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對於穿白大褂的人總是會有莫名的恐懼,不少孩子都覺得拿著針筒的醫生是「魔鬼」般的存在,醫生靠近時,不是哭就是跑,然後家長就會牢牢的將孩子控制住,讓醫生在孩子的屁股上扎一針。
打「屁股針」可比掛水疼多了,相信很多人應該深有感受,但是不得不說,「屁股針」的效果好,所以為了少受罪,以前生病多數都是打「屁股針」。那為何現在幾乎看不到了呢?醫生來告訴你答案。
什麼是「屁股針」?
「屁股針」,顧名思義,就是打在屁股上的針,以前主要是用來注射青黴素,然後用於疾病的治療。為啥手臂不打,其它部位不打,非要打在屁股上呢?其實也不是沒有原因的,屁股上的肌肉本來就比較鬆軟,血管又比較多,打在屁股上藥物會更加容易被吸收。由於針頭比較長,如果是扎在其它地方,可能會扎到骨頭,而扎在屁股上,就不會扎到骨頭,並且注射的量也更加容易控制一些。那麼「屁股針」效果那麼好,為何現在幾乎沒有了呢?
「屁股針」,怎麼現在幾乎看不到了?
原因其實有很多,第一個是因為尷尬。小時候打過「屁股針」的人就知道,打針要脫褲子,雖然旁邊有東西遮擋,但是一般還是比較尷尬的,即使是小孩也會覺得有點不舒服,更何況是大人。雖然只是脫掉一點點,但還是有點「暴露」隱私的感覺,所以成年人是不願意打的。
2. 打完之後屁股太疼,很多人之所以抗拒「屁股針」,就是因為打完之後,屁股非常疼,坐著痛,站起來也痛,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緩過來。但是個人情況不同,有的人打完可能沒什麼感覺,但大部分人會有較強的不適感。打完「屁股針」,可能會出現局部水腫、局部感染、紅腫等問題,嚴重的情況下會影響神經,所以現在打得少了。
3.以前之所以打「屁股針」比較多,是因為效果比較好,藥物吸收會比較快。但如果是屁股上脂肪很厚,吸收起來就會慢一些。像現在很多人都處於肥胖的狀態,再打「屁股針」並不一定能起到很好的效果。相比較而言,靜脈輸液吸收速度會更快,也不用考慮脂肪的厚度,輸液的痛感會比「屁股針」要小很多,所以更寧願選擇靜脈注射的方式。
從這幾點就能看出,現在「屁股針」少的原因,但不管怎麼說,身體健康是第一位。不管是哪一種方式,都會對身體造成一定的傷害,如果能將身體保持在健康的狀態,自然不用採取這些治療方式。現在生病的情況下,建議先服藥治療,像是普通的感冒、發炎等等,吃藥就能有所緩解,如果是需要採取其它的治療方式,再進行選擇。不知道看到這裡,你是否對「屁股針」消失的原因有了了解?你有什麼看法?不妨評論區說說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