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個人小時候都打過「屁股針」,看字面意思就知道是在屁股上打針,我們小時候感冒發燒咳嗽,大人就會送我們去醫院打屁股針,對於每個人小朋友來說,醫生裡打針的護士就是「大灰狼」,每次打針都會哇哇哭,身體來回蠕動,家長就會像「殺豬」似的,按住我們的身體,這種場景,應該每個人都很熟悉,所以小時候很害怕感冒發燒,為此也受了不少罪。
為什麼我們小時候經常打的「屁股針」,現在越來越少見了?
01打屁股針太過尷尬
我們小時候打這種針的人都知道,首先要脫褲子,而且我們那個時候年紀還小,哪怕被醫院護士看見了也不會覺得尷尬,但是如果長大了,在繼續打這種針,哪怕有東西擋著,心裡不免覺得害羞,所以大部分成年人都不太願意在屁股上打針了。
02打完之後屁股太疼
我們小時候之所以怕打這種針,主要是太疼了,打完之後還不能立馬坐下,得到把屁股翹著才行,得緩和一會才能好。
但是具體症狀還有因人而異,小時候我們也看過打「屁股針」的勇士,打完之後不痛不癢,簡直是我們的英雄,但是多數人還是會出現不適得,比如局部水腫,紅腫等,有些比較敏感的人,還會出現神經痛,所以現在很少再出現這種針了。
03在過去,「屁股針」效果比較好,藥物吸收快
我們小時候感冒發燒家長之所以選擇,讓孩子打這種針,主要是因為藥效好,打完之後沒多久,小孩就痊癒了,如果是選擇吊鹽水的話,可能會耽誤時間,小朋友坐不住,而且吸收也沒有針打屁股上藥效那麼明顯。
04打屁股針具有局限性
過去我們在打針之前,醫生都會給我們做皮試,看我們身體對這種藥物有沒有不良反應,如果有不良反應是不能打針的。打屁股針的主要成分是青黴素,那個時候還沒有頭孢,現在人們感冒生病了,大多數會選擇注射頭孢,而且不需要做皮試,相比過去而且,更加方便,而且治療效果比它更佳,所以屁股針漸漸的就被取代了。
從這以上四點就可以知道現在為什麼「屁股針」越來越少了,打屁股針雖然藥效比較快,但是也不能盲目的選擇打針,有些患者也不知道原因,就一個勁的為難醫生,要求快速治病,這是不理智的行為,那麼哪些人不適合打「屁股針」呢?
太胖的人不適合打「屁股針」
我們人體太胖,屁股上的肉就比較多,如果通過屁股注射藥物,吸收就比較慢,不太明顯,而且現在大部分人都處於肥胖狀態,又不了解其中緣由,只要求治癒快,不一定能起到治療效果。
由此可見,任何事物被替代都是有一定道理的,病人也不能一味的追求藥效快就要求打針,也不能藥物吊鹽水慢就全部否定,要用科學的眼觀看待。
而且據醫學研究發現,這兩種藥性在還是有很多相似之處的,都是起到消滅細菌的作用,人家說是藥三分毒,其實這兩種藥的毒性非常低,不同的就是頭孢裡面所含的化學物質相對穩定,我們使用青黴素大多是通過打針,但是頭孢不僅可以通過注射的方式,還可以做成藥丸,直接供人服用,並且很少有人服用頭孢出現不良反應。
現在人們身體感冒了,醫生不會建議直接打針的,一般都是先吃感冒藥,如果感冒病情有所好轉,就不需要打針或掛水。如果病情沒有得到好轉,醫生也會根據患者的情況採取下一步措施。
現在大家為什麼「屁股針」越來越少的原因了嗎?希望大家都能保持科學的態度看待每一種藥物和治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