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藝城七怪:敢與邵氏嘉禾兩大巨頭分庭抗爭,最後還是敗給了利益

2020-08-27 李大白Eyes

香港電影代表著華語電影的一個時代,在鼎盛時期年產電影量超過200部,僅次於好萊塢和寶萊塢。很難想像,人口不足600萬的香港,卻誕生出一批電影追夢人,他們將「香港電影」四個字打造成了享譽全球的品牌。

香港著名電影公司有很多,如果說70年代香港電影是邵氏嘉禾的天下,那麼80年代就是新藝城的獨樹一幟,一個新生的電影公司,卻能在邵氏和嘉禾兩大老牌電影公司的統治下分一杯大羹。

60年代張徹開創的「暴力美學」武俠片,讓邵氏的風頭一時無兩。70年代嘉禾平地而起,前有李小龍後有許冠文,讓嘉禾有了與邵氏抗衡的實力。新藝城就是誕生在這兩大公司的夾縫之中,在無人看好的情況下卻接連創下多項紀錄,創造了屬於自己的「神話」。

至今「新藝城」都是香港電影的一個傳奇,從1980年創辦到1990年解體,整整火了10年。在鼎盛時期,勢如水火的邵氏和嘉禾兩大巨頭也不得不聯手對抗新藝城。

1982年,嘉禾出品的《奇門遁甲》和《八彩林亞珍》破例同時安排在嘉禾和邵氏兩大院線公映,可惜票房始終不及新藝城出品的《最佳拍檔》和《難兄難弟》。《八彩林亞珍》的導演吳宇森也因為票房的慘敗被嘉禾解約,但很快被新藝城拉攏收為己用。

70年代初期,香港電影是邵氏和嘉禾的天下,正值李小龍剛去世不久,功夫片開始沒落,粵語電影迎來復興。1973年,從美國學成歸來的麥嘉返港,先後和吳耀漢、洪金寶、石天和黃百鳴等幾批志同道合的年輕人先後成立了先鋒電影公司、嘉寶電影公司和奮鬥電影公司,製作了一些創意獨特的小成本電影,成績還算不錯。

1980年,麥嘉、石天和黃百鳴等人創立的奮鬥電影公司得到了金公主院線老闆雷覺坤的賞識,加盟金公主並改名為「新藝城」。麥嘉等人住進了面積不到1000公尺的新辦公室,當時他們或許想不到,就在這間辦公室裡,他們開創了香港電影的新時代。

麥嘉、石天、黃百鳴、徐克、施南生、曾志偉和泰迪羅賓被稱為「新藝城七怪」。新藝城早期的經典影片都是七個人群策群力的結果,不得不說「新藝城七怪」,各具特色又都是工作狂,不僅思路開闊敢想敢做,還能夠綜合集體智慧,認真分析觀眾需求,不斷挖掘嶄新創意,奇招猛招層出不窮。

新藝城成立後的第一部作品是吳宇森執導的《滑稽時代》,拿到了500多萬的票房,第二年徐克執導的《鬼馬智多星》拿到了740多萬的票房,奪得同檔期賣座冠軍。

《最佳拍檔》的爆發恐怕是新藝城初期最驚人的成就了,《最佳拍檔》的創意來源於麥嘉,他曾在參與過《007》系列電影的拍攝,對間諜冒險故事情有獨鍾,打算拍一部香港式的現代神探喜劇。其實最初麥嘉準備讓周潤發出演神偷黑貓,但因檔期問題,麥嘉才找到當時在香港演藝圈如日中天的許冠傑。

許冠傑不僅是粵語流行樂大師、橫掃歌壇的歌神,同樣也是大哥許冠文喜劇電影中的男主角,無形中許冠傑也成了票房的有力保證。當時新藝城開出了200萬片酬和賣埠花紅才邀請到許冠傑出馬,影片中許冠傑不僅賣力出演,更為《最佳拍檔》系列創作了多首主題歌,並多次獲得金像獎最佳電影歌曲提名。

《最佳拍檔》公映後,一舉拿下2600萬的年度票房冠軍,是香港開埠以來首部衝破2000萬票房的電影。這個數字意味著在當時至少有300萬人走進影院觀看了這部電影,佔當時香港總人口的近60%。值得一提的是,麥嘉也憑藉劇中光頭佬一角斬獲第二屆香港金像獎影帝。

此外,新藝城在同年上映的《難兄難弟》也拿到了暑期票房冠軍。為了對抗新藝城,邵氏和嘉禾兩大巨頭破天荒聯手,《奇門遁甲》《八彩林亞珍》兩部影片在嘉禾和邵氏雙方院線同時上映,但仍難以抗衡,從此香港電影業形成了新藝城、邵氏、嘉禾三足鼎立的局面。

打贏了幾場勝仗,新藝城繼續發力,《最佳拍檔》系列影片讓新藝城賺的盆滿缽滿,《最佳拍檔大顯神通》2300萬票房,《最佳拍檔女皇密令》2900萬票房,《最佳拍檔千裡救差婆》2700萬票房,《新最佳拍檔》2000萬票房。

不過真正讓新藝城票房和口碑雙方豐收的卻是《英雄本色》,影片公映後,拿下了3465萬的年度票房,不僅打破了香港票房紀錄,也在第6屆香港金像獎提名多個獎項,並獲得了最佳影片獎,同時周潤發憑藉小馬哥一角首次斬獲影帝,這一形象也成為了香港電影的經典。

新藝城的成功與一批優秀的導演和演員是分不開的,但佔據主導,讓新藝城走向神話的則是以麥嘉為首的「新藝城七怪」,光頭佬的全局決策,徐克的天馬行空,施南生的製片思維,曾志偉的四平八穩,泰迪羅賓的縝密思維,黃百鳴和石天的喜劇天賦,這些正是新藝城迅速崛起的重要原因。

當然,「新藝城七怪」也有著常人不及的敬業精神,七個人都是有口皆碑的工作狂,麥嘉有「亞洲鐵人」的綽號,經常一頭扎進被稱為「奮鬥房」的創作室,24小時不眠不休。石天在西班牙拍攝《專撬牆腳》時,親自下場鬥牛險些喪命。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80年代末期,麥嘉、黃百鳴和石天三巨頭就因為分紅不均為後來的解體埋下了伏筆。公司成立之初,三巨頭根據地位設定了固定分成,石天佔19%,黃百鳴佔9%,剩下的則由金公主和麥嘉分,麥嘉佔據了這部分的49%,麥嘉的股權已經超過了石天和黃百鳴之和。

隨著新藝城的發展,石天和黃百鳴越來越不滿足利益分配,開始各自為戰,黃百鳴與新寶公司合作的賀歲片《合家歡》在賀歲檔打敗了新藝城的《新最佳拍檔》,此後金公主獨立出品了吳宇森的《喋血雙雄》,繼而又與新寶公司合作出品徐克執導的《笑傲江湖》。

三巨頭的這些有損公司行為成了公司解體的導火索,其他四人也不滿足自身利益,徐克和施南生夫婦另劈新天地,泰迪羅賓逐漸淡出,曾志偉也出走了,至此「新藝城七怪」名存實亡,1990年,曾屢創神話的新藝城歇業。

新藝城的創造的神話雖然只有短短幾年,卻讓邵氏、嘉禾兩大巨頭「聞風喪膽」,也見證了香港電影的黃金歲月,也創造了諸如《最佳拍檔》《開心鬼》《英雄本色》《何必有我》《阿郎的故事》等經典名作。

相關焦點

  • 打得「邵氏+嘉禾」聯手的新藝城,為何只輝煌十年就落敗?
    說起港片時代,大家心中肯定都會想起這幾大電影公司:70年代的邵氏電影、80年代的新藝城電影以及90年代的嘉禾公司。 嘉禾片頭 眼看兩大電影公司開始打得不可開交之際,光頭佬麥嘉從美國回到了香港,當時的麥嘉滿腔雄心壯志,拉著洪金寶一起成立了嘉寶電影,可沒過多久就被嘉禾挖走了合伙人洪金寶
  • 曾逼得邵氏和嘉禾聯手的新藝城,卻只輝煌了十年,它經歷了什麼?
    十年來,新藝城有超過30部電影的票房進入香港票房榜的前10,在臺灣和整個東南亞市場都有很好的成績。新藝城最巔峰的時刻,曾令香港影壇兩大巨頭邵氏和嘉禾聯手來對抗它。邵氏和嘉禾本是死對頭,各自有自己的院線,為了對抗新藝城,他們破天荒的允許對方的電影在自己的院線上映。
  • 新藝城面對邵氏嘉禾聯合絞殺不倒,最後為什麼會解體?
    六十年代邵氏電影幹倒了電懋,嘉禾卻起來了,七十年代嘉禾力克邵氏,沒有想到八十年代新藝城異軍突起,電影公司的紛爭從未停止。新藝城在八十年代能夠在嘉禾和邵氏兩大公司聯合絞殺下蒸蒸日上,主要得益於新藝城七怪。
  • 「香港電影傳奇」新藝城七怪列傳
    當時三人已經拿了金公主娛樂有限公司的投資創辦新藝城影業,拍攝了《滑稽時代》和《歡樂神仙窩》,賺錢後「決定增產,增添人手,大展拳腳」,於是來請徐克執導《鬼馬智多星》。施南生有國外留學背景,擅長經營管理,她問了黃百鳴很多有關新藝城製片、宣發的問題。
  • 曾經輝煌一時的新藝城影業,最終還是走向分道揚鑣
    1958年,邵逸夫與邵仁枚兩人創立「邵氏電影」,由邵逸夫擔任總裁,從70年代開始,邵氏電影將重心轉移到電視上。而1970年才創立的嘉禾電影卻異軍突起,接連拍攝了《唐山大兄》、《精武門》、《猛龍過江》等佳作。1980年,新藝城電影公司成立,開創了大受歡迎的開心鬼與最佳拍檔系列,鼎盛時期曾逼得勢如水火的邵氏和嘉禾聯手對抗新藝城。
  • 新藝城「七怪」荒唐事:放周星馳鴿子,雪藏吳宇森,辭退王家衛
    「新藝城七怪」的時代來了。如果說香港電影的70年代屬於邵氏,90年代屬於嘉禾,那麼80年代就是新藝城的天下。一部《最佳拍檔》包攬了香港喜劇片市場,一部《英雄本色》開啟了後現代黑幫時代,面對嘉禾與邵氏的圍剿,這個小公司仍能屹立不倒且屢戰屢勝。
  • 新藝城十年之間的興盛與沒落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邵氏電影幹倒了電懋,在其將重心轉移到電視劇上時,嘉禾卻異軍突起。七十年代嘉禾力克邵氏,拍出了像《唐山大兄》、《精武門》等佳作,引領了一個時代的潮流。沒曾想,1980年新藝城影業有限公司成立。在此後的十年中,新藝城憑藉強大的實力,能與嘉禾、邵氏一較高下,甚至逼得兩方聯手。
  • 新藝城電影輝煌了10年,劉德華的電影處女作就是新藝城出品,為何...
    新藝城最強勢時,曾導致邵氏和嘉禾這對老冤家破天荒的聯手來對抗它。 【1982年,嘉禾的《奇門遁甲》和邵氏的《八十二家房客》,同時在兩家公司的院線上映,仍擋不住《最佳拍檔》取得2600多萬港元的破紀錄票房。】
  • 邵氏電影:香港影壇第一個巨頭,它錯過了多少黃金機會?
    事實上,從1970年邵氏開始涉足電視業,香港電影開始進入輝煌燦爛的黃金期,一直到90年代中期,都一直是整個東南亞地區的電影行業霸主。在這幾十年裡,香港因為電影業的火爆,湧現出上百家電影公司,包括嘉禾、新藝城、德寶、永盛等等這樣的新老巨頭。
  • 1970到1999年,30年票房冠軍:嘉禾完勝邵氏和新藝城
    鄒文懷這個名字你可以不熟悉,不過他出品的電影你一定看過,「嘉禾」,這個自帶噔噔蹬蹬聲音出場的電影公司名字,是許多人的回憶。鄒文懷影響有多大,嘉禾電影公司有多厲害,我們今天用數據說話,盤點從1970年到1999年,這30年的香港電影票房冠軍,其中有14部出自嘉禾,新藝城5部,邵氏4部,永盛4部,然後思遠影業公司、羅維電影公司和星輝電影公司各佔一部,可以看出嘉禾完勝邵氏和新藝城。
  • 著名華語電影製片人施南生居然是新藝城七怪中唯一的女性
    當年,新藝城電影的火爆場面離不開她的貢獻。近日,在「賭王」何鴻燊的葬禮上,她與好友林青霞一起送「賭王」最後一程。她還是那個她,一位短髮幹練的女強人。新藝城往事在徐克加入新藝城不久,黃百鳴、石天、麥嘉一同也把施南生挖了過來,當新藝城公司的管事婆。後來,曾志偉、泰迪·羅賓也相繼加入。這七人各有特色,分工明確,打造了一個影視帝國。巔峰時期的新藝城可以與老牌的邵氏兄弟和嘉禾一較高下。
  • 嘉禾邵氏最恨的三個人,個個都是喜劇大佬,大家最喜歡哪一個?
    前一段時間香港電影金像獎最後出來6位頒獎人(曾志偉在後面坐著),他們的出現代表一個時代,他們正是新藝城七怪中的六人組,缺了一位鬼才徐克。不過新藝城最開始組建的時候只有三人,他們並稱新藝城三巨頭,分別是麥嘉、石天和黃百鳴。
  • 洪金寶創立的電影公司,雖然只存在8年,卻能和嘉禾、新藝城齊名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是香港電影最為輝煌時期,80年代早期是邵氏、嘉禾、新藝城三分天下,到了80年代中後期則是嘉禾、新藝城和德寶三足鼎立。
  • 10倍片酬請許冠傑,成龍洪金寶不敢爭鋒,這七個年輕人如何做到?
    就只給了他4天時間,到正式合成也就6天,直到最後時刻《最佳拍檔》送到戲院,上午夜場是分批分本送過來的,因為還沒做完,所以戲院的放映員一邊放映一邊等著下一本送過來,每本送到手裡的時候膠片都還是溼的,可見有多趕,有多緊張。其實《最佳拍檔》這樣趕是有原因的。
  • 1985年,嘉禾、新藝城的票房爭霸,促成了甄子丹這部「舞打經典」
    嘉禾、邵氏成為了此時港片市場的兩大焦點。而李小龍、狄龍、姜大衛,也成為了此時港片銀幕之上,最具代表性的三位演員。70年代中後期,傳統的功夫片、武俠片雙雙出現頹勢,而許冠文憑藉喜劇,成龍、洪金寶憑藉功夫喜劇,快速在影壇崛起。嘉禾也因為洪金寶、成龍、許冠文三員大將的開疆擴土,在此時的港片票房市場之上,立於不敗之地。
  • 初遇新藝城7怪,張艾嘉坦言懷疑被騙,奮鬥房打造10年港片輝煌
    1980年麥嘉、石天、黃百鳴,三個年輕人成立了獨立製作公司「奮鬥」,後來被金公主院線注資,改組為「新藝誠」,雙方都有雄心,要在邵氏和嘉禾的壟斷下殺出一條血路。彼此剛開始合作,還是需要建立信心。新藝城三個創始人三人繼《瘋狂大老千》和《鹹魚翻生》盆滿缽元之後,要再接再厲,4個月時間再趕出兩部電影來。
  • 嘉禾和邵氏的恩恩怨怨
    鄒文懷帶著一群邵氏的舊將出走,成立了嘉禾。嘉禾其實成立之初,並不是一帆風順的。鄒文懷在嘉禾創立初期,並沒有走出在邵氏的影響。嘉禾的第一部電影就是和日本合拍的《盲俠大戰獨臂刀》還是請了邵氏《獨臂刀》的主演王羽繼續出演。
  • 嘉禾創始人鄒文懷去世,曾與邵氏恩怨50年!
    邵氏  VS  嘉禾▼在香港電影史上,上世紀中期後相繼崛起過兩大王國:邵氏兄弟和嘉禾影業。另一廂的嘉禾則是完全按照好萊塢的方法炮製,兩年拍了19部西片,500萬美元血本作為片酬的《炮彈飛車》,破了當時全球紀錄。十年後,又推出真人版《忍者龜》,在當年全球最賣座電影排第三位。這一步,「衝出亞洲」的棋,還是鄒文懷勝了。