身邊。
汙水底下的汙泥可實現資源化利用。
1月4日,河南商報記者在中原環保港區第二汙水處理廠看到,從汙水中沉澱的汙泥,通過處理形成了乾燥的料渣,並拉到焚燒發電廠焚燒發電,產生的灰渣還用於制磚,實現了汙泥處理的減量化、穩定化、無害化和資源化。
汙泥攪拌車間
【鄭州市一天產生汙泥1800噸,相當於120輛公交車】
近日,鄭州市最後一批存量汙泥得到有效處置,也讓汙泥處理成為了熱點話題。
從下水道衝走的大小便、剩飯剩菜,這些都形成了生活汙水,其中的0.1%左右就是汙泥,而這已然不是一個小數目。據鄭州市城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鄭州市共有7家汙水處理廠,每天產生汙泥1800噸左右,相當於120輛公交車的重量。
生活汙水中,汙泥的處理一直是件頭疼的事。2016年以前,全國各地對汙水處理廠產出的汙泥大多採用堆存的方式處理,這種方式不僅佔地,也對環境產生一定影響。
據了解,鄭州市此次存量汙泥的處理就是通過處理,將富含水分的汙泥「瘦身」固化,實現了無害化、減量化、穩定化處理,料渣也能摻燒發電,實現資源化利用。
汙泥幹化加工設備。
【不到10分鐘,汙泥大變樣】
其實除了解決存量汙泥,目前,對於鄭州市民日常產生的汙泥,也已經有了好去處。
1月4日下午,河南商報記者在中原環保港區第二汙水處理廠看到,生活汙水經過粗格柵、細格柵、沉砂池、生物池等處理環節,汙泥漸漸「浮出水面」,「看起來這些汙泥是稠糊狀的,其實這裡含水分達96%,不脫水固化處理,體積既龐大又沒有好的『出路』。」負責該汙水處理廠運行的中原晟啟新能源裝備有限公司項目管理部經理王石磊說,目前該廠已經有了汙泥處理解決方案,找到了汙泥的「歸宿」。
藥劑加注車間。
他介紹,這些富含水分的汙泥,經過摻入藥劑,並通過脫水設備的處理,再經過低溫幹化,就能形成含水約35%的料渣,脫去大量水分的同時,體積也大大縮小。
河南商報記者在現場看到,汙泥通過層層環節逐漸變化,從稀稠狀到乾濕狀最後到乾燥的料渣,整個過程不到10分鐘。
王石磊介紹,目前,該汙水處理廠每天處理生活汙水約8萬噸,最後經過處理的汙泥只剩約21噸,實現了無害化、減量化、穩定化。
汙泥越來越幹。
【「礙事」的汙泥成為資源利用的「寶」】
垃圾就是放錯地方的資源,汙泥也是。
「這些料渣可以摻燒發電。」王石磊說。河南商報記者在現場拿起一塊料渣,經過幾秒的助燃,料渣果然燃燒了起來。
中原環保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杜莉莉介紹,一般煤的熱值在5000千卡/千克上下,而經過處理的汙泥料渣能達到近3000千卡/千克,摻燒發電完全沒有問題。
汙泥變幹。
王石磊說,處理後的汙泥料渣每天都會被運往焚燒發電廠摻燒發電,焚燒後的廢渣也能用於制磚,「蓋樓時常使用的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就是以此為主要原料製成的,汙泥也就此實現了資源化的應用。」
汙泥最終變成顆粒狀料渣。
河南商報記者還從鄭州市科技局網站了解到,由中原環保股份有限公司申報的「城鎮生活汙泥幹化焚燒成套裝備研發與產業化」項目已經立項。杜莉莉介紹,到2022年底,該公司將在鄭州市更多的汙水處理廠開展這種技術,並且計劃在汙水處理廠現場安裝焚燒發電設備,實現汙泥當場處理,免去了長距離運輸等帶來的汙染問題。
(編輯:劉夢鴿 呂瑞天 首席編輯 華麗娟)
【來源:河南商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